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政课堂在课堂思政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2-04-18阳娟
阳娟
摘 要:思政课堂指利用思政教育的专业知识进行专门的思政教育的课堂,课堂思政则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强调以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在教育教学中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从自身的教学特点来说,思政课教学必须根据其自身的理论优势和系统规范性加强对课堂思政的示范引领,文章在探究思政课示范引领的基础上提出结合本地思政教育文化建设育人品牌的思路,进一步论证了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思政课堂;课堂思政;示范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6-0143-04
思政课堂指利用思政教育的专业知识进行专门的思政教育的课堂,课堂思政则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强调以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在教育教学中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理清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的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思政课堂在课堂思政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 课堂思政概述
(一)课堂思政的含义
课程思政是一种綜合教育理念。该理念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在教育教学中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构建教学领域的思政教育体系。
(二)课堂思政的意义
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受教育者要有丰富的学识,更要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只有培养更多的品学兼优的人才,以强烈的爱国情怀、热爱生活的端正态度,充满正义的社会担当投身于社会建设的实践,才能满足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三)课堂思政的含义
课堂思政不仅仅是“课堂”和“思政”,更应该是在专业授课时有思政教育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做到“思政教学”与“专业学习”的同向而生、相向而行,教师教学必须直面课堂、直面学生,教师既要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也需要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高的师德,在教学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培养和塑造学生,所以在深入开展课堂思政的相关工作时,教师还得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在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推进课程思政的力度,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使专业课的教学充满正能量的引领,滋养学生的心灵,培养出既有丰富学识又有良好品行的优秀人才。
二、 思政课堂概述
(一)思政课堂的含义
思政课堂是指利用思政教育的专业知识进行专门的思政教育的课堂。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和学校类别,思政课堂针对的学习群体有大、中、小各个群体的学生,当然思政教育也包含国民终身思政教育的要求,文章探究的思政课堂,主要是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从本地的思政教育资源的角度分析思政课开展的现实意义。
(二)思政课堂的意义
思政课堂的有效开展对青年学生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时期,相关课程设置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在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下,思政课教学要从“知识为基”向“素养立意”转变,所以要善于利用适当情境进行教学,跳出枯燥的教条桎梏,让学生在情境体会中感同身受,形成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同,形成科学的精神、理性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品德修养。
(三)思政课堂的含义
1. 指导思想
思政课的育人功能体现在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将思政课堂的教育功能落实到位。遵义市就提出了“大思政课”的理念,利用当地独有的思政教育文化资源,全面推进全市一体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三全育人”,掀起思政育人的氛围,真正培养经得起检验的新一代青少年,培育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2. 总体目标
(1)坚持思政课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思政课显性教育内容非常丰富,可以采取很多的形式呈现,比如学校活动中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团日活动、集队集会等形式属于思政教学的显性内容,学校可以构建相应的德育体系,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显性的参与过程中形成德育认同,充分发挥课堂思政的功能和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内容;思政课本身的理论体系对课堂思政来说就是有效的隐性引领,不管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层面,都必须对思政本身的教学体系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中真正形成“大思政”的工作格局,将思政课的引领作用凸显出来,所以,思政课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并不是机械的割裂开来的,显性中包含了隐性的教育,隐性中彰显了显性的导向,呈现出相互交融的态势,要进行有机的利用和整合。
(2)坚持思政课中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在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要强调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学渗透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形成“三全”思政育人体系。学生的成长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要素,政治素养是综合素养中最基本最本质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就对学生的政治综合素养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仅仅依靠课本知识,对思政课教学来说是不够丰富的,全方位的开发思政育人系统,让学生的学习从理论到实践,才能丰富思政教学元素,实现政治引领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3)坚持思政课中思政教师和教师思政的有机培养。从思政教师的培养角度来说,不管是理想信念,还是学识内涵,以及理论功底,思政教师都必须要有足够的沉淀和修养,才能应对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师的素养要求,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思政课教育的需要,所以必须加强思政教师的培养力度,打造更多名师型、专家型和教育家型的思政教师队伍。从教师思政的培养角度来说,所有学科的教师都必须加强自我理论素养的提升,一方面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加强思政课理论的学习,掌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思政教学的本领和技巧,成为“学科+思政”的双师型教师。
(4)坚持思政课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协调。通过构建思政教学体系,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思政示范课,如遵义市就开展了系列思政示范课,“思政大课堂”“背篼思政”等系列活动,由党政部门、教育系统、新闻媒体共同协作完成,在全市范围内掀起思政学习的新高潮。通过示范效应,带动一大批精品优质课的形成,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开始思考与思政教学的融合;通过思政课程带动课程思政的推广与深入,实现了学科之间的有效协调。
三、 思政课堂在课堂思政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统筹作用
思想政治课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树立强烈的爱国情怀,理性地看待社会,树立法治思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例,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中,对学习的模块进行了科学的安排,从必修到选择性必修再到选修,10个模块的内容对不同层次的教学进行了系统的要求,从思政课教师层面来说,既要注重本专业课程的教学,也要注重思政课程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示范引领作用;从学校层面来说,要深挖思政育人资源,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导向引领,发挥思政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统筹作用。
(二)主导作用
