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系生活,渗透教学

2022-03-27张晨

求知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九年级道德与法治

关键词: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张晨(1997.8—),女,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在读。

伴随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我国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要求也不断产生变化,新教育形势下,教师需将人才的全方位培养作为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内容,教师应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以改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推动学生道德与法制观念的深化。因此,本文围绕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阐述

教育部所出台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需以学生实际生活作为出发点,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着手,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融合,推动生活现象、理论逻辑、生活逻辑和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伴随我国教育事业持续深入改革,道德与法治在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培养方面的重要性日渐突显,而本课程构建的基础应为学生不断扩展的实际生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同实际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学生需经生活实践方可将所掌握知识应用至教学活动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设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将正确价值导向同实践活动相结合,如此方可从根本上推动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生活化教学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及事例等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以课堂知识传授为基础,为学生获取知识经验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的分析,完成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获取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提供真实的学习体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主要指教师对教材内容展开仔细研究,对教材中可同现实生活相连的因素充分挖掘,实现生活世界、人文世界及科学世界的有效融合。此种教學模式有助于学生将实际生活、课本知识二者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形成更为深层次的理解、感受,促进思想的延展,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新课改实施背景下,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加强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更为贴合。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模式并未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仍多以传统的知识灌输为主,这会导致本就较为枯燥、乏味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更为单调,使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气氛压抑,并对学生想象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严重制约,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针对此现象,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以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为基础,针对生活化教学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展开实践及探索,与学生发展实际需求相适应,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还可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三、生活化教学策略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重视生活化的课程导入

教学过程中,确保教学多元化及丰富化的重要前提为良好的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在此过程中需重视自身作用的充分发挥,结合学生兴趣爱好精心设计课程导入环节,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针对九年级学生而言,此阶段学生自身认知结构已初步形成,因此,教师需以学生特征为基础设计课程导入,所设计的课程导入须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学业压力,使学生以轻松的状态进入课堂学习活动中。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活动,有机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友谊与成长共行”此教学内容时,可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空间,借助自身生活经验的交流,推动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感悟。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至教学导入环节中,推动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乐及图片等向学生播放,渲染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教师借助精心的课堂导入设计,可对教学趣味性加以保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课堂导入环节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探讨及思考时间,引发学生思想碰撞,推动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推动自身认知水平的提升,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主体逐渐向学生主体转变。分析九年级学生特点发现,此阶段学生表达欲望较为强烈,针对此特点,教师可借助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表达欲望需求加以满足。分析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发现,教材中所涉及的诸多内容均同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而教材也为学生展开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对课本中的潜在资源加以挖掘,将教材价值充分利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课堂交还给学生,通过设计生活情景剧表演等教学方式,同学生乐于表现自我的心理需求相契合。学生为呈现更好的情景剧效果,多会在角色揣摩中投入大量精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所掌握知识形成进一步了解,透过现象观察本质,促使学生通过情景剧的参与获得感悟。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模拟法庭的设置,向学生传授在生活中如何应对消费侵权问题,借助此种情境的创设,除可实现学生求知欲望的激发外,还可传授学生正确的消费者权益维护相关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又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多彩的职业”此部分内容时,便可将职业作为话题展开模拟实践活动,可先让学生对自己父母的职业充分了解并加以阐述。随后,对班级学生父母职业加以汇总,将占比前五的职业罗列在黑板上,随后教师选出几名学生展开场景布置活动,再选取几名学生扮演面试官角色,结合自身对职业所形成的理解面试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助此教学情境的创设,除可帮助学生对职业形成更深层次的认知外,还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多媒体的应用也是创设课堂情境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创新改变生活”此部分内容时,便可将生活中应用的科技成果通过PPT向学生播放,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所应用的高科技,如刷脸支付及智能家居等,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因课堂教学时长有限,所以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加以优化,对教学内容的精练性及简洁性加以保障。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应细致观察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将此作为依据完成生活情境的创设。

(三)精心选择与课程密切相关的生活热点

从本质上而言,初中阶段设置法治课程的目的并非仅为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还应为推动学生法律意识的深化,对学生思想先进性加以保障,为社会发展培养遵纪守法的高素质人才。伴随现代技术高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丰富,且针对热点话题也多形成自身见解,但又多表现为似是而非,半懂不懂。分析九年级学生特点发现,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意识,对单纯的说教比较反感,学生同教师间多存在一定隔阂。

基于以上分析,在备课环节,教师应善于收集与课程密切相关的生活事件,并将其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形式导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时事热点的渗透,帮助学生深化认知,推动学生内心道德标尺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自身法治观念、道德观念的强化。比如,教师可通过介绍未成年人为主播打赏、购买游戏装备等与學生息息相关的热点事例,向学生讲述与消费者权益维护的相关知识,以免学生在生活中受骗,深化学生的防范意识,更能实现对其自我行为的严格规范,确保自身遵规守纪。再如,在社会进程不断改革与变迁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选择当下社会的热点新闻“保护古建筑与古文物”进行探讨,并让学生围绕身边与法制相关的内容进行联系,从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增强民族自信与民族认同感的同时,还能够从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中,探讨助力于文明城市建设之路。此外,还可以结合当下“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相关的违法现象展开交流,以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当下的热点新闻与课堂相结合,并带领学生共同展开讨论,促使学生实现课堂与现实之间的观点碰撞,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时事热点引入课堂时,应注意确保其和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密切关联,能够引导学生对自身看法、观点积极表达,确保深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四)设置课外实践活动

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途径为课外实践活动的设计,教师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的设计,除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层的理解外,还可帮助学生巩固并复习所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完成“参与民主生活”此部分内容学习后,便可设置相应的课后实践任务,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民主活动,如参与社区所组织的选举志愿活动;对于学校的管理也可积极提出自身建议,帮助学生对民主生活加以了解,并对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义务形成清晰的认知,深化学生主体意识。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并让学生主动将课堂所学与自身现实生活相融合,不仅是改革之路的一项重点,也是一项难点任务。所以,教师在此期间需不断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践,深入生活,主动去感知与理解,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为确保课程教学的丰富性,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具备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自身作用的充分发挥,将激发学生兴趣作为重点,以此为中心设计多项教学环节。分析表明,九年级学生现已逐渐形成自身认知结构,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特征为基础,设计多环节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设计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的课程导入,以此在缓解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教师在正式授课前需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借助学生实际生活内容的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重视生活事件的积极搜集,并选取适宜时机导入生活事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交流空间及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多维思考及发散思维的形成。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课本潜在资源的充分挖掘,以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可结合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完成课堂情境的有意识创设。此阶段学生具备较强的个人主观意识,教师难以了解到学生内心想法,因此教师借助创设教学情境此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可帮助学生化解成长中的矛盾,并指点迷津。如设计课堂模拟法庭,引导学生展开角色扮演,由此实现学生求知欲望的激发,随后再导入教学知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教师可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践,深入生活,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至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及深化学生知识理解而言均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可借助设计生活化情境、融入生活案例等相应教学策略的开展,实现生活化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法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王素博.生活化教学法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轻松学电脑,2018,(06):1.

李伟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初探[J].读天下(综合),2020(01):8.

刘明菊.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中外交流,2019,(24):342.

潘林丽.九年级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5):297.

廖丽敏.浅谈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9,(08):27-28.

张玲.生活化思维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讨[J].新作文:教研,2020(01):238.

朱慧敏.关于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明日,2018(34):49.

李新村.关于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中),2019(08):62.

猜你喜欢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九年级英语的有效性教学
浅谈九年级的历史教学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点滴体会
九年级语文教学的初浅认识
如何上好九年级英语复习课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