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目标设计与效果达成的行动研究

2022-03-27周祥昌

学周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初中数学

周祥昌

摘 要: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活动的指南。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多探索、多研究,设计出易于操作、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并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教学目标设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给初中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需要引起注意。教师可结合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对目标设计与效果达成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目标设计;效果达成;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1-003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1.011

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课堂教学方案制定和实施的依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预见教学活动的结果,还可以调控教学过程,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严格的要求,要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建立初步的数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更加关注过程性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统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真正落实减负增效的教学理念,革新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科学设立教学目标,借助合理引导与启发,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进而促使教学目标的完美达成。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目标缺失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的根本问题,也是核心问题,一个完善的教学目标能够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把控,增强初中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作用,因而在备课时对教学目标设计得比较马虎,认为教学目标可有可无,只要将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讲到了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对教学效果置若罔闻。还有些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是想到哪就讲到哪,造成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强,课前预设不足,教学内容经常偏离教学主题,影响了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系统认知。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清

教学目标就是数学浩瀚海洋中的一座灯塔,它指引着教师和学生的航向。所以,教学目标一定要具体、清晰,否则很容易让师生感到迷茫。但是在现实中,很多教师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不透彻,对教材内容缺乏深度解读,导致设计的教学目标不到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还有些教师设计的目标过于笼统、宽泛,削弱了实质性的数学思考,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不住关键和重点,学习目标和定位不清,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的达成。

(三)三维目标缺乏统一

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设计目的就在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割裂了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使初中生空有知识和能力,数学素养却难以提升。此外,还有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采用统一标准进行教学,忽略了对学情的考虑,导致教学目标与学生能力相矛盾,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效果达成策略

(一)重视教学目标设计,提升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更具抽象性和严密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增强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资源,从而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数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仅靠教师的口头传授,对于一些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学生是很难深刻理解的。对此,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或通过学具操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数学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在数学课堂上初中数学教师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些自由表达、相互讨论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经常到讲台上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课堂交流互动中达成提升学习能力的目标,将教学中的重难点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初中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知识间联系比較紧密,为了巩固课堂所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好习惯,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设计导学案等形式,建立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使初中生的数学认知更加规范和高效,进而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二)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深化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是教师的工作任务,也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初中生空有一肚子的数学理论知识却不知道怎样去用,难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向学生揭示数学规律,启发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教学目标更好地达成。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初中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在生活实例中融入数学问题,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认识数学规律,帮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习效果。在案例教学时,初中数学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学生,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结合案例内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题目,用难度不同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实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数学课堂上有所收获。数学教师要把握契机,对案例进行创造性的改编,通过对条件或结论的适当增加、减少或引申改变,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初中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课堂案例,让初中生享受课堂生成的精彩瞬间,一边学习数学,一边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不断追求永无止境的数学学习。

(三)创新教学目标模式,拓宽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熟悉了教师常用的教学模式,对于枯燥乏味的课堂不感兴趣,为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长久的热情,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和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为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有利条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改变传统直接灌输的方式,通过课堂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过大胆的猜想、推理、假设和验证,最终有效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是一门具有趣味性的学科,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活动—参与”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學游戏、数学实验、数学模型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互动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为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交流—讨论”模式,指导学生对一些具有价值意义的问题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交流思想,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不能成为旁观者,应该对学生的交流过程进行指导和纠正,使学生能够认清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助力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课堂活动层级递进,增强学习效果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各学科教学的总体目标,为的是让学生获得均衡发展。由于初中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也很显著。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师要设计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的教学目标,从最基本的理解数学知识,到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再到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达到内化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按照由低到高的原则,将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三个层次,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和多元。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为不同基础的学生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另外,初中数学教师还要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不同数量的作业,既有人人要做的基础题,又有拓展题、选做题和探索题,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阶梯式的习题设计,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数学教师还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学习评价,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用婉转的形式指出学生的不足,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使学生都能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激励。

(五)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激励效果达成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的不断努力和实践,对数学学习具有持久的兴趣和动力,展现出自身的数学素养。为了改善初中生的学习状况,初中数学教师要提高对教学评价的重视和运用,改变传统“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运用多元化的评价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传统的数学评价中,数学教师往往只设计数学期末考试成绩表。而在当下可以设计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检测成绩放到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评定,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及时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提高学习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设计课堂观察量化表,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课堂练习完成情况和特别表现等方面记录在表中,并定期将学生的得分进行汇总,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其他学生共同进步。通过这种实践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了,能够发现很多教材中没有的知识点,便于他们养成终身学习意识。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量化评定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各得其所,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信心和动力,每一节数学课都能够高效和丰富。当学生觉得自己的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可以实行二次评价法,鼓励学生提出申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教师再次对其进行测评,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让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且教师在评价的时候也会更加全面,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重视数学历史教学,渗透情感教育

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发展和沉淀,是提高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材料。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数学史内容并将其穿插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文化,理解数学内涵,促进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在初中数学的第一课,数学教师就应当以数学史为依托,向学生讲授数学的起源以及学习数学的意义,通过列举古今中外运用数学知识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美和趣味,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科认知。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初中生认为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很容易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让学生以数学家为榜样,学习数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增强学习的动力。在概念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数学史为导入,运用数学史正本清源,通过介绍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降低学生对概念理解的难度,也可以让学生效仿数学家对数学概念进行推导、演示,亲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使课堂教学不再单调、枯燥。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史上的名题、趣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知识探究的乐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也让学生感叹古人的聪明才智,丰富学习情感,使德育与智育相结合。

三、结语

总之,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实施的第一步。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在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态度,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还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目标,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指导,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促进目标效果的达成。

参考文献:

[1] 邱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种学习目标的设计[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5(1).

[2] 王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分析[J].教育界,2014(1).

[3] 赵占强.浅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J].新疆教育,2013(5).

[4] 孙良鸿.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J].杂文月刊,2015(12).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分析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