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六琢”研修机制的建构与实践

2022-04-01

教育观察 2022年8期
关键词:研修学校发展

王 颖

(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二中学,浙江杭州,311100)

临平第二中学作为更名迁建的新学校,加入余高教育集团,制订了“三年内教育教学质量区内领先”的发展目标。对优化升级的新学校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下大力气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为发展学校教科特色、实施提质强校奠定坚实基础。

一、“六琢”研修机制的缘起

(一)研究背景

1.现实需要

一方面,教师来源多样化带来了教师人力资源整合的问题,需要用共同理念和目标为教师团队注入灵魂。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二中学是2020年8月成立的、余高教育集团托管的、以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为主体的农村公办初中,前身是余杭区临平城东中学。近年来学校规模快速扩大,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学校新进师资包括私立学校回流的公办教师、新分配的大学生、新调入与新引进的教师,以及余高派出的支教团队。另一方面,教师规模扩大带来激发教师人力资源活力的现实需要。目前,学校教师总共97人,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和研究生学历教师67人,占比达80%,其中新入职的毕业生以研究生学历为主。[1]学校发展定位是“三年内教育教学质量区内领先”。如何让新入职的教师尽快适应学校发展需要,并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这是关乎学校发展的迫切问题。

2.理念引领

学校组织力量群策群力,凝聚智慧,确定了“以心育人”的办学理念,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做好了精神引领。[2]以心育人指的是通过汇聚精品课程、创建精美文化、实施精准教学、提供精细服务,培育健康大气、乐学好研、进取担责的美丽学生。其中精品课程、精准教学对教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以心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积极开展精实集体备课、校本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等校本研修活动,为学校研修机制的创生积累了实践经验。

3.制度支持

在余高教育集团中,余高全面托管临平二中,实施“五统一”管理,明确了三年内临平二中要成为区域一流初中学校的发展目标。“五统一”指的是统一行政管理、统一教师管理、统一教学管理、统一资源管理和统一学生管理。根据余高“五统一”托管临平二中的办学模式,临平二中教师的聘任、交流与引进均由余高教育集团办公会议决定。为了支持新学校的发展,余高向二中派出了一支优秀的援教队伍,其中包括特级教师马少红、全国科研先进教师李建松、国际人工智能竞赛金牌教练苏斌在内的各个学科的优秀教师。由余高专家教师组建临平二中教师发展中心,为学校教师发展提供学术引领和专业指导。

(二)概念界定

1.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在对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及校本课程开发等校本活动整合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制度或文化。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培训”中的被动地位,突出教师的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王祖琴指出,校本研修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场所,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发展为本,以结合本校和教师本人的教育改革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基本方式,以建立教师为主体,包括专业人员和学校领导在内的学习型组织为交流平台,以改善教师的教育行动为直接目标,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质量为根本目的,促进教师自主成长的一种教师教育形式。[3]

2.“六琢”研修机制

“六琢”研修机制是指,在以心育人理念指导下,建立并完善以专家领琢、集体研琢、同行互琢、个人慧琢、制度促琢与科室辅琢为内容的一种研修模式。其中,教师的个人慧琢是基础,同行互琢与集体研琢是途径,专家领琢与科室辅琢是组织支持,制度促琢是相应的制度支持。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形成强有力的教学共同体,为学校持续发展奠定优良的师资基础。

(三)研究价值

1.有利于落实“双减”政策

学生作业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在于师能不足。“讲不透,作业凑”,说的就是这种情形。高质才能轻负,增效才能减负。以“六琢”研修模式为载体,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是“双减”政策落地,并形成轻负高质的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

2.有利于实施提质强校战略

优秀的师资是立校之本,发展之根。依托集团化办学的新模式,对接强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形成符合学校校情的、效果显著的校本研修模式,促进学校的品质化发展。

