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兴趣点 巧妙追问

2022-04-15符亮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兴趣点低年级

【摘 要】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可以将学生引入高效的学习状态之中[1]。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思维层次比较浅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追问的方式,在课文导入、重难点处、文章留白处以及其他容易形成认知偏差的地方寻找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并把握恰当的时机,采用各种追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中主动探究问题,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低年级;课堂追问;兴趣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06-0150-02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怎样通过课堂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不妨在课堂中采用追问的方式,让学生在追问中寻找兴趣,锻炼思维。

一、依据教学内容,寻找兴趣点

追问是一门艺术[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并以此展开追问。

(一)用追问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入是良好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用追问的方式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教学一年级《影子》这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影子,然后追问:“你玩过影子游戏吗?你最喜欢哪个影子游戏?”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追問化解难点,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重知识的衔接,在重难点处有效追问,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如在教学一年级《比尾巴》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学习重点提问:“动物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在引导学生回答之后,可以针对难点追问:“为什么每个动物的尾巴都不一样?它们的尾巴能换一换吗?”还可以拓展追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除了尾巴,你还知道动物的其他部位上的特点吗?”在追问中,学生会发现,原来这些特点都与动物的生活习性相关。

(三)用追问填补留白,启迪思维

低年级课文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也有很多留白的地方。在留白处进行恰当地追问,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能够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其想象力和创造力[3]。

如教师可以针对《姓氏歌》最后的省略号询问学生还知不知道其他的姓氏,在学生回答了以后,教师可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姓氏的,能讲一讲其中的故事吗?”这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启迪学生思维。

(四)用追问处理偏差,形成认知

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差异导致他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有所不同,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教师可以用追问来及时化解偏差,引导学生走出认知误区。

如一年级练习卷中的阅读题《我给月亮做衣裳》的最后一道判断题题干:“我不会给月亮做衣裳。”联系上下文可知这一说法是对的,但有学生认为这是错的,这时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你认为这句话错了呢?”学生回答:“我以为这里的‘我’指的是我自己,我觉得我会给月亮做衣裳。”可见,学生的理解与题意出现了偏差,还没有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题目意思,因此教师要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

二、巧用各种方式,激发兴趣点

(一)跟踪追问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接着追问几个小问题,这一般属于跟踪追问。

如教学《雨点儿》一课时,教师可以在问学生“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分别要到哪里去”的基础上,继续追问:“小雨点儿为什么要去有花有草的地

方?大雨点儿为什么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在追问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因果追问

反馈学生思维过程的追问属于因果追问,这类追问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它的优点在于能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运用因果追问要注意两点,首先要注意倾听,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并追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更深层次。其次要引导学生完整回答问题,很多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养成完整说话的习惯,回答问题往往直接说出答案,不能运用“因为……所以……”等句式表达完整的意思,低年级教师要注意在日常教学中规范学生的语言,引导学生大声说话,说完整的话。

(三)对比追问

以教学《小青蛙》一课为例,《小青蛙》一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形声字。怎样让学生更快地认识文中的形声字呢?笔者设计了利用母体字“青”来和其他形声字作对比的环节。

师:(出示青、清、晴、睛、情、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和同桌讨论讨论。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1:这些字都有“青”。

师:你真会观察,找到了它们的一个相同点。

生2:它们的读音有点像。

师:是的,你的发现又不一样了。

生3:我发现除了“青”是上下结构的字,其他都是左右结构。

师:那你知道其他左右结构的字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吗?

生3:它们的偏旁不同。

师:真棒!偏旁不同,字的意思也不同。你能根据偏旁猜猜每个字的意思吗?同桌猜一猜,看谁猜得多。

接下来,笔者小结:“偏旁表示意思,另一半表示读音的字,就叫作‘形声字’,表示意思的部分叫‘形旁’,表示读音的部分叫‘声旁’(出示形声字儿歌《拍手读》)”。

这一过程中,教师采用对比追问的方式,让学生的关注点层层深入,发挥了追问的导向功能,有效激发了其学习兴趣。

追问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追问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互相追问,甚至追问教师,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三、确立追问对象,提升兴趣点

在选择追问对象之前,要考虑学生实际水平,追问内容要适量,难度要适宜,从易到难,层层推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一般来说,跟踪追问、因果追问能较好地培养成绩一般的学生或胆小内向的学生的自信心。而对比追问、深度追问更适合成绩较好或喜欢挑战的学生,对他们来说,越难的题挑战性越大,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也越大。

总之,追问的意义在于有效地把学生引向“最近发展区”,能让学生感受到智力劳动的乐趣。在教学中,追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引导学生从“被动追问”走向“主动追问”,这才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就低年级学生而言,能在追问中主动探究,积极主动寻求问题的真相,拓展思维,准确表达,就是低年级语文教师追求的小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冰茹,周彩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与设计[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20.

[2]赵珊.有效追问的魅力[J].新课程(中学),2015(12).

[3]王生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追问[J].内蒙古教育,2017(8).

【作者简介】

符亮(1983~),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兴趣点低年级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点
高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研究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巧用翻转课堂,激活高中政治教学
数学教学应关注的几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