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忌妒”情感隐转喻及其翻译研究
2022-04-06山东大学陈俊洁
山东大学 陈俊洁
一、研究背景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中华文学的瑰宝。而《红楼梦》的翻译史也有160多年,其间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译作,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霍克斯和杨宪益、戴乃迭的英译本(1)为方便叙述,本文用“杨译本”指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用“霍译本”指霍克斯的译本。。近10年来,对《红楼梦》翻译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语言学(吴淑琼、杨永霞 2021)、翻译策略(王丽耘等 2015)、文化翻译(刘晓天、孙瑜 2018;包玉慧等 2014)、语料库研究(刘泽权等 2011;侯羽、贾艳霞 2018)等方面。实际上,这部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封建贵族家庭生活,描绘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纠葛,展现大观园中一众人物生活悲剧的小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达。
情感是人在自然界和社会关系中各种行为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的情感很早就在各种文学作品以及思想家、哲学家的论述中体现出来。而情感的概念内容也十分丰富。自20世纪80年代末,就有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索情感概念,运用概念隐喻来研究情感(Lakoff & Johnson 1980; Kövecses 2000)。但对于情感隐喻和情感转喻的翻译研究很少。因此,探究《红楼梦》中“忌妒”情感的隐转喻及其翻译对于情感隐转喻的翻译研究以及《红楼梦》的翻译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红楼梦》中的情感隐转喻翻译研究较少,且只集中于“愤怒”等人类基本情感 (岳琦 2012; 吴妮 2013)。语言学和经验心理学方面的证据显示,基本情感包括悲伤、愤怒、憎恶、害怕、高兴和爱。实际上,基本情感可以联合或诱致产生比基本情感更加微妙丰富的“次级情感”(罗晓燕 2010: 36),比如忌妒、害羞、忧愁、骄傲、羞耻等。
因此,本文从隐喻、转喻的认知视角出发,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红楼梦》原文中“忌妒”情感的隐转喻及其在杨译本和霍译本中的翻译进行分析,并尝试对其进行解释,以期丰富对《红楼梦》中情感的概念化认知,拓宽《红楼梦》中人物关系与情感的研究渠道,总结《红楼梦》中“忌妒”情感隐转喻的翻译策略,促进对文学作品中情感表达的认知研究。
本文的语料均源自任亮娥、杨坚定、孙鸿仁(2020)建设的绍兴文理学院《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2)http://corpus.usx.edu.cn.。该语料库涵盖了《红楼梦》中文版(3)曹雪芹《红楼梦》前八十回“有正本”底本以及一百二十回“程乙本”底本。以及两个著名的英译版本(4)杨宪益、戴乃迭的英译本和霍克斯的英译本。,语料完备丰富,为本文提供了完整科学的语料来源;且检索方便,有助于迅速统计“忌妒”情感相关表达出现的次数并确定相关实例。
二、理论框架
本文将在隐喻、转喻的理论框架下展开。本文中的隐喻和转喻不是指建构语篇的辞格,而是一种认知概念方式。因此,可以运用隐喻和转喻来认知情感概念,即情感隐喻和情感转喻。
(一)情感隐喻与情感转喻
过去的研究表明,人类语言中常常涵盖隐喻表达。正如Lakoff & Johnson(1980: 16)所说,日常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它体现在语言上以及思想和行动中,人们思想和行为所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就以隐喻为基础。因此,隐喻成为语言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隐喻指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Ungerer & Schmid 2008: 119),是不同认知模式之间的映现。隐喻的实质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
人的情感通过人体对于该情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表达,身体的各项表征用于表达情感。《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将概念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3类。而以上3类隐喻同样可以应用到对情感概念的认知中。情感的结构隐喻是指用人们熟知的具体概念建构情感这一抽象无形的概念。例如“火冒三丈”运用了“愤怒是火”的结构隐喻,人在生气的时候血液循环加快,能量积聚,故而可以用火焰的某些属性进行映射,将其概念具化。(Lakoff & Johnson 1980: 26)情感的方位隐喻指用方位表征人的心理情感。(Lakoff & Johnson 1980: 26)例如,“兴高采烈”中的“高”体现出“快乐为上”的概念隐喻。情感的本体隐喻指用确定的物理属性来认知情感。(Lakoff & Johnson 1980: 37)例如将人体看作一个容器,情感就是容器中的液体。“内心充满悲伤”就是将悲伤看作人体这一容器中的液体,即“悲伤是容器里的物质”。
