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
2022-04-18米晶晶孙媛罗建梅
米晶晶,孙媛,罗建梅
榆林市第二医院1药学部,2药剂科,陕西 榆林 719000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居第二位[1]。宫颈癌以中老年妇女最为常见,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半数以上,每年有20多万女性死于宫颈癌,对女性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2]。由于宫颈癌的病因尚未明确,部分学者认为可能与性生活过早、性生活紊乱、早婚早孕、多产有关系,又或者由于子宫慢性炎症的刺激导致其出现癌变[3]。宫颈癌患者发病早期并无明显临床症状,直到就诊时多已经发展为中晚期,此时临床上首选放疗来控制宫颈原发肿瘤细胞以及清除盆腔或腹腔内的一些微小病灶[4]。相关临床研究证实,同步放化疗时,小剂量的化疗药物能够提高放疗的敏感性,具有减少宫颈癌复发及远处转移的作用。虽然同步放化疗较单纯放疗提高了疗效,但同时也增加了不良反应,骨髓是人体主要的造血部位,也是对化疗药物和放射线最敏感的人体组织之一,同步放化疗后患者全身的造血组织将会受到抑制,从而引起骨髓抑制,对治疗产生影响[5-6]。因此,对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发生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统计分析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细胞学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宫颈癌[7];②病历资料完整;③成年女性;④充分的骨髓造血功能。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有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③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④既往进行过盆腔放疗;⑤CT检查显示病变突出盆腔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⑥合并精神疾病或痴呆。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85例宫颈癌患者,年龄25~80岁,平均(51.33±2.56)岁;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60例,腺癌25例;临床分期:Ⅱa~Ⅱb期40例,Ⅲa~Ⅲb期45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临床特征,记录同步放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并统计骨髓抑制发生率,分析发生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
1.3 观察指标
骨髓抑制分度[8]:0度,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4.0×109/L;Ⅰ度,WBC 为(3.0~3.9)×109/L;Ⅱ度,WBC为(2.0~2.9)×109/L;Ⅲ度,WBC为(1.0~1.9)×109/L;Ⅳ度,WBC≤0.9×109/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髓抑制发生情况
85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共发生骨髓抑制56例(65.88%),其中Ⅰ度15例(17.65%),Ⅱ度 23例(27.06%),Ⅲ度 10例(11.76%),Ⅳ度8例(9.41%)。
2.2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未发生和发生骨髓抑制患者的体力状况评分、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化疗方案、放疗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85)
2.3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经进一步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临床分期为Ⅲa~Ⅲb期、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肿瘤直径>4 cm、化疗方案为PF方案、放疗方式为四野+腔内均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2)
表2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宫颈癌是由于鳞状上皮、储备细胞、鳞状上皮生化出现非典型增生,在非典型重度增生中,就会出现原位癌,镜检下可见早期浸润癌出现[9-10]。宫颈浸润癌中,鳞状细胞癌占85%,腺癌占10%,腺鳞癌占5%。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跨度比较大,50岁为发病高峰期[11]。宫颈癌发病率高,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但老年宫颈萎缩或者宫颈管内癌时会出现漏诊或误诊,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健康,早期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2-13]。宫颈癌病情进展后,可能会出现阴道出血、排液等表现,晚期宫颈癌患者会有贫血、肾盂积水、尿毒症、尿道梗阻等并发症。
放疗是中晚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仍存在部分患者因为肿瘤体积过大、照射野外皮肤病灶不能控制等原因导致治疗失败[14]。相关研究表示,同步放化疗能够有效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局部控制率,减少远处转移,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5]。随着同步放化疗的广泛应用,其疗效得到临床研究认可的同时,仍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就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16]。骨髓抑制发生时患者外周血中的白细胞出现明显下降,甚至引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影响化疗的进程及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中,对85例宫颈癌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得出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5.88%,这一结果与既往文献报道结果相符合[17]。放疗和化疗均会导致骨髓抑制,本研究结果显示,未发生和发生骨髓抑制患者的体力状况评分、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化疗方案、放疗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进一步确定发生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临床分期为Ⅲa~Ⅲb期、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肿瘤直径>4 cm、化疗方案为PF方案、放疗方式为四野+腔内均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既往相关文献中,上述指标也被认为是影响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18],考虑同步化疗时,额外的骨髓损伤会进一步加重患者骨髓抑制的程度,而采用全盆+四野+腔内放疗,同步选择低毒性的化疗药物,进行治疗时间较短,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还能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本研究中,患者分别采用DDP与PF方案治疗,最终结果显示PF方案对患者骨髓抑制发生造成的影响较大,而在既往研究中得出,DDP方案治疗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较高[19],该差异考虑为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所致,需进一步提高临床研究等级予以证明。
综上所述,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经同步放化疗治疗,临床分期为Ⅲa~Ⅲb期、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肿瘤直径>4 cm、化疗方案为PF、放疗方式为四野+腔内均为发生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此类患者采取个体化检测方案有助于放化疗的顺利完成,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