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出导向法”视阈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术”

2022-03-31白连弟王玉龙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汉英脸谱

白连弟,王玉龙

(1.重庆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31;2.重庆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74)

在充分了解学习者知识需求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下,做到教学有效对等、学用无缝衔接。“产出导向法”为教师实现这一教学愿望提供了很有力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指导,教师将“所学”与“所用”有机融合,根据“输出驱动”任务需要,科学设计“输入促成”方案,有效提高“输入”的针对性和指向性,真正实现“教学对等”和“学用一体”。从前沿外语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的核心概念入手,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精准供给,以“输出驱动”与“输入促成”手段在“驱动—促成—评价”方面为教学实施路径遵循,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行之有效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提升优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1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术”——精准供给

大学英语翻译精准化教学在此主要体现于精准供给,即以“学习者能够产出有效的译文”为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四六级题型趋势,精心设计课堂翻译任务,精准驱动学习者的“输出内因”,同时更加关注教学中的“输入促成”,从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双语学习、语法句法的学习巩固、英汉语言差异的对比分析,再到具体的翻译策略与技巧的讲解训练,教师积极干预整个“译文产出过程”,为学习者“产出合格译文”搭建好知识与技能的“脚手架”。

2 “输出驱动”——精心订做翻译任务

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是POA的核心概念之一,该假设相信一旦学生明确了产出任务的意义和自身的不足后,会更积极主动地为完成产出任务而进行输入性学习,以弥补自身的不足[1]。教师通过“输出驱动”,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需要面对和完成的任务,认识到自身与“产出”之间的差距,增强自身对知识的“饥饿感”,学习热情继而得到激发,学习动机得到强化。示例如下。

《大学创新英语综合教程2》第3单元的主题是“Opera and Drama”,其中Passage 2内容涉及到中国戏剧。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段落翻译都体现出“讲中国故事”的趋势,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韵味十足,因此在本单元的翻译教学环节,中国戏剧相关的段落翻译教学与实践显得尤其必要。

“输出驱动”任务布置:汉英段落翻译——中国文化——京剧。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京剧的服饰、脸谱等很受观众欢迎。精致的面部化妆和华丽的服饰是京剧的两大特色。不同的服饰类型反映不同人物的身份特征。脸谱是京剧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它是用不同的颜色在脸上勾画出来的。脸谱的颜色让人一看便知角色的善恶[2]75。

教学以任务驱动为起点,学生接收到这一汉英段落翻译任务后,尝试进行译文的“产出”。一方面其意识到该任务的完成将有助于提升自身汉英段落翻译素养;另一方面其自觉产生“知识匮乏感”,如:文化词汇积累缺乏,句式转换储备不够,语法表达含混不清等。教师进一步明确“产出合格译文”的产出预期,激发学生进行输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跟进课堂查缺补漏,纠正反馈。

3 “输入促成”——精准搭建“脚手架”

3.1 拓展文化负载词的学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翻译是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路径。以汉英翻译为例,无论是《大学创新英语综合教程1-2》教材上的段落翻译练习编排,还是近几年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段落翻译真题,都体现了“翻译文化”“文化翻译”的主题,这也是积极响应国家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国际传播战略的需要。

文化负载词(Cculture-Loaded Terms)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3],例如2016年6月四级翻译中“功夫”(Kung fu)和2019年6月四级翻译中的“剪纸”(paper-cutting)等。这类词语在英语中往往都有其固定对应的表达,不可自由翻译,这与其他一般通识类的词汇翻译大不相同。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相关中华文化负载词的讲授应当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翻译任务,成为“产出合格译文”的“脚手架”上的一节。

《大学创新英语综合教程2》的第3单元主题是“Opera and Drama”,其中Passage 2主要是中国戏曲中的脸谱介绍。示例段落中的“京剧”“脸谱”都是中华文化负载词,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它们的译文准确性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段落翻译的合格与否。教师应当结合教材第3单元Passage 2中的脸谱内容,在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与段落翻译直接相关的文化词汇,如Peking Opera、masks,以及脸谱颜色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联性背景知识,如红色脸谱代表正直,紫色脸谱代表高贵等。

3.2 深化语法句法的学习

翻译不是词汇的简单罗列,也不是字对字的机械硬译。合格译文的生成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积累充足的词汇,而且还要学生正确使用词汇、恰当组合句子的语法和句法。其主要表现在时态的辨识与转换以及核心句在原文中的精准认知和在译文中的重新建构。

