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避免过度娱乐化”论大众媒体的传播价值重塑

2022-03-30张剑光

新闻爱好者 2022年3期
关键词:大众传播

张剑光

【摘要】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就卫视节目存在的过度娱乐化问题,对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播电视台进行约谈,要求必须坚决整改,要聚焦新时代火热生活,聚焦新时代奋斗者、劳动者,用更多高品质的电视节目丰富和引领人民群众的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从大众媒体的使命担当切入,分析了“过度娱乐化”的表现与成因,并从“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层面展开论述,提出了重塑科学、理性、健康、向上的传播价值的三个路径。

【关键词】过度娱乐化;大众传播;价值重塑

据新华社电,2021年10月29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就卫视节目存在的过度娱乐化问题,对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播电视台进行约谈。约谈指出,近年来,四省市广播电视台积极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在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各卫视频道也不同程度存在过度娱乐化、追星炒星等问题,必须坚决整改。约谈强调,四省市广播电视台要深入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坚持政治家办台,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聚焦新时代火热生活,聚焦新时代奋斗者、劳动者,当好省级广电转型发展排头兵。

此消息不长,但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也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命题:在新时期,面对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面对亿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对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任务,大众媒体如何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

一、大众媒体的使命担当

在我国,大众媒体一般是指面向社会公众传播信息的专门机构,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台、新闻网站和客户端、手机报、在各个新媒体平台开设的公众账号等,它们以专业化的人员、程序、设备来从事有组织的传播活动,传播对象是广泛、分散的,传播内容是及时、公开的。与面向特定人群的“小众”传播相比,大眾传媒是人们获得权威信息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也是社会文化产品和娱乐消费内容的重要提供者。大众传播,是实现国家和社会各项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影响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力量,也是担负“教化已明,习俗已成”任务的重要载体。所以,大众媒体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始终锚定责任目标——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我国目前有上万种报纸、杂志,数千家电台(频率)、电视台(频道)、新闻网站,还有海量的新媒体平台及依托其上的自媒体等。在社会思想活跃、观念碰撞、需求各异的现代社会,大众媒体如何提高政治站位,扛牢社会责任,科学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依法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提供文化娱乐产品的同时,有效引领大众审美情趣与精神追求的提升,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特定历史时期的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治理目标的一个规律性路径、一套获得普遍认可的行为规则与运行机制。西汉政治家董仲舒认为,“道者,所要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当然,他是从维护当时的封建王朝的统治秩序出发,认为要通过“仁、义、礼、乐”的具体教化之功,来实现“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的目标。但从另一个侧面来讲,要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良性可持续发展,何尝不需要诸如“仁、义、礼、乐”的具体途径与功效呢?在大众传媒极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这些教化功能主要通过官方的文告、官学私学的训导、乡规民约的约束来实现,也由民间的各种鼓词说唱、戏剧搬演、书册刊刻来浸润。而在互联网时代,传播途径、传播手段及传播速度、广度、深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呈现出千姿百态,但归根结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大众媒体的根本使命与任务,仍然是要通过有效弘扬核心价值观,为我们的社会提供强大的、广泛的、共同的精神支撑。

二、过度娱乐化的表现与成因

何谓“过度娱乐化”?按照比较普遍认同的概括,是指某些大众传媒推出的娱乐节目——在功能上,追求娱乐至上,忽视思想内涵,排斥审美追求,拒绝承载社会责任、主流价值;在元素上,过多添加了娱乐元素,结果喧宾夺主,冲淡了原有主题,淹没了节目的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在效果上,以吸引眼球和提高收视率为目的,追求浅层次情感宣泄和快感满足;在总量上,娱乐性较强的节目过度集中。笔者认为,还可以再补充两点:在节目参与者上,偏重于“看脸”选人,为所谓的网红、明星搭建展示舞台,满足某些特定群体的审美情趣与“窥探欲”;在策划动机上,偏重于追求高收视率、提高节目热度,以吸引各种广告赞助投入,从而达到“创收”的目的。概而言之,就是“靠脸吸粉哗众取宠、娱乐至上缺乏内涵、迎合小众脱离生活、唯利是图漠视底限”。

这次被约谈的四家广播电视台,都有自己的看家娱乐栏目和主播人员,其收视率在全国各大卫视中也属于佼佼者;同样,其过度娱乐化的表现也是相当突出的,习惯于迎合某些观众对名人的特殊“关切”,不断制造“看点”、抖出“猛料”。在最初的新鲜感过后,这些节目的“创意”与动机,也逐渐受到多数观众的冷落,有人甚至指斥其误人子弟、带偏了青少年人群的审美。加上这几家广播电视台大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自身实力与年度收益也很可观,这无形中也对别的媒体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的这次约谈,是及时的、必要的,起到了降热度、点刹车、对标、定向的作用。这些文艺类节目之所以形式失之于浮浅、内容失之于空泛、格调失之于低滥,究其原因,还是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初衷,步入了唯收视率、唯影响力、唯创收额的误区。大众媒体的服务对象,当然是大众。“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代哲人提倡,不要听任人们一味“从利”,而是要通过“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来实现“教化行而习俗美”,否则就会出现“习俗薄恶”的后果。

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鲜明指出,文艺“有些什么问题应该解决的呢?我以为有这样一些问题,即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这些问题的中心,“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针对文艺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对象人民大众“不熟,不懂,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强调“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你要群众了解你,你就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今天重温这些经典语句,结合开头约谈中的“更加聚焦新时代火热生活,聚焦新时代奋斗者、劳动者”的具体要求,真有穿越时空、一脉相承之感。