二、“六琢”研修机制的创生

(一)“六琢”机制的理论依据

1.系统论

系统论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系统为对象,从整体出发来研究系统整体和组成系统整体各要素的相互关系。[4]教师的专业发展属于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子系统,但是在校本研修角度看,又是大系统。校本研修系统共由教师、同行、备课组、专家、领导多个子系统组成,以教师的个人慧琢为重要基础,以同行互琢与集体研琢为主要途径,以专家领琢与科室辅琢为组织支持,以制度促琢为制度支撑。

2.知识螺旋理论

知识螺旋理论认为,教师的知识可分为两个维度,即个人知识与公共知识。其中,个人知识与公共知识又可分成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种类型。[5]知识的学习包括共同化、外在化、结合化与内部化四个过程。结合学校研修实践,“六琢”机制能通过研讨的方式,促进个人隐性知识与公共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促进个人知识与公共知识的增殖。

(二)“六琢”机制的实践路径

学校通过调研,明确了教师成长中的焦点问题,在以心育人理念指导下,在教师发展中心专家带领下,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开展“六琢”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品质化发展。

图1 “六琢”研修模式

1.专家领琢

学校于2020年9月成立了余高派出的特级教师领衔的专家团队组成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的专家教师深入课堂一线,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推门听课,针对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针对教师教学中的普遍问题,开发并实施一系列的教师培训课程,提高教师专业认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学校每学年邀请区内外专家教师传经送宝,针对班主任工作、个人专业成长问题、学科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开展讲座辅导。学校为引进的名师搭建平台,定期举办学科沙龙活动,引领各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

2.个人慧琢

学校实行三课制度,新入职的教师第一学期开设一节亮相课,第二学期开设一节汇报课,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开设一节公开课。学校以组内或校级公开课为载体,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学校每年组织一次校级论文评比与课题申报活动,择优参加校级以上的评比,以激发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热情,为个人专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源泉。

3.集体研琢

集体备课是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载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引擎,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学校“五定四要”集体备课模式是在以心育人理念指导下、在丰富厚实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是学校办学理念在集体备课环节的生动体现。集体备课参与主体多元,每次集体备课时,本学科全部教师、教师发展中心教学专家、校级领导全程参与。集体备课共分七个环节,分别是备课、说课、研课、上课、听课、评课与悟课。除备课、上课这两个环节外,其他五个环节均在集体研讨基础上进行。学校高度重视集体备课的质量,将其作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着力点,严格要求集体备课各环节的落实。

4.同行互琢

学校建立完善的师徒结对制度,以老带新,师徒相长。对师父的带徒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考查,包括听课与指导,徒弟教学质量与科研成果等多项内容。每学年召开新进教师的培训活动,采用榜样示范方式,让入职三年内的优秀教师谈自己的工作感受,谈自己遇到的问题与对策,以及教育教学效果。依托集团办学,定期组织学校教师赴余杭高级中学跟岗听课,参加余高教研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5.制度促琢

制度建设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学校制订并实施《新入职教师核心素养稳健提升行动计划》,通过制订规划定位发展、搭建平台助推发展、考核评价激励发展等路径,帮助新入职青年教师“一年熟悉角色,两年站稳讲台,三年趋于成熟”。学校设立四大工程,分别是新苗工程、小荷工程、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针对不同教龄的教师提出相应的培养目标。学校通过岗位专项评比活动,培养师德优秀、教学专业拔尖人才,树立青年教师学习典范,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出台五星级教师的评选方案,比教学常规、比教学技能、比解题能力、比教育科研、比教学业绩,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学校建立并完善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教师考核制度,为教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6.科室辅琢

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公办教师从民办学校回流,以及新入职教师占比明显增多,针对学校科研基础较薄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不高、能力不强的问题,学校增强教科室力量,并联合教师发展中心,就论文与课题方案的撰写等问题,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讲座或个别辅导,并提供刊物合法性的鉴定等特色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六琢”研修机制的实践

