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京沈高铁沈阳站点建设的对策分析
2022-04-20刘钊于志男
刘钊 于志男
〔内容提要〕京沈高铁的开通对于提升沈阳区位优势、推动沈阳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京沈高铁沈阳站点在基础设施投入、周边产业及商业设施配套、周边空间结构布局和周边交通衔接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京沈高铁对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效应,应加快推动京沈高铁沈阳站点建设。为此,课题组提出推动规划一体化编制、加强高铁站点建设、规划高铁多线并进、打造多式联运新格局、优化高铁沿线产业布局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京沈高铁 站点建设 交通运输 产业集聚
京沈客运专线(以下简称“京沈高铁”)已于2021年1月22日全线开通,全线贯穿北京市顺义区,怀柔区,密云区,河北省承德市、辽宁省朝阳市、阜新市、沈阳市,正线全长69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要交通保障。它将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和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南城市群地区紧密连接起来,充分发挥铁路的经济桥梁和交通纽带作用,对于加快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促进沿线城镇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京沈高铁对沈阳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是提升沈阳区位优势。京沈高铁开通之后,沈阳到北京仅需2.5个小时即可到达,与北京的经济交流更加密切,人员交往更加频繁,可促进沈阳加快融入北京城市圈。同时,伴随着我国铁路快速客运通道“八横八纵”建设的推進,沈阳将成为中国高速铁路网的一个重要节点,与东、南部主要大城市的时空距离将大幅度缩短,可以大大提高城市之间的通勤效率,使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频繁,从而实现城市之间的无缝对接,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二是沈阳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京沈高铁建成开通,辽宁省又新增了一条入关进京的快速通道。作为沿线重要铁路枢纽城市沈阳,由于北京辐射半径的扩大和区位条件的变化,使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过去制约沈阳快速发展的行政壁垒将会被打破,发展环境将会更加优越。沈阳丰富的土地、农业、旅游和劳动力等资源,将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推动“京沈经济带”的形成。这将对沈阳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生重要影响。
三是推动沈阳文化旅游产业加速发展。沈阳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美誉。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如以世界文化遗产“一宫两陵”(沈阳故宫、清福陵、清昭陵)为代表的清文化,以张氏帅府、东北陆军讲武堂为代表的民国文化和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二战盟军战俘营为代表的抗战文化等,具有多元融合、广泛包容的鲜明特征。京沈高铁开通后,这些文化旅游资源备受北京游客的欢迎,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沈阳旅游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四是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更加便捷。京沈高铁的开通将改变现有运输市场的竞争局面,迫使当前的公路、铁路、民航进行价格、线路等调整优化,这样有利于降低旅客出行费用和企业的物流成本。同时,将使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加速自由流动。北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拥有十分丰富的智力资源。京沈高铁将北京与沈阳的时空距离拉近到2.5小时,这有助于充分利用北京地区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助力沈阳经济发展。
二、京沈高铁沈阳站点建设现状
(一)京沈高铁沈阳站点建设情况
1.京沈高铁—沈阳西站基本情况
沈阳西站(原名古城子站)位于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街道古城子村,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铁路车站,也是京哈高速铁路上的一座客运站。2017年12月29日,沈阳西站项目主体工程完工。2018年12月29日,京沈客运专线辽宁段正式开通,沈阳西站暂未开通。
沈阳西站站前广场占地面积52.2亩,广场停车场1.45万平,停车泊位189个,绿地2万平,具有照明、排水等配套设施。目前周边暂无任何基础设施,广场东侧临马沙公路,西侧、北侧为耕地,南侧广场临蒲河约100米。
2.京沈高铁—新民北站基本情况
新民北站位于沈阳市新民市后营子村附近(304国道右侧1公里),距新民市中心直线距离4公里,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二等站。2018年12月27日,京沈客运专线承德至沈阳段开始预售票。2018年12月29日,京沈客运专线辽宁段正式开通,新民北站也随之投入使用,周边为村落和基本农田,尚未进行开发建设。
新民北站占地总面积77826平方米,总投资4119万元。其中站前广场51319平方米,道路23320平方米,包括道路及广场的排水、亮化、路面、各类功能区及附属设施配套等,广场建设已初步完成。
