APP下载

以课程促发展,打造立体心育模式

2022-04-23向蓉

教育家 2022年15期
关键词:心育辅导心理健康

向蓉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庆大学城第一小学校以“心之桥”课程创新基地建设为抓手,努力提升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其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围绕“培育心康体健,品美行雅美桥少年”育人目标,学校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个维度进行了“靓美课程”顶层设计,构建了含学科渗透、班队专题、班级团辅和个性化辅导在内的课程体系。

师资力量

一是有较强的心育师资和良好的课程基础。学校充分发挥“德育心理名优工作室”的培养、带动、辐射作用,提升教师心育水平,另外增配2名专业资源教师,服务于基地建设与特殊学生康训,推进融合教育发展。

二是拥有高校专家和学生资源。邀请北京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专家来校,帮助提高项目参与人员的研究和管理能力,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教育理念和专业辅导能力,指導家长掌握心育技能,等等。此外,加强特教实习基地的建设,强化特殊学生免费康复训练。

课程保障

一是健全课程建设机制。学校组建了课程研发中心,成立了专门的课程研发小组,统筹协调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制定了系列管理考核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岗位职责。

二是课程硬件资源投入。学校持续加大经费投入,用于场地建设、设施设备升级、课程开发、专家讲座及购买专业书籍等,为学校心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持。区级教师成长课题“亲子心理绘本阅读促进大班幼儿心理健康研究”充分发挥绘本育人功能,成为低段学生及特殊学生心育的重要资源。

课程成效

课程建设实施有序。一是学科渗透课程,启动基础型课程试点改革,同时建设拓展课程,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二是班队体验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完善自我心理品质;三是集中辅导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研发心育团辅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更集中、更系统、更有效的指导;四是个别化辅导课程,借助专业训练器材与心理辅导技术,帮助特殊学生发现问题、调适心理、自悟自愈。

课程活动丰富多彩。通过“每周心灵密语”、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定期心理专题讲座、“悄悄话信箱”“班妈妈的小故事”“有温度的家访”等品牌活动,对不同学生进行分类引导;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利用谈话、卡牌、沙盘、绘画等手段,改善特殊学生心理状态;通过常规性、个性化康复训练与辅导、融合运动会等,大力促进特殊学生心理品质发展。

学校打造了多个区级精品课程,独特的实践成果为全区学校,特别是发展中学校、薄弱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课程效能

促进学生发展。课程实施从前测结果显示出的学生心育水平和潜在需求出发,通过学科渗透、集中辅导、个性化服务等方式,减少或消除了原生家庭、同伴或师生交往、学业压力等给普通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促进特殊学生心智发展和肌体康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促进教师发展。通过参加心育培训、分享心灵密语等活动,促使教师自觉运用心育理念,在工作中力求全纳、公平;通过参与工作坊体验活动、开展课题研究等,帮助教师掌握心理辅导技术,提高心育能力,同时学会自我调适,促使个体身心健康。

促进学校发展。创新基地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心育课程的规范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所形成的系列成果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新的心育思路,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擦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品牌。

促进基地建设。学校鼓励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外延,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养的构成,推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猜你喜欢

心育辅导心理健康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山区学校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