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语文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022-03-24赵文丽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

赵文丽

(黔西市中坪镇野马小学 贵州 黔西 551515)

大语文教学观念是历经不同历史阶段发展并逐步成熟,逐步适应现代语文教学要求、教学标准的理念,其是由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思想引申而来,将此阶段的灵活授课、德育目标和学而思教学理念发展出来,经过了北宋时期一分为二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和教学方式逐步丰富的教学创新,走向了现代时期以张孝纯和朱学清为代表的大语文实践创新阶段,该阶段的核心是教育生活观、教育实践观、教育融合观的发展。审视不同阶段的大语文观念,都是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成长的教学理念,将大语文观念用于改变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结构和模式则能够解决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稍显陈旧、方法和途径略微单一、课程教学结构不够饱满丰富等一系列问题,激活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大语文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

(二)拓宽语文教学的改革思路和渠道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小学语文教学在不同阶段又会有不同的主要任务和目标,随之而来的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而大语文观念和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则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创新和发展的思路与渠道。在传统语文教学改革中似乎更加关注如何发挥既有教材、教师等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语文观念下教师则更加关注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包含课堂教学环境、物理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积极利用不同环境的作用改变教学结构,这也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2]。

二、大语文小学语文教学内涵

(一)打破学习的物理边界

大语文的“大”,内涵之一在于学生学习的物理环境更大,将整个世界都变为学习的对象和学习的场所,教学不再仅集中在教室这一物理条件,而逐步向家庭和社会转变。

首先,要挖掘家庭课堂对于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培养作用,通过组建家庭学习小队、布置家庭实践作业将学校、教室和家庭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区域内完整的学习课堂,学生既用生活知识丰富语文内容,又用语文知识培养生活观察能力,看到自己曾经忽略掉的,或遗忘掉的生活情感、生活知识,学生的生活学习氛围在教师的帮助下被积极打造出来。如给低年级家庭布置的实践作业就是要让家长和孩子在自己能触及的范围之内找到生字生词,父母给孩子讲一讲字词的音形义,从而让学生利用社区公告栏、小区通知和电梯广告等生活素材学习语文知识,也在对比教师讲课和家长讲课中发现语言表达的不同魅力和作用[3]。

其次,则是将语文教学延展到社会环境中,定位于学生必须生成的社会语文素养,让学生用更开阔的眼界探寻社会中所存在的语文知识,社会对于个体语文能力的需求,学生透过社会课堂看到了语文与社会生产生活之间的能动联系,有目的有方向的使语文教学融于无形。如教师收集民间故事做教学素材,让学生对比教材神话故事与民间故事写作手法、表现意义中的区别,学生再将自己喜爱的某一民间传说、神话变为自己笔下的写作素材;或和学生走入自然环境之中,走入博物馆等公共环境之中,通过参与宣传讲座,通过布置展会展厅自行找到学习资源,又实际应用语文知识。

(二)打破学习的知识边界

大语文理念下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另一内涵是打破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边界,将传统的语文知识只关注如何从语文材料中生成,变为引导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如科学、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音乐等的融合,让学生自然学习,融会贯通[4]。

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则可以应用科学知识中的植物、植物观察等相关内容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植物妈妈”也有同样的好办法,或用本文的写作手法将自己学习科学知识中获得的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自然联系起语文与科学知识,既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迁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或在学习古诗词内容时可请学生用在美术课堂上所学习的颜色、线条、造型等不同知识自己绘画诗词画面、诗词人物关系,给语文知识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又可将美学素养培养、文学素养生成融入知识联动之中,打破了学科知识之间的既有边界。

(三)打破学习的能动边界

大语文理念的另一内涵是让学生生成能动学习意识,自己变为课堂的主角,但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该能动更加突出表现在学生学知识方面,即如何更好地学习本课内容,如何参与到知识整理和复习之中,导致学生综合能力被人文弱化,而大语文要打破的就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边界,通过课堂内的实践学习活动,如读书交流会、分享会、课本剧改编表演、语文故事演讲等给学生交流碰撞不同语文学习思维的机会,又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资料整理收集能力得到了锻炼。

