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2-03-27周晓东
周晓东
关键词: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27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8--01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临床发病率极高,当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后,因为疾病具体类型、部位以及大小之间都存在差异,所以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与体征也会有所差异[1]。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可能和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变化、工作环境等有关,通常疾病会机械性的对椎间盘、腰椎神经等进行压迫,从而可能导致髓核出现破裂给患者神经功能造成影响,因此,患者临床中常常会出现腰腿疼痛,下身活动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以往临床中常常采用X线平片方法进行诊断,但该方法十分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的问题,而根据相关研究表明,CT检查诊断疾病有着显著的作用,该影像学设备能够将患者检查部位的三维信息完整显示而出,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此,对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接收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与总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所选取的研究主体都是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内在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患者男女比重为35:24,年龄普遍分布在27-68岁范围内,平均年龄(43.19±5.39)岁。患者临床中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刺激症状或者是神经根受到压迫症状,例如下肢麻木酸痛或者是间歇性跛行等,且所有患者都符合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标准,排除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与精神疾病患者。
1.2方法
选用飞利浦 ACCESS型CT机作为本次研究诊断设备,给予患者螺旋CT检查,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体位,之后在扫描台上根据轴位扫描模式开展扫描,需要将设备性格检查参数设置为:120kV、90mA、4s;同时层厚参数需要设置为5mm,这里需要结合患者实际病情来合理进行薄层扫描(层厚需要设置为2mm),当成功获取到定位片之后,开始常规扫描,对患者腰椎间盘进行平L3-S1扫描,每个腰椎间隙L3-4、L4-5、L5-S1都扫描4层,椎间隙和扫描层面需要平等,层厚与层距分别设置为5mm与3-5mm,扫描视野参数设置为120mm,在摄片时合理运用骨窗与软组织窗。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EXCLE将数据录入,并经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卡方与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是P<0.05。
2 结果
经CT诊断后,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8例,且都经过手术检查证实,诊断准确率为96.66%;CT诊断影像学特征:①所有患者中,突出方向大部分都属于中央型或者是偏侧型,从腰椎间盘突出物形状上分型,患者主要显示为丘形、新月形以及不规则形,并且患者突出髓核前后径大约在3-5毫米,横径大约在5-12毫米。②间接特征性表现,有21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表现钙化;34例表现出硬膜囊受压变形;16例患者表现出神经根移位、受压;14例患者表现出侧隐窝狭窄;8例表现出椎管狭窄与韧带肥厚;9例患者表现出小关节增生现象。所有患者腰椎间盘特征都和手术检查相一致。
3 讨论
螺旋CT检查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通过薄层扫描条件可以准确显示出患者椎间盘病变情况,特别是侧隐窝、关节突以及椎管内外结构发生的变化,同时借助适当窗宽可以获取到理想层面图像。以椎间盘突出典型表现上来看,其主要是椎间盘后缘能够观察到局限性后突,并且突出方向大多属于中央型或者偏侧形,所以根据实际突出位置能够将疾病分成旁中央型、中央型以及外侧型[2]。在此次研究结果中,以中央型表现病例较多,之后才是偏侧型;在间接征象上,又会表现出椎体后缘增生、椎间盘真空等情况,本文影像学结果中,所有患者都可以观察到突出椎间盘或者是受到压迫的神经根与硬膜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有58例,诊断率为96.66,显然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4 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临床中十分多见的一种骨科疾病,当患有疾病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腰腿疼痛,会给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很大程度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通常情况下,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位置都是在L5-S1与L4-5之间。当腰椎间盘突出后,髓核压力会不断增大,并在椎管内隆起,对神经根进行压迫,从而导致神经根发生出血或者水肿等炎性反应,再因为缺乏充足血供,所以患者才会出现腰腿疼痛以及跛行症状,另外腰间盘纤维组织还会逐渐受到破坏,所产生的化学物质会对神经根造成一定刺激,引发疼痛[3]。因此,必须要及时诊断治疗疾病,CT检查是当前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其所具有的优势更加显著,能够在避免患者受到创伤的基础下,尽可能的提高分辨率,同时,CT扫描检查还可以准确诊断鉴别腰椎间盘突出类型,临床诊断价值显著。但是CT检查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也就是无法合理鉴别区分韧带下型或者黄韧带型,在此次结果中,存在2例患者CT诊断与手术诊断结果不相符,而有1例诊断为椎间盘L3-4、L4-5突出,手术结果却只显示椎间盘L4-5突出,L3-4表现出椎间盘韧带肥厚并和黄韧带粘连,而另外1例误诊病例,CT检查表现为L4-5存在椎间盘突出,但手术诊断结果为椎间盘膨出。由此可见,在应用CT检查诊断过程中,还应该合理借助软组织窗与骨窗,以详细观察患者骨性钙化与结构的具体变化情况,辨别椎间盘膨出或者突出情况。
总的来说,CT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能够有效诊断疾病,为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提供合理科学依据,可以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治孝. 探讨分析螺旋CT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疾病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003(018):56-57.
[2]何衍晴.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CT及MRI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 系统医学, 2018, 003(023):108-109,112.
[3]何衍晴[1]. CT及MRI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 系统医学, 2018, 3(023):P.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