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STEM教育理念为抓手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研究
2022-04-11徐慧君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培养幼儿核心素养已然成为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将STEM教育应用到其中,可以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这不仅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快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文章以STEM教育主题为主要研究目标,深入分析了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以期对幼儿综合发展方向开展的教学实践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STEM;幼儿教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7-0016-03
引 言
STEM教育是指结合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综合式教育模式,被誉为“新世纪最优秀的教学改革”之一。因此,教师有必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到幼儿教育中,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和方案,开展具有本土优势的STEM教育,使幼儿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努力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一、在幼儿教育中实践STEM的意义
就现阶段的教学形势而言,STEM已经在诸多国家取得了一定成绩,证实了该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及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其学习认知,这对我国的学前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1]。STEM教育并不拘泥于某一学科或者某一领域,也不针对某一方向展开教学,而是以幼儿的实际需求为依托,充分结合科学、数学、工程学及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知识,其核心在于解决问题。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以主题项目研究为载体,在项目活动中开展STEM教育。此举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使其以更简单快捷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有效提升其核心素养。
(一)STEM理念是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
将STEM理念应用到日常实践教学中,对教师和幼儿而言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以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为主,而幼儿只能被动机械式地接收相关知识和内容。甚至还有少数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的交流和沟通。这样不仅会大大降低课堂的质量和效率,还会让幼儿产生厌倦和疲惫的心理,不利于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但STEM理念的加入可以有效地让幼儿通过自主学习收获相应的知识,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增进师幼之间的情谊。在不断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培养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质量[2]。
(二)STEM理念是串联学科的重要纽带
就现阶段的学前教育而言,虽然各个学科都能满足幼儿学习的现状,但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度不够,并且部分课程没有受到家长和幼儿的重视。部分家长和幼儿不能清晰认识到除英语、语文、数学学科外其他学科的重要意义和積极作用,此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以单一的评价方式为主,不能给予幼儿全面系统的评价。而STEM理念的加入不仅可以让教师自身的地位有所转变,与家长对幼儿进行共同评价,还可以成为串联各个学科进行有机融合的纽带。
二、当前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现阶段的幼儿教学而言,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教师教学效率,还会限制幼儿实践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发展与进步。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对幼儿的文化课程教育较为关注、重视,忽视了幼儿的实践教育。从教学角度来看,文化课程的学习虽然可以提升幼儿的文化水平,健全幼儿的认知模式,但其中缺乏实践元素,并不能促进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同时,我国大多数幼儿园的教学理念、思想较为落后,无法适应现阶段社会、国家的发展趋势,尚未意识到STEM教育的重要价值,不能构建以培养幼儿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这阻碍了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结合STEM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依托现实情境,生成主题活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有必要为其营造一个充分结合其自身学习、发展需要及STEM教学理念的,能够激发自身想象力及创造力,从而进一步完善认知模式、提升核心素养的学习环境[3]。为了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及探索能力,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能够彰显学科整合的案例引入到教学中,引导幼儿在实践中验证、提升经验。以大班的STEM教学活动“小桥的秘密”为例,在项目开始前,教师应该为幼儿建立一个明确的,诸如“如何设计建造一个小型桥梁,并且要求其具有一定的承重力”的目标,而后在实践开始之前,将建造桥梁所需的力学、数学、结构学等知识以幼儿能够接受的形式为其进行讲解,从而增加实践的成功率,使其学有所获[4]。然后,教师将桥梁、塔楼等建筑构造隐性地导入一个具有可行性的STEM学习活动中,再让幼儿自行分组并在活动开始前准备小木棍、乳白胶、绳索、黏土等工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行完成方案设计、施工等工作。因为STEM教学活动对幼儿具有一定难度,所以无论其实践成功与否,教师都要给予积极评价,使其能够充满信心,在反复实践中获得成功。
(二)注重课程整合,开展项目活动
在学前教育中引入STEM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依据他们的不同发展水平,整合不同学科的课程资源,为其打造一个全方位的教学课堂,落实多元化教学理念[5]。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开展时能采用亲身体验、合作游戏、自主探究、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等方式教学,让幼儿进行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互动活动,达到“学习无处不在”的效果。例如,在开展以“小菜园的大棚”为题的科学活动时,教师就要引导幼儿通过参观交流、制作迷你大棚、实地搭建、调整优化、拓展应用等环节,进行观察、记录工作,统计不同因素对大棚搭建的影响,还要适当地增添竹条、锯子、剪刀、锤子、绳子、塑料布等材料,以延续活动的开展。活动中,幼儿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多学科知识经验,解决了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小菜园的大棚”项目活动持续了一个月时间,幼儿经历了有意义的、有融合的、有探究的、有合作的学习。回顾整个历程,教师以一个学科的内容作为核心目标,利用多门学科的知识来辅助、推动核心内容的学习,使幼儿沉浸在真实化的“科研”工作情境中,体现了STEM学习的特征。