为了更好地对钻孔深度进行控制,需要在桩管以及桩架上做出相关标尺。在实际灌注之前需要对孔内沉渣厚度进行控制。实际灌注过程中,需要明确掌握已灌注混凝土数量,并且对混凝土面基本高度进行核算。在钻进过程中对泥浆比重进行控制,成孔之后需要进行清孔。桩基施工结束之后,需要对桩基相关设计要求进行检测。在路堤施工中需要采取帮填边坡施工方法,避免钻孔中导致边坡失稳。为了降低钢筋接头连接时间,完成钻孔桩清孔操作之后,需要通过丝扣式导管开展水下混凝土浇筑,确保桩身混凝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浇筑完成。

另外,需要语文教师从课堂教学之中衍生出课外的、校园内外的不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不同形式将课上学习到的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民间故事、传统节日等相关内容在生活中找到实践应用的方向和渠道,逐步提升学生自觉应用知识的能动意识。

三、大语文小学语文实施流程

(一)课前准备流程

1.确定目标

一切大语文教学活动都应当有明确的目标做方向、指引,而该种目标的确定应当实现人文教育因素和语文教学因素的双线融合,教师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和教材的显性、隐性线索确定人文主题,再从该主题中引申出一系列可被应用的课上教育资源,用不同的资源和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也让其在主题带动之下更好理解语文知识、语文元素[5]。

如《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都更侧重于景物、环境等的描写,烘托环境氛围,表现人物、主角的思想感情。教师为其选定的大语文教学主题就应当围绕着自然情感,并考虑到现阶段小学生的学习与接受能力,使大语文目标与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相一致,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中所应用的童言童语,能够和作者的丰富想象达成感情互动。在该主题之下再适当引入如视频素材、图片资源、美术学科知识等不同的资源对学生进行视觉、思维等的综合锻炼,将语文教学的阅读、写作的目标也融为一体,使得本堂课兼具综合性和开放性。

2.了解学情

大语文教学不是对单篇课文进行教学,它是融合了多方面资源所开展的稍显复杂的教学过程,而又由于教学直接面向学生,所以需要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方向之后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学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其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为课上教学做好铺垫。

如需要了解现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认知理解能力、语文想象能力和语文思维发展情况,了解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认知、对于教师的态度等,将其与现阶段学校可提供的教学软硬件资源整合在一起,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该小组前期应当由教师分配组成,小组内至少包含一名学优生,其有较强的语文理解能力,有较饱满的语文学习兴趣,组内其他成员在语文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或其他学科知识综合应用方面分别有不同的优势,实现组内学习力量强弱均衡、小组之间整体学习水平相当。教师还应当在分组基础之上给学生预设不同的学习任务、学习问题,使任务和问题实现从基础向一般、拓展阶段逐级延伸,尽可能保证每一小组、小组内的每一名学生都有能动学习意识,都可以在大语文理念下借由知识环境发展知识能力。

3.选择素材

大语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课使用的资源愈发的丰富,学校、家庭、社会都成为了教学素材的供给地,书籍、报刊都成为了资源开拓的渠道,教师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主题,了解学生情况之后还应当根据大语文特性和语文教学的需求补充包含生活内容、跨学科知识的教学材料[6]。

首先,教师可以成为该部分材料的拓展者,根据本课学习方向选择课外资源、生活资源、社会资源,选择网络电子形式、书籍报刊形式、图片艺术形式等不同的资源展现方式;其次,教师可邀请学生提供该部分材料,给学生布置收集材料或社会调查的预习作业,请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自行挖掘素材、整理素材,学生在参与中也实现了有效预习。在获得教学素材之后教师还应当借助校园网络或平台生成教学素材资源库,按照不同的主题、方向对资源进行分类,既可以为多角度应用资源提供准备和条件,又使得资源上传更加便捷,更易调动学生主体、教师主体的资源开发意识。

(二)课上教学流程

1.情境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综合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可以根据不同教学需求,如导入需求、新授需求创设情境,也可以根据大语文教学方向,如培养语文情感、升级审美素养等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的材料可以从教学资源库中提取,并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调整情境展现方式、结构。

如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判断学生的学习经验、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丰富程度,选择以视频和音乐背景作为情境创设的主线,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走入到演讲环境之中,产生能动参与想法,再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回忆起有关于自己暑假生活、社会生活等的相关经历,将这一部分经历变为与交际的素材,通过班级座位格局的改变、背景音乐的播放让学生在真实演讲环境中发表看法。也可以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请其他学生对该名学生提问,用一问一答使口语交际训练更为生动,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学生也在彼此交流中学习到语文、政治、科学等不同学科知识,掌握了进行口语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2.小组活动