转喻与隐喻一样,在人们日常的语言、思维、行为上得以体现。而且转喻一般有直接的物理联系或者因果关系,相较于隐喻更加明显。认知语言学概念上的转喻与修辞转喻不同。Lakoff & Turner(1989: 103)认为,转喻是处于相同认知域的两个概念实体之间的映射过程。也就是说,转喻是在同一个认知域中的概念映现。转喻的主要功能是用一个事物来指代另一个事物,用一个范畴来激活另一个范畴。
认知转喻可以进一步分为概念转喻(conceptual metonymy)和语言转喻(linguistic metonymy),前者是存在于研究层面的一种概括性转喻,如“整体代部分”“部分代整体”“原因代结果”“结果代原因”等概念转喻;后者则是存在于文本或其他实际语言形式中的一种具体的转喻形式。(卢卫中 2011: 64)情感转喻大多属于“部分代整体”这一转喻类型。情感转喻建立在人的生理基础之上,“情感的生理效果代情感”是情感转喻中较为普遍的转喻原则。例如体温下降、出汗、嘴发干等都是害怕的表现,而愤怒、高兴、爱等情感都会引起体温的升高。
(二)“忌妒”情感的定义与分类
“忌妒”是一种消极的负面情感,人们通常不愿意承认自己产生了“忌妒”,但这种情感又确实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古代汉语中将“忌”与“妒”分开释义。许慎(2006: 860)对“忌”的解释为“憎恶也。从心,己声”。《诗经》中有“舍尔介狄,维予胥忌”(骆玉明 2017: 864)的表述。《说文解字》对“妒”的解释为“妇妒夫也。从女,户声”(许慎 2006: 1021)。《楚辞》中有“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屈原 2014: 35)的表述。而《现代汉语辞海》中将“忌妒”解释为“对才能、名誉、地位或相貌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是一种晦涩的心理:忌妒心强”(周宏 2003: 458)。此外,“嫉妒”和“忌妒”在意义上相近。“嫉”的解释为“因他人比自己好而心生忌恨”(周宏 2003: 461),且“嫉妒”在《现代汉语辞海》(周宏 2003: 458)和《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 609)中的释义都为“忌妒”,因此本文对两词不加以区分。
因为有爱,才会心生担忧与恐惧。实际上,除了担忧与恐惧,爱也会产生“忌妒”等情感。《红楼梦》这部围绕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展开的小说中必然蕴含“忌妒”这一情感。根据《红楼梦》的小说特点以及“忌妒”一词在词典中的释义,本文将“忌妒”这一情感分为3类:因男女关系而产生的“忌妒”情感,因对方有特殊物件而产生的“忌妒”情感,因对方地位、相貌等比自己好而产生的“忌妒”情感。
三、“忌妒”情感隐转喻及其翻译
在隐喻、转喻的理论框架以及“忌妒”情感分类的基础上,笔者以《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5)http://corpus.usx.edu.cn/.为依据,对《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的英文表达、《红楼梦》前八十回“有正本”底本以及一百二十回“程乙本”底本的汉语表达进行统计整理,将《红楼梦》中的“忌妒”情感分为因男女关系而产生的“忌妒”情感,因对方有特殊物件而产生的“忌妒”情感以及因对方地位、相貌等比自己好而产生的“忌妒”情感3类,并对3类情感的隐喻和转喻进行统计,共整理出“忌妒”情感的隐喻41例,转喻15例。
(一)因男女关系而产生的“忌妒”情感
《红楼梦》中的“忌妒”情感主要因男女关系而产生。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伴随着林黛玉对薛宝钗等人的“忌妒”之情;强势泼辣的王熙凤无法忍受风流好色的贾琏;薛蟠的妻妾之间争风吃醋、互相排斥等等。对因男女关系而产生的“忌妒”情感的汉语表达进行分析分类,发现其使用了“忌妒是液体”以及“忌妒是味觉”的结构隐喻和“面部表情代情感”的转喻。
相传有一个典故,唐太宗李世民欲赐房玄龄美女做妾,房玄龄不敢接受。李世民猜测是因房玄龄的夫人善妒,于是传旨,若房夫人不接受,即赐饮“毒酒”。谁料房夫人毫不犹豫地接过“毒酒”一饮而尽,结果并未丧命,原来壶中装的是醋。于是“醋”便成了男女之间“忌妒”情感隐喻常用的表达。《新华汉语词典》中对“醋”的解释为“比喻嫉妒(多在男女关系上):吃醋”(《新华汉语词典》编委会 2014: 221)。实际上,“醋”本身就是“忌妒”的转喻指称。《红楼梦》中多次使用“醋”这一意象来体现“忌妒是液体”这一概念隐喻。如例(1)、例(2)和例(3):
(1)原文: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曹雪芹 2001: 499)
杨译:Xifeng, Taken by Surprise,Gives Way to Jealousy
Pinger, Unexpectedly Gratified, Makes Her Toilet
(Yang & Yang 1994b: 45)
霍译:Xi-feng’sjealousyis the object of an unexpected provocation
And Patience’s toilet is a source of unexpected delight
(Hawkes & Minford 1973: 817)
(2)原文: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
(曹雪芹 2001: 810)
杨译:Xifeng’s been kind to her all along, yet she repays her bytreating her like a rival! (Yang & Yang 1994b: 497)
霍译:How contemptible to be like that, though—especially when Feng has gone out of her way to be nice to her! One can see that she has no breeding.
