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英美文化融入中华文化教学情况调查

2022-04-15黄雅婕李雨栖胡萌何一凡何晓玲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英美文化中华文化高中英语

黄雅婕 李雨栖 胡萌 何一凡 何晓玲

【摘 要】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高中英語课程的重要教学任务,2017版以前的课程标准偏重于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2017版课程标准及2020年修订版课程标准在保持原有要求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中国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求将英美文化融入中华文化进行教学。新课标颁布实施后,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已在如何传授英美文化的同时兼顾中华文化的融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还有一些亟待改进和提升的地方。文章以成都市新都区部分高中英语教学为例进行一线教学情况调研分析,并为今后的教学改进开展前期研究。

【关键词】英美文化;中华文化;高中英语;教学情况调查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06-0252-05

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复合人才,需要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学既要注重学生对英美文化的学习理解,又要拓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课题通过对县(区)域内三个不同层次高中的英语教学中将英美文化融入中华文化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探索更好的兼容之道提供支撑,使高中生能够具备更强的文化意识和综合素质,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一、高中英语英美文化融入中华文化教学的抽样调研

(一)调研的区域、学校及学生范围

课题组调研的区域及学校以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一级、二级、三级三类示范高中代表学校为主,同时适当扩展,对成都七中、成都市外国语高中、绵阳市高中及国内其他省市少数高中代表学校进行调查,形成以成都市新都区高中学校为核心,其余省市高中学校为外环的同心圆调查区域及学校结构,基本代表了全国多数地区高中学校情况。针对调查学生的选取,以在校高中生为主体,适当拓展到在校本科生(高中毕业生),总计调查学生235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调研的时间及主要方式

课题组分为两个时段进行调研,第一个时段是课题申报阶段的2021年2月至3月,主要侧重于初步情况摸清和基础性走访;第二个时段是课题研究阶段的2021年8月至10月,主要侧重于具体情况搜集整理和印证。调研收集数据的主要方式为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问卷调查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实地走访的对象以学生为主,同时兼顾学校和教师,具体针对三类不同办学层次的学校,包括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一般性普通高中,从而大概了解县(区)域内英语教学现实状况。

(三)调研的主要内容及侧重点

课题组调研的内容主要从四个板块着手,一是从英语教材和英语教法两个维度,二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三是从英语课堂和高考真题两个方面,四是从校内和校外两个视角。其中,问卷调查设计了与以上内容相关的问题共30余项,并设计了多个选项供被调查者选择。内容主要侧重于调研学生的基本情况、学校教材使用情况、教师对英美文化的教学情况、教师对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教学情况、学生英美文化的学习情况、学生对英美文化与中华文化融合学习情况等涉及高中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与中华文化融入教学的基本数据资料。

(四)调研材料及数据处理方式

课题组针对所收集到的调研数据和资料,进行了分类统计处理和集体分析研判。就分类处理来看,首先以线上调研数据为基础,对30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每项情况的占比,并制作出饼形分布图。然后对线下走访学校及师生了解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对现今课标和教材情况进行研读和统计。就集体分析研判来看,课题组成员对线上线下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和资料在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先进行个别研究分析,然后进行集体会商研判。特别是针对课标要求、教材使用、学校政策、学科教研、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方面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重点就当前英美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侧重于就当前英美文化有机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情况进行问题发现和成因分析。

二、高中英语英美文化融入中华文化教学的数据分析

课题组线上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现有高中在校生、部分高中刚毕业学生(本科在校生),共发放23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35份。再加上线下对一定数量教师及学生的走访调查,形成一定的调研数据和信息,在此例举出部分主要的调研数据和信息。

(一)被调研学生英语学习基本情况

首先,本次调研中理科学生150人,占比63.83%;文科学生85人,占比36.17%。其次,如图1,学生平时英语成绩分布图,其中120-129及110-119两个分数段的学生最多,占比超50.00%,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调研学生英语教材使用情况

首先,本次调研中有86.38%的学生使用的教材为外研社版本教材,13.19%的学生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教材,3.40%的学生使用其他版本的教材,其中有几份问卷填写了多种版本的教材。其次,在被询问到教材中是否涉及英美文化时,91.91%的学生认为有涉及,8.09%的学生认为未涉及。再次,当被询问到教材中涉及的英美文化的比重时,44.26%的学生认为涉及较多,55.74%的学生认为涉及较少。另外,关于教材所涉及的英美文化内容方面,问卷罗列出了一些常见的关于文化的方向,如图2。其中占比前五项为文化、习俗、旅游、地理、历史。最后,当被问到是否期待教材多涉及英美文化时,有203位学生给予了肯定的答案,占比86.38%。

