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关系探讨

2022-04-11

医药前沿 2022年5期
关键词:皮化生胃炎例数

李 燕

(蓝田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陕西 西安 710500)

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之一即为胃癌,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首位,癌前病变是癌症发生的早期变化[1-2],这个时期筛检对于早期预防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而上消化道急慢性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一般为上消化道症状[3],自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 HP)以来,对于上消化道症状同HP感染之间存在的关系,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不断进行研究,目前已有研究证实二者间具有相关性[4]。HP 是一种螺旋形的细菌,具有微厌氧特点,对于生长条件的要求十分苛刻,该病菌会引起多种疾病,如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上皮不典型增生等,而消化道肿瘤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即为消化道症状,因此HP 感染与胃癌前病变间存在密切联系[5-6]。近来有研究表明,被HP 感染的患者发生胃癌的概率相比于未感染的患者显著增加,故HP 感染与胃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7]。本研究以我院诊断为慢性胃炎的11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评价上消化道症状和HP 感染、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 年10 月—2021 年6 月被诊断为慢性胃炎的112 例患者,依据上消化道症状将患者分为两组,包括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n= 56)及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n= 56)。阳性组中,男性29 例,女性27 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8.05±3.28)岁;病程3~7个月,平均(5.04±1.25)个月。阴性组中,男性30 例,女性26 例;年龄23 ~73 岁,平均年龄(48.02±3.45)岁;病程3 ~7 个月,平均(5.07±1.27)个月。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初诊为慢性胃炎患者,年龄>20 周岁;②阳性患者均有腹痛、腹胀、泛酸、嗳气等症状,阴性患者均有腹泻、便秘、下腹痛等症状;③入院前1 周未服用护胃药、抗生素、类固醇、非胆固醇类等药物;④均进行胃镜检查,可配合完成问卷调查;⑤研究经过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研究中剔除合并存在严重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②年龄不满20 周岁;③精神药物依赖史;④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躯体性疾病等患者;⑤患有胃肠道其他疾病,并且对本文研究产生一定影响者;⑥对本研究的依从性、配合性较差的患者。

1.2 方法

尿素13C呼气实验:全部研究患者口服尿素13C胶囊,服用时间是空腹或者禁食禁饮2 h 以上,通过凉开水冲服,服药30 min 后开展呼气试验。本研究应用型号为HUBT-01 幽门螺旋检测仪实施HP 检测,操作步骤保证严格根据说明书进行,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

胃镜检查活检:均实施胃镜检查,同时还进行镜下取活检术,在病理科进行标本的检查。

染色方式:方法为HE 染色,结合常规的病理诊断,组织学分型、分类分级,同时在HP 检测中应用Warthin-Starry 细菌染色。

HID-AB(pH2.5)-PAS 黏液染色:唾液酸黏液染为蓝色,硫酸黏液染为棕黑色,中性黏液染色为紫红色,依据黏液染色与形态标准对于各类胃癌前疾病进行定义,主要是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上皮不典型增生[8-9]。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的HP 阳性率;(2)对比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的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同时评价上消化道症状与胃黏膜癌前病变间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HP 阳性率比较

在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中,HP 阳性例数为12 例,HP 阴性例数为44 例,在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中,HP 阳性例数为47 例,HP 阴性例数为9 例。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中HP 阳性率(83.93%)明显高于HP 阴性率(16.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P 阳性率比较[n(%)]

2.2 两组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比较

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中,患者出现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上皮不典型增生的例数分别为29 例(51.79%)、26 例(46.43%)、37 例(66.07%);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中,患者出现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上皮不典型增生的例数分别为27 例(48.21%)、23 例(41.07%)、19 例(33.9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在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比例相比于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比较[n(%)]

3.讨论

在临床各类上消化道疾病中,其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即为上消化道症状,这种症状属于一组多病因症候群,HP 感染与该疾病存在密切联系[10]。自发现HP 感染以后,研究人员不断深入研究上消化道的相关内容,发现上消化道症状促进疾病发展主要为损伤上消化道黏膜层,但是因长期应用抗菌药物,疾病治疗效果受限,同时还侵害胃黏膜,从而使消化道症状发生[11]。据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HP 感染率也会不断增加,而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前疾病、胃癌等疾病的主要病因又是HP 感染率,因年龄增加,患者全身器官和免疫力均有降低,在胃黏膜不断变薄的情况下,黏膜屏障免疫力同样降低,对于HP的清除率明显降低,因而明显增加了HP 的感染发生率,同时也增加了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12-13]。

本研究以112 例患者为探究对象,结果显示在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中,HP 阳性人数占据47 例,HP 阴性人数占据9 人,故在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中的HP 阳性率(83.93%)明显高于HP 阴性率(16.07%)(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表明HP 感染和上消化道疾病间存在密切的关系,HP 是上消化道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故如若HP 的检测报告异常,则上消化道组织可能出现了感染以及相关疾病症状。在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中的胃上皮不典型增生比率(37/56、66.07%)相比于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19/56、33.93%)更多,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中肠上皮化生(29/56,51.79%)、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比例(26/56,46.43%)相比于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27/56,48.21%;23/56,41.07%)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说明胃上皮不典型增生与上消化道疾病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但与HP 阳性检出率相比,胃黏膜癌前病变与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联系不是很明显。从胃黏膜能够分泌胃酸的角度分析,如若胃黏膜组织因病变而受损,则胃黏膜功能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胃酸分泌发生变化,造成炎症、组织功能障碍等,但无法确定病变位置是上消化症状,因此上消化症状与胃黏膜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密切,需要临床的进一步诊断来确诊[14-15]。对于HP 感染和上消化道疾病的机制临床尚未有明确的结论,主要与胃黏膜屏障学存在密切的关系,HP 感染可能会对上消化道肌肉张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改变上消化道胃食管屏障功能。HP 感染可能会导致胃内容物发生改变,进而抑制壁细胞功能[16]。慢性胃炎患者的病因一般较为复杂,且患病时间长,上消化道症状又为多病因的证候群,因此慢性胃炎患者的上消化道症状分析需要多种检测手段综合证明与分析。HP 感染检测是常见的有关细菌检测的一项医学技术,当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被HP 感染后,能够加快胃黏膜细胞类型的改变,从而胃黏膜发生了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上消化道症状;如若患者HP感染检测报告显示无细菌侵入,这说明致病原因、临床反应不是因为细菌感染。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与HP 的感染存在一定相关性,胃黏膜发生肠上皮化生后将分泌硫酸黏液,这为HP 的提供了良好的生长与繁殖环境。因此上消化道症状、HP、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三者关系可以相互影响。

综上所述,上消化道症状和HP 感染、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间存在一定关系,以期为疾病的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猜你喜欢

皮化生胃炎例数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价值分析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研究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