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的团体干预研究

2022-03-29范立刚宋志英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后测评量团体

范立刚,宋志英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心态是对自我意识和就业环境存在的认知,是大学生价值观念、专业承诺、能力水平、知识结构、情绪情感等在就业问题上的集中体现。近几年,就业问题更加突显,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个体感受到的就业压力也在增大。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前提就是要有良好的就业心态,而不良的就业心态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第一障碍。王雷、许晓辉的研究表明,阻碍当代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心态主要有盲目跟风、被动等待、自卑自负、心理失衡、择业单一、依赖性强等方面[1]。余建林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心态集中表现为求“利”、求“稳”、求“闲”、求“便”和理想主义[2]。吴婉如、戴艳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不良的就业心态主要有信心不足型、等靠要型、缺少规划型和自我评价过高型[3]。综合以上研究不难发现,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主要表现为认知(对自我意识和就业环境的认知偏差)、情绪(焦虑、急躁、悲观、脆弱等)和行为(退缩、观望、从众等)三个方面。对于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的调整,学者们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明确价值目标、提高抗挫能力、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等策略[4-5],而实证研究相对匮乏。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的人际互动,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国内后,因其针对性强、受众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尤其在医疗和教育领域应用最广。在医疗领域,团体辅导的对象多为癌症、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及精神疾病患者,用于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敢于面对疾病,促进患者的康复。在教育领域,团体辅导的应用主要着重于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如新环境适应能力的提升、自我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尤其在帮助那些具有相似心理困扰和共同发展课题的人时,因为它和人们生活的现实情境非常相似,就像一个生活的实验场,在团体中体验到的情感、学习到的态度、演练过的行为、形成的认知,更容易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是一种高效而经济的方法[6]8-9。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干预效果,也有学者做了初步研究。国内学者张菊红、杨帆尝试把团体辅导应用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证明了团体辅导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具有显著效果[7];学者李桂林、贾东立的研究表明,结构式团体心理咨询在缓解高职生的就业压力方面是高效的[8]。本研究采用结构式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存在的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的不良就业心态开展干预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团体辅导对调整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的效力,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就业教育提供可操作性的策略。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某高校大三年级中整群抽取12 个班级,共512人参加实验前测,选取在大学生就业心态量表总分高于53 分,而且症状自评量表分数高于160分的大学生82人,并向其发出参加就业团体心理辅导的邀请信,其中75 人接受邀请成为研究对象,并在说明实验设计的基础上,随机选取实验组被试38 人,对照组被试37 人。实验前测的统计分析表明,在两个量表的得分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彼此相当,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二)研究工具

1.大学生就业心态问卷

研究采用的《大学生就业心态问卷》由学者王瑾编制,该问卷共19 个项目,包含就业焦虑生理反应、就业自信不足和未来工作紧张三个因子,均采用1 ~4 的4 级计分,总分介于19 ~76 之间,分数越高,就业心态偏差越大。总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87,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9]12-13。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项目,分为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等10个因子,每个因子均采用1 ~5的5级评分。可以用来测量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时的心理状态。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1,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10]120-122。

3.自编团体活动评价表

该评价表共6个问题,围绕团体活动的内容安排、目标的达成等方面了解团体成员的主观感受。

(三)实验设计

研究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在团体干预一周前对两个组进行前测,在团体干预结束一周后,再对两组进行重测。实验组共接受8次团体干预,每周1次,每次90分钟;在此其间,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

(四)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以团体动力学、合理情绪疗法为理论基础,以大学生就业心理认知的调整、就业心理压力的缓解、就业心理素质的提升为目标,结合大学生存在的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的不良就业心态展开。

8 次团体心理辅导的安排如下:第1 次辅导为团体破冰阶段,目的在于促进团体成员相识,培育团体氛围,明确团体活动的总体目标,为团体成员的进一步自我开放、自我探索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第2 ~7 次为团体工作阶段,通过成长三步曲、生涯幻想、经典案例分享、心理AB剧、职业决策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渐进式放松训练、职业演练场、家庭作业等活动,调整就业认知,缓解就业不良情绪,训练求职技能,实现大学生就业心态由焦虑、自卑、迷茫、依赖、失落向平和、理性、积极、自信的过渡。第8 次为结束阶段,引导团体成员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分享参与团体活动的体验与领悟。具体内容安排如表1:

表1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一览表

三、结果

(一)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大学生就业心态的组内比较

由表2 可知,对照组前、后测结果在就业心态的3 个因子和整体水平上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而实验组前、后测结果在就业心态的整体水平(t=2.51,p<0.05)及生理反应(t=2.22,p<0.05)、自信不足(t=2.09,p<0.05)2个因子上差异显著。

