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单元整体的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2022-04-01陈彦竹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调查报告整体语言

摘      要 英语写作能力是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写作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主题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为写作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写作教学在单元整体框架下遵循单元主题为统领、学习活动观为核心、教学评一体化为依据的三条原则;综合运用有效设定教学目标、有机整合教学内容、有序实施教学活动、有力进行评价反馈四项策略,提升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关 键 词 单元整体   英语写作   核心素养

引用格式 陈彦竹.基于单元整体的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2(07):58-6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大要素,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在教学中要综合考虑,不可碎片化、简单化处理。各版本高中英语新教材设定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整体框架,各单元都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看的板块教学,以语篇为依托,将语言、思维、文化和策略紧密结合,倡导单元整体教学。“核心素养—学科素养—单元设计—课时计划”是环环相扣的教师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应当成为一线教师活动的新常态[1]。写作教学往往编排在单元末尾,是学生进行整个单元学习后加深主题意义理解,实现高效语言输出的重要一环。因此,写作教学应在单元整体框架下有序进行,培养学生整合单元话题、运用语言句式等表达单元主题的核心内容,展现思维过程。

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对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发展有着关键作用。但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总是把写作板块单独处理,脱离单元的整体框架,导致学生认为写作与单元内其他课文的学习毫无关联,也不能借鉴单元主题语境下有用的语言素材和交际模式,从而使写作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新课标倡导的主题引领的单元整体教学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写作教学中应作出有效探索,以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单元整体框架下写作教学设计的原则

1.单元主题意义为统领

在现行的各类教材中,分单元教学是基本的教学模式。单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承载主题意义,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语篇及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训练和学习策略实践,可提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平台[2]。因此,主题意义是单元教学的统领,写作板块是基于单元的整体话题给学生运用语言的必要环节。写作课一般处于单元的最后,属于整合性输出部分,学生要基于本单元前几课中同一主题下不同方面的语言输入,综合运用各课学到的词汇、语法、语篇知识等,结合现实中的真实情境表达观点或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思维发展,达成“用英语做事情”,形成对主题意义的整体理解和综合、辩证表达的能力。

2.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核心

《课标》提出实践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用能力。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品质不断提升、文化意识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3]。写作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会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任务。写作教学的开展要围绕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核心,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步骤,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搭好话题、结构、语言的支架,创设真实恰当的写作情境,促进学生较好的完成写作任务,实现高质量的语言输出,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教学评一体化为依据

《课标》提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教、学、评的关系,以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而长期以来写作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写作结果和对具体语言知识的掌握,关注终结性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学生往往对写作没有兴趣,写作水平很难提升,教师教学也事倍功半。教、学、评一体化的提出明确了教学、学习和评价的关系,为教学实践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教、学、评一体化概念吸收了形成性评价、动态评价和学习导向评价三个领域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4]。教、学、评一体化包括明确理念、把握内容、分析学情、制定目标、选择方法、评价效果六个要素,需要在课堂中加以实施与落实。教师设计写作教学时应认真分析教、学、评一体化的相关要素,结合主题语境深入解读语篇,立足现实学情有机整合内容,基于活动观科学设计活动,运用多种方式全面落实评价,提高写作教学的实效性,促进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

二、单元整体框架下写作教学的设计

在单元整体框架下,写作教学的优化要从课堂设计的四个环节综合考虑,即目标的设定、内容的整合、活动的实施和评价的开展。结合北师大版新教材必修三Unit 8 Green Living写作板块的教学实例,提出单元整体框架下写作教学设计优化的策略。

1.综合分析教材与学情,有效设定教学目标

单元是完成教学实践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单位,教师应梳理确定单元主线和学习重点,基于学情和主题意义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各单课的教学目标要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具体细化,与单元教学目标相呼应。在设计写作课时,教师不仅要分析教材中单元的突出主题是什么,单元内的每一课如何与主题产生联系,写作版块设计的内容需要其他课文的哪些支持,如背景知识、语篇结构或词汇句型、交际技巧等等。教师还要分析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评估学生在执行写作任务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才能准确地分析出写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操作性强,即学生通过怎样的活动,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完成具体的写作任务,避免目标空洞含糊,给教学落实带来困难。

