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习惯对信贷消费的影响:家庭赡养系数的调节作用
2022-04-01陈绍祥
陈绍祥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贷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信贷消费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虽然大学生分期消费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满足他们购物消费的愿望,但作为一个没有稳定收入的群体,大学生过度信贷消费隐藏过多的隐患,如逾期不还、盲目从众、攀比非理性消费等。这些问题进一步诱发学生误入歧途、荒废学业等问题,甚至结束生命等。学术界从不同层面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结果显示大学生在信贷消费中处于弱势地位,大学生的信贷消费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探究影响大学生使用信贷消费的因素是学校管理工作引导大学生正确信贷消费的关键。本研究深入了解大学生信贷消费的影响因素,从个体特征与家庭特征视角分析大学生信贷消费行为,为规范大学生信贷消费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多视角依据。
二、文献综述
当前,学术界多数成果都基于大学生消费观念、习惯等对其信贷消费行为的影响,少部分学者引入社会学视角的人口学因素及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信贷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成果均表明,人口学因素和家庭因素等是影响大学生信贷消费的重要因素。Hayhoe借助回归技术,验证了人口统计变量和信用卡使用频率的关系,发现人口特征不仅影响大学生的贷款金额,而且影响之后的还款。[1]Lisa S McNeill等人实证检验了金钱观、对待信用卡的态度、债务感知是大学生信贷消费的重要影响变量。[2]林明惠表示,高校大学生相关法律意识淡薄,对信贷风险一知半解。[3]因此,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设。
H1:个人消费习惯对信贷消费了解程度、信贷消费需求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信贷消费还款压力感知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家庭作为一个微观系统,对个体的发展都有显著的影响。在大学生信贷消费活动中,家庭环境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林江鹏等人研究表明,户籍性质(城市或乡镇家庭)、家庭对信贷的态度等对大学生信贷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4]朱迪借助逻辑回归模型发现,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学生群体更容易出现逾期还款和以贷还贷的风险。[5]在诸多家庭因素中,家庭经济水平成为个体消费行为的一大控制因素。[6-8]因此,本研究选取家庭赡养系数(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包括本人在内的家庭人口数)作为家庭经济负担情况的综合呈现,验证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信贷消费活动的影响机制,并试图揭示家庭赡养系数在大学生信贷消费活动中的调节作用。故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2和假设3。
H2:家庭赡养系数对信贷消费了解程度、信贷消费需求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信贷消费还款压力感知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H3:家庭赡养系数在大学生消费习惯与信贷消费需求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主要从大学生对信贷消费了解程度、信贷消费需求、信贷消费还款压力感知等方面调查大学生信贷消费情况。本研究以J省N大学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共计发放300份问卷,有效问卷260份,有效率87%。回收数据涉及大一至大四年级,其中,大一占比43.8%,大二占比44.6%,大三占比10%,大四占比1.5%;男生占41.2%,女生占58.8%;文史类专业占63.1%,理工类专业占36.9%;农村户口学生占比52.3%,城镇户口学生占比47.7%。整体样本构成相对均匀,可进行个体特征之间的比较分析。
信度检验发现,问卷整体Cronbach’s Alpha为0.81。此外,针对“项已删除的α系数”,删除任意题项,Cronbach’s Alpha都不会有显著上升,即表明问卷内部一致性非常好。效度分析发现,KMO值为0.810(>0.6),通过Bartlett’s球状检验,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8.754%。此外,特征根大于1的公共因子数有8个,第一公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27.003%,低于40%的限定值,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效应。因此,本研究的数据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四、大学生信贷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梳理以往研究发现,大学生信贷消费的根源在于其自身消费习惯尚未成熟,不合理的消费习惯诱发不正当的消费需求与消费行为等。本研究借助回归统计方法验证了大学生个人消费习惯、家庭赡养系数与其信贷消费了解程度、信贷消费需求、信贷消费还款压力感知的预测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了家庭赡养系数在大学生消费习惯与信贷消费需求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一)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主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个人消费习惯与信贷消费了解程度(γ=0.170,p<0.01)、信贷消费需求(γ=0.721,p<0.01)显著正相关,与信贷消费还款压力感知(γ=-0.152,p<0.01)显著负相关;家庭赡养系数与信贷消费了解程度(γ=0.324,p<0.01)、信贷消费需求(γ=0.945,p<0.01)显著正相关,与信贷消费还款压力感知(γ=-0.259,p<0.01)显著负相关。本研究分别以消费习惯、家庭赡养系数对大学生信贷消费的三个方面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个人消费习惯、家庭赡养系数与信贷消费的回归分析