(一)“专家领琢”实践

临平二中教师发展中心由特级教师马少红与全国科研先进教师李建松两位名师担任。两位专家的工作内容分为两方面:一是推门听课,并在听课后与教师面对面深入交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根据统计,两位专家上一学期听课节次数达到近三百节。二是指导教师科研工作。仅2020学年,教师发展中心开设的专题讲座达十四场,内容包括目标叙写、活动设计、PDF辅助讲评、规范说课等。每次专题培训均向新入职的教师布置培训作业,并精心批改,部分教师提交的作业经历了三到四次的精心修改。两位专家还就课题与论文给新入职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了新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二)“个人慧琢”实践

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教学展示与评比活动,包括每人每学年的组内公开课、青年教师的比赛课,以及名优教师的展示课等。学校确立了“五定四要”集备规范。“五定”指的是组织管理上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备、定蹲组领导。“四要”指的是操作实施上做到“四要”,即要加强研究、要细化流程、要物化成果、要跟踪听课。集体备课的第一个阶段是个人初备,即个人慧琢。学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摘录如下。

个人初备是提高集体备课实效的前提。由备课组教研组长在开学初分配备课与记录任务。领受任务的教师在集体备课之前完成个人初备。个人初备需要制作课件与撰写教案。其中,教案的基本要求如下。

新授课:要有课题、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环节。

复习课(包括练习课):要有课题、教学目标、复习范围、重点和过程、总结。

讲评课(包括试卷、作业):要有课题、教学目标、讲评重点和过程。讲评过程包括:评价题目的难度和质量,公布答卷(题)得失情况;重点讲评题目分析,也可根据学生对知识、方法、思路等的实际了解掌握情况设计拓展性训练;对每一类问题及时讲评总结,做好作业布置和后记。

(三)“集体研琢”与“同行互琢”实践

集体研琢的具体表现为“五定四要”集备规范的第二个阶段,即集体研讨。具体操作的思路是集中研讨。集中研讨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主备人说课、同备人评课、专家评课、领导发言。主备人说课限时20分钟,说课流程:一是说教材,二是说学情,三是说教法,四是说程序。同备人评课,即同备人按顺序发言,限时3—5分钟;可以针对问题开展交流,畅所欲言,限时10—15分钟。专家评课环节由教师发展中心专家评课,限时20分钟。最后是领导发言,领导就集体备课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限时5分钟。

(四)“制度促琢”实践

学校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内容是丰富而系统的。以课题方案的撰写为例,教科室在2021年11月出台《临平二中校级课题申报方案》,内容涉及研究选题、方案模板、评委组成、评奖比例以及选送办法等。12月8日教科室组织评委会对申报方案进行评比,按照不荐(赋1分)、可荐(赋3分)、力荐(赋5分)的原则,评选出8项课题参加区级评比。整个评比过程公开透明,并经公示无异议后,最后确定推选名单。为了提高参评课题质量,教科室会同教师发展中心于12月10日中午召开了主题为“2021年校级课题方案撰写暨名师工程培训”的校本研训活动,并根据实际需要,为每项参评教师指定了指导专家,以此来推动学校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与水平。

(五)“科室辅琢”实践

集体备课的第三阶段是物化成果。这个阶段是以教师为主、科室为辅的方式来组织实施。备课组成员积极撰写研课案例,采取一事一叙的方式,记录亮点,分析问题,思考对策,积极积累素材。教师发展中心专家与教科室持续跟进,提供科研指导,以便适时形成教学案例、教学论文与课题方案。

学校教科室教科员由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教科员对教师的科研成果提供学术支持,包括论文与课题的修改、论文评选的推荐、论文发表的推荐,以及刊物合法性的鉴定等学术服务。教科员根据区教育学院的工作安排,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项教育科研评比,并根据教师培训的需求制订培训计划,设计培训方案,报请校长室批准,后由教师发展中心的专家们组织实施。