例如Unit 8的主题为绿色生活,学生要通过整单元的学习提升环保意识,投身环保实践,为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整体单元目标设定为“关注环境保护,选择绿色生活,探索环保有效途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单元內的听说版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环保语言素材。主课文阅读都是说明文,对环保的经典人物和经典范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行文结构上对写作也有示范作用。拓展阅读和视频部分探索了一些环保新方法,丰富了环保背景知识,拓展了思路。写作版块关注环保现状,要求撰写调查报告。整个单元有机统一,时间上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空间上涵盖国内外,语料丰富、主题鲜明。具体教学目标如图1。gzslib202204011717

写作单课在主题上和单元整体一脉相承,从前面其他课型的世界各地的环保事例转变到身边的环保调查,需要完成一项真实的环保调查报告。在语言知识和篇章结构上要遵循说明文尤其是调查报告图表描述的特点,还要训练更丰富的句式表达。因此,写作课具体的教学目标为:(1)获取小区居民关于环保的调查报告的事实性信息;(2)梳理调查报告的文本结构,辨别调查报告写作的四个部分及具体内容;(3)辨别调查报告典型的语言句式特点,尤其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定量表述;(4)初步运用不同的语言句式进行定量表述,介绍简单的图表(如饼状图与柱状图)。

从本单元写作版块的目标可以看出,写作课教学往往基于真实需要,是一个较高层级的运用语言的综合活动,目标设定要突出,旨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目标设定要与其他单课如阅读、听说、看说的目标相互补充,体现出关联性和递进性。目标设定还要注重语言知识、写作技能和主题语境的综合统一,不可厚此薄彼。

2.深入解读单元文本,有机整合教学内容

单元整体教学的三个关键词是整体性、关联性、递进性。主题语境应贯穿于培养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学习活动中,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应融合发展,而不是片面强调某一个方面[5]。新教材中,一个单元一般包括话题引入、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视听、补充阅读和单元复习等多个小部分,在整合单元内容时教师需要从整体性、关联性和递进性三个维度分析教材内容的逻辑线,把多个小部分用统一的脉络串起来,分析每个版块的作用以及与单元整体关系,就像是完成一副拼图,结构完整并能表达意义。单课写作教学也应遵循这一要求,在单元框架下基于文本整合教学内容。

例如Unit 8中的所有教学版块都基于绿色生活的共同主题,但侧重不同的方面,从已有的范例到实践中的思考,面向未来探索更有效的保护环境的方法,教学中应全方位挖掘单元教学内容,提升主题意义。写作部分看似独立,但实质上仍是环保主题,与单元整体教学关键词不谋而合。阅读板块从语言支撑、体裁结构等方面与写作密切相关,为写作内容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听说板块提供了口语表达环保实施的平台,为写作书面练习打下基础。写作属于综合语言的输出,强调实践和反思,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旨在锻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维,反映绿色生活的现状。

在完成了各板块之间的逻辑链分析后,写作教学中文本的细化解读也十分重要。对于教学文本的解读,教师要从“What, Why, How”三个方面,从主题意义、主要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和作者意图等多维度深入分析。例如Unit 8的写作任务是关于环保的调查报告,这是一篇优秀的说明文,全篇分为导语、优势、不足及小结建议四个部分,文章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调查报告的重要数据和人们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采取的行动。作者还运用多种表達方式来进行定量表述,如as high as...,about...,most of...,the majority of...,just unde...,not as many...,very few...等,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并与单元主题“人人为环保做贡献”高度契合。经过文本分析,教师更熟悉语篇,理顺写作文本和单元主题的关系,明确写作文本的突出特点,具体开展教学时就能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写作文本的示范作用。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剖析样文,基于范例逐步帮助学生搭建表达支架,解决学生的写作困难,引导学生进行过程性写作,体会写作、修改、提高的全过程,提高其写作水平。

3.关注不同任务层次,有序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落实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基本保障。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教师该如何设计单课的具体教学活动呢?从知识的层面,有专家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6]。这就要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性,不能一蹴而就,要带领学生逐步深入学习。同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与培养遵循从低到高的规律。1956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认知目标分类六层次,即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001年安德森等重新修订了这一分类,调整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7],前三个属于低阶思维水平,后三个属于高阶思维水平。课标中提倡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更是把认知目标分类与英语教学的具体开展有机结合起来,强调教学活动要循序渐进,要为学生搭好台阶,让学生从对知识的浅层理解过渡到深层领悟,最终实现评价创新。