由表1可知,大学生消费习惯和家庭赡养系数对信贷消费需求(p<0.01)、信贷消费了解程度(p<0.01)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信贷消费还款压力感知(p<0.05)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进一步验证了相关分析的结果。至此,本研究的假设1、假设2验证成立。
(二)家庭赡养系数的调节作用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变量每一单位变化中,家庭赡养系数所产生的效应值均高于大学生消费习惯所产生的效应值,且在信贷消费了解程度和信贷消费还款压力感知多元回归模型中,随着家庭赡养系数的加入,个人消费习惯的显著性与预测方向发生了变化。本研究进一步检验了家庭赡养系数在大学生消费习惯与信贷消费需求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家庭赡养系数的调节效应检验
调节作用检验分为三个阶段模型。模型1是检验在不考虑调节变量(家庭赡养系数)的影响时,个人消费习惯(自变量)对信贷需求(因变量)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个人消费习惯显著正向预测信贷需求(t=16.184,p=0.000<0.05)。
调节作用的分析结果有两种读取方式:一种是查取报告从模型2到模型3时,F值变化的显著性;另一种是查看交互项加入后的显著性。本研究采用交互项分析家庭赡养系数的调节作用。从表2可知,个人消费习惯与家庭赡养系数的交互项呈现出显著性(t=-5.764,p=0.000<0.05),即调节变量(家庭赡养系数)在不同水平上,消费习惯对信贷需求的影响幅度具有显著性差异。数据处理结果显示,交互项系数为-0.093,表明家庭赡养系数的加入对大学生个人消费习惯所产生的信贷需求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由此可知,本研究假设3验证成立。
五、结论与建议
(一)从消费习惯规范引导信贷消费行为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习惯越超前,其信贷消费需求越大、信贷消费还款压力感知越强。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消费观是规范大学生信贷消费行为的起始点,大学生要明确什么是理智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升自我控制能力,不盲目跟风。
(二)精准资助,发挥学校资助管理的缓解作用,维护家庭赡养系数的调节作用
家庭赡养系数对大学生信贷消费需求、信贷了解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信贷消费还款压力感知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检验家庭赡养系数的调节效应后发现,家庭赡养系数的加入对由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习惯催生的信贷消费需求起到显著的抑制调节作用。大学生除个人消费习惯催生的信贷消费需求外,还面临着家庭负担刺激催生的信贷消费需求。部分家庭负担较重的大学生出于家庭负担和个人经济来源的考虑,弱化了个人消费习惯和信贷消费还款压力感知对信贷消费需求的作用。
对此,学校应当积极采取贫困生帮扶措施,完善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多途径、多方面实施资助帮扶,缓解大学生的家庭压力,从而降低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使用的频率,避免消极现象的发生。针对受资助大学生未能发挥资助金应有的价值与作用,在盲目攀比、过度消费、盲目追求物质欲望的情况下,学校应基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诚信教育、自强自信教育等。针对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大学生通过“找关系”或伪造相关证明材料获得资助金的情况,学校要发挥学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真实效用,精细化资助认定,全方位考查学生各方面的真实情况。
(三)多方协作,构建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
周边市场影响是诱导大学生信贷消费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现代传媒和广告文化的影响、办理网络信贷的简便快捷、市场主体的监管欠缺等。从社会层面而言,政府有关部门应完善从审批到监管、流通及问责的体系,设置完善的投诉和举报流程,加强对各类信贷产品的实时监管,严格管理网络信贷市场。当大学生遭遇不合法的财产损失或暴力催款,有关部门应确保大学生能在第一时间有渠道维权,保障财产安全。此外,企业应积极落实政府的法律法规,整顿违法的网络信贷金融产品,加固和提高获取网络信贷消费的技术壁垒和门槛,设置个人偿还能力上限。
六、结语
大学生既会因超前的消费习惯激发强烈的信贷消费需求,也会因家庭负担表现出较强的信贷消费倾向,家庭负担会有效抑制消费习惯产生的强烈需求。因此,学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借助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缓解家庭负担所带来的信贷需求,在资助建档过程中要全方位考察大学生真实情况,避免因不精准的资助抵消了家庭负担在个人消费习惯与信贷需求关系中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