(二)京沈高铁沈阳站点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投入仍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沈阳西站仅有站前广场具有简单的照明、排水等基础设施,周边并无其他任何基础设施,配套情况严重缺乏。沈阳西站因目前处于停运状态,基础设施建设也尚未继续推进。新民北站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但目前周边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目前新民北站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项目(二期工程)正处于征收阶段,道路、排水、交通、路灯、绿化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新民北站基础设施投入存在困难,新民市“三保”刚性支出压力较大,财政收支矛盾仍旧突出,有待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2.周边产业及商业设施配套仍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沈阳西站周边多为村屯及尚未拆迁农户,土地性质多为基本农田,产业及商业服务设施配套严重不足,招商难度较大,效果有待提高;车站南侧沿蒲河公共景观缺失,两侧建筑多为住宅,缺乏公共的服务设施。新民市自身经济体量较小,底子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新动能驱动力不足,城市产业布局尚未延伸至新民北站,周边同样多为村落和基本农田,尚未进行开发建设,缺乏周边产业以及商业服务设施配套。
3.周边空间结构布局仍需进一步优化
目前,沈阳西站周边基地建筑肌理比较混乱,没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空间形态上看,整体形态平缓,空间均质,建筑分布无序,缺少高品质空间,应结合区域定位开展合理规划。目前临近广场南侧尚有3户未完成拆迁工作,总占地面积5亩,其余周边土地均存在拆迁量大,改造任务艰巨的问题。新民北站周边的村落和基本农田,周边空间布局应与城市发展规划相适应,开发建设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投入巨大,征收工作同样面临困难。
4.周边交通衔接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沈阳西站暂未开通,开通时间尚未确定。此外,铁路南北联系不畅、缺乏次干路以及支路系统。周边公共交通配置仍是空白,公交、地铁均未与之衔接,交通衔接断崖问题亟待解决。新民市开通了“701客运广场到新民北站”专线为直达客运公交,每天往返18个班次,中间不设站点,全长约3公里,行驶时间为10分钟左右。但目前仅有此专线通往新民北站,交通线路单一,应提高新民北站的综合交通衔接能力。
三、提升京沈高铁对沈阳经济社会发展拉动效应的对策
高铁开通对于沿线城市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果一个城市没有明确的比较优势和功能定位,就很可能导致要素外流,原有的“洼地”优势将被削弱,产业转移蛋糕面临分割摊薄和节流,区域差异将趋向扁平化,在区域竞争中落伍,甚至被“空心化”。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也会因为四通八达的交通,受到周边区域的抑制和挤压。如何准确定位、凸显比較优势、协调互补已然成为关键。京沈高铁的建成开通,使北京成为沈阳开放的“市场”“门户”“窗口”,加速沈阳开放开发融入全国进程。必须进一步强化开放、高效创新,在巩固扩大现有开放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和“同城效应”产生的倍加“磁场”吸引更多优质外商来沈创业投资,努力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和空间。
(一)推动规划一体化编制,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1.推进高铁站点规划与城市规划密切配合与协调
实现高铁站点规划与城市规划一体化编制。首先要深入了解城市的总体规划,尤其是城区的规划范围,功能区划分及道路、公交、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其次要充分听取城市规划部门的意见,使铁路规划与城市规划能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最后,加强高铁车站地区在规划实施、协调管理等方面的力度,整合高铁车站区域土地资源,加强土地利用强度,吸引外来资金流入,为接纳更多的客流提供条件。
2.加强高铁沿线城市的区域协调与经济合作
借力京沈高铁,以沈阳站点为依托,加强范围内各条高铁沿线城市化之间区域合作和产业协调。做大做强高铁沿线各大节点城市,加快形成沿高铁“一轴多点”经济格局。积极建设沿线城际交通网络,进一步增强沈阳站点与沿线各地区间的衔接,推动沿线地区与高铁有效衔接,尽最大限度地延伸沈阳站点影响触角和拉动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经济带内产业分工、合作,推动产业发展从同质化向专业化发展,尽早形成为物流“绿色通道”。
(二)加强高铁站点建设,完善周边配套服务
1.注重基础设施完善与预留,提升站点建设水平
京沈高铁沈阳站点的基础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进一步加大建设投入,设置专项站点建设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沈阳西站功能区建设,以高铁车站为中心,分别建设功能核心区、功能拓展区和功能辐射区,推进京沈高铁西站改造升级。积极推进新民北站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项目(二期工程),使新建高铁二路东段延伸至高铁一路并与高铁街连接,进一步完善道路、排水、交通、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从整体上来看,应该按照一个长远规划来指导建设,不要因为一时“应急”而马虎应对,尽力避免二次建设等问题。
2.完善周边产业配套,提升站点建设品质
推进京沈高铁沈阳站点周边产业集群配套,以“高铁站点”为核心,以集聚高端产业业态为目标,加快规划建设集商务办公和商贸会展于一体的新型复合型区域,带动总部经济、产业金融、科技研发和文化创意等都市型产业发展。首先,在沈阳西站和新民北站附近开发住宅楼盘,建设人才公寓,吸引更多人来沈落户,释放高铁站点活力;其次,加强周边商业办公和写字楼配套,在站点附近根据产业规划合理布局商业办公和写字楼的数量,满足区内的企业需求,便于商务往来和资源流动;最后,引进酒店、餐饮和娱乐等设施配套,主要用于商务接待。
3.合理规划交通衔接,提升站点交通便利度
