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中的“蓝海战略”
2016-07-06常含笑
常含笑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金融作为一种“蓝海战略”的金融模式,在传统的金融竞争中异军突起并得到了飞速发展。社交金融首先出现于美国的SoFi等公司的小额信贷业务,随后进入到注重信息交流的PC端口,目前又进军于用户体验至上的移动支付。但是,尽管社交金融的发展前景广阔,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例如,相关法律条文以及市场准入准出的不完善、信息网的覆盖不足等。文章将结合具体案例对社交金融的历史沿革和前景状况做出分析。
[关键词]社交金融;金融创新;移动支付;大众传播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4.108
1 社交金融的历史沿革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很多传统商业模式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的资金融通的活动出现了,并被形象的称为社交金融。2005年哈佛商学院的两位学者提出了在商业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理论“蓝海战略”,将存在着激烈竞争的市场称为红海战略,将通过产品创新等形式突破传统竞争,独辟蹊径竞争市场的战略称为蓝海战略。社交金融正是金融市场上的“蓝海战略”。朋友之间的转账付款、社会众筹、P2P、征信等,都属于社交金融。
社交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延伸,国内有学者将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5年到21世纪初,以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的成立为标志。第二阶段是从21世纪初到2012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开始进入网上金融业务。第三阶段是从2012年至今,在这个阶段中互联网金融逐渐开始走向成熟。社交金融启蒙于互联网金融的第二阶段,开始出现于第三阶段。但是,与基于大数据兴起于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相比,社交金融更加侧重于价值更高的个人信用数据和细分的金融市场。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发布了一份《中国社交媒体铸就消费新时代》,调研报告中指出中国拥有全球最多、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企业必须抓住这一庞大用户群带来的新商机。社交金融关注的焦点在于怎样利用不同的社交媒介,并将以不同形式积累的人流与信息流转化为盈利模式。
2 社交金融的实例分析
2.1 小额信贷模式——早期社交金融产品
2011年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学生组建了人人贷公司(Social Finance,SoFi),这家公司的主要经营内容和商业模式是利用互联网搭建网上贷款的交易市场,撮合高校学生与校友之间达成借贷关系,并且收取一定的费用。由于提供的利率低于美国政府提供的贷款利率,所以这种新的接待方式满足了许多学生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SoFi借助了名校社交网络的优势,通过真实的社交关系大大降低了违约率,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继SoFi公司的成功之后,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纷纷推出了一些基于互联网社交的新的金融模式。中国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也在2014年推出了基于学历限定的小额信贷业务,并制定了一些风险考核和信用评级制度,进一步推动了社交金融的发展。
2.2 PC端信息交流模式——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能够快速聚集各方、各媒体、各渠道的信息,并且具有强大的传播和自我净化的能力,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渠道。2014年11月11日,据天猫官方微博消息,当日下午天猫“双十一”销售额已经超越了去年全天的销售额。其中就是得益于从微博发散的社交金融。
当代消费者在心理与行为上展现出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可诱导性、个性化等新的特点。天猫商城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借助微博中少数意见领袖在受众中的影响力与人脉关系,营造了一种与受众进行活动前期预热,中期操作,后期互动的社交金融。
作为PC端社交金融代表的微博,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与受众的信息交流上,拥有众多粉丝与话语权的意见领袖们,首先利用粉丝的疯狂转发以及@自己的亲朋好友。其次在自己微博上发布天猫“双十一”爆款清单,让粉丝了解热门商品,从而引发求同心理的消费。最后在微博上进行频繁的产品状况更新,并根据不同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以PC端口为主的特性让微博在发展社交金融方面展现出了很大的魅力,文字、图片、视频以及超链接技术的应用,给受众带来更多更全面的体验。
2.3 移动支付端用户体验至上模式——微信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社交金融业逐渐由PC端口向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娱乐性的移动支付端口转变。社交媒体对社交金融投资者的吸引点在于,先做朋友再做经济。微信就是这样一个移动社交媒体的典型代表。微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关系链与闭合的商业圈,由于金融的出发点与回归点都基于信任,构建一种闭合的商业圈是熟人之间做金融的关键。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春节,微信红包作为基于移动支付端社交金融的代表,成功地将中国节日传统的发红包的习俗转变为充满乐趣的带有某些游戏特征的体验,从用户体验至上的角度出发,成功赢得了受众的关注。
3 社交金融的前景分析
3.1 社交金融发展的优势前景
第一,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中的蓝海战略,在传统的银行同业竞争中另辟蹊径,提高竞争效率。社交金融的发展与壮大,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细分和金融工具设计的精准定位,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也有助于转变消费者对待金融产品遥不可及的固有看法。
第二,将产品链和社交网络相结合,可以多向发散,增强用户黏性。在最早的金融市场中产品与产品、用户与用户之间都不存在网络。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后,多种金融产品的相互渗透,使得产品链的出现成为可能,但是用户之间依旧是相互分离。社交金融发展以来,继承了互联网金融留下的产品链,并且凭借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建立起用户链,使得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用户网络。
第三,有利于收集金融活动中处于长尾区域中的中小客户,扩大了交易的可能性边界,能够更大程度上的集中资金。“长尾”的含义是数学中正态分布或经济学中帕累托分布曲线中发生概率比较小的尾部。传统的金融更多的将焦点投放在少数控制着绝大多数资源和财富的经济体身上,社交金融更多关注中小客户,对投资成本要求低,因此有利于社会资金的吸收,有效解决了传统金融模式对中小客户的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的现象。
第四,在产品设计上,更加注重熟人和朋友之间的金融借贷关系,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社交关系的强弱对于金融信息传播质量、传播可信度、金融活动紧密程度都有影响。社交关系较强,信息传播可信度会提升,而且引起的共鸣也会更大。社交金融多发生在处于强链接的熟人和朋友之间,这是基于可靠的金融信息进行的金融活动,相对来说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比较高。
3.2 社交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支付平台的支付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即系统可以承受的交易量与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在进行社交金融活动的时候,支付承载能力决定了这款金融产品是否能吸引到更多的资金,应用场景是否多样决定了这个工具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数量,而在支付时是否能支持多种类的银行卡,则是站在注重用户体验的角度所必须考量的事情。
第二,相关法律条文和信用评级制度的不完善。社交金融发展的时间较短,很多配套的法律法规还未出台,对于交易双方的信用审核也没有有效跟进。而且我国缺乏对于违约方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所以很容易出现漏洞。如果要真正实现社交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必须制定完善的法案,并匹配相对的信用评级和市场准入准出制度。
第三,信息网覆盖面的不足,安全性不高,技术能力不足等。社交金融的发展来自于互联网金融,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则是基于科技的发展,社交金融对于产品和交易双方的可靠性都要求极高,但是目前的社交网络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漏洞,很多用户对于支付的安全性存在疑虑,并且由于社交金融发展的时间过短,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产品和用户的信息覆盖网络,这些都对当前社交金融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喻国明.传媒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吴晓坤,邱静.从新浪微博企业营销看社交媒介的商品化演进[J].东南传播,2013(1).
[4]郭经延,邓伟根.社交金融的发展必然推动我国金融创新[J].理论探讨,2016(1).
[5]谢然.社交关系与大数据的结合,催生真正的互联网与金融领导者[J].互联网周刊,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