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在前牙间隙患者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2022-04-14徐晓华操小马黄擎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牙间隙牙面贴面

徐晓华 操小马 黄擎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安徽合肥 230001

前牙间隙异常的发生常与先天牙列发育异常有关[1-2],牙科临床治疗此类较为常见的牙列异常以牙齿全冠修复和全瓷贴面为主[3-5]。但牙冠修复备牙量需求较大,而全瓷贴面也在远期并发症的控制上不够理想[6]。微创超薄贴面是近年来前牙修复中应用较多的新修复技术,以少量牙体材料粘接避免牙体磨除的缺陷[7-9],但关于何种手段更适用于前牙间隙的修复尚无定论。本研究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前牙间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和常规全瓷贴面技术进行分析比较,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4 月于我院口腔科接受诊治的160例前牙间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下列标准筛选。纳入标准:①经诊断存在上下颌切牙间隙[9];②治疗前未接受其他形式的正畸治疗;③意识状态清醒,能够较好地配合研究开展。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其他口腔炎症或不宜接受贴面修复;②合并存在严重脏器功能不足或恶性肿瘤;③前牙间隙<1 mm。本研究具体方案及内容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符合临床试验注册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对纳入研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19~48 岁,平均(29.05±5.62)岁;上前牙52例,下前牙28例;平均间隙宽度(2.10±0.38)mm。对照组男41例,女39例;年龄20~46 岁,平均(28.87±5.14)岁;上前牙48例,下前牙32例;平均间隙宽度(2.16±0.37)m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微创超薄贴面进行牙间隙修复。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牙体预备,对患牙唇部、颈部进行0.3 mm 左右预备的齐龈肩台设计,根据牙体预备情况进行配套硅胶印模及制备,以Vita 比色板比照患者牙齿颜色进行超薄铸瓷贴面制作。贴面选用德国威兰德ZENOSTAR 公司生产的IPSE-maxPress 瓷块进行制作,制作完成后对患者进行试戴,试戴满意后将贴面回炉烤制。贴面修复前对患者进行牙面抛光和粘接面酸蚀处理,酸蚀完成后冲洗牙体并涂抹牙本质封闭剂,分别对患者基牙和修复体涂抹牙釉质粘接剂,待粘接剂干后将自粘接树脂水门汀涂于修复体粘接面上进行基牙粘接,并对修复体进行5 s 光固化。将粘接面多余的水门汀擦除后于粘接面的边缘涂抹抗氧化剂,对每个面进行60 s 光固化照射,最后以配套树脂抛光工具对修复体进行抛光。

对照组采用常规全瓷贴面进行牙间隙修复。选用瑞士Ivoclar Vivadent 公司生产的全瓷贴面套装,根据患者牙列和牙面情况制作贴面并由患者进行试戴直至满意。贴面修复时同样进行修复体氢氟酸酸蚀,冲洗酸蚀牙面后将牙面处理剂涂于全瓷修复体组织内部,以正磷酸对患者牙釉质进行酸蚀操作,根据全瓷套装说明和方法将树脂粘接剂涂于牙面并进行粘接。粘接后对多余的树脂粘接剂进行清理,并指导患者进行咬合调整,根据患者反馈情况对贴面的肩台进行打磨调整,直至肩台与牙面延续形成自然的过渡形态,最后对修复体进行抛光。

1.3 观察指标

美学修复效果:①修复体修复效果评价。采用美国公共卫生署(the 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改良版牙科修复评价标准[10],于两组修复完成后18 个月对其进行修复体美学效果评价,评价标准主要涉及对牙列完整、牙面颜色自然、牙面边缘自然和牙体通透进行一致性评价,计算两组修复体达标的比例。②牙体美观情况自评。于修复完成后发放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修复体美观满意程度的评价,问卷由3 名牙科专家制作(工作年限均10 年以上,职称均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共覆盖牙面整齐度、牙体通透度、牙体完整度、贴面完成度、贴面过渡情况、牙列缝隙、牙体大小、牙体光泽、咬合情况及修复前后比较10 个方面,每个方面满分为10 分,问卷最高记分100 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对修复体越满意。以分数≥90 分为很满意,70 分≤分数<90 分为较满意,分数<70 分为不满意,满意率=(很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由4 位牙科专家(工作年限均10 年以上,职称均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对问卷进行专家咨询和评议,问卷的专家内容效度指数最终评价为0.9142,效标关联效度测得总相关系数r=0.898(P <0.01)。③并发症发生情况。收集比较两组修复后18 个月内出现修复体破损、牙周炎、色素沉着及继发龋齿的情况,计算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修复前、修复后18 个月效果比较