小组学习活动可以更好发挥大语文教学作用,也能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动意识,教师在初步为学生划分学习小组之后还应当引导学生在组内自行进行分工,该分工与不同的学习任务、小组活动类型和语文教学目标相关,将培养学生实践学习能力从分工开始落实下去。

如完成实践写作活动“我来编童话”,教师就要引导小组学生展开积极讨论,确定编写童话的主题,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之下分别负责童话素材的收集、不同通话类型写作方式的整理,根据该主题小组成员需要交换彼此的写作意见,互相探讨该种建议的可行性,最后制定童话编写流程,或由小组学生同步写作,选出质量最高的一篇作为小组学习成果,或先由组内学生口述故事,再完成书面记录,或小组采用接龙写作的方式分别完成童话的开始、进展、高潮和结尾写作,给学生完成小组活动的自主性,既激活学生的学习想法,又锻炼其语文综合素养。为保证活动有效,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小组合作方案,模仿教师教案的格式和模块确定合作方向、合作任务、合作分工,记录合作过程和合作结果,方便后续进行小组学习的整体评价。

3.知识延伸

在展开小组学习活动时,部分学生受限于自己现阶段的知识水平和语文理解能力容易局限于知识或问题本身进行思考,既不能够拓宽眼界也缺乏知识延伸的正确方向,此时教师就应当根据学生的合作学习阶段性成果引导该种课堂延伸,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基于学习特点获取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如小组学生共同探讨《惠崇春江晚景》《绝句》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思考如何用艺术创作的方式再现该种景色,在探讨中容易局限于诗句本身,用拆解句词进行翻译的方式学习内容,语文学习思维受限。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完成有感情的朗读,借用音乐资源激发学生的内心认知,谈一下自己读该首古诗的第一感觉或印象是什么?让自己想到了哪些生活情境,如自己的旅游经历,自己观察到的不同季节景色、景观?从该景观代入式思考和想象中融会不同知识,理解作者表现的感情。用社会课堂的融入使学生学习到的语文知识不再受限,自然将情感融于在语文学习之中。或可给学生补充一定的环境资源,通过主题挂画的装饰、展示,让学生在“鸭戏图”,理解“飞雁图”中激发个人情感,发挥学习环境的大语文教学作用。

4.学习总结

大语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成果是多样丰富的,而对成果的评定和考察也不是以成绩为准绳,主要是利用成果展示让学生调动自己的学习主体意识,挖掘学习潜能,更实现成果转化背景下对下一次学习行为、学习活动的优化。

教师可以发挥学习环境的作用,让学生多元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张贴本次课程学习的绘画结果、写作结果或自己收集到的课程学习资料,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或利用校广播站、校园网站等平台播放学生的演讲学习结果,学生自己制作的音视频动画,既拓宽本次学习的成果展示天地,又有意识引导学生借由更丰富的资源学习综合知识。而在小组学习之后教师更要积极利用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展示学习成果,既评价学生对本次大语文学习过程的理解程度、学习程度和预设目标完成程度,又用小组汇报实现小组之间的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将每一学生个体都开发成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打造班级之内积极交流、互助互长的学习氛围。

5.多元评价

大语文理念下的语文评价是课内外评价的综合展开评价,也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活动过程的评价。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就应当有意识让学生对课堂学习规则、学习评价活动有所了解,并利用评价量化表、评价观察表等让每一名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个人评价、学生互评之中。在初次评价之后,要引导学生在完成评价的基础上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使语文学习不仅停留在课上教学时间之内,还可以发挥课程向课后的延展作用。最后,将学生的评价结果、反思结果,教师个人的评价日记、反思观察记录汇总起来,找到典型性、代表性的大语文教学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和结果灵活调整,逐步完善下一堂大语文课程的过程结构。

另外,教师还应当促成其他任课教师、学校、家庭等不同主体对于语文教学结果的评价,科学审视语文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其在发挥育人功能方面还有哪些待提高和完善的部分,使大语文观念贯穿在教学评价各主体之中,充分发挥全体育人的作用。

结束语

大语文理念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是基于实际教学需要、语文教学创新需要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需求的选择,教师在融合大语文理念时首先需要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有效的、更能体现大语文理念的教学素材,并帮助学生在真实学习环境之中,在小组讨论、交流之中延展的知识维度,在知识总结和多元评价之中打破知识学习的空间界限,打破知识学习的学科界限,也打破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之间的界限,让学生受益于大语文作用,发展与认知特点、认知习惯、认知能力相一致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