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视野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分析

2022-04-02吴亚儿

文理导航 2022年13期
关键词:有效性

吴亚儿

【摘  要】为了确保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我国加大了课程体系改革,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初中科学是一门趣味性学科,其既能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认知性,又能够帮助学生储备科学知识。初中科学课程教学方式影响着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情境视野下的初中科学课程教学有效性为主题,在简要分析情境教学内涵的基础上,论述科学课程教学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并重点探究情境视野下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情境视野;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性

一、初中科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内涵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将情境方式融入教学活动,以此增强学生课堂融入效率,在情境化教学模式下让教材内容更为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其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二)情境教学的意义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顺应初中科学的教学发展需求,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信息途径较为便利,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情境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以情境为主导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學习氛围,其教学意义非凡。其一,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境视野下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模式,教师要构建与教学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在情境当中学到知识,了解科学。同时,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题教学活动中,实现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其二,情境教学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从学生角度入手,结合教材制订对应的教学情境,有效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可以充分融入课程教学当中,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其三,有利于深化学科发展,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情境视野下的初中科学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很多科学知识、科学内容均是建立在现代技术基础上的,以情境视角进行科学教学活动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育学生科学认知水平,构建科学素养,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以及未来科学人才的培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情境视野下初中科学有效性实施原则

(一)遵循科学为本的创建原则

社会科学是一门较为严谨的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价值理念。因此在情境教学方面必须要遵循科学原则。首先,在情境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必须要遵循科学原则,确保内容的科学性,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知识认知的科学性。其次,情境结构必须要科学,不能随意拼凑,要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又要注重学生情操的陶冶与熏陶。同时,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还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准则,将学生放在核心位置,通过开放式、自主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最后,营造科学的教学环境,注重师生互动,只有师生充分融入其中,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氛围,形成共同价值理念。

(二)遵循趣味与和谐的构建原则

初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生理尚不稳定,兴趣对他们的影响较大,其对兴趣较高的课程更为关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课堂创设的趣味性,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情境设计使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要在课本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内容融入其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课程教学当中要注重教学方式,语言要简明扼要,避免烦琐,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这样才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课堂教学要生动,增强师生互动才能将学生情感激发出来,从而真正融入学科当中。

(三)遵循探究性创建原则

初中科学强调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情境教学活动中做好探究性素材的选择依据和探究性方法的运用。首先,教学内容选择要结合教学特点,以科学目标为核心引发学生探索思考。其次,教学内容要通俗易懂,要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确定所学科学知识。初中教学改革要求具备探究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学习并掌握科学知识。情境教学本身具有探究性特征,基于情景视野下的初中科学更应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探究意识培育,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活跃的思维融入课堂教学活动。

(四)遵循创新与真实相一致的原则

科学教学相对抽象,为了降低学生对科学认知的难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会通过分解等方式对科学内容进行具体化,这种方法虽然降低了学生认知难度,但是不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知,一旦遇到真实现象就难以进行有效解释。所以在科学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原始科学内容的设定和情境的再现,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才更具价值和意义。在创新与真实基础上,科学才会真正受到学生重视,学生科学兴趣才会逐渐得以培养,也会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观察、创新等能力,达到科学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情境视野下初中科学有效性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在初中科学教学活动中,情境模式相对多元化,其中问题情境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关注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将问题情境引入科学课堂教学活动。问题情境在学生思考习惯培育方面有着显著作用,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觉参与到问题的探索当中,在自我能动性的调动下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传统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达到预期目的,但是所发挥的效果较为有限,而将问题情境运用其中则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观看的图片、视频确定自己认定的生物和非生物,并进行归类。结合学生归类,教师就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导语,开始生物与非生物相关知识的讲解,在生物与非生物特征不断明确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自己刚开始的分类进行从新分类,并说明分类原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索力。

(二)以实验情境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科學的魅力在于新奇有趣,很多科学知识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情境的融入,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动手探索能力。实验能够让科学变得更加具体而又生动,尤其在探索中获得科学知识对学生影响更大,学生也会对科学产生情愫,甚至热衷于科学知识的探究学习。

(三)以合作学习情境培育学生团队意识

初中科学知识内容相对较多,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科学知识构建不同的情景。团队合作是初中科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简单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毕竟科学本身的获取是有难度的,需要众多主体共同参与其中,同心协力解决科学难题,推动社会发展。合作学习情境构建要从多方面入手,既要注重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团队意识培育,还要注重课后自主探究中的合作意识培育。例如,在日食与月食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日食、月食属于天文现象,通过学习主要是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太阳、月亮、地球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单纯从理论层面讲解,学生不仅会感到理解难,而且缺乏学习的趣味性,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取合作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以班级为主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以3~5人为一个小组并设定小组组长。其次,分配小组任务,让各小组准备三个圆球作为太阳、地球、月亮的模型。再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视频方式将日食、月食产生的现象播放出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日食、月食的模拟演练,从而更为精准地把握地球、太阳、月亮之间的关联性。最后,让小组根据实验确定结果,这样不同小组就会得出日食、月食产生的原因。教师要在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加深学生印象。合作情境的构建下既能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对科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

(四)以生活情境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来自生活,很多科学知识都是在生活当中被发现的,所以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生活情境的营造,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真正做到生活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液化与汽化是我国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两种现象,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就很难进行解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场景让学生更为有效地理解汽化和液化的特征。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汽化、液化现象,如烧热水是生活常态,这个过程既有汽化现象也有液化现象,当水烧开时锅底部的液体在温度不断升高的过程中从液态变成气态,即我们常见的气泡,气泡上升破裂产生气体就是汽化过程。水面气体不断上升,当遇到锅盖时气温下降,从而释放热量由气体变为液体,这个过程就属于液化现象。此外,在能源学习过程中同样可以采取生活化模式,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能源予以分析并了解不同能源的特征。这样有利于培育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初中科学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尤其要以情境视野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我们要从情境视野出发,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实验情境提升学生动手的能力,以合作学习情境培育学生的团队意识,以生活情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巍峰.提升初中科学分析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9):114-115.

[2]陈庆旦.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科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以电和磁复习课“智能窗帘中的科学”为例[J].物理教师,2020,41(10):37-41.

[3]张继萍.以学生发展为本因地制宜开发课外实验——初中科学教育之探索与实践[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6):76-79.

[4]沈森挺.基于学生认知规律视角谈初中科学学科教学中跨学科知识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1):159-160.

[5]梁秋飞.浅谈初中科学课堂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35-36.

[6]裴新宁,刘新阳.初中课堂科学探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基于多案例的实证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04):107-121,165-166.

[7]翁庆双.基于学科能力发展的初中科学复习策略探讨——以“电与磁”复习课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18,40(02):48-52.

[8]周小锋.浅谈情境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2):43-44,46.

猜你喜欢

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沉香纯露用于化学焕肤术后皮肤处理的有效性研究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巧用“错误”资源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巧用“错误”资源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