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学习的项目化设计与思考
——以三下“中华传统节日”教学为例

2022-03-24时珠平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3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习俗综合性

文|时珠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它强调学生在自主的探究活动和团结协作中解决问题。将项目化学习的理念引入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把学习的内容转化成驱动性任务,以一种更有组织的合作的方式调查研究并解决某个问题,通过持续的探究完成对新知识的深度理解,并在跨学科学习中完成知识的自主性建构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化设计的困境

在小学阶段传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因学习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加之未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活动、去探究、去展示,导致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过场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我们要有效地解决以下困难,才能保证语文综合性学习更有效地展开。

一是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更多是体现在学生的视角。学生视角即关注学生关心的问题,将学生关心的问题转化为问题驱动性任务,并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驱动性任务设计学习活动方案、展开学习并创造学习成果。而如何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想研究的方向并拟订简单步骤,是综合性学习的项目化实施的第一个难点。

二是如何保证研究的持续性。综合性学习和项目化学习都是对驱动性任务进行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并通过成果来展示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这种挑战性体现在它需要让学生经历一个持续的探究过程才能解决。怎样引导学生在持续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对核心知识的深入理解,则是综合性学习的项目化设计的第二个难点。

三是如何在开放中体现语文性。传统的综合性学习尽管强调综合,强调跨领域,但实施时往往还是单学科的学习。而项目化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跨学科学习,将项目化理念引入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以更开放的视野对所学内容进行研究和发现。但无论怎么开放和综合,语文学科都是开放和综合的主体,其目的是为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既要跨学科,还要突出语文学习,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也是一个挑战。

基于对综合性学习的项目化设计的以上几点思考,下面以三下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的实施过程为例,说说综合性学习的项目化实施的方法和思考。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化设计的路径

(一)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确定主题并拟订实施步骤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一主题展开,试图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前,我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如何开展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想法,其中“研究自己喜欢的节日”“研究古代的习俗”和“研究当代的习俗”这三种建议占据前三名。据此,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建议,将活动的主题暂定为“中华传统习俗的古今变化”,尽可能用这个驱动性问题来调动所有学生的研究和学习的热情。统编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的学习周期通常为两周左右。以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初步拟订的学习流程:

第一步,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日去了解并用喜欢的方式记录(教师提供记录表和评价表);

第二步,根据自己研究的节日自动分组,推选出组长,或由组长招募组员;

第三步,分组活动,给小组起一个好听的名字,自主设计简单的小组活动方案;

第四步,小组间交流,看看展示形式是否雷同;第五步,组内交流,优化展示的过程;

第六步,组内试展示,教师提供评价标准并据此修改;

第七步,成果展示交流并反思。

由于传统节日的内容比较纷杂,学习主体又是三年级学生,且是第一次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因此需要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方案,才能使学习易于操作。

(二)关注研究的疑难点,及时干预并加强过程指导

在综合性学习的项目化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但这种“放手”也需要教师适时关注,当学生偏离驱动性问题或停滞不前时,甚至需要一定的干预和指导。

1.通过评价表指导学习过程。教师可以提前将评价表给学生。评价表既是评价标准,也是学习实施的路径和方法的指导表。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评价表来提醒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注意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和展示。

搜集资料评价表

2.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分组。学生初步准备的话题几乎涉及到所有的传统节日,这不利于组建小组研究和展示。在梳理了学生的研究方向后,我们发现研究选择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重阳节的人数分别占班级人数的70.83%、62.5%、37.5%和29.16%,很多学生选择了两个以上的节日。于是我们让学生分成四组来研究。单选一个节日的,自动成为那个研究小组的成员;提供多个选项的,自己选择并通过与小组双向选择确定分组。

3.通过交流确定展示项目。小组开展活动时,每个小组需要思考本组的展示形式,同时还要思考“为更好展示,还需准备哪些材料”“展示形式有没有与其他组雷同的”等等问题。经交流商议,各小组都想讲传统节日故事和做手抄报,于是“讲故事”和“做小报”作为每一组的必选项目,另外每组再准备一项个性成果进行展示。