强化京沈高铁站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以枢纽建设为支点,加快沈阳枢纽地区交通设施建设和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重点构建站点与城市中心城区的交通链接,最终形成功能完善、内外联系、便捷高效、满足多层次交通需求的综合交通系统。在沈阳西站建设永安新城公交核心枢纽,同时对沈阳于洪区东湖市场客运站进行提升改造,并规划建设大转弯公交枢纽、平罗湾公交枢纽。优化新民北站农村客运网络布局,整合优化196条农村线路,规划80余条城乡公交路线,以胡台镇等乡镇为试点,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
4.加强公共服务支撑,提升站点人才竞争力
在现代经济体系下,信息、资本、科技等生产要素都在跟着人才走,而人才则往往跟着公共服务和生活环境走。因此,高铁站点应加快构建良好的公共服务配套及生活环境,来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在沈阳西站和新民北站的住宅区周边建设以生活、教育、医疗等为代表的公共服务设施,比如公园、广场、学校、医院等,是推动高铁站城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高铁站点充分利用高铁开通所产生的人才“逆向流动”“潮汐涌动”的趋势,创新各类人才的引进模式,推出高铁站点人才特殊政策,提升高铁站点对沿线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人才吸引力。
(三)规划高铁多线并进,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
增设联络线将京沈高铁与其他线路连接,在丁香湖附近设联络线与秦沈客运专线衔接,既有秦沈客运专线线位不动。增设沈抚联络线,部分列车延伸至抚顺,改造沈抚城际线。在京沈高铁和哈大高铁预留的六王屯线路所间,增设京哈直通线。
(四)打造多式联运新格局,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1.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基础设施
水铁联运:重点推进沈阳西部铁路货运物流港项目建设,打造兴隆铁路货运枢纽,与高铁站区衔接;公航铁联运:积极推进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建设,畅通高铁站点与周边高速公路、机场衔接,提升货物中转及集散能力;多式联运品牌路线:推动中欧班列(沈阳)与京沈高铁无缝衔接,优化班列货品类别,扩大班列覆盖范围,巩固回程货源,推进中欧班列(沈阳)数量稳步提升。
2.培育多式联运市场主体
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引进来”,围绕农产品、汽车、医药、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引进一批专业型多式联运服务企业。支持国内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在沈阳高铁站区附近设立区域总部或子公司,开展多式联运业务。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去”,学习培育一批本地多式联运经营骨干人员,开展“一票制”联运,发展区域性、全国性、全球性联运业务。
3.提升多式联运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
把握高铁增加货运功能的契机,借力电商企业和公路物流企业集聚的产业优势,发挥毗邻全胜机场的通航优势,吸引金融保险、律师服务、商务会展等与现代物流相关联的高端服务企业在高铁站点附近设立分支机构,助推多式联运深度融合。建设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在信息共享、供应链服务、“一单制”单据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
(五)优化高铁沿线产业布局,打造特色功能集聚区
1.打造高铁沿线产业“组团”模式
城市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展定位、空间布局等,合理确定高铁站周边区域的功能定位,处理好高铁站周边区域与中心区及其他组团的关系,实现合理分工,差异化、互补性发展。要甄选发展基础优越、特色鲜明、极具潜力的产业,构建枢纽偏好型产业体系,不宜照搬照抄、追逐特点、硬造特色。同时,处理好高铁沿线各站点综合开发的关系,避免因功能定位的重复、雷同而形成无序竞争、相互制约的发展局面。沈阳西站和新民北站要结合京沈高铁沿线城市发展的情况,合理布局自身产业的战略定位。
2.依托高铁枢纽,打造“两个集聚区”
(1)沈阳西站:集聚新型物流功能,打造供应链管理中心。
随着高铁网络的迅猛发展及电商等市场需求的推动,高铁货运发展迅速。借助高铁物流的快速发展势头,高铁站区可以布局新型物流功能设施,重点发展快递物流、智慧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等业态,带动城市仓储物流的升级发展。
借助深海国际物流港和周边物流中心的区位优势,沈阳西站布局制造物流园、商贸商务园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园,建设电商快件物流产业园、会展服务物流产业园、物流平台中心,积极打造东北地区供应链管理中心,拓展“快递+”产业集群,在现代供应链领域培育新增长点。
(2)新民北站:创新城市文旅康养,带动乡村特色旅游升级。
高铁的交通优势,将极大带动城市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挖掘城市文旅资源,链接周边区域文旅资源,可以发展高端消费、免税购物、健康服务、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立足城市、服务城市群,引领区域商贸旅游消费升级。
遵循旅游服务升级、康养服务引领、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路,新民北站确立起以旅游服务为核心,以康养服务为特色,以农产品加工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打造一批古镇古村、主题庄园、特色村寨,打造集生態观光、田园风情、假日休闲于一体,具有花园特色的乡村旅游观光带。探索发展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健康养老、温泉养生养老、绿色有机食品养生等各具特色的康养产业。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农产品基地,打造新民特色品牌农业,建设一批集生活、生产和生态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