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单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素
——以五下《草船借箭》教学为例
2022-03-24陈孝文
文|陈孝文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
单元整体设计之后,单篇教学依然是主体。文章总要一篇一篇地教,核心问题是单元整体视野下的单篇怎么教。自统编教材全面推开使用以来,一线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普遍性问题:一是教学目标不精准,不能体现教材单元编排意图,对单元语文要素、课后思考练习题认识不足、理解有误。二是教学活动中,学习任务笼统,学习流程模糊,学习方法指导性不强。三是教学评价随意、针对性不强,反馈不具体。本文试以五下第二单元《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为例,来谈一谈统编教材单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素。
一、制订精准的教学目标:一头看教材,一头看学情
统编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说,用好统编教材,上好语文课的基本要求是: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理念,理解教材编排意图。
(一)基于教材分析,读懂要素内涵,明确要素分解
1.解读单元语文要素内涵。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初步”告诉我们,本单元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学生理解内容有难度,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缓解其畏难情绪,让阅读变得顺畅,让其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具体指哪些?本单元的课后题、导语、交流平台等是语文要素落地的载体,集中体现了教材编排意图。(见表1)
通过表1,我们知道“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具体指:读名著,要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读名著,要感受人物的特点;读名著,遇到不懂的词句,能猜测,大致读懂;可以借助资料读名著,结合影视作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表1:第二单元课后题或提示语、交流平台横向梳理
2.明确单元语文要素分解。
通过表1,我们还知道,同样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但教学的梯度和程度不一样,每一课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教材都做了具体规划。这充分体现了单元内部训练目标的发展性和层次性,对语文要素的学习由浅入深、由学到用的认知过程。
(二)基于学情分析,定位教学起点,明晰教学难点
1.基于学习经验,明确起点与生长点。
“把握主要内容”的梯度安排如下:
表2:把握主要内容的梯度
从上表可知,学生起点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的生长点是能够迁移运用学过的概括方法初步把握较为复杂的叙事性作品的主要内容。
2.基于生活经验,明晰教学难点。
多数学生已通过电视连续剧、改编版书籍等方式对《草船借箭》主要人物特点有了初步了解,但认知比较片面或者认知错误。如何链接经验又不受经验影响,贴着文字细读,根据人物言行表现来推测内心,读出具体的人物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基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草船借箭》教学目标确定如下(字词目标除外):
(1)默读课文,能迁移运用“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2)能关联多处人物言行的关键语句推测人物的内心,了解具体而丰富的人物性格特点。
(3)能连蒙带猜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二、设计适宜的学习活动,坚持教为学服务
学习活动是由学习任务、活动规则、学习工具、学习共同体等组成的动态系统。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依赖于以下几个要素:一是活动指向目标达成;二是分解任务,提供学习路径;三是活动推进符合逻辑;四是根据学情,搭建支架(提供学习工具)。
以下是目标1、目标2 所对应的活动设计。
通过表3、表4,我们可以总结出有效的活动设计关键点:
表3:把握主要内容
表4:推测人物内心,了解人物特点
(一)学习活动指向教学目标达成
学习活动是为达成目标服务的,应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展开。表3 中聚焦“默读课文,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个任务,通过三个小活动,即“梳理段落层次、根据提示勾画关键信息、串联起来说一说”来达成“默读课文,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握故事主要内容”这个目标,每个小活动都指向目标的达成。表4 中聚焦两个问题,即“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来展开,通过“圈画关键词、关联信息推测、推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活动,最终达成“能通过关键语句推测人物的内心,了解人物特点”的目标。这样富有逻辑的活动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搭设了层层递进的台阶,活动直指目标达成。
(二)分解任务,提供学习路径
课后习题这个助学系统提供的学习任务一般都是指向结果的,需要我们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设计出有效的活动程序。如表3 聚焦的任务是“默读课文,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培养的是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学生完成有难度,我们可以分解任务,提供学习路径:先是分出层次,然后根据提示圈画关键词梳理起因、经过、结果,最后串联起来说一说。
(三)学习流程的推进要符合认知规律
学习活动推进要避免平面滑行,活动与活动要有符合认知规律的进阶推进。表4 设计的活动,先是“圈画”提取信息,再勾连人物其他言行表现,“推测”人物内心的想法,“推断”人物特点,“总结”发现推测人物内心、推断人物特点的方法,再“运用”方法去推测其他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学习过程形成活动链,后一个活动在上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尝试推测—总结方法—实践运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依据学情,搭建支架
有了富有逻辑的活动流程,但学生在完成每一项活动时,仍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要在学生需要处搭建脚手架,助力学生学习。如表3 中要达成的目标是“默读课文,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握故事主要内容”,这是四上的语文要素在五年级的迁移运用,但迁移运用的情境更为复杂,学生完成有困难。我们可以提供导学工具(见表3 学习活动2),既减轻迁移运用的学习难度,又能让思维清晰可见。表4 中“推测人物内心,了解人物特点”,学生遇到的困难是不能贴着具体文字去读具体的人物特点,会想当然地给人物贴标签。怎样避免呢?我们需要为学生搭设学习支架,为学生提供思考路径,即“谁?有什么表现?心里怎么想的?人物有什么特点?”,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三、提供有效的学习性评价,促进优化语文学习
学习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评价,可以精确地反馈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监控和调整自己,也有助于诊断及改进教师的教学。高效的学习评价,可以促进优化语文学习。
(一)运用课堂任务、课堂讨论,诊断学生学习状态,指导达成目标
“默读课文,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握故事主要内容”指向技能的迁移运用。评价时可以运用课堂讨论、课堂任务来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和理解状态,并采取行动来促进学习、纠正理解上的错误。
活动中,学生带着任务“默读课文,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自学,然后根据“完整、整洁、准确”三个维度的评价标准展开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收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评价、干预、行动,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以便于实现目标。
(二)提供描述性反馈,促进学生的学,改进教师的教
“能通过关键语句推测人物的内心,了解人物的特点”指向理解、分析层面的学习。可以设计以下表现性评价来促进优化学生的学习。
表5:目标2 表现性评价
表5 中的评价内容与学习目标是匹配的,是目标的具体化和可视化。评价要素分为两个点来展开,即推测内心、了解人物特点,等级描述也围绕这两个点进行。一是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评价、不断改进。当发现自己的水平处在等级描述2 时,学生会向等级1 靠近。二是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比如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停留在等级3 的描述时,说明学生还不能贴着文字、关联多个信息去推测内心、读出人物特点,教师就会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言行的词句,及时调整教学。
(三)自我监控,优化结果学习
马扎诺在《教育目标的新分类学》一书中说,元认知系统包括明确目标、过程监控以及清晰和准确程度的监控。学生要去哪里,是否去了那里,学习性评价能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有效度地监控,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
本课三个任务,学生是否学得有效,是否知道自己在哪里以及努力的方向呢?以下量表可以帮助学生思考。
经课堂实践证明,学生自评清晰,对自己学习的效果、不足以及给自己的建议都很明确,这样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监控效度,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