4.通过反思优化个性展示。如何去打磨自己的节目?如何让展示的成果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这些要引导学生思考。具体问题如“小报介绍是否冗长?”“介绍有没有重点?”。再如“重阳”组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改编成了流行歌曲,教师要提醒学生歌词能否经受住同学的质疑等,都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相关节日习俗。

通过及时干预、适时指导,既解决了学生自主探探的疑难点,还让研究的过程变得顺畅而持续。

(三)紧扣自己的研究点,汇报展示并在交流中提升

成果展示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全班汇报前应协助学生对展示的方式、细节等做精心筹划、合理安排,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并在展示中有所得。以下是部分展示成果。

1.亮出小组名片,说说命名缘由。

在讲故事之前,为了让大家能更清楚地记住你所讲的故事,请各小组给自己的小组起个好听的名字。商量结果为:喜洋洋组、雨纷纷组、香艾艾组、糕九九组。

随机采访一:请说说小组名字的来历。

喜洋洋组:我们组的名称与春节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有关,所以叫喜洋洋组。

雨纷纷组:我们组的名称源自于“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所以叫雨纷纷组。

香艾艾组:我们组的名字与端午挂艾的习俗有关,且艾草是香的,所以,我们叫香艾艾组。

糕九九组:我们组的名称既与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有关,也与重阳节的日期九月九日有关,所以叫糕九九组。

2.共性成果展示:说说“变”与“不变”。

各小组围绕“传统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这个主题来介绍本组研究的成果。

成果1:同学们好!我们组研究的是“春节习俗的古今变化”。请大家看我们做的成果小报。过春节时常常要放鞭炮,也叫放爆竹,火药发明后,才有了鞭炮。不过,近几年来烟花爆竹的燃放量逐年减少,一方面是花炮的价格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燃放爆竹带来了环境污染,有时还会造成火灾。现在我们南京城区也不让燃放。你们看,这是我在小区门口拍的“禁止燃放”的标志。

春节时人们还挂桃符。这就是桃符,是镇压邪祟的,也是春联的前身。房子里的人在喝屠苏酒,据说喝屠苏酒可以抵御瘟疫。当然过年时,我们最开心的是可以得到压岁钱。有很多春节习俗保留至今,当然也有变化,比如现在人们除了上门拜年,还会用手机拜年、网络拜年。过去除夕有守夜的习俗,现在没有了,而是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和和美美。谢谢大家!

教师点评:从古到今,介绍画面时从左到右,从常见习俗到自己最喜欢的习俗,有一定的顺序。查找的资料不仅有网上和图书馆中的资料,更有自己走进生活获取的材料,非常值得学习!

成果2:大家好!我们组研究的是重阳节习俗的古今变化。我们刚学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我们来背一背。在这首诗中,王维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的一种思念。因为他当时远在长安,而他的老家在蒲州,也就是今天的永济。我们查了一下地图,从长安到蒲州,有191 公里。这个距离在今天不算远,如果从长安开车到永济的话,只要2 小时35 分钟;如果坐高铁的话,只要57 分钟。可是在古代,这是可以将两个人永远隔开的距离,所以我们国家现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是非常快的,我们感到非常自豪。如果王维生活在今天的话,我想他也许写不出这样的诗。如果他想念家乡亲人了,只要打一个电话,或买一张高铁票就行了。这是我们组的研究发现,谢谢大家!

教师点评:能从习俗的变化看到生活的变化、祖国的变化,角度与众不同,还运用了历史知识和数学知识,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成果3:老师们,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这一组研究的是端午习俗的古今变化。端午节最重要的两个活动,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一个是赛龙舟,另外一个是吃粽子。古人认为五月份是毒月,所以人们还想出各种方法来抵御这些毒,比如说像这幅图中的挂五彩线,因为传说它能够吓走那些毒物。还有的就是通过挂灵符,这个符也是用来镇压各种邪祟的。如今过端午节,我们南京每年都会在莫愁湖公园举行龙舟比赛。我们学校每年也会派小队员参加南京市青少年龙舟大赛,且近三年,我们的龙舟队都获得了金奖。不过今天我们的端午节习俗比古代要多很多。吃粽子,赛龙舟,今天仍然很受欢迎,但我的爸妈常常在端午节带我去参加采摘节,有时还会放风筝,对于我们来说,端午节也很快乐。