(Hawkes & Minford 1973: 1368)
(3)原文:晴雯听他说“我们”两字,自然是他和宝玉了,不觉又添了醋意。
(曹雪芹 2001: 349)。
杨译:This “we,” obviously meaning Baoyu and herself, made Qingwen even morejealous.
(Yang & Yang 1994b: 453)
霍译:Skybright naturally assumed that “we” meant Aroma and Bao-Yu. Herjealousy was further inflamed.
(Hawkes & Minford 1973: 569)
例(1)的原文为《红楼梦》第四十四回的章回名,该章主要讲述凤姐醉酒捉奸贾琏而引发的吃醋风波。杨译本和霍译本都将“醋”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忌妒”通过 jealousy直接译出。例(2)的原文是贾母对贾琏的妾室尤二姐的评价。贾琏隐瞒凤姐纳尤二姐为外室,凤姐知道后按捺住心中的醋意,设计让贾琏的另一妾室秋桐为难尤二姐,为自己树立大度宽容的形象。此处的“争锋吃醋”描述的是凤姐和尤二姐之间的关系。两个译本均将“吃醋”忽略不译,只翻译“争锋”。例(3)的原文背景是袭人用“我们”来指她和宝玉,在已知晓袭人和宝玉关系不一般的前提下,这一称谓愈发引起了晴雯的“忌妒”之情。对此,杨译本采用与例(1)相同的处理方式,直接将其译为 jealous;而霍译本在此基础上将原文的“忌妒是液体”的隐喻转化为“忌妒是火”的隐喻。人在“忌妒”时会有体温升高、心跳和血液流速加快、脸部红涨的生理特征,这些现象与“火”的某些特性有共通之处,因此这一隐喻也十分贴切。
除了“醋”以外,《红楼梦》中还使用“酸”这种味道来映射因男女关系而产生的“忌妒”情感,即“忌妒是味觉”的概念隐喻。味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体验,经过长期的发展转化逐渐与人们的精神情感产生了映射关系。“酸”是由酸味调味料“醋”引申而来,又有痛苦意,于是人们将“酸”与男女之间的忌妒情感联系在一起。在《红楼梦》中,使用“忌妒是味觉”的表达有“含酸”“拈酸”“酸凤姐”等。如例(4):
(4)原文:贾琏听了,笑道:“你且放心,我不是那拈酸吃醋之辈。”
(曹雪芹、高鹗 2016: 554)
杨译:“Don’t worry,” chuckled Jia Lian. “I’m not thejealoustype.”
(Yang & Yang 1994b: 426)
霍译: Jia Lian laughed reassuringly. “Look, I’m not ajealousman.”
(Hawkes & Minford 1973: 1285)
例(4)中的“拈酸”和“吃醋”连用,均表达“忌妒”之意,但杨译本和霍译本都没有使用sour或vinegar等词来翻译,而是采用归化策略,将其译为 jealous。
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分析可以发现,汉语表达较常使用“醋”和“酸”的意象来代指“忌妒”情感,但将其译成英语时,两个译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归化的翻译策略,选择将其背后的深层涵义直接表达出来,或是采用其他隐喻进行替代。从文化因素的角度进行探析,可能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俗语说明,中国人自古以来对食物都十分重视。宋代词人苏轼甚至为他发明的东坡肉写了一首词:“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吕远洋 2018: 18)。相比较而言,西方的饮食文化不像中国那样丰富悠远,在西方表达中也较少将食物或“吃”与情感联系在一起。因此,两个译本的译者在理解原文表达意图的前提下直接将其在译文中体现出来,放弃了保留原文的情感隐喻表达。
在因男女关系而产生的“忌妒”情感中使用的转喻为“面部表情代情感”,主要的汉语表达为“冷笑”。如例(5):
(5)原文: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
(曹雪芹 2001: 349)
杨译:“I don’t know what you mean by ‘we,’” shecried with a scornful laugh. “Don’t make me blush for you.”
