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el nido 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在成人心脏瓣膜术中的应用

2022-03-27庞承贵曾庆玲徐月秀陈敬祥陈芳李家健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6期

庞承贵 曾庆玲 徐月秀 陈敬祥 陈芳 李家健

摘要:目的:评价 Del Nido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在成人心脏瓣膜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 2021年12月在本院行成人心脏瓣膜术共60例,按术中心肌保护液的不同分为两组: Del Nido液联合磷酸肌酸钠组和St.Thomas液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灌注量、灌注次数、自动复跳率,术前、术后即刻、48小时血浆肌钙蛋白(cTnI)水平和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术后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率。结 果:两组患者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灌注量和灌注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24 小时、48小时血浆肌钙蛋白I (cTnI)和血浆乳酸(Lac)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和围术期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el Nido 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可安全应用于成人心脏瓣膜术中,不仅能为心肌提供良好的保护效果,而且能明显减少灌注的次数,缩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

关键词:Del Nido液;磷酸肌酸钠;心脏瓣膜术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6--02

目前国内成人心脏瓣膜术中广泛应用的心肌保护液是St.Thomas含血心肌保护液,心肌保护效果确切,但有不足之处,需每间隔20-30min灌注一次,不但影响了手术操作的连贯性,还增加了主动脉阻断和心肺转流时间,且多次灌注增加冠脉进气的风险[1]。Del nido液最初应用于小儿先心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一般仅需单次灌注,心肌效果保护好,手术进程顺利[2]。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将Del Nido液应用于成人心脏外科手术的报道,效果良好。磷酸肌酸钠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参与心肌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体外循环过程中加入磷酸肌酸钠能有效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害的程度,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3, 4]。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60例行成人心脏瓣膜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比较心脏瓣膜术中应用Del nido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和St.Thomas液联合磷酸肌酸钠的心肌保护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行成人心脏瓣膜术的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按照术中心肌保护液分为两组: Del Nido液联合磷酸肌酸钠组(D组)和St.Thomas液联合磷酸肌酸钠组(T组)。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 :1.符合心脏瓣膜术手术指征,需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2.无手术禁忌症;3.年龄18-75岁;4.取得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1.孕妇或哺乳妇女;2.术前心肌肌钙蛋白大于300ng/L;3.磷酸肌酸鈉过敏者。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插管全麻下,桡动脉穿刺并置管测压,并行锁骨下深静脉穿刺,术中食道超声监测。手术方式常规胸骨正中切口,肝素化后测ACT>480s,建立体外循环,患者体外循环下降温至30℃。两组患者均用磷酸肌酸钠2g加入预充液中,阻断升主动脉后;D组:顺灌Del nido液, 按照4(晶体)∶1(血)进行灌注,首次灌注可维持90min,60min后提醒术者。体重>50kg者,首次灌注总量1000ml,再次灌注量为500ml;体重<50kg者,首次灌注量为20ml/kg,再次灌注量为10ml/kg。T组:顺灌St.Thomas液,首次灌注量为20ml/kg,再次灌注量为10ml/kg,按照 1(晶体):4(血),每20-30 min灌注1次。两组患者均在心脏停跳心内直视下行瓣膜手术,术后转至重症监护病房。 两种心肌保护液的主要成分见表 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灌注量、灌注次数、自动复跳率,术前、术后即刻、48小时血浆肌钙蛋白I(cTnI)水平和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术后并发症(低心排综合征、恶心心率失常、新发脑梗死)及围术期死亡率。

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 SPSS19.0 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比、手术方式占比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2 术中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灌注量和灌注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 自动复跳率、术后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3。

两组患者术后即刻cTnI和CK-MB水平均有明显上升,术后48小时明显出现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表5。

