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校一品”高效课堂,为“品质教育”助力增彩

2022-04-23本刊编辑部

教育家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一校一品评价课堂

本刊编辑部

单元建构促发展,深度变革提品质

中原区伊河路小学  张严明

中原区伊河路小学从2021年初开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活动、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师深入探究如何借助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实现学习任务模块化、整合化、精简化、系统化,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研究“真问题”,回归“真课堂”,创造“真价值”。

发挥评价量表指导作用,研究“真问题”。教师在研读课标、解读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利用评价量表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评价量表既对学生完成评价任务进行指导,也帮助学生审视自己的任务是否按要求完成,是教师发现“真问题”的有效途径。

整合课堂教学评价任务,回归“真课堂”。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再是零碎的问题串,而是整合化、版块化的任务链,每个任务都是在考量学情的前提下精心设计的,同时与指向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一致。在大情境、大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提高,得以在课堂中展示真正的自我,课堂回归到原生态的“真课堂”。

优化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创造“真价值”。结构化、精简化、系统化的作业设计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途径之一。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的作业设计,需要考查学生对关联知识的把握,需要在知识结构的运用上做文章,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使作业发挥“真价值”。

在“五慧”课堂中映射核心素养

中原区澜景小学  赵京雯

中原区澜景小学“慧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学中悟,悟而行,心系实践,健康成长”,学校尤为重视实践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为将教育理念、育人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堂上,学校构建了慧心、慧言、慧行、慧思、慧美“五慧”课堂形态。

以数学学科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为例。本课是以“观察”为主的活动课。教师巧用多媒体直播软件,打破空间局限,由汇报的学生拿着学习机边移动边描述观察结果,整个观察过程实时投影到屏幕上,其他学生既能听得明白又能看得清楚。基于“五慧”学习目标,教师设计了丰富的实践体验活动,如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玩偶,说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异同;通过小组合作,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过程,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尝试总结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等。从中,学生切实感受到全面认识一个物体需要从多个角度观察,初步形成了辩证思维。

“五慧”课堂鼓励学生在行中思、思后言,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学习目标达成度也随之明显提高。

打造“三精”课堂

巩固减负提质主阵地

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  朱玉国

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提高“常态课”教学质量,努力打造“三精”高效课堂形态,形成了“精讲、精练、精评”的课堂特色。

精讲,即精选讲课内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紧紧围绕学科课程标准,经备课组精心打磨。为使“精讲”落实到课堂上,学校构建了“理论学习—观课、磨课—作业设计—学科交流”深度教研流程。每周的深度教研稳扎稳打,促进精品课堂迭出;每月的“课标”解读,帮助教师规划阶段性学习重难点;每年的“中招命题研讨会”,组织教师与专家面对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精讲”奠定坚实基础。

精练,即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既符合学情又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帮助学生找到“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汲取知识的乐趣。同时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精评,既要求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简洁、凝练,又要求教师精准设计作业。作业设计要体现“教、学、评”一体化要求,突显分层特色,不断丰富作业类型,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核心素养在“主体课堂”中生根

郑州市第四十二中学  于红莲

所有的改革都发生在课堂上,郑州市第四十二中学自2015年起开展“主体课堂”改革,逐步形成教学特色,取得了良好成效。“主体课堂”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改变教与学的传统关系,主要分为课前准备和上课流程两个部分——

精心做好课前准备。一是编写《学习指导书》。编写要求:把握本节课的知识脉络,按照从易到难、总结归纳或者问答方式呈现;呈现的方式尽可能多样化,体现举一反三,而且要把科学的方法、理念融入其中;体现自主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考虑课堂的容量,合理安排内容。二是制定《精讲案》。《精讲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和依据,是与主体课堂相匹配的教案。编写要求:依据考试说明、学情、学材,准确呈现学习重难点,准确定位学习目标,对学材进行全面分解、提炼、整合,合理划分自学、研学、听学内容,标清不讲、略讲和详讲内容,并写出预测的学生学习中可能生成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其内容主要由知识沙盘、课程标准、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本节课重点及难点、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课后反思等部分组成。

规范上课流程。“主体课堂”包含四个主要环节,基本流程是“自主学习—交流研讨—教师精讲—自我检测”。课堂上,学生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学习,在高效课堂中实现个性发展、潜能开发、知识内化、能力培养和情感意志形成等。

打造“生命课堂”,践行品质教育

郑州市第五十二中学  张好武

“双减”背景下,郑州市第五十二中学不断深入探索高效课堂形态,着力打造“生命课堂”,从课堂模式、评估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紧扣小组合作下的学案教学这一主线,建构多样化、体验式、生成性的“生命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体现在学校立体课程设计上,更体现在学科教学特色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彰显教学风格、学术个性,运用灵活多样的实施策略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体验式,即建构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体验转化—想象探究—生成创新”的动态学习过程;生成性,即力求将课堂打造成教师和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智慧共存共生的舞台。二是建立和完善“生命课堂”教学的评估标准,着重三个“转向”——评价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

聚焦“一主二品”课堂,落实“双减”

鄭州市第八十中学  赵彩

郑州市第八十中学的“一主二品”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思维品质,提高课堂效率,保障“双减”落实。“一主”指重在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二品”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维品质,做到德智相融。该模式主要从自主性养成、思维力培养和高品质塑造三方面构建。自主性养成的基本流程为“自学思考—合作展示—质疑深化—迁移运用”;思维力构建的基本流程为“知识掌握—技能训练—思维培养”;高品质塑造的基本流程为“人格影响—课堂文化—学科德育—积极评价”。

在“一主二品”的课堂上,学生脸上洋溢着自信、从容与坚定。“一主二品”课堂模式,惠于师,惠于生,为课堂提质增效,为中原区“品质教育”助力增彩。

猜你喜欢

一校一品评价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一校一品”展学校体育品牌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学校体育特色(一校一品)研讨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