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特色化多元发展调查报告
2017-01-21郑阳春
郑阳春
[摘 要]为客观全面了解我校特色化多元发展的现状,我校对学生和教师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少部分教师对学校特色化多元发展持消极态度;教师开设校本选修课程仍处在探索学习阶段;现有的课程初步体现了我校的教学特色。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推进学校特色化多元发展的相关建议:加强培训指导,提高教师对学校特色化多元发展的认识理解;完善校本选修课程体系,带动学校特色化多元发展;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形成学校特色化多元发展文化。
[关键词]普通高中 特色化 多元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80
一、南宁市第二十中学特色化多元发展问卷调查
1.调查目的
为客观全面了解我校特色化多元发展的现状,我校于2015年12月开展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全校师生对学校特色化多元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调查方法
课题组分别设计对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的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均采用即发即收方式,在初一至高二五个年级发放学生问卷1181份,回收率100%,占全部学生76.19%;在一次全校教职工会议上发放教师问卷93份,回收率100%,占全部教师76.22%,其中教龄1-5年的占11.15%,教龄6-10年的占8.7%,教龄11-20年的占29.35%,教龄21-30年的占36%,教龄31年以上的占14.8%。
二、调查结果及存在问题
1.我校少部分教师对学校特色化多元发展持消极态度
对于“鼓励普通学校办出特色”,高中阶段教育要“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我校22.83%的教师对此表示担忧、怀疑和没有必要。对于我校正在开展“普通高中特色化多元发展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教师了解的程度各有不同,21.73%的教师不了解该课题,52.17%的教师对该课题有些了解。对于我校开发校本课程必要性的看法,18.48%的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态度比较消极,认为无所谓、做形式、没有必要。
2.我校教师开设校本选修课程仍处在探索学习阶段
自2013年秋季学期以来,我校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走班制校本选修课程,教师开发的选修课程主要领域有三个方面:学科知识拓展类选修课占36.69%,社团活动类选修课占28.89%,兴趣活动类选修课占26.67%。由于校本选修课程的地域性、独特性、灵活性特征,我校75%的教师所做的工作是校本课程开发和执教,所以83.90%的教师认为较课改以来自己的工作量增加了,45.65%的教师认为以自身的专业能力开发校本课程有些困难,希望得到专业培训,14.13%的教师认为自身的专业能力难以开发校本课程。开设校本选修课程的教师对于自身所开设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不尽相同,只有26.53%的教师认为有利于自己原来学科教学成绩的提高,20.4%的教师认为对于自己原来学科教学成绩没有影响,44.9%的教师对此看法“很难说”,8.17%的教师认为会使原来学科教学成绩降低。
3.现有的课程初步体现了我校的教学特色
近年来,在体育运动、音乐、美术、文化、学生社团和训练队等方面,我校开设了50多门校本特色课程。64.12%的教师认为现有课程反映了一部分我校的教学特色。全部高中生都参加每周一下午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程,33.4%的初中生参加特色课程,大部分的高中生、初中生较喜欢开设的特色课程。按学生喜欢课程程度排名,排名越前喜欢的学生越多,如下表:
根据我校传统和实际情况,教师对学校今后特色发展项目的建议,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建议我校将来开设的特色课程,排名越前推荐项目人数越多,如下表:
三、推进学校特色化多元发展的相关建议
1.加强培训指导,提高教师对学校特色化多元发展的认识理解
普通高中教育的“同质化”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与个体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普通高中要走出困境,要培养发展全面、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就必须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已创建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项目,还要在认真分析学校的历史发展状况,全面综合地把握学校的各种资源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发挥创造性,在办学理念、教学方式、学校文化、课程设置、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复检验,不断积淀形成学校个性特色。一方面,通过专家讲学、名师引领、组建研究团队开展校本培训、组织教师校外学习考察等方式,加大对教师、行政教辅人员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其对学校特色化多元发展内涵、目标、运行机制、模式、创建策略等方面的认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学校特色化多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特别是在课程建设领域方面,通过培训给予教师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推动教师课程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等改变,促使教师自觉学习、主动钻研,不断掌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和技能。另一方面,针对学校特色化多元发展和学生个性培养的要求,对特色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统筹考虑,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培养和引进特色教师。
2.完善校本选修课程体系,带动学校特色化多元发展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丰富且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课程体系是学校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实施学校特色化多元发展的主要途径。国家统一规划的课程体系无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与不同智力水平、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朝夕相处,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围绕学校特色发展,自主开发和深化具有二十种特色的多学科校本选修课程。在体育运动方面、音乐方面、美术方面和科技方面等,完善相应的课时安排、校本教材和评价办法,形成我校特色化多元发展课程体系,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使学生在完成高中阶段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将着眼点放在运动潜能开发、音乐潜能开发、空间潜能开发、动手实验技能训练、心理素质提高上,更好地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发展需求,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拓展学生学习领域,为今后进入大学和社会的创新学习及个性发展开创广阔的空间,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3.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形成学校特色化多元发展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所在,独特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化多元发展的本质标志,也是学校特色化发展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我校除了完善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外,还应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高中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对参加各种课余活动有强烈的兴趣。我校学生问卷结果显示高中生喜欢参加社团活动。以艺术节、科技节、校运会、军训、社团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等为有效载体,培养和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鼓励绝大多数学生参与,甚至全体学生参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升学生内在潜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提升团队协作精神,让每个学生在学校特色化多元发展中得到锻炼,感受成功,获得快乐,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同时加强校园环境和文化设施建设,有系列的主题规划,突出环境和景观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基金项目]“普通高中特色化多元发展的研究与实践”(2015B004)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自筹经费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