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分析

2022-03-24后云霞

课外语文·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堂活动家国情怀师生互动

【摘要】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中家国情怀是基本的内涵之一。家国情怀内涵丰富,包括仁爱之情、爱国之情等,可提高公民责任意识、建设幸福美满家庭、增强民族自信心與凝聚力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需要明确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认识培育学生家国情怀遇到的问题,探析更好的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主要有结合经典诗词内容与深入探析情感内涵、阅读神话传说故事与感受古人美好理想、加强革命历史教育与更加珍惜幸福生活、饱览祖国壮丽山河与激发学生爱国之情、认识祖国发展变化与形成崇高理想信念、融入生活相关内容与培养孝亲敬老观念等。通过落实以上相关策略,更好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关键词】小学语文;家国情怀;教学资源;课堂活动;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3-029-03

【本文著录格式】后云霞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22,21(03):29-31.

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多个场合中对家国情怀作出重要讲话,渗透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比如: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国情怀需要从小培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挥语文学科资源丰富、包罗万象的优势,引入丰富多样的课文、图画与视频资源,创设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更好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一、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

家是人生开始生活的场所,是眷属共同生活的地方;国是人生理想的源泉,是一种包括土地、人民与主权的整体;家国情怀是与家和国相关的希望、感情与寄托。家国情怀的内涵有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强调的是个人修身、重视亲情与心怀天下,与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关,家国情怀与行孝尽忠、乡土观念、爱国主义与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相关。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催生出许多与家国情怀相关的故事与名言,比如:大禹为消除水患,“三临家门而不入”;战国思想家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西汉霍去病发出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呐喊。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家国情怀不仅体现在古代,在现代社会也有体现。比如: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发出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人民好书记焦裕禄的行为体现出“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数白衣天使放弃了年假,奔赴疫情重灾区的高尚行为。家国情怀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在它的滋润下,影响着无数中国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育学生家国情怀遇到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确家国情怀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在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更加重视德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家国情怀的时代内涵,借助语文课程资源,组织开展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活动,只是在具体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家国情怀培育的效果。

这些问题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滞后,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中以理论讲解为主,无法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也就无法让学生理解家国情怀的意义;二是教育内容匮乏,教师多是在语文课程中融入一些家国情怀的内涵,大都借助有限的图文资料教学,教育内容不够丰富、生动、有趣,无法达成既定的教育目标;三是教学方式单调,教师长期以语言讲解为主,较少与学生展开活动交流,也很少运用其他的教学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相关学习与探究中。

三、更好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一)结合经典诗词内容,深入探析情感内涵

在新时期的教育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最为直接的方式是让学生感受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感受在历史进程中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学生心灵受到冲击。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可以先结合经典诗词内容,指引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深入探析诗词中蕴含的情怀内涵。经典诗词运用简练的语言,往往表达出生动的情境与深刻的内涵,有咏物诗、怀古诗、边塞诗等多种类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诗词内容,可开展家国情怀方面的教育。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的第七单元,人文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诗三首》,包括《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可以看出前两首属于边塞诗,后一首属于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之情的怀古诗。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经典诗词,在课堂上融入家国情怀的教育。比如在《出塞》一诗中,教师提出问题:诗歌中的“龙城飞将”是指谁?本篇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先让学生试着思考,然后解释“龙城飞将”的含义,利用图文与视频资料讲述西汉时期北击匈奴的故事,并结合本首诗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认识到本诗表达的是: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使学生感受其中渗透的浓浓的家国情怀。

(二)阅读神话传说故事,感受古人美好理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内涵非常丰富,在文学艺术领域就有诸多方面的表现,比如经史子集、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书法、国画、古琴等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认知能力,结合小学语文的教材特点,教师可以结合与神话传说故事相关的课文,指导学生阅读以及探析,感受古人美好的理想,从而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神话是民族特性的反映,中国的神话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特性,对家国情怀的培育具有重要价值。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的第四单元,人文主题是神话故事,与中华神话传说故事相关的课文有《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教师根据这些神话故事的具体内容,先借助生动的图文资料,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熟悉主要内容,之后探析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比如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中,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巨人盘古的壮举,认识到盘古不为现状所屈服,不怕困难、刻苦坚持、长期奋斗、自我牺牲、为民造福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一种开创精神、创新精神。在这些课文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拓展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让学生从这些故事中感悟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博大坚韧、自强不息、富于希望的民族,我们应当传承与发扬这种精神,努力学习,为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开展以上相关方面的教育,能够更好地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三)加强革命历史教育,更加珍惜幸福生活

