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5-11-16李妮颖
李妮颖
[摘要]目的:分析磷酸肌酸钠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磷酸肌酸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7%,治疗后LVEDD、LVESD、LVEF优于对照组,P<0.0 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复杂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进展到后期常见症状,临床通过采取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作为主要治疗方式,取得一定效果。现笔者以37例患者为例,采取磷酸肌酸钠治疗,其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我院就诊时,经诊断,与2007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充血性心力衰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心源性休克、药物禁忌证、恶性肿瘤等患者;就诊时间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男43例,女31例;年龄50-78岁,平均(64.3±4.8)岁;心功能分级Ⅱ-Ⅳ级;随机分为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可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及时静卧充分休息,避免情绪波动、劳累活动,给予必要营养支持。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去除诱因,采取强心剂、利尿剂、抗感染、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必要时吸氧,改善通气,清除呼吸道、口腔分泌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磷酸肌酸钠(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053)治疗,取2g/d磷酸肌酸钠+250mL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患者共治疗14d。
1.3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判定,显效: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恢复至Ⅰ级;有效:症状改善,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无效:症状未改善,心功能无变化或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需要研究处理的数据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数据使用X2检验,P<0.05时,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94.6%(35/37),即显效24例,有效11例,无效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95.7%(28/37),即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9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对比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指标与对照组相比,P<0.05。即治疗组治疗前LVEDD(65.3±113)mm,LVESD(42.4±7.2)mm,LVEF(31.6±6.1)%:治疗后LVEDD(59.2±7.5)mm,LVESD(35.2±5.3)mm,LVEF(45.6±5.0)%:对照组治疗前LVEDD(64.8±9.3)mm,LVESD(41.2±8.0)mm,LVEF(31.8±4.8)%治疗后LVEDD(61.3±7.8)mm,LVESD(69.0±7.3)mm,LVEF(35.9±5.2)%。
3讨论
心脏心肌收缩功能降低,无法博出同静脉回流,也无法为身体组织代谢提供相应的血液,致心脏输出量减少,无法满足机体需求,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舒张、收缩降低,导致细胞能量摄取障碍。在此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显著降低,LVEF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结果显示,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磷酸肌酸钠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舒张、收缩功能。
磷酸肌酸钠属于全新能量补充剂,可为心肌提供外源性能量。作为机体内源性物质,在肌肉收缩中能量代谢过程中起到显著作用,属于心肌和骨骼肌等高耗能组织细胞的化学能量储备。磷酸肌酸钠直接渗透心肌细胞,为心肌细胞代谢提供能量,促使心肌收缩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磷酸肌酸钠通过对磷酸核糖焦磷酸酶的抑制,促使核苷酸代谢合成,以此提高患者心肌细胞代谢功能,缓解心肌细胞酸中毒,快速清除心肌细胞代谢产物,促使心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在此次研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4.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7%,P<0.05。结果显示,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磷酸肌酸钠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正常,提高患者心功能。相关研究显示,磷酸肌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可提高心肌能量储备,使心肌高能磷酸化合物水平明显提高,利于患者运动耐受力的增强,心功能改善。总而言之,磷酸肌酸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显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患者心功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