(Yang & Yang 1994a: 453)
霍译:What do You mean, “we?”
(Hawkes & Minford 1973: 569)
人的情感会通过面部表情、行为动作等体现出来,例(5)中,晴雯因袭人和宝玉的关系亲密而产生的“忌妒”之情通过“冷笑”这一面部表情体现出来,杨译本将原文这一面部描写保留下来,但霍译本考虑到前文已通过jealousy体现出晴雯的情感,故将其省略。杨译本直接保留这一转喻是因为该转喻基于人类共同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经验,东西方读者都能够根据这一面部表情代指情感的转喻体会小说人物的情感特征。
(二)因对方有特殊物件而产生的“忌妒”情感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贾宝玉互有情谊,但二人前期的情感发展并不顺利,青梅竹马的“木石前盟”受到“金玉良缘”之说的威胁。因此,黛玉将“忌妒”情感投射到宝钗佩戴的“金锁”、服用的“冷香”之上。甚至后来史湘云佩戴的“金麒麟”因与宝玉的麒麟是一对也引发了黛玉的“忌妒”之情。对因对方有特殊物件而产生的“忌妒”情感的汉语表达进行分析分类,发现其使用了“忌妒是特殊物件”的本体隐喻以及“面部表情代指情感”的转喻。
《红楼梦》汉语语料库中共出现特殊物件18次,使用“金玉”“金”“玉”“麒麟”“金麒麟”“奇香”“冷香”“暖香”等具体的物件来映射“忌妒”情感,即使用本体隐喻来表现因对方有特殊物件而产生的“忌妒”情感。如例(6)和例(7):
(6)原文: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
(曹雪芹 2001: 212)
杨译:You havejade, and someone else hasgoldto match it. So don’t you have awarm scentto match hercold scent?
(Yang & Yang 1994a: 281)
霍译:You have yourjade. Somebody has agoldthing to match. Somebody hasCold Fragrance, ergo you must haveWarm Fragranceto go with it!
(Hawkes & Minford 1973: 351)
(7)原文:黛玉听了,冷笑道:“他不会说话,就配带‘金麒麟’了!”
(曹雪芹 2001: 355)
杨译:“She’s never at a loss.” “Even if she couldn’t talk, hergolden unicorncould.”
(Yang & Yang 1994a: 461)
霍译:“If she weren’t so eloquent, she wouldn’t be worthy of thegold kylin.”
(Hawkes & Minford 1973: 578)
例(6)中黛玉因“忌妒”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之说,又听说宝钗常服用“冷香丸”,故而用“暖香”来揶揄宝玉。例(7)中,由于史湘云一直随身携带一枚麒麟,而宝玉又偶然得到了与之相配对的另一枚麒麟。古代社会有定情信物等说法,男女彼此拥有一对特殊物件则蕴含着佳偶天成、天生一对等涵义,因此黛玉在听说“金玉之说”以及看到“金麒麟”时才会产生“忌妒”情感。杨译本和霍译本均将这些特殊物件直接译出,这是由于中西方在情感交流沟通上有共通之处,人们会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某一件物品上,进而得到情感的抒发。而且,中西方的文学作品都会使用托物寓情这一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因此,翻译时将其直译即可。
此外,同因男女关系而产生的“忌妒”情感一样,因对方有特殊物件而产生的“忌妒”情感也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使用了“面部表情代情感”的转喻。以“冷笑”为例,在这一“忌妒”情感中,“冷笑”共出现了5次,该转喻的翻译情况如表1:
表1 “冷笑”的翻译
翻译时,两译本或保留原文的面部表情描写,或直接通过sneeringly、cuttingly、wryly等副词直接将原文要传达的忌妒情感译出。此外,通过表1可以看出,虽是同一表达,但除了有两处省译之外,其余8处翻译均不尽相同。这是由于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译者为了避免重复,会使用不同的词组、单词来翻译同一表达;另一方面,同一汉语表达在不同语境中的涵义也不相同。
(三)因对方地位、相貌等比自己好而产生的“忌妒”情感
《红楼梦》中各个人物的身份地位都有明确的划分,嫡庶、主仆、妻妾、长幼之间地位不同,待遇也不同。小说中贾宝玉和贾环之间就存在强烈的矛盾冲突。首先,就外貌方面,贾政对二人的评价是:“见宝玉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蕤,举止荒疏……”(曹雪芹 2014: 351-352);在身份地位上,贾宝玉是嫡子,贾环是庶子;在人际关系上,贾宝玉有贾母等人的宠爱,姐姐妹妹们的陪伴,丫鬟们的贴心照顾。因此,贾环和他的母亲赵姨娘很难不对贾宝玉等人怀有忌妒之情。此外,丫鬟之间也分三六九等,地位高低、受宠多少都成为激发忌妒情感的因素。对因对方地位、相貌等比自己好而产生的忌妒情感的汉语表达进行分析分类,发现其使用了“忌妒是容器里的物质”的本体隐喻、“忌妒是气”的结构隐喻和“面部表情代指情感”“身体动作代指情感”两类转喻。
