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肌张力低下为主要表现的罕见染色体15q24微缺失综合征患儿的麻醉管理1例报告

2022-03-25胡雅姣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潮气量裂孔肌张力

胡雅姣,韩 坤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麻醉科,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41)

患儿,男,1岁2月,因“发现食管裂孔疝、右侧腹股沟斜疝1年余,术后6月,复发10天”于2019年12月30日入院。患儿1年余前(出生后第二天)出现吐奶、呛奶,行上消化道造影提示食管裂孔疝,未特殊处理并定期门诊随访。后吐奶、呛奶未见好转,并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6个月前,患儿于外院行腹腔镜下右侧腹股沟斜疝修补、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术后患儿有腹泻,无呕吐、呛咳等,予以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后好转。本次患儿来门诊随访,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提示可复性食管裂孔疝,伴胃食管反流。患儿既往6个月抬头,10个月独坐,现能扶走,不能独立行走,四肢肌张力低。6个月前行染色体及基因筛查提示15号染色体q24.1~24.2区域约3.15 Mb杂合性缺失,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图1)。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现患儿身高73 cm,体重7.5 kg,特殊面容(眼距过宽、鼻梁塌陷、鼻唇沟长而平),伴中度营养不良。查体四肢肌张力降低,病理征阴性。心脏听诊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II级收缩期杂音。右侧腹股沟可扪及3 cm×4 cm包块,可部分回纳。辅助检查:心脏彩超提示室间隔肌部缺损,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入院诊断为:①食管裂孔疝术后复发;②右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后复发;③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肌部);④运动发育落后;⑤中度营养不良。入院后完善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及胸部CT等术前相关检查,胸部CT示:食管裂孔疝,部分肝尾状叶、部分胃腔及邻近网膜疝入胸腔内;双肺受推挤体积变小,以左肺明显,局部有压迫性不张;其余双肺少许炎症;左侧胸腔少许积液。本次入院拟择期行腹腔镜下右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待患儿营养状况好转后再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图1 患儿基因组DNA样本CNV-seq结果图谱 患儿15号染色体q24.1~24.2区域存在3.15 Mb的杂合性缺失

入院后4天,患儿于手术室行腹腔镜下右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入室后,给予患儿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商品名:乐加,生产厂家:江苏恒瑞)250 ml静脉滴注。同时,静脉依次推注丙泊酚25 mg、芬太尼15 μg、罗库溴铵10 mg快速顺序诱导,并插入3.5号气管导管。插管成功后,给予0.2%罗哌卡因7.5 ml行骶管麻醉。术中使用丙泊酚6 mg/(kg·h)、瑞芬太尼0.1 μg/(kg·min)维持麻醉并持续进行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体温监测。手术持续时间60分钟,术中生命体征平稳,PetCO2、体温正常。手术结束10分钟患儿呼吸恢复,潮气量达到3~4 ml/kg。给予阿托品0.075 mg、新斯的明0.15 mg后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患儿潮气量仍然保持在3~4 ml/kg,呼吸频率不规则。给予患儿面罩吸氧并手控辅助通气,14分钟后重复给予阿托品0.075 mg、新斯的明0.15 mg。观察20分钟后潮气量达到8 ml/kg,送入麻醉后恢复室。30分钟后Steward评分6分,安全送回病房并持续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两日后出院。

讨论染色体15q24微缺失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以发育迟缓、轻度至重度智力障碍、特殊面容、肌张力低下等为临床特征的疾病,主要由15号染色体q24区域一个长达1.2 Mb的关键区域中的基因微缺失所致,目前全球报道的病例不超过50例[1,2]。从目前的文献报道来看,本例患儿与该疾病临床特点相吻合的表现为:男性、发育延迟、特殊面容、肌张力低、结缔组织疏松(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食道裂孔疝和腹股沟斜疝),且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其中以肌张力低下和结缔组织疏松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比例约为26%,该类患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历多次手术[3]。目前未有对该类患儿手术麻醉管理的相关报道。本文主要讨论合并肌张力低下和结缔组织疏松的染色体15q24微缺失综合征患儿手术麻醉的注意事项。

染色体15q24微缺失综合征的基因通常以从头缺失的方式发生,包括最小的重叠区域,覆盖1.2 mb的区域,包括CYP11A1、SEMA7A、CPLX3、ARID3B、STRA6、SIN3A和CSK基因[4]。该类患儿肌张力低的原因可能来自SIN3A的缺失[5]。SIN3A与各种蛋白质相互作用,其中最接近的相互作用因子之一是与Rett综合征相关的MECP2蛋白[6]。MECP2蛋白被证实与中枢性肌张力减退相关,可能的致病机制被认为涉及线粒体功能[7,8]。因此围术期麻醉管理要考虑到线粒体肌病的特点,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管理。应避免给患者带来代谢负担,包括尽量减少术前禁食,不要使用含乳酸的液体补充容量。②术中麻醉管理。线粒体障碍患者会发生恶性高热样反应,为恶性高热易感人群[9,10]。麻醉过程要注意恶性高热的预防,区域麻醉是很好的选择。线粒体是布比卡因心脏并发症的可能靶点,线粒体肌病的患者也可能增加使用这种药物的风险[11],因此选择区域阻滞麻醉时应避免使用布比卡因作为局部麻醉药物。选择全身麻醉时避免使用任何吸入麻醉剂和去极化肌松药,使用非去极化肌肉松弛剂也必须非常谨慎,应考虑术后可能发生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同时,在麻醉过程中应全程监测患儿的PetCO2和体温[12]。③术后管理。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术后常规使用肌松拮抗剂,特别是对于儿童患者。对于晚发作型和横纹肌溶解型恶性高热,症状的发生通常在术后3~24小时,所以术后要加强对患儿的持续监测。

该患儿手术选择全凭静脉麻醉联合区域阻滞完成。患儿入室后给予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补充液体容量。因患儿合并食道裂孔疝,为返流误吸高发人群,采用起效迅速的罗库溴铵作为肌松剂进行快诱导麻醉,并全程监测患儿PetCO2和体温。同时,使用罗哌卡因而非布比卡因进行骶管阻滞,通过联合区域阻滞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患儿对肌松剂敏感,术毕呼吸肌张力恢复较差,拮抗剂效果不明显,需要反复使用药物拮抗肌松剂才达到满意的潮气量和呼吸频率。

猜你喜欢

潮气量裂孔肌张力
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效果和安全性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基于感兴趣区的呼吸机潮气量准确性评价方法研究
学龄期儿童潮气量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旁疝修补术一例
有种胃病,用药治不好
不同潮气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呼吸的影响
不同体位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机械通气下潮气量变化的影响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