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视域下的北京市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
2022-03-31万顺
万顺
[摘要]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是实现思政课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重要保障。通过努力,北京市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性成果,这离不开新时代社会治理理论与制度的重要协同作用。因此,要保证北京市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的衔接质量,就要在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相关理论与制度的指引下,协调各方面力量,采取优化统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教师队伍管理质量、重视各学段教材质量与衔接及统一评价体系等综合举措,提升北京市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的衔接工作水平,推进思政课建设。
[关键词]社会治理;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北京市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41
和管制、管理相比,治理更“突出以人为本”,因此以互动性、柔软性来实现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对增进中国社会治理的认知与实践,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等有著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在此背景下,要增进北京市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离不开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参与。
思政课建设、大中小一体化衔接和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
1.思政课建设与大中小一体化衔接之间的重要关系
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教育行业的最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2]。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铸魂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3]思政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离不开大、中、小学各学段的共同努力。目前,“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存在相互割裂、各自为阵的弊端,已为学界和教育管理部门所关注,但是,由于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机制不健全等,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4]。由于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有差异,因此要求“思政课要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从根本上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5]”。所以,要建立一个良好且有效的一体化思政教育培养体系,对大、中、小学的学生,依据其自身特点,进行长期、具有连贯性的、有效的思政教育,对于思政课程整体质量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2.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
社会治理与思政课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协同作用。首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而要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实现社会的共治共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教育一直都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对于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离不开顶层设计、各方力量协调、各学段间的紧密合作,这就要求社会治理理论与制度的参与和运用。
在北京市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等问题上,必须根据首都思政教育的特点,从教师队伍质量、教材连贯性、评价体系等方面,增强社会治理理论与制度的参与。
北京市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衔接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笔者调研发现,在大中小一体化衔接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各学段教师交流不够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育质量重要的保障之一。北京市现有的思政师资队伍的总体质量和专业水平有较大提升,但仍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首先,在小学,专业的教师或专门的教研组数量不足,对思政课教育进行评价与指导的机制也不太完善。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基本都引进了专业的思政课教师,许多学校成立了相关的教研组或教研室,但是因为编制紧缺、师资数量不足等,导致了部分学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在北京高校的思政教师队伍中,虽然师资数量和教师的专业性问题基本能得到保障,但因许多教师年龄偏大、专业背景不符等因素,也影响着北京高校思政课的整体质量。
不同学段之间教师的交流需加强。为了保障思政课的衔接性,2018年11月8日,北京市成立了学校德育研究会,选择了57所大中小幼学校(幼儿园)作为会员单位和首批教育基地校,并聘请大量的专家,为北京市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提供了珍贵的科研平台[6],也在部分区域进行了相关的会议、交流、培训、集体备课等活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笔者调研发现,现在大中小学的教研活动中,市级的比较少,多集中在区域层面。活动的主要参加对象以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学段的教师交流较多,高校教师较少。
2.教材内容还需优化,教材衔接有待加强
教材对于思政课教学来说,是教师和学生的重要参考依据和教学指南,对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缺乏有效沟通交流,导致课程内容重复性过高,这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7]笔者调查发现,在各学段的教材编排上,存在内容多有重复、教学侧重点难以分辨等问题。小学、初中等低年级的课程内容存在一定难度,而在大学等高年级学段中,又因为内容重复,导致学生缺失新鲜感。
3.对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评价体系有待提高
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和对教师的激励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对思政课各学段的教学质量都有要求,并且有中考、高考、高校学分制等质量激励机制。但是在各学段教学时,评价体系在落实细则上还有待加强。在小学阶段,北京市思政课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很难体现德育成效。在初中、高中学段,因为中、高考的压力,让个别教师忽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在高校中,评价体系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大部分,而平时成绩又主要集中在随堂问答和考勤情况上,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不足。除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问题之外,对教师的激励机制有待提高。在这方面,北京市已经做了一些探索。例如,北京市现在认定大学思政课教师的荣誉奖励时,不再一味地去关注科研等单一条件,开始从其实践能力、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但是,在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段,对思政课教师的激励手段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增进社会治理体系对北京市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1.运用社会治理理论,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决策作用,构建多渠道参与的立德树人机制
要做好北京市思政课的大中小一体化建设,运用社会治理理论,协调各方力量,做好顶层设计,是重中之重。各学段也要发挥各自作用,除了要发挥思政课的固有作用,也要挖掘其他课程中的“思政力量”,发挥好“课程思政”的功效,切实把握每个学段的需求,做到“润物无声”。政府作为“顶层设计者”,必须要发挥纵向协同作用,做好顶层设计。联合各方面力量,建立起有效的指导纲要與方案,统一教材与评价体系,落实有效的评价机制。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师资力量,增加各学段教师的交流机会,积极搭建各个学段的沟通平台。对于研究机构来说,要集中力量攻坚德育中的难题,整合全市的科研资源,多调研、多观摩、多讨论,发挥好“资源库”和“专家库”的作用。
2.明确社会治理内涵,以人为本,统一教师队伍管理,优化教师培训体系
教师队伍的质量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更是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最主要环节之一。要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师资管理机制,积极引进年轻人才,健全北京市思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机制,抓紧北京市思政课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使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除此之外,还需按照北京市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差异化地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引导和培养。最后,各学段的集体备课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建立起一体化的备课机制,特别是加强中小学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3.发挥社会治理效用,平等交流,重视教材一体化建设,增加各学段教材编委的交流与沟通
教材是思政课“教什么、怎么教”的重中之重。在教材的编写上,必须要紧跟国家的相关精神,统一各学段标准,并确保其中概念与表述的准确。及时跟进补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当前的新形势,组织专家对难点与重点进行研究,增加教材的学理性和可读性。加强一线教师的相互交流,做好理论向实践的转换。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与特点,积极开发选读教材,罗列参考书单,拓宽各学段学生的视野。在教材的编写实施过程中,各学段编委会必须健全沟通机制,通过教材进一步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层级对教材的需求,依据学生不同的心理成熟度和接受能力编写教材。
4.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优化治理机制,统一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和调动教育者的能动性
思政教育重在教育,如何让学生“入心入脑”,并不是把评价体系机械地集中在教学时长、论文发表、参赛评奖上,必须综合考虑。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道德修养,建立起有效的评估机制,确保北京市思政课教师队伍具有崇高的品德,以身作则,建立起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教师队伍[8]。在建立起有效的评价体系之后,还必须使用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和调动教师的能动性。调拨相应的专项经费,增加北京市思政教师岗位补贴,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等。同时要增加专项的科研经费,并增进思政教师从事科研创新的力度,提高教师整体的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在职称评定、荣誉授予、人才项目之中,增加对思政教师的倾斜。对成果突出、品德高尚的教师加大宣传与表彰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1年度校科研基金项目“大中小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研究——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二十中、海淀实验二小为例”(项目号:2021XJJ5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新长征(党建版),2021(3).
[2][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4]卢黎歌,耶旭妍,王世娟等.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谈[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
[5]艾四林.《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导读[J].思想教育研究,2020(9).
[6]谢春风.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北京市成立学校德育研究会[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3).
[7]马宝娟,张婷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问题与对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2).
[8]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若干意见(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