“忌妒是容器里的物质”这一隐喻主要见例(8)和例(9):
(8)原文:那赵姨娘素日虽然常怀嫉妒之心,不忿凤姐宝玉两个,也不敢露出来。
(曹雪芹、高鹗 2016:196)
杨译:Although the concubinewas eaten up by jealousyof Xifeng and Baoyu, she dared not show it either now that Jia Huan had made such trouble, she had no alternative but to accept these taunts meekly and show concern for Baoyu.
(Yang & Yang 1994a: 359)
霍译:无
(9)原文:又值这一干小人在侧,他们心内嫉妒疲怨之事不敢施展。
(曹雪芹、高鹗 2016:605)。
杨译:Lady Hsing’sresentmenthad been rankling, only she had had no occasion to express it.
(Yang & Yang 1994b: 531)
霍译:Mischief-makers were not wanting to play upon herresentment, in this case representing Xi-feng’s action as a deliberate attack on her authority.
(Hawkes & Minford 1973: 1410)
例(8)和例(9)将“心”看作是承载情感的容器,而“忌妒”则是容器里的物质,翻译时,两个译本均没有将原文这一本体隐喻译出,而是采用了归化的策略,将原文的“忌妒”之情通过jealousy、resentment等词直接表达出来。汉语表达中常将人体的器官,例如心、眼、胸等看作是容器,里面承载着情感,但两个译本均没有继续使用这一隐喻。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是因为汉语表达受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认为“心”是身体的主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周鸿飞、范涛 2017: 18);“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周鸿飞、范涛 2017: 16),心自然也就成了产生情感、容纳情感之处。故而汉语表达中会使用器官隐喻,而英语表达中则不常用。
此外,《红楼梦》的汉语表达使用了“忌妒是气”这一隐喻。如例(10):
(10)原文:二人正闹着,原来贾环听的见,素日原恨宝玉,如今又见他和彩霞厮闹,心中越发按不下这口毒气。
(曹雪芹、高鹗 2016:196)
杨译:This was overheard by Jia Huan, who had always hated Baoyu. At the sight of him teasing Caixia, he felt ready toexplode with jealousy.
(Yang & Yang 1994a: 358)
霍译:Jia Huan heard every word of this exchange. He had always hated Bao-yu, and this flirting with Sunset—his Sunset—was the last straw.
(Hawkes & Minford 1973: 448)
例(10)中,贾环对宝玉的“忌妒”之情通过“毒气”一词表现出来,但杨译本将“忌妒”情感看作是“容器中液体的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即情感的增强,容器会产生一系列的现象,最终会“爆炸”,即explode。霍译本则直接将其省去不译。从文化层面来看,“气”的概念是汉民族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中国有“补气”这一说法,中医也强调“养气”。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使用“气色好”之类的表达。《墨子·辞过》写道:“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彊体适腹而已矣。”(墨翟 2018: 71)因此,汉语表达中常使用“气”,但在翻译时两个译本却选择将其省略或换为其他隐喻。
《红楼梦》中因对方地位、相貌等比自己好而产生的忌妒情感的转喻表达主要使用“面部表情代指忌妒”以及“身体动作代指忌妒”。其中,使用“面部表情代指忌妒”的汉语表达有“鼻子里笑了一声”等。
(11)原文:赵姨娘听说,鼻子里笑了一声,说道:“罢,罢,再别说起。”
(曹雪芹、高鹗 2016:198)
杨译:“Well, well, don’t talk about that!” The concubinesnorted.