在思政课堂的教学中,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志性工程,要从“思政大课堂”的教学层面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要充分提高思政课政治地位,也要增强思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改变传统观念中对思政课的片面认知,比如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等,让思政课的教学能够影响和带动各学科教学中的思政思考,把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思政育人的主导作用。
(三)主体作用
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政课教师是深入推进“思政大课堂”建设的直接实践者、重要贡献者、主要参加者,要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思考谋划、强化思政育人研究、创新立德树人方法、丰富铸魂育人手段,将思政元素同校园文化深度融合,传承思政教育基因、讲好思政故事,切实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四、 思政课堂在课堂思政中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思政育人,充分挖掘当地思政教育文化资源、乡村振兴和建设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先进典型,推动思政课在形式上、内容上不断改革创新,教育引导师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的思想引导,让思政教师首先在思想上形成较高的政治素养
思政教师的思想工作,是学校引导教师的思想层面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思政教师从意识形态深处真正能够有职业认同感,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才能在实践工作中切实落实好思想教育工作,所以,关注思政教师培养工作,就是关注思想政治课在本校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全面加强对思政工作的考核督导
加强学校思政工作建设指导力度,将思政工作纳入学校履职考核内容,纳入党建考核重要内容、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体系和教育督导重要内容,在发展规划、资金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政课建设和思政课教师的发展需要,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五、 建设本地思政育人品牌
遵义市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革命圣地,1935年元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使遵义蜚声中外、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红军在遵义活动三个多月,留下了以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烈士陵园、毛泽东旧居、李德博古旧居、中华苏维埃银行旧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等为代表的众多思政教育遗址遗迹,思政教育文化资源不仅成为思政教育文化的载体,更使学生近距离的接触到思政课丰富的学习素材。因此,我们高中学校要坚持“五育并举”,依托当地思政教育文化资源,结合学校实际,提炼思政课育人内涵,立足大视野、树立大目标,全力建设好思政育人品牌。
(一)组织思政教育课题研究
学校要围绕探究思政教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现实路径研究主题主线,深挖遵义思政教育文化资源、将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将思政教育元素渗透教学科研、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学生培养等方面的思政教育课题研究,切实发挥遵义思政教育文化资源丰富、思政教育思政育人底蕴深厚的禀赋优势,加强思政教育校本课题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工作,全力开展探索创建思政教学体系、丰富思政育人路径、拓展思政育人渠道等方面的课题研究、论文征集、学术研讨等工作,为创建思政教育思政育人体系、“思政课堂+课堂思政”内涵建设等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理论来源。
(二)开设思政教育讲堂
在学校工作中,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为国育才、为党育人初心使命,用好当地的思政教育文化资源。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思政教育文化景点,如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苟坝会议会址等,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认同革命文化的传承;创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连接,大力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学生的学习不仅停留在课堂之内,也渗透到课堂之外,不但在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而且在生活的点滴积累中,都能感受到思政教学的渗透和引领,在学校要形成思政教育资源渗透立德树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思政教育体系新格局,确保思政课建设质量和立德树人成效明显提升。
(三)培养思政教育宣讲队伍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传承思政教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殷切嘱托,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内外结合、专兼结合、上下结合,打造一支高素质、强能力、有规模的思政教育宣讲队伍。组建“思政教育思政讲解团”“思政教师骨干宣讲团”“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志愿者”和“小小思政教育宣讲员”,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大力宣传“思政教育遵义”,把思政教育故事宣讲好、把转折之城介绍好、把遵义会议精神传承好。
(四)讲述思政教育文化故事
围绕深入开展“长征故事进校园”,全面推进思政教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研工作,搭建思政教育故事宣讲平台,扎实开展青少年思政学习教育,如对抗美援朝退伍老英雄,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邀请他们进学校、进课堂,着力思政教育文化育人,营造“思政教育历史人人学、思政教育书籍人人读、思政教育故事人人讲、思政教育歌曲人人唱、思政教育足迹人人行、思政教育精神人人传”的浓厚氛围。
(五)建设思政教育实践基地
围绕积极拓展思政课建设新格局、完善思政教育思政实践教学机制,学校一方面加强校园思政教育文化实体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与遵义会址纪念馆、苟坝会址、娄山关遗址、四渡赤水纪念馆及各地革命文化、传统文化纪念馆等的合作,有计划地经常性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同时,整合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开展云上思政、创建网上论坛、思政空间等网络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六)開展思政教育研学旅行
围绕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课堂教育为主的单一教育教学模式,着力创建以“教学第一课堂、实践第二课堂、网络新课堂、社会大课堂”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并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研学,如思政教育之旅、重走长征路等活动,让学生在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政治学科素养,也通过灵活的教育方式,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做到思政教育接地气、有成效。
(七)开发思政教育校本教材
深度发掘遵义本土思政教育文化资源,推进教学方式及教材守正创新。在开足思政课程的前提下,学校要自主组织编写思政教育故事、思政教育诗词、思政教育音乐等在内的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校本教材,组织骨干教师按照校本教材体系开展示范教学,建立相对固定的集体备课机制,让校本教材成为国家统编教材的有益补充,积极传播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正能量,努力形成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知、情、意、行相统一的鲜明目标导向。
(八)充分发挥思政教育文化的价值引领
以思政教育传承为切入口,让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深入开展“长征文化进校园展览”“思政教育讲解员评选”“思政教育情景思政课堂”“校园思政教育故事讲述会”等工作,集中展示学校思政工作特色亮点,因地制宜打造思政课特色品牌。
论思政课堂在课堂思政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实际上就是谈思政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导向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在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今天,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更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有利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所以必须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进一步的落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