教师点评:一边介绍习俗,还一边推介自己的学校。从你们组的介绍可以看出你们很热爱我们的学校,很善于研究,也为你们点赞。

随机采访二: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介绍中,我们发现很多习俗都是为了驱邪避害。可否回忆一下,像这样的习俗有哪些?

生:比如放爆竹,可以驱鬼避邪。

生:还有挂桃符,悬挂在门旁,也是用来镇压邪祟的。

生:重阳节时人们插戴茱萸,避灾克邪……

师:这个反映了人民什么样的愿望?

生:这个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平安生活的向往。

师:为了追求平安健康,古人除了用放爆竹、插茱萸等方式,还有没有其他方式?

生:还有登高、划龙舟等。

师:那你们认为哪种方式更好呢?

生:登高、划龙舟。

师:为什么?

生:因为通过运动来强身健体,我觉得更科学。

通过采访环节,加深学生对于传统习俗的生活化理解,也为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教会学生“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此处的采访和追问重在引导学生感悟传统习俗中健康的生活追求。

3.特色成果展示。

成果4:大家好!我们特别喜欢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以我们将它改编成了一首歌——《好久不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版》,我们想唱给大家听,希望大家能喜欢。

我来到都城长安/转眼又到重阳时/想象着没我的日子/你们站在山之巅/五老峰/你们一起/登高望远插茱萸/只是没了我在身边/我们回不到从前/我会不会忽然地出现/在五老山松林间/你们遥望远方/兄弟难全/你我隔山百里远/我多么想和你们见面/看你们最近改变/不再独留他乡/亲人团圆/灯火也可亲/长辈的笑脸/好久不见。

随机采访三:

师: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他们的吗?

生:歌词里的“那座山”可能是什么山?

小组成员1:五老峰。

生: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小组成员2:我们通过查资料知道王维的老家在当时的蒲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永济。当地最有名的山就是五老峰景区,所以我们推断王维的兄弟登的应该是五老峰。

生:那“隔山百里远”中的“山”又是什么山?

小组成员2:这里的“山”,应该是“华山”。因为当时王维在长安,诗中的“山东”,课文旁边注释为“华山以东”,所以这里的“山”是指“华山”。

师:我更加佩服你们这一组了,不但歌词改得好,唱得也好听,关键还能经得住其他小组的提问。祝贺你们完成了一次奇妙的学习之旅。再次给他们掌声。

小结:看了同学们今天的成果展示,我很感动,也非常为你们高兴,因为你们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学习之旅。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查资料、定方案、走访、练习。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让别人接纳自己的意见,还一次又一次地与别人交涉。我觉得你们都有了很了不起的进步。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风俗的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象征,相信大家在假日里与家人共度这些传统节日的时候,也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请大家继续研究它,并把自己的研究发现讲解给家人听、表演给家人看,从小就在心中扎下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做一名既有中国传统文化气质又有开阔视野的学生。

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师生紧紧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传统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展开,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反思、碰撞、评论与修正、展示,并完成了项目化的学习。学生在经历主题探究的持续学习的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其过程也包含了听、说、读、写、思、讲、演等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如本次学习过程中的设计简单方案、传统习俗的手抄报创作、创编歌曲等活动都包含着书面表达的训练。再如分组过程中,学生需要想好如何去说服组长接纳自己,这种推荐自己的过程,既是口语交际能力的一次实践,也是思维的碰撞,还是社会活动的初体验。此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了语文、美术、音乐学科的技能训练和文史、数学等学科的知识运用,但汉语知识和语言能力是学习的核心部分,整个探究学习和展示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于中华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和文化魅力的理解,还让他们获得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为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必要保证。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习俗综合性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