3.2.1 时态辨识与对等转换

时态在译文中能否实现对等转换也决定着译文是否准确,是否忠实。英语时态都是通过动词的变位来体现,以语法的精确直观为特色,如“will/be going to/is to do”等表达将来时态,“was/did”表达一般过去时态,“have done”表达完成时态,“had done”表达过去完成时态。当然,除了动词的变位,还有许多表达时间的词汇,如 today、yesterday、tomorrow、future、before、after等。汉语的动词是没有变位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的时态,动词都不会有任何变化。因此,汉语中的时态只能通过时间词,如今天、从前、1982年、2030年等词汇来表达语法上的“时”的概念;通过助词如“要”“了”“已经”来表达“态”的意义。

在选取的汉译英段落原文中,并未出现明显的时间表达词汇,在译文中可用一般现在时来完成整段产出。教材服务于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为了达到更好的促成效果,将“自18世纪70年代‘徽剧’入京后发展而成”这一信息条补充到原文中,使翻译实践带有“时”的辨识转换需求,尝试训练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的时态转换能力。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自18世纪70年代“徽剧”入京后发展而成。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京剧的服饰、脸谱等很受观众欢迎。精致的面部化妆和华丽的服饰是京剧的两大特色。不同的服饰类型反映不同人物的身份特征。脸谱是京剧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它是用不同的颜色在脸上勾画出来的。脸谱的颜色让人一看便知角色的善恶[2]75。

句子翻译: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自18世纪70年代“徽剧”入京后发展而成。

参考译文:Peking Opera is the quintessence of China,which came into its being after the Huiju was brought to Beijing in 1870s.[2]75

译文中的时态包含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在翻译前要仔细研读原文,准确辨识时态并进行恰当转换,使译文既表达了原文的内涵意义,也传达了原文的时空功能。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原文中的时态辨识与译文中的时态对等转换知识作为语法讲解的重点来“促成”学习者“产出合格译文”。

3.2.2 核心句的精准认知与再建构

核心句(Kernel Sentence)是乔姆斯基生成转换语法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简单句,用主动语态,表示陈述,需要的转换最少,如“猫吃了老鼠”[4]。核心句是一个句子中的基本单位和构成,是句子主干意义的承载体。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中核心句的精准认知和译文中对核心句的再建构对学生“产出合格译文”十分重要。

在大学英语段落翻译实践中,学生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句子之间的核心意义转换,造成其译文中出现“支离破碎的句子”和“逻辑混乱的段落”,产出的译文缺乏应有的意义和功能。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及其翻译实践中的核心句意识及“核心句译文优先产出”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核心句译文优先产出”翻译思路

仍以《大学创新英语综合教程》第3单元“Opera and Drama”中Passage 2中的汉英段落翻译为例,具体应用流程如下。

(1)认知和建构核心句

在翻译实践中对核心句的认知,主要是认知承载句子主干意义的“主谓”核心结构。如:

SVP——京剧是(中国的)国粹——Peking Opera is the quintessence(of China).

SVP——服饰、脸谱很受(观众)欢迎——The costumes and masks are very popular(among the audience).

SVP——精致的面部化妆和华丽的服饰是京剧的两个特色——The elaborate facial makeup and gorgeous costumes are two distinguished characteristics of Peking Opera.

SVO——不同服饰类型反映(不同人物的)身份特征——Different style of costumes are used to reflect the identity (of different characters).

SVP——脸谱是(京剧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The masks are very important way.(to shape the characters in Peking Opera)

SVOC——脸谱的颜色让人一看便知善恶——The color of the masks may enable people to tell whether the hero is a heor from a villain.

(2)产出附加成分的译文

附加成分主要是指不影响句子的核心主谓结构和核心意义的修饰性词汇及短语、非谓语动词、插入语及从句。英语中的这类附加成分都有明确的区分度,一般独立于核心句而存在。然而,在汉语中的此类附加成分一般都是融于整句中共存。因此,在汉译英过程中,要通过认真研读源文本来认知其中的核心句部分及附加成分,再进行语际间的功能转换。

上文段落中“中国的”“自18世纪70年代‘徽剧’入京后发展而成”“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京剧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它是用不同的颜色在脸上勾画出来的”等修饰性附加成分,可通过介词短语 “of China,as a traditional art”,定语从句 “which came into being...,which is painted with different colors...,”动词不定式“to shape the characters”等修饰性短语及从句进行翻译转换。

