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普通高中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
2022-04-21陈海霞
陈海霞
摘要:北京市在2017年开始了新一届的高考,旨在从“育分”向“育人”过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多样化的学生。在智能社会的今天,我们所关心的学校教学已不仅仅局限于获得知识,更应该注重于培育具有独特思维和个性的人才。本文剖析了高中育人工作中的多样化发展与教育方法转变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高中育人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元发展;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前言
在智能社会的今天,我们所关心的学校教学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学习的探究与获得,更多的应该是以独特的思维方式来塑造个性鲜明的个体。要推动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必须推动高中育人模式的改革:一是建立分级的课程系统,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二是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建构多元的校园;三是以生涯教育为引领,开展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发展指导;四是唤醒学生自我精神的觉醒,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五是创设开放、自主、支持性的成长环境,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支持。
1学生多元发展与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1.1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亟须推进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首先,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在我国工业发展和分工变动的背景下,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已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人才战略则是国家振兴、国家强盛的首要策略。为了适应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面调整和全面调整,高中的培养不仅要培养各类拔尖的、层次的拔尖的、实用的、个性鲜明的、各有所长、相互协作的复合型的高素质的学生。其次,高中是学生个性形成和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教育的目标已从单纯地为高中培养和输送人才,而更关注高中教育的基础性,重视面向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的要求,实现适应中等教育、适应社会生活、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教育新定位。
1.2推进高中育人方式变革,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2019年,国家教育部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把重点放在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上,为全面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为培养对象的多样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途径。培养人的目标,既是从知识到技术,也是人生发展:由自然向社会性人转变,并有能力在将来的社会中继续存在与发展。就学校的教学来说,就是立德树人,要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要转变育人方式,不仅仅要从课程上、课堂上进行,更要注重培养人的内在机理与途径。
2普通高高中生多元发展的依据
多元化发展是指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整体走向分散。高中生发展是一个人的身心和整体的组织和特点持续地发生着连续的改变,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机体的各个组织和功能的改变,以及个人的行为和精神状态的发展和改变。高中生在与外界交往过程中,由于身体发生了改变和成长,他们的先进的认识水平得到了发展,他们也在与外界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地得到了自我的升华,并对自身的发展进行了反思。根据学生心理发育和身体发育的特点,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要注重在每个时期的具体体现。
3基于学生多元发展的育人方式变革的思考
3.1开发分层分类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新时期对新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教学载体是新的。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和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建设的一个主要途径。以北京市为例,以北京“四个中心”为核心,根据不同的学生智力发展趋势,制定丰富多样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实施分级教学的课程体系,包括:第一,建立分级的教学大纲。建构以学校思想为统领、以育人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分级分级的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育人课程,课程目标体现学生需求,拓宽育人途径。二是要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例如:发展国际化的多元课程,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以满足不同的课程需求。三是在课程的发展和执行中要有多种途径。在实践活动中,要有室内外、科技场馆、实验室、综合社会实践教室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
3.2聚焦“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构建多元活力的课堂
重视课堂教学的变革,必须回到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所谓“以人为本”,即在课堂上以人为本,开展相应的教育,以达到最好的教学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师的核心。注重以“以人为本”的课堂,营造具有多样性的、充满生机的教室,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第一,建立学生的主体性,全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学习体验。体验学习注重体验和参与,注重直观的体验,而在课堂上进行的不仅是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对学生的情绪的投入和对学生的影响。二是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风格和个体的优点,不断推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启发、讨论和参与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创新教学技术,将线上、线下、线下融合,通过在线和老师之间的资源连接,通过网络作业、在线讨论,上网查找资料,突破地区、时间局限,打造线上标准化、线下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形成适应学生多元发展要求的课程教学新常态。四是在课堂上培养和培养思维能力,注重培养思维能力、运用思维方法、思维深度和思维素质,以实现教育目标。
3.3以生涯教育为引领,开展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发展指导
加大对高中生的调查,探讨在大数据环境下对高中生进行辅导的适宜程度。职业生涯教育是实现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发展、实现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强化对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从评估入手,建立一个大数据的平台。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智能倾向、不同的认知风格、不同的兴趣、不同的价值观等,进行针对性的针对性的教学。二是以情景为起点,以研学为核心,构建校园和校园生活体验的平台,根据不同的发展特征和不同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使学生在不同的人际交往和学习实践中得到提升。
3.4唤醒学生的自我驱动力,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在这个时代,人们将成为一个知识大爆发、终生不断学习的时代。家长们都想让自己的子女获得成就,只有他们自己的动力,他们的期望才会实现。自我激励是学生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要自觉地培育幼儿的内在动力,使其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对自我负责,形成终生成长型思考。让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面对人生的种种压力,面对未来的各种困难,获得更优秀的学业成就,获得更高的事业成就,并获得独立发展。
3.5创设开放、自主、支持性的成长环境,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支持
高中生的生长环境主要有家庭、学校和所在的社会。家庭是个人生活的出发点,个人的遗传基因、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都会对个人产生深刻的影响。学校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基地,教师、同学、学校的文化对每个人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在社会交往中,高中生可以在社会交往中积极地开展社会交往,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研究表明,开放、接纳、支持的校园氛围对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放性的发展都是有益的,而建立良好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则能促进其对创新能力的发展。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育人共同体,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保障高中生的多样化人格发展。
结语
高中教育是高中与义务教育之间的纽带,也是学生个性形成和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
参考文献:
[1]薄贵利,郑雪峰.论人才高地建設战略[J].中国行政管理,2017,(11):12-15.
[2]张家军,靳玉乐.论教师一般育人能力的内涵与价值向度,中国教育学刊,2020,(7):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