写作单课教学中,教师以认知目标分类为基础,结合课标要求,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种类型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见表1)。首先在单元主题下结合其他各课的主干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引起学生对写作任务的感知与注意;然后学习理解写作范例,引领学生先阅读提取信息,梳理作文范例文本内容、结构布局和语言上的特点;之后通过问答、完成图表等方式让学生思维外显化,概括和整合写作中必要的知识点;接下来教学活动要针对写作的重点部分作突破训练,分析判断写作重难点的应对策略,以口头训练和控制性训练为主要形式,鼓励学生初步运用课堂所学进行写作片段输出;最后设计迁移创新活动,让学生综合写作的各项知识,推衍出较为有效的写作模式,完成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作任务,并能进行简要的评价。

例如Unit 8的调查报告写作就设计了“激发调查报告的背景(activate & share)—获取报告相关信息(prepare for writing)—简要描述调查图表(describe graphs)—整体完成调查报告(finish the survey)”四个主要教学活动。活动以学生的已知为课堂起点,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链,让学生对同学们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开展问卷调查,生成图表并学习范文的语言知识与表达,先口头运用不同的语言句式进行定量表述,介绍简单的饼状图与柱状图,最后运用英语写出完整的调查报告,解决客观问题,促进思维发展,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gzslib202204011717

4.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有效开展教学反馈

写作教学一直都存在这样的困境,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往往得不到老师或同伴的过程性指导或帮助,文章写完后也只有师评和自己修改,学生长期感觉比较被动,写作的效率和成就感较低。《课标》提出教学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要在教学实践的每个环节中体现,要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这个要求符合学习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持续从不同的群体得到支持,从以往的写作教学关注终结性成果转变为关注过程性变化,提升写作教学的实效。

专家们对于评价活动的具体开展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用提问、观察、表现性任务等方式实施互动评价,实时检测学生表现,向学生提供支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评价时教师还应给出活动的要求和标准,使学生了解明确的目标,并能根据标准进行自评和互评[8]。这些都是写作课中常用的有效反馈方式,结合Unit 8的具体课例分析如下:(1)表现性任务:概括梳理——学生能从样文中梳理概括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互动问答——学生能分析调查报告中定量表述的语言特点及其功能,为写作做好语言句式的准备;交流表达——学生能自信地介绍简单的图表,初步完成定量表述。表现性任务往往是相对独立的单个任务,对学生的挑战性不大。在每一次表现性任务做完时,教师都应予以简短的点评,肯定学生完成得出色的部分并指出可以提升的地方,让学生实时得到学习的正向反馈,以便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2)互评与反馈:评价具体实施时,教师不仅要说明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还要引导学生讨论明确评价标准(见表2),使学生从写作目的、定量语言表述、圖表综合描述、最终结论和全文逻辑等多个方面评价调查报告的习作。学生依据标准与同伴交流,点评修改调查报告;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平台,邀请学生点评同伴的习作;学生课后修改完善习作,最后完成的调查报告再由教师给出评价。由于评价多元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反馈和鼓励,积极调整,逐步提高,实现了教、学、评的一体化。学生通过互评也有机会了解同伴的任务完成情况,并在此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评价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自身有了新的提高。

新课标提出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六要素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倡导主题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整体框架下的写作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主题意义为统领,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核心,以教、学、评一体化为依据的原则。写作教学的设计要综合分析教材学情,有效设定教学目标;深入解读单元文本,有机整合教学内容;关注不同任务层次,有序设计教学活动;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有效开展教学反馈,促进学生用英语表达观点和解决问题,促进英语写作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读懂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1-23+250.

[2] 高洪德.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与实践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04):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3.

[4][8] 王蔷,李亮.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5):114-120.

[5] 李宝荣,闻超,庞淼,等.基于主题意义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思路和策略[J].英语学习(下半月刊),2019(02):32-45.

[6] 史宁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J].中小学管理,2016(02):19-21.

猜你喜欢

调查报告整体语言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高中生数学应用题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5%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