两组修复前均可见牙间隙较宽,牙列不整齐,修复完成后两组前牙间隙得到显著改善,修复整体美观度和完成度较好,见图1。修复后18 个月,两组牙列完整、牙面颜色自然、牙面边缘自然和牙体通透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修复后18 个月USPHS 评价比较[例(%)]

图1 两组修复前、修复后18 个月效果比较

2.2 两组修复后牙体美观情况自评

修复后,观察组牙体美观情况自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修复后牙体美观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修复后18 个月,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3 讨论

从现有关于牙科美学修复的研究来看[11-14],牙畸形与前牙间隙异常等问题的修复技术都逐渐从高备牙量、磨牙向少备牙量、微创的方向发展,诸如早年间广泛开展的全冠修复,由于其磨牙量大、有期限且易引发牙髓疾病等缺点逐渐被临床淘汰[15-16]。全瓷贴面技术在贴面材料行业的发展推动下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开展,如义获嘉伟瓦登特公司生产的全瓷贴面套装,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提升贴面的治疗稳定性和美观效果,还能帮助减少医师不同所带来的治疗差异,患者在治疗依从性和最终修复效果的接受度上反馈也更佳[17-19]。但由于前牙间隙和牙畸形的复杂性,全瓷贴面难以做到对患者基牙颜色的准确衔接,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出现修复体颜色和基牙颜色过渡不自然、不对应的情况,从而影响最终修复结果的美观程度[20-21]。

近年来微创超薄贴面技术的问世为前牙畸形修复带来了新的方案,超薄贴面能根据患者前期多次试戴结果对贴面进行及时修整;同时其能够在少量备牙或不备牙的基础上进行直接贴面修复,从而有效减少磨牙给患者基牙牙体带来的损害,且由于超薄贴面材料和生物树脂材料的生物亲和性,治疗后患者出现其他口腔炎症和牙龈组织问题的概率也更低[22-24]。同时超薄贴面材料对牙体颜色的准确比色使得修复后的牙体更加接近患者基牙颜色,牙体与修复体的过度也更加自然,该技术对粘接和备牙量的低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效提升患者对最终修复结果的认可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微创超薄贴面修复的患者与应用全瓷贴面修复的患者USPHS 评价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其在牙列完整度、牙面颜色、牙面边缘过度情况和牙体通透性等方面均达到了与全瓷贴面修复相当的效果。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提示超薄贴面修复的自然效果更易使患者达到满意程度。而从修复完成后的远期随访结果来看,微创超薄贴面修复的患者均未出现牙周疾病或色素沉着等问题,仅个别患者出现牙尖少量缺损或牙体破损的情况,提示超薄贴面在材料和修复方法上较好的相容性使得并发症的发生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综上,微创超薄贴面具有与常规全瓷贴面相当的牙体修复效果,且其满意度更高,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也较少,但对于基牙缺损较大的患者不宜使用超薄贴面[25-27],在牙体修复中临床实践中可结合患者的牙体情况和实际需求,以选取更优的牙体修复方案。

猜你喜欢

牙间隙牙面贴面
如何选择适合的牙齿清洁工具
牙齿缝隙大怎么办?
前牙牙间隙的修复治疗
英国贴面礼,分寸不好拿捏
《瓷贴面修复技术:从标准到微创无预备》出版
升船机螺母柱的铸造工艺设计及生产质量控制
相邻牙间的邻面接触与食物嵌塞的关系
全瓷贴面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的治疗效果
尖头毛刷辅助龈上洁治术治疗单纯性牙龈炎临床效果观察
学龄前儿童牙面色斑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