(3)整合核心句与附加成分,产出完整译文

Peking Opera is the quintessence of China,which came into being after Huiju was brought to Beijing in 1870s.As a traditional art,the costumes and masks of Peking Opera are very popular among the audience.The elaborate facial makeup and gorgeous costumes are two distinguished characteristics of Peking Opera.Different style of costumes can be used to reflect the identity of different characters.The masks are very important way to shape the characters in Peking Opera,which is painted with different colors on the face.The color of the masks may enable people to tell a hero from a villain.(笔者译)。

核心句的认知与建构意识及“核心句译文优先产出”思路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从翻译段落的“表层结构”解析其“内里结构”,从而精准地对核心句进行准确转换,确保译文的质量。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环节,教师应当关注并培育学生的“核心句意识”及“核心句译文优先产出”的翻译思路,帮助其尽快提升翻译实践中核心句的辨识和建构能力。

3.3 补充英汉语言对比知识

英语注重形合,句子往往是以“主谓结构”为核心的“多枝共干”结构,句子各个部分按照严格的语法规则由连接词有机衔接。汉语注重意合,惯用短语,少用连接词,动词无时态变位,语态标记不明显[5]。因此,汉译英过程中要关注使用相关连接词将源文本中的短句转换为目的语文本的长句;语态的被动意义要用结构“be done”进行明确标记。反之,在英译汉实践中也是如此。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从词汇、语法、修辞、表达习惯等方面,将汉英语言对比融入到翻译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汉英语言的本质及内涵,引导学生习得语言对比手段以更好地运用于翻译实践中,从而增强从事翻译实践活动的信心和底气。

3.4 讲解翻译技巧

缺乏技巧指导下的翻译实践往往只有一个路径:硬译,也就是字对字地机械翻译。大部分学生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中都是采用硬译的翻译策略,往往导致译文的汉语痕迹严重,译文不符合英语的语言规范习惯,译文功能失效。因此翻译实践中的技巧运用对提升译文质量至关重要。具体的翻译方法有增补译法、合并译法、分译法、删译法等,也有直译与意译之分。无论是哪种方法的运用,都要以译文既要表达源文本的意义与功能,又要符合译入语语言规范与习惯为大前提和最终目的。

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增补译法和合并译法的运用最为常见。增补译法指的是将源文本中省略的代词、介词、连词等功能词汇在译文中补充译出。以汉语句子“脸谱是京剧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它是用不同的颜色在脸上勾画出来的”的翻译为例,译文中的介词in、with、on均是在源文本中“隐身”、在译文中得以“显身”的增补翻译的体现。

译文:The masks are very important ways to shape the characters in Peking Opera,which is painted with different colors on the face[2]75.

合并译法是指将源文本中的几个短语通过连接词或从句的形式融合为一个复合句。上述两个句子“脸谱是京剧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它是用不同的颜色在脸上勾画出来的”在译文中通过引导词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结合为一个复合句,译文更显紧凑流畅。

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实用翻译技巧的讲解作为翻译教学与实践的重要内容,为学生更好地进行翻译实践搭建技能“脚手架”,培养学生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的“公式化解题思维”。

4 精准评价反馈

在“输出驱动”下的渐进“输入”与“产出”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译文给予及时有效的正面反馈[6]。从译文是否忠实、准确、通顺等基本的翻译评价标准出发,教师须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的“阶段性产出”做出精细化评价和精准对接的改进建议。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阶段性评价反馈”的渐进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会看到自己的进步。由此,教师应当在翻译教学与实践过程中积极反拨学生的翻译行为与结果,纠正反馈,提升完善,帮助学生最终“产出有效译文”。

5 精益求精——强化翻译的“公式化解题思维”

完成“输出驱动—输入促成—评价反馈—产出合格译文”的学习链后,教师应当以教材段落翻译训练为基础,四六级真题训练为提升,不断重复这一学习链。通过不断地反复学习训练,学生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科学的翻译思路与技巧,积累充足的“翻译印记”,习得“庖丁解牛”的公式化解题思维,从而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翻译能力与水平。

6 结语

教师以具体的任务“产出”为精准导向,从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拓展教学训练、语法句法(核心句思维训练)的深入培育、汉英语言差异对比知识的补充及详细翻译策略与技巧的讲解等多维度促成学生“精准输入”,鼓励并引导学生在不断修改完善的渐进“攀爬”过程中“产出合格译文”,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在汉英段落翻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满足了学习者对具体知识与翻译技巧的学习需求与困惑,真正实现了翻译教学的“精准对接”和“学用一体”,从根本上改善了翻译教学的现状,提升了翻译教学的效度与广度。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汉英脸谱
帖脸谱
做个脸谱迎『六一』
灶王爷的“脸谱”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英语语块在汉英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