(Yang & Yang 1994a: 362)
霍译:Aunt Zhaomade a scornful sound in her nose: “Hfn! Let’s not talk about it!”
(Hawkes & Minford 1973: 452)
使用“身体动作代指忌妒”的汉语表达有例(12):
(12)原文:今见相离甚近,便要用热油烫瞎他的眼睛;因而故意装作失手,把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上只一推。
(曹雪芹、高鹗 2016:196)
杨译:He dared not protest outright, but he had mulled over a plan and now that they were so close he saw his chance to put it into action.He would blind Baoyu with burning candle-wax.
(Yang & Yang 1994a: 358)
霍译:He had only to feign a slight clumsiness of the hand and it was done.The candle, brimming with molten wax, toppled straight on to Bao-yu’s face.
(Hawkes & Minford 1973: 448)
当人产生“忌妒”情感时,人体血液循环加速,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刺激人们做出一系列表情和动作,如例(11)和例(12)中的“鼻子里笑了一声”“把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上只一推”。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表现情感有利于人物内心情感的直观表达以及人物特征的塑造。此外,基于人类的身体构造、生理机能的相似性,这一情感转喻也能为西方读者所理解。因此,在翻译时两个译本都保留了原文的表达。
通过对以上3种“忌妒”情感隐、转喻及其翻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对“忌妒”情感的隐、转喻进行翻译时,两个译本均采用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对于因男女关系而产生的“忌妒”情感中的“忌妒是液体”“忌妒是味觉”的隐喻,以及因对方地位、相貌等比自己好而产生的“忌妒”情感中的“忌妒是容器里的物质”“忌妒是气”的隐喻,两个译本大多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将其情感意义直接译出或者换用其他更符合西方读者认知的隐喻来表达“忌妒”情感。“隐转喻机制只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普遍方式,而选择和运用何种具体的隐转喻本原来表达特定的情感文化,其制约因素则是该民族的历史文化。”(潘震 2013: 759-760)汉语中一些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隐喻会在英译本中转化为其他符合目的语文化的隐喻。对于因对方有特殊物件而产生的“忌妒”情感中的“忌妒是特殊物件”的隐喻以及3种“忌妒”情感中的转喻,两个译本均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对原文的隐喻以及转喻进行保留,这是由于无论是来自东方还是西方,人类的生活体验感、生理构造与特征、行为特点等都是相似的。因此,一些能够为西方读者所理解认知的情感隐喻和转喻可以直接译出。以上发现有助于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中“忌妒”情感的隐喻和转喻时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翻译出更符合目的语文化特色的文本。
四、结语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属于认知范畴。本文在隐喻和转喻的理论框架下,将《红楼梦》中的“忌妒”情感分为因男女关系、因对方有特殊物件以及因对方地位、相貌等比自己好而产生的“忌妒”情感。对3种“忌妒”情感的隐转喻及其在两个译本中的翻译进行分析,发现两个译本在翻译与“忌妒”有关的情感隐喻时,大多以归化为主,在翻译与“忌妒”有关的情感转喻时,大多以异化为主。
对于“忌妒是特殊物件”的隐喻以及3种“忌妒”情感中的转喻,两个译本都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保留了原文的隐喻和转喻特征,这是因为自然界中物质的特质相同,人类的身体构造和生理特征相同,因此,不同的文化在语言表达上必然有共通之处。然而,不同的文化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语言中得以体现,因而在翻译其他“忌妒”情感隐喻时,两个译本大多采用了归化的策略。实际上,除了“忌妒”以外,《红楼梦》这本千古流传的世界名著中还有很多有待探究的情感,这些情感表达背后的认知模式及其翻译策略也有待后续研究不断发展完善。此外,《红楼梦》汉英文本中关于“忌妒”情感隐喻与转喻相互作用的表达及其翻译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发现。但值得肯定的是,本文初步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红楼梦》中除基本情感之外的其他情感的认知体系,并对其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总结,这对于文学作品中情感表达的认知研究以及情感隐转喻的翻译研究有一定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