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磷酸肌酸钠在小儿心肌炎中的疗效观察

2016-11-12郭振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心肌炎小儿

郭振

【摘要】目的 研究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磷酸肌酸钠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心肌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以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同时接受1,6-二磷酸果糖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连续用药治疗2周,复查患儿心肌酶检查与心电图,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儿心肌酶改善情况,统计各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心肌酶水平无明显差异,但是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研究组患儿CK-MB、CK、LDH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磷酸肌酸钠对小儿心肌炎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心肌功能,降低心肌细胞耗氧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小儿;心肌炎;磷酸肌酸钠;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2.0.02

心肌炎主要是指心肌发生弥漫性或局灶性炎性病变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心肌变性、坏死或发生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性改变。临床主要以感染性心肌炎为主,患者因感染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引起心肌炎性改变,其中以病毒性感染最为常见[1]。磷酸肌酸钠是临床治疗心肌炎的一种高能磷酸类药物,可广泛分布于患者骨骼肌与心肌内,通过维持高能磷酸盐浓度为机体直接供能,同时可将ADP转化生成ATP,保护机体细胞结构,使缺血心肌细胞的的生理功能得以稳定,促进机体组织与血红蛋白之间氧气交换,增加组织含氧量[2]。本文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心肌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心肌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儿均经临床确诊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关于心肌炎的相关诊断标准[3]。研究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6.34±1.97)岁。对照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55±2.06)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维生素C大剂量营养支持以及抗病毒治疗等。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1,6-二磷酸果糖治疗。给予1,6-二磷酸果糖100~200 mg/kg/d,静脉滴注;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给予磷酸肌酸钠1 g/d,静脉滴注。两组患儿连续用药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复查患儿心肌酶检查与心电图,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心肌酶改善情况,统计各组疗效,分析磷酸肌酸钠应用价值。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心电图、心肌酶检查显示患儿心肌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ST-T变化幅度超过90%以上;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率下降幅度超过70%以上,ST-T变化幅度超过50%以上;无效:经心电图复查显示心肌功能异常,或ST-T变化幅度不足50%,心肌酶各项指征持续升高,临床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心肌酶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心肌酶水平无明显差异,但是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其中研究组患儿CK-MB、CK、LDH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研究组显效4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心肌炎是临床儿科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患儿临床症状表现往往不典型,但临床预后效果较好。一般患儿在心肌炎发病前7天左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或呼吸系统感染症状,如感冒、肠炎等,同时伴有发热、肌痛、咽痛等不同程度症状表现[4]。临床常见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主要以感染肠道病毒、腺病毒为主,感染的肠道病毒主要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克病毒以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感染的腺病毒主要有血清型2和5病毒。临床症状差异性较大,多表现为头晕、胸闷、多汗、心悸、精神不振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情况。临床治疗尚无明显特效药,多通过卧床休息、营养支持以及抗病毒治疗等综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虽然可有效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心肌炎症吸收与机体细胞的修复,但临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5-6]。

综上所述,通过磷酸肌酸钠对小儿心肌炎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心肌功能,降低心肌细胞耗氧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 丹,黄 阳.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5,3(20):9.

[2] 王远宏.磷酸肌酸钠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3):99-100.

[3] 田敬秋.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8):247-248.

[4] 杨存明.小儿心肌炎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0(24):125-126.

[5] 吴仕梅,葛兴净.磷酸肌酸钠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4,0(2):42-43.

[6] 王爱华.磷酸肌酸钠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7):105-106.

本文编辑:孙春宇

猜你喜欢

磷酸肌酸钠心肌炎小儿
一个小感染,怎么就变成心肌炎了?这些症状一定要重视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磷酸肌酸钠与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效果比较
磷酸肌酸钠与能量合剂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疗效观察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磷酸肌酸钠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
microRNA-155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