(三)调研教师英美文化融入教学情况

首先,当被问到自己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是否会涉及英美文化时,有70.21%(165人)的被调查者认为在讲到相关知识点时会涉及,有17.45%(41人)的被调查者认为经常有意涉及,有9.79%(23人)的被调查者认为几乎不会涉及,有2.55%(6人)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涉及。其次,被调查者在回答教师选取的素材来源时,依据课文的比例占到了79.15%(186人),依据电影占比42.13%(99人),依据题目占比40.00%(94人),依据报刊占比38.72%(91人),依据其他占比3.83%(9人)。再次,在回答英语教师关于英美文化的教学方式时,问卷给出了四个大致方向,均有学生选择。其中有82.13%(193人)的学生选择了教师口述,有58.30%(137人)的学生选择了多媒体展示,有47.66%(112人)的学生选择了文字图片呈现,有21.7%(51人)的学生选择了让学生课堂分享。另外,当被问到从英语教师处了解到的英美文化相关知识的比率时,选择“很多”的占比7.66%(18人),选择“较多”的占比40.00%(94人),选择“较少”的占比49.79%(117人),选择“没有”的占比2.55%(6人),如图3。

(四)调研教师中国文化渗透教学情况

为了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中国文化意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在教授英美文化的同时,应逐渐加入更多的中国文化的内容。此外,在课堂中加入中国文化的教学也能反向促进中外文化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的内涵和区别,增强文化交流互鉴。因此,问卷调查将部分关于中国文化教学的内容加入了其中。首先,当被问到自己的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关于中国文化的教学涉及程度时,选择“很多”的占比4.26%(10人),选择“较多”的占比35.32%(83人),选择“较少”的占比49.79%(117人),选择“没有”的占比15.32%(36人),如图4。

三、高中英语英美文化融入中华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新旧英语课程标准对文化融入教学的变化

一方面,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实验稿)》(以下简称“旧课标”)在課程性质定位及文化设计要求上,对文化融入学习的关注不够,相对注重融入英美文化,未专门强调在英语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中国文化的融汇教学。将课程定位为“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1]。在文化意识培养上,重点关注英语国家的文化,基本出发点是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文化培养目标上,强调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从现行新课标对课程性质定位及文化设计要求上,提出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强调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基本方针,要求在英语课程教学中,既要注重英美文化的涉猎性学习,更要加强中国文化的补偿性学习,即在继续突出英美文化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结合教学内容来渗透中国文化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发挥英语课程的文化融入和交流功能。对课程的定位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在文化意识培养上,要求关注中外文化的差异与融通,正确认识和对待他国文化,吸收中外文化精华,积极发展跨文化沟通能力。从文化培养目标上,有助于增强学生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2]。

(二)当前英语教材中英文化融入体现各有侧重

一方面,各地使用的英语教材里对中英文化融入编排各有特点。目前高中主要使用的教材包括人教版、外研社版、北师大版以及外国语学校自编教材,不同版本教材内容在英美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传播上均体现出不同特点,在中西文化交融学习上各有侧重。就外研社版看,一共有11册,教材通过cultural corner来设置文化版块,是为了“借助于篇章阅读的形式,介绍丰富翔实的文化背景知识”。所选文章内容覆盖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历史、人物、机构组织等方面,均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就人教版看,并没有单独设置文化教学部分,而是将其融入单元的主题中,如必修三1单元讲到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必修四4单元涉及到世界各地的body language。其中涉及到少部分的中华文化,也有关于中国古代的部分。整体来看,涉及的文化内容仍比较陈旧,话题还不够新颖。

另一方面,新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彰显英语课程的文化育人功能和文化交流作用,对教材编写特别强调主题语境要求,明确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这三大主题语境,所有主题语境都要求包含中外文化,所有版本教材均需按照这个主题语篇去编排相应的文化知识[3]。这里的文化知识包含中外文化知识,是学生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这里的外国文化主要涉及英美等国家的主要传统节日、习俗、体育运动、文学、艺术、科技、政治、地理、旅游、传媒等文化知识内容,中国文化主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与英美国家文化相关的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国家对外经济、政治及文化的积极影响等。从目前教材编选来看,文化融入占比还不太高。常用的人教版、外研社版和各地自编版教材,都不同层次和程度涉及英美文化知识,而涉及中华文化知识较少,编选的融合度还不够,不利于学生形成一个综合、全方位的认知。

(三)学校教研对文化融入教学重视度存在差异

一方面,不同学校对高中英语教学文化育人功能的认识有差异。发达地区学校、城市学校、外国语类专业学校等英语教学水平总体较高的学校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及实施力度和进度要超前一些,相对来说对英语学科的文化育人任务重视度、认识度和支持度要强些,既能通过各种办学举措来鼓励、支持教师在教学中有效传授英美文化知识,又能结合新要求采取新举措来强调教师有机融合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以此来实现文化交流互鉴的学习。较落后地区学校、农村学校和非外国语学校,因政策传达意识、学校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相对来说对英语学科文化育人任务的重视度、认识度及执行度都要差一些,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多元评价方式、教学条件改善、师资培训以及经费、时间支持等多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针对英语学科教学担负着中英文化双重融合教学这一新要求,要有改革上的创新性举措。