(三) 整合地方资源,完善课程内容
想要使幼儿获得更全面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带领幼儿充分了解所生活城市中的真实环境,挖掘能够作为教学资源的内容,整合学科与实际生活知识,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强化教学意义[6]。例如,幼儿在参观公园后一直围绕一个话题讨论:公园的植物都长得好漂亮,为什么我们自然角里有很多植物养不活?这番讨论开启了自然角的一个本土化学习活动“怎样让泥土更有营养”。通过问题的提出、假设猜测、交流讨论到制订计划、对比实验、记录结果、制作营养泥、成果发布等一系列的探索过程,幼儿解决了“怎样让泥土更有营养”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引导幼儿,通过提供材料、组织讨论、收集资料等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很多项目成果都因为教师提供了支持而不再“隐性”存在。另外,教师还和幼儿一起把整个活动的关键脉络、驱动问题呈现在墙面上,让幼儿的思维可视化,真正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项目成果的发布和应用让幼儿有了成功体验感,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在统计各班营养泥订单数量的过程中,幼儿的数学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幼儿的个性表达需要,全方位地培养了其核心素养。
(四)激发自主探究,在游戏中学习
兴趣是探索和学习的原动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是有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游戏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解放自己的天性。“寓教于乐”以提升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目标[7]。在幼儿园STEM活动中,教师要设计一些能够使幼儿产生认知冲突的“两难情境”,或者看似与现实生活、已有经验相矛盾的情境,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参与欲望。同时,教师还要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适时提出探究性问题,让幼儿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并鼓励幼儿合作交流,积累探究经验,最后在反思中尝试应用迁移经验。例如,在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水变干净了”中,幼儿尝试将沙子装进漏斗,然后倒入泥浆水进行“净水实验”,但沙子马上就随着水流从漏斗中流走,实验失败了。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让沙子既不被水冲走,还能起到过滤效果?”他们自发地查阅资料,了解到可以采用多层过滤的方式,即让泥浆水通过“过滤网”不断过滤杂质,以达到净化水的效果。于是,教师又发放了棉布、毛巾、棉花、过滤纸等材料,为幼儿的净水实验提供更多支持。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水每经过一次“过滤网”都会干净些,从而获得了“多次过滤能使脏水变干净”的科学经验。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有效巩固已学知识,还能够开阔思维,锻炼反应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五)完善评价体系,开展多元化评价模式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幼儿更多的知识,但往往忽略他们的内心感受和真实想法,并且将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这样不仅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相反还会让他们逐渐厌恶学习相关知识。基于此,教师应该结合STEM理念全面系统地对其进行评价,并且让幼儿之间进行互评。这不仅可以在串联学科知识的同时让幼儿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其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学习其他幼儿身上的优点,及时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家长加入评价过程中,通过教师、幼儿家长的共同努力,不断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六)以真实问题为依托,丰富教学内容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师需要整合工程、科学、数学等领域的关键经验转化为幼儿可经历的STEM经验,使其可以快速处理、解决相关问题。幼儿在面对真实问题时,可以主动探究问题,实现经验的迁移。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幼儿通过解决问题可以感受到自己贡献了力量与智慧。
例如,在活动教室中,教师让幼儿将实践活动中需要使用的玩具搬到操场上。由于玩具较多,几名幼儿早已身心疲惫。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提出问题:“你们这样搬玩具,有怎样的感受呢?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轻松搬玩具呢?”一名幼儿回答道:“我们可以利用车子搬运玩具,但是从操场到活动室中间还有一个台阶。”这时,另一名幼儿说:“我们可以将一块木板铺在台阶上,就像斜坡一样,这样车子就可以推上去了!”
這样一来,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亲自解决实际问题,就会对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以此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结 语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选择STEM教学模式来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整合多种课程资源的方式,开展科学探究,进一步拓宽教学广度,让幼儿成为真正的小小探究者。此外,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充分发挥STEM教育在培养幼儿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价值,帮助幼儿从小树立STEM意识,培养其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苏维,游玉琪,刘华.在早期STEM教育中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22(03):89-92,107.
闵天钰.幼儿园STEM区域活动实施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王春林.基于项目活动的幼儿STEM课程实施的行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黄朋.基于STEM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
俞莉.在早期STEM教育中促进幼儿主动学习[J].学前教育研究,2019(01):85-88.
陈大琴.在早期STEM教育中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8(08):64-66.
秦赛.项目教学视野下学前STEM教学活动的建构与反思[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1年度开放课题“以STEM教育主题项目为抓手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CY202101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徐慧君(1971.9-),女,福建莆田人,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华亭第一中心幼儿园,幼儿一级教师,大专学历,莆田市第一期幼儿学科带头人,2020年12月荣获莆田市学前教育“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