新时期的德育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教师还可以根据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运用与革命历史相关的课文,并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熟悉历史背景,加强革命历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今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在英勇奋斗中换来的,以促进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教师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将学生代入那个背景与时代中,让学生重温历史剧情,抚摸时代的温度,更好进行培育家国情怀的教育。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等课文,四年级下册的《小英雄雨来(节选)》《黄继光》等课文,都与革命历史的主题相关,教师可以在这些课文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教育。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引入本课文的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认识到当时的混乱历史,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之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再谈读完的感受。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华不振”的深刻含义,感受周总理从小博大的胸襟与远大的志向,体会其中蕴含的浓浓的家国情怀,能够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四)饱览祖国壮丽山河,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我国拥有960多万平方千米的陆地疆域,以及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到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从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到鲜花早已盛开的海南岛,祖国是山河壮丽、多姿多彩。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祖国风土人情、大好河山的课文,根据这些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入生动多样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饱览祖国的壮丽山河,形成自豪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更好地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相关课文分布在各册的课文、习作例文中,比如有《葡萄沟》《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等,教师根据课文具体内容,展示对应的图画,截取与播放《航拍中国》的片段,以讓学生饱览祖国壮丽山河。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教学中,教师先展示永兴岛等南海岛礁的美丽风光,之后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还可以拓展一些资料,让学生认识到南海岛礁中仍然有一些被别国非法占据,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通过类似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课程教学的实际成效。

(五)认识祖国发展变化,形成崇高理想信念

部编版的小学语文课文中,包括很多与祖国近年来发展变化相关的课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描写祖国发展变化的课文,并适当拓展延伸丰富的背景资料,加入最新发展变化的图文与视频资料,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提高家国情怀培育的效果。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的《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课文主要描述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上天的梦想而持续尝试与努力,以及“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使飞天的梦想成为现实。教师先借助“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入本文,之后展示“神舟五号”发射的短视频,吸引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与参与阅读。教师还可以补充延伸我国近年来在登月、建立空间站、探索火星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资料,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到中国航天人具有默默奉献、团结协作、勇于探索与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教师还可以继续提问:你还知道我国近年来在科技领域有哪些突出的成就吗?教师根据学生作答情况进行点评,再结合丰富资料,介绍“蛟龙”号深海探测器、“复兴”号高铁、“山东”号国产航空母舰等,让学生认识到祖国在多个领域的发展变化,从而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教师通过课文讲解、拓展延伸资料与思想引导,能够更好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六)融入生活相关内容,培养孝亲敬老观念

根据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以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教学中应融入生活化内容,根据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与所教课文融合,以此培养学生孝亲敬老的思想观念,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课文的选择上,教师需要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并展示日常生活内容,提出生活化问题,开展与生活相关的实践活动,以此有效达成既定的教育目标。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的第六单元,其人文主题是“舐犊之情”,可以看出与孝亲敬老的主题相关,不管是《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课文,还是“父母之爱”的口语交际,又或者是“我想对您说”的习作主题,都与这个主题相关。在《慈母情深》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先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再提出问题:在你的印象中,有哪些与妈妈相关的难忘的事情?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展示妈妈做饭、做家务等的情境图,以此导入本课教学。通过一系列的讲解,以及指导学生思考与小组合作探讨,让学生体会慈母情深,感受母爱的伟大。教师继续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帮助妈妈做什么事?在学生作答后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回家之后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通过微信了解学生完成情况,有效培养学生孝亲敬老的良好品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教师需要明确家国情怀的时代内涵,根据过去在教育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存在的问题,改革与创新培育的策略。根据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引入丰富的图文与视频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以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蕴含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形成远大的理想信念,更好地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朱云福.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途径[J].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7).

[2]周赛男. 聚焦核心素养,涵养家国情怀──小学语文教育中家国情怀的培养[J]. 语文课内外,2018(19).

[3]陈锦霞.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 语文课内外,2018(18).

[4]周刘波. 基于场景学习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路径[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0(4).

[5]罗欣欣. 以小学语文文本为依托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 吉林教育,2020(18).

作者简介:后云霞,女,1991年生,甘肃岷县人,本科,中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动家国情怀师生互动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小学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思考与实践
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