三、重塑科学、理性、健康、向上的传播价值

大众传播是面向整个社会的传播活动,它的对象是超出某个团体、党派组织传播范围的“大众”,但大众传播不等于没有立场、没有倾向地为各种人服务的信息传播,而恰恰相反,它是一种诱导效果明显、对舆论影响显著的传播活动。我们秉持的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播观、舆论观,文娱节目虽然不完全等同于新闻信息,但也承载着丰富的政治意蕴、社会价值与公众情绪的舆论引导信息,因此,大众传播载体上文化娱乐类节目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视、重塑自己的传播价值。

(一)提高站位,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既然是前进的号角,就要能够吹奏出高亢嘹亮、催人奋进的音调;要代表时代、引领时代,也必然要能够荟萃万千精华、独领一代风骚。

近年来,从央视到省级卫视,都在文化娱乐类节目的打造上进行了積极探索,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不少创新。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大赛》《经典咏流传》《故事里的中国》等节目,还有河南卫视推出的《唐宫夜宴》《龙门金刚》《中秋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这些节目既新颖又厚重,既传承又创新,让受众在感受美、欣赏美、陶醉于美的同时,受到了文化的熏陶,树立起文化自信。这些成功的案例,才是需要“跟风”学习的。

娱乐节目的编创人员,唯有守住初心,放大格局,找准定位,科学把握当今时代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严肃审视自己的创意与节目的格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站在“弘道”“树人”“美习俗”“厚民风”的高度,推出代表时代高度、弘扬新风正气、树立健康时尚、催人奋进向上的精品力作。

(二)以人为本,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

大众传播,是社会舆论形成的渠道,又是社会舆论的载体。传播与舆论关系密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重大舆论的出现都来自人类的传播活动,因为各种各样的传播活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心理、意识、行动,最终把公众置于无法超越的舆论氛围之中。对于文化娱乐类节目来说,创编者、参与者既不能闭门造车,热衷于哗众取宠;也不能索性“躺平”,照本宣科,以为节目贴上“主旋律”的标签,就可以想当然地受到观众的认可——这都不是正确的“人民观”。

比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旋律电影被贴上了“不好看”的标签,其中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叙事上趋于平面化和模式化,这直接导致了人物塑造的脸谱化。二是在视听层面上,主旋律电影极少在视听层面给观众以冲击。但近年来,主旋律电影公式化、概念化的拍摄方法正在被电影人所摒弃,并在努力寻求改革与创新。2021年国庆期间上映的两部主旋律大片——《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一上映即好评如潮,《长津湖》更是成为当年度的全球票房冠军。电影《长津湖》不仅在战争场面上给予观众视觉冲击,同时也在人物群像塑造上力求真实动人。这样一批主旋律电影的“走红”,折射出观众对优秀主旋律作品的热切期待,也恰恰说明,“正能量”完全能获得“大流量”。这些作品内容不同、情节多样,却有着鲜明的共性——扎实生动的故事题材,赤诚鲜明的家国情怀,丰富出色的视觉效果。从红色历史长河中提炼打动人心的优秀题材,从广袤大地上找寻震撼人心的生动素材,让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主旋律电影涌现出来,这样的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

在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对健康向上、从容优美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生发出更多的需求与期待,大众传媒唯有肩负起责任拥抱生活、扑下身子深入生活、开动脑筋研究生活,深化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生产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发挥寓教于乐功能、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质节目。

(三)守正创新,不断推出体现中国特色、展示时代水平的传世之作

“试玉要烧七日满,辨材须待三年期”。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必然是代表着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结晶,是经得起时代标准检验与世界眼光审视的艺术呈现,是创作者奉献给整个社会的、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智慧之花。同时,“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还有激浊扬清、匡正驱邪、褒善惩恶的“济世”功效。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作品。

以文艺作品中的音乐为例,“有些歌曲、乐曲虽然创作出来了,广播电视、录音带一再传播,但人民群众并不喜欢听,因为这种音乐并不是人们共同的社会感知,仅仅是作曲家的自我欣赏,这样的音乐就不会成为表达舆论的形态”。在战争年代,《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让中华民族血脉偾张、奋起御侮,歌剧《白毛女》唤醒万千劳苦大众的觉醒、卷起了洗涤旧时代的洪流;改革开放初期,一曲《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海内外中国人的心声,新华社专门发布了它的曲谱,全国各大报纸纷纷转载,一时全国传唱,形成了团结爱国、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2021年郑州“7·20”暴雨那天,一个学生交响乐团从外地回来,也被大雨滞留在郑州东高铁站,他们现场为数千名旅客演奏《我和我的祖国》,有效安抚了人们的情绪,凝聚了人心,现场许多人流下了热泪,树立了战胜灾难的信心。

在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过去,我们的文艺主流精神就没有萎靡颓废过;在全面实现小康、大步迈向现代化的新时代,我们的文化娱乐工作者,更应该勇于守正、善于创新,“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报刊社)

编校:王谦

猜你喜欢

大众传播
微信公众号发展困境与前景展望
究传播学角度下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的内涵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文化传媒化场域中的意识形态
广播新闻创新性改革文献综述
新形势下的主持人舆论引导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网络媒体中信息的由下至上传播类型初探
市场竞争中的“蓝海战略”
中国独立电影的跨文化调和与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