(二)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大学生就业心态的组间比较

由表2 可知,在实验前测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就业心态的3 个因子和整体水平上彼此相当,差异不显著;而在实验后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分数明显降低,且在整体水平(t=-2.53,p<0.05)及生理反应(t=-2.15,p<0.05)、自信不足(t=-2.09,p<0.05)2个因子上差异显著。

表2 辅导前后大学生就业心态的组间与组内比较

(三)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组内比较

为进一步了解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症状的改善情况,施测了症状自评量表。由表3 可知,对照组前、后测结果在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及10 个因子上均不存在差异;而实验组前、后测结果在总分(t=2.14,p<0.05)及躯体化(t=2.09,p<0.05)、人际敏感(t=2.61,p<0.01)、抑郁(t=2.73,p<0.01)、焦虑(t=2.70,p<0.01)、偏执(t=3.48,p<0.001)5个因子上差异显著。

(四)团体辅导前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组间比较

由表3 可知,在实验前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及10个因子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而在实验后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分数明显降低,且在总分(t=-1.96,p<0.05)及躯体化(t=-2.22,p<0.05)、人际敏感(t=-2.00,p<0.05)、抑郁(t=-2.89,p<0.01)、焦虑(t=-2.02,p<0.05)、偏执(t=-3.58,p<0.001)5个因子上差异显著。

表3 辅导前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组间与组内比较

(五)团体成员对团体心理辅导效果的主观评价

由表4 可知,97.4%的成员感受到团体的氛围让人感觉到和谐与接纳;100%的成员都认为团体辅导的内容和团体的目标是一致的,且增强了对自我的认识;86.8%的成员认为团体辅导增强了自己对未来就业的信心;92.2%的成员认为团体辅导对自己帮助很大,如果再有类似团体,还会积极参与。

表4 团体成员对团体辅导效果的评价结果[n(%)]

四、讨论

(一)团体心理辅导对于调整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实验前后测的组内与组间比较可以发现,实验组的后测结果在就业心态的2个维度及总分,在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人际敏感及总分上均明显低于实验前测结果,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前、后测结果。而在这期间,两个组唯一不同的是,实验组接受了8 次团体心理辅导。由此可见,团体心理辅导对调整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有显著的疗效。

其中,在就业心态量表的未来工作紧张因子上,虽有提升但差异不显著,这与这个因子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未来工作紧张是指向未来的,而未来的就业前景是无法预知的,面对这种不确定性产生的过高的紧张、焦虑与自我认知的偏差的调整相比会更难,需要更大的努力和更长的时间。但根据团体辅导的结果可以合理推测,随着自我认知的不断调整,个体自信心的提升,与之相对应的抑郁、焦虑等不良身心症状的缓解,未来工作紧张也会进一步改善。

(二)正确的自我认知是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基本前提

本研究关注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的调整,而就业心态是以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为基础的,自我认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环境的认知。所以,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教育,调整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的过程中,尤其要突出自我认知的调整。在本次团体辅导过程中,从第2次到第7次团体活动,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深化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因为很多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缺少人际间心灵深处的互动,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停留在不良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并不断得到强化,以至于形成消极的就业心态。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实现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个体与团体、小组与小组等多层次的人际互动,达到了以他人为镜,深化认识,客观、辩证看待自己,看待就业环境的目的,从而实现自我心理的成长。相关研究表明个体的自我认知越客观,自我评价越接近实际,自我体验越积极,自我产生的心理问题就越少,适应社会的能力就越强[9]34-35。这种良性循环有助于缓解和消除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抑郁、紧张、偏执等负面情绪,从而使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能正确看待各种困难,主动调整自我适应就业环境,寻求积极的职业适应,更好地面对就业的困难和挑战。

(三)大学生群体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接纳度高

从接受邀请参加团体的人数来看,大学生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接受程度很高(75/82;91.46%);从团体效果的自我评价来看,团体心理辅导因其具有普遍性、灌输希望、传递信息、人际学习、行为模仿等疗效因子,对于具有共同成长课题和心理困扰的大学生来说,不仅效果好,大学生的认同度也高,极具推广价值。

五、结语

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具有积极作用,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而且在大学生中接受度高,具有推广价值。在开展就业团体心理辅导时,应以就业自我认知的调整、就业不良身心症状的缓解为核心目标。基于目前大学生就业心态的现状,以及高校心理咨询师生的配比情况,团体心理辅导不仅是调整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的必要途径,而且具有经济性和高效性。然而,团体心理辅导能否在高校广泛应用,关键在于是否有胜任的团体带领者。与个别心理辅导相比,团体心理辅导对带领者有更高的要求,一般需要团体带领者具有更好的自我觉察、开放性、灵活性以及应对全新、模糊情境的人格特点[11]130-131。因此,培养合格的团体带领者是团体心理辅导能否在高校广泛应用与推广的前提条件,应引起高校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后测评量团体
基于成果导向的实作评量工具开发与应用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