四、“六琢”研修机制的成效

(一)“六琢”研修机制的初步成效

1.活动取得实效

学校每月根据需要,由教师发展中心专家开展学术讲座。2020年开展的学术讲座包括:教学目标的拓展、教学活动的设计、希沃系统的运用、可视化教学、情绪智力等多方面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科室积极组建科研服务群,对热心教研的青年教师进行辅导,教师先后在区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近年来课题区级立项达到十五项,学校教研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建立了校级论文评比的制度,四十周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参加,四十周岁以上的教师积极参加。课题评比采用学科组推荐指导方式,每个学科组推荐五篇,教师参与率达到30%。该项评比与学校的五星教师评比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改善了学校教科研的氛围,促进了学校教科研的发展。

2.评比取得进步

自2019年至今,学校教科研水平逐步上升。2019年余杭区学会论文评比中,仅有三篇论文荣获三等奖;2020年增长至七篇,其中两篇荣获二等奖;2021年论文获奖篇数升至八篇,一人荣获一等奖,两人荣获二等奖。虽与其他科研强校相比,差距依然较大,但与之前相比则是稳中有进。课题区级立项2018学年一项,2019学年三项,2020学年达到六项。另外,全国课题结题一项,浙江省疫情专项课题两项荣获省级三等奖。

(二)“六琢”研修机制培育学校教科特色

学校在“六琢”研修机制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以“一体两翼”为特征的雁阵培育模式。“一体”指的是教学研共同体,“两翼”指的是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考核制度。教师队伍不是教师人力资源的简单汇聚,而是要结成一个有共同理念、共同目标、分工明确、精诚合作、富有活力的教学研共同体。教学研共同体的建构要让教师队伍形成共同的信念和目标,构建分工明确、团结合作的合作体系,又要通过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还需通过考核制度的积极建构来激发教师竞争的热情,从而为教师个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将教师个人成长更好地融入学校发展,形成学校与教师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1.一体:教学研共同体

教与学是教育领域里的基本矛盾,教师的教学、学习和研究都应围绕学生的学。“为了学生的成才”是不同学科、不同教龄、不同层次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基于教育问题解决的需要,教师有必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教学研共同体。教学研共同体可以分成同学科、跨学科、同地域、跨地域等多种形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形式是以学校的发展愿景与目标为引领,建立一个以校为本的教学研共同体。

一是共同目标。学校发展的基本定位是三年内发展成为全区领先的公办初中,具体表现是“质量突出,特色鲜明”。在教学质量方面,九年级中考成绩全区排名领先,七、八年级主要学科优秀率全区领先,体育、艺术比赛和抽测成绩全区领先。将学校的办学目标进一步细化为教研组的目标、备课组的目标,直至个人的目标任务清单。目标明确,任务清晰,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为教师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二是分工合作。以学科组为单位,学科组内建立以学科名师组成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管理团队,学科组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制订本学科年度发展目标,并将目标细化到个人。以具体的发展目标为引领,激发教师以合作为基础的业务竞争意识,促进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2.两翼:研训制度与考核制度

教龄、学历、资历、能力差异明显是临平第二中学教师队伍的鲜明特点,学校从学校、教研组和个人三个层次积极建构校本教研体系。从学校层面看,校本研训包括四大工程,分别是新苗工程、小荷工程、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新苗工程针对新入职、教龄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从教学质量、德育工作和科研成果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其中教学质量占70%,德育占20%,教研占10%,对于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按比例颁发新苗奖,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并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之中。小荷工程、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分别针对教龄三年以上、五年以上、八年以上的中青年教师,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从学科看,集体备课、三课机制、三磨机制,以及优秀教研

组和备课组评选机制等,促进了以教研组长、备课

组长组成的名师团队的发展。从教师个人角度看,以业务评比为方法的促进机制,鼓励中青年教师自我激励专业发展,在各级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从而实现个人的发展。

猜你喜欢

研修学校发展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新视域下中学体育课例研修策略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