另一方面,不同学校在高中英语教学文化育人教研力度上还有差异。从调查看,在学校重视的基础上,各学校英语教研组和年级学科教学组在教研活动,特别是教学团队建设上还有差异。针对新课程标准对文化教学的重要改革,大多数学校的教研活动和团队建设已经开展起来,针对中英文化融合教学这一新要求,在教学理念更新、实践活动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一定进展。但还有部分学校针对文化融入教学的新要求,领悟慢一拍,重视程度低一档,开展教研迟一步,已影响到教师自身文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强化英语教学管理从上到下的跨文化关注意识和教师文化融合教学能力。

(四)教师中英文化融入教学意识能力参差不齐

一方面,大多数教师已具有一定的文化融入意识和能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就中英文化融入教学来说,专业化水平包含意识和能力两个方面。新课程标准在中英文化融合教学上对教师的要求,除了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还要有较好的听、说、读、看、写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更要有丰富的中外文化知识和国际视野。当前,多数教师都能领会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目标和要求,阅读专业文献,参加教学研讨与交流,提升个人数字化和信息化能力,更新学科专业知识,以此来不断提升个人文化融入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另一方面,部分教师文化融入教学的专业水平还需要提升。从调查看,主要表现在教师英美文化素养不高影响了学生文化的接受,对英美文化和中华文化融合的重视度决定其教学重視度,是否将英美文化和中华文化同时纳入教学内容还有所疑虑,文化融入教法还比较单一,在教学实践中还缺乏交流互鉴,等等。总体来看,教师一是需要不断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素养;二是需要把握好课程目标,深入研读教材,挖掘课程的文化育人价值,确保文化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创造性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评价,注意转变课堂角色,引导学生自觉学习领悟中英文化;三是需要把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在教学实践和反思过程中提升文化融入教学效果;四是需要主动参与学科教研组构建的新型教师学习共同体,共同探讨和解决中英文化融合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开放的心态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文化反思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英语教师。

(五)学生缺乏对中英文化融入学习的主动性

一方面,学生在英美文化学习上存在着较大差异。首先,就读学校的类别影响着学生英美文化融入学习。问卷中,非外国语学校教师教授英语的重心与专业外国语学校会有所不同,非外语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对英美文化的融入,专业外国语学校会有专门课程向学生讲授英美文化。城市学校对外交流较多,间接接触英美文化的机会更多,而农村学校对外交流较少,接触到的英美文化并不多。其次,学生学习兴趣和方法影响文化熏陶效果。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35个学生中,66.81%的学生认为自己学英美文化的目的是提升对英美文化的兴趣,53.62%的学生认为自己学英美文化的目的是考试。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82.55%的学生通过电影学习英美文化,69.79%的学生在课程课堂学习,45.53%的学生通过观看电视剧学习,38.30%的学生通过阅读外国名著学习,37.87%的学生通过阅览新闻报刊学习,30.64%的学生通过观看综艺节目了解,1.28%的学生以其他方式学习。可以看出,通过电影学习英美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最具有吸引力,绝大部分学生是在课堂之外学习英美文化的。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中西文化意识错位现象。学生近年来受西方文化,特别是英美文化影响较大,在日常生活甚至在学习中盲目崇尚英美文化,对英美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对中国文化缺乏应有的热情和领悟,对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入贯通学习的兴趣不足,主动性不够,主要表现为在学习中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低于对西方文化的兴趣。学生学习受西方文化意识影响较深,如中国青少年一代热衷于过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复活节等西方节日胜过中国传统节日。学生一味追求西方所谓的先进文化,导致对中国传统文化关注度不够,进而导致学生受中华文化熏陶不足,因此,如何正确将英美文化有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已显得尤为迫切。

根据新时期国家对外交往人才培养的需要,高中英语教学既要一如既往地加强对英美文化的教学,也要进一步强化中华文化的融入和渗透,各地区高中学校要高度重视并分析当前的问题,采取各种针对性举措来正确实施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化应用和中华文化融入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

黄雅婕(2000~),女,四川成都人,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英美文化。

李雨栖(2001~),女,四川绵阳人,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英美文化。

胡萌(2001~),女,四川德阳人,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英美文化。

何一凡(2001~),女,四川眉山人,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英美文化。

何晓玲(2000~),女,四川泸州人,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英美文化。

猜你喜欢

英美文化中华文化高中英语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引入英美文化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浅析英文电影在传播英美文化上的作用
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
英美文化大学英语拓展课改革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