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扎根

2022-04-23本刊编辑部

教育家 2022年15期
关键词:心育心理健康心理

本刊编辑部

学校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在整体推进全县心育工作的过程中,沂源县特别重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全县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落实“班级实践、学科渗透、危机干预、多元协同”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不少学校在心育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模式。

沂源县第二实验小学

润泽学生心灵,开启美好人生

沂源县第二实验小学秉承“润泽学生心灵,开启美好人生”的办学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到实践中,心育工作主要通过“五个一”和“三渗透”开展——

“五个一”:一中心、一课程、一筛查、一档案、一课题。

一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置有团体活动室、星语小屋、音乐放松室、情绪宣泄室,并制定了相应的专业制度,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章可循。一课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课表,每班每两周一节课,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内容。一筛查:通过筛查确定学生心理危机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流程。一档案:全体师生人人设立心理档案,保障师生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监护。一课题:学校市级课题“小学‘润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正处在中后期阶段,基于对部分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开发出润心教育校本教材。

“三渗透”:学科渗透、活动渗透、文化渗透。

学科渗透。为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各科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都会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从中挖掘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学校通过创设零点体育课程、美术陶艺特色课程、舌尖上的美食语文课、音乐课前手指操等,在潜移默化中滋润学生心灵。

活动渗透。学校利用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毕业典礼、课间操比赛、师生谈心等各项活动,以及润心大舞台、红领巾广播站等多样化载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文化渗透。为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学校围绕“润泽学生心灵,开启美好人生”的办学理念,确定了“和润文化”,即“和合共生,温润相成”,并创建“和润芳华德育品牌”,引导每个学生用道德之水润泽别人,同时,自己也得到快乐和幸福。另外,学校探讨定位了班主任“纳”文化、学生“礼”文化、班级“聚”文化,从制度引领、文化引领、活动引领、评价引领四个方面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校园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供稿 亓庆丽)

沂源县振华实验学校

华彩童年,从心出发

沂源县振华实验学校坚持传承和弘扬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李振华先生之精神,积极打造一所有爱、有温度的学校。在心育方面,学校确定了“聚焦心理   全员同频”的工作思路,“从心出发”,以发展学生健康心理为追求,在机制队伍上构建“齐心阵”。

开发校本教材。学校在每个班级每双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除了选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作为主要教材外,学校还组织心理骨干教师围绕团辅游戏进行研讨,编排出68个团辅游戏视频。同时,编印《我心飞扬》《情绪小主人》《珍爱生命》等一系列校本教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丰富活动内容。实践中,主要通过“一站一报一操一声一剧一节”的建设,不断丰富课程活动内容。“一站”即开心驿站。把心理咨询室命名为“开心驿站”,积极打造“快乐书吧”“快乐网吧”“快乐动吧”“快乐笑吧”“快乐话吧”,丰富校园活动。“一报”即“濯缨心苑”小报。创办学校心理小报,开辟“怡心苑”“交心苑”“养心苑”栏目,介绍健康的生活小知识,教育学生从身体方面健康成长。“一操”即开心操。充分利用学校大课间活动开设校园舞及具有校本特色的开心操(健美操),学生全员参与,展现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一声”即“华艺之声”。每周五中午为红领巾广播时间,表扬学校的好人好事,倡导文明新风;宣传心育小知识,培养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享受一次心育快餐。“一剧”即校园心理剧。根据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编成一个个心理小品,让学生自己表演,将一些平时难以解决的学生心理问题生活化、艺术化。“一节”即心育文化节。每年5月20日前后举办心育文化节,通过心育活动课研讨、校园心理剧会演、看心理电影、心理书画展示、专家心理教育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集中的心理教育交流与展示,营造重视心理教育的氛围,为学生的心理成长进一步提供服务。

开展多元评价。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根据课程理念和目标,聚焦发展学生健康心理的本质,开展多元评价,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激励其不断进取。一是设置成长记录袋,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心理作品放入其中,进行学期综合评价。二是评选“华彩少年心理小博士”,每学年根据学生参与各项心理活动的表现和成绩,开展班级、校级的心理小博士评比,并在橱窗中予以宣传展示。三是把学生参与心理相关活动和健康心理发展情况作为校级综合评比子项,激发学生参与心理活动的积极性。(供稿 吴晓静)

沂源县鲁阳小学

心拥阳光,成就七彩梦想

沂源县鲁阳小学在办学实践中一直扎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撒阳光,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

布置心育长廊,放松师生身心。为了给师生创造一个舒适、放松、缓解压力的环境,学校在四楼连廊布置了心育教育文化长廊,其中包括才艺梦想秀、读书吧、心靈小屋等区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调节身心的舒适环境。

立足学科教学,健全师生人格。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学科教师积极开展教研,将心育体现在教学中。例如:音乐课上,编排手指舞记音阶,简单又有趣;体育课上,组织小游戏,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和默契;美术课上,小组合作完成一幅画,其乐融融;语文课上,古诗新唱,配乐朗诵,孩子们在歌唱中学习,在朗读中感悟,乐在其中。

传统文化魅力,浸润阳光童年。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传统文化的营养浸润七彩童年,学校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如“清明节画彩蛋活动”“端午节插艾草活动”“中秋节剪纸祝福”“重阳节孝文化诗文诵读”等,让全体师生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浸润心灵,健康成长。

多彩社团活动,促进个性发展。学校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育人宗旨,以特色教育为支点,开设音乐、体育、美术、益智四大类30多种菜单式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大脑、放飞心灵的空间,一个施展才华、体现个性的舞台,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成为学生们的“快乐驿站”。

开展心育游戏,留住美好时光。为健康心灵、放松身心,学校多次组织各科教师交流讨论,利用课前、大课间、午休后、升旗仪式等时间,带领学生开展心育小游戏。编花篮、模仿秀、手指操、两人三足等游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认知,扩大了他们的知识视野,而且将烦琐的管理规则融于富有趣味的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督促的自觉性。(供稿 秦昌军)

猜你喜欢

心育心理健康心理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山区学校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