3.讨论

Del Nido液为高钾心肌保护液,其加入作为Na+通道阻断剂来延长心肌细胞不应期的利多卡因,同时加入钙离子拮抗剂(Mg2+)避免细胞内Na+、Ca2+聚集,减慢心肌细胞能量底物的消耗,而甘露醇和碳酸氢钠则可清除自由基并维持酸碱平衡,Del nido液含1/5的氧合血液可为心肌细胞提供低水平代谢能量,从而可使心肌保护效果维持长达90min的长时效性[5]。虽然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单次灌注Del nido液的维持时间可达180min,但因成人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较低,Del nido液超长的灌注持续时间能否维持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尚无定论。有学者将delnido液应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发现,Del nido液可安全应用于主动脉夹层手术,同时提供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而且不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死亡率[6]。吕晓钗等人研究发现Del nido液在成人心脏瓣膜术中还具有减少静态预充量,降低血液稀释及围术期输血量等优点[7]。而本研究中的实验结果也显示,Del nido液联合磷酸肌酸钠组与St.Thomas组相比,能明显减少术中心肌灌注次数,保证了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缩短了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而患者的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率并没有明显的增加。

有研究表明Del nido液在成人二尖瓣联合三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可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8],其机制可能为Del nido液中含利多卡因和硫酸镁,前者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钠通道,而后者可增加心肌细胞的不应期。本文中两组的心脏自动复跳率并没有显著差异,可能跟两组患者都有预充磷酸肌酸钠有关,胡强等人研究发现体外循环中预充磷酸肌酸钠,可增加停跳心肌的能量储备能力,从而减少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9]。

CK-MB是心肌细胞中所特有的,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判断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的敏感指标。而cTnI具有心肌损伤敏感特异性,是迄今发现对心肌损伤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之一[9]。因而本研究选择CK-MB和cTnI用于评估心肌保护的效果。本文中两组患者的术后即刻和术后48小时的CK-MB和cTnI水平并没有明显差异,说明Del nido液联合磷酸肌酸钠与ST.Thomas液联合磷酸肌酸相比,都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的效果。

强毅等人研究显示Del Nido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在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可简化心肌保护的程序,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未成熟心肌提供更佳的保护效果[10]。而本研究中显示,Del Nido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可安全应用于成人心脏瓣膜手术,不仅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同时也缩短了心肌阻断时间。

本研究是非随机对照回顾性研究,由于样本量较少,研究资料可能存在一定偏倚,可能对研究结果有一定影响。

总之,Del Nido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可安全应用于成人心脏瓣膜术中,其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可明显减少心肌灌注次数、缩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保证了手术进展的连贯性等优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帆, 胡振飞, 詹海婷, 等. 改良del Nido停搏液在成人腔镜下二尖瓣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0,18(04):216-220.

[2] 鲍春荣, 梅举, 丁芳宝, 等. 主动脉夹层手术中del Nido心脏停搏液与传统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的比较.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0,18(08):761-764.

[3] 沈成, 王龙, 雷鸿. 磷酸肌酸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 医学综述, 2018,24(16):3273-3278.

[4] 朱江, 潘海龙, 陳洪, 等.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磷酸肌酸的心肌保护作用. 中华全科医学, 2015,13(04):576-578.

[5] 张开天. Del_Nido心脏停搏液...膜置换术中的应用和疗效分析 .

[6] 张伯尧, 王军, 唐杨烽, 等. Del Nido停搏液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1,48(05):312-315.

[7] 吕晓钗, 叶建熙, 刘燕. Del Nido心肌保护液在成人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的病例对照研究.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8,25(09):781-785.

[8] 王春乐, 刘福荣, 高雪等. 2021. del Nido停搏液在成人二尖瓣联合三尖瓣成形手术中的应用.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19(03): 136-140.

[9] 胡强, 姚伟, 于坤, 等. 磷酸肌酸钠对重症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20,20(03):3400-3402.

[10] 强毅, 王林辉, 唐汉博, 齐学宏, 邢旺. 2021. Del Nido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在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手术中的应用. 甘肃科技纵横. 50(07): 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