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智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

2022-03-23张天浩

关键词:人格化智化人工智能

张天浩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1)

习近平在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1]在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人工智能进一步彰显“头雁效应”,引领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与思想政治教育革命交融汇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塑造和幸福体验,同时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育能力和教育体系现代化产生着重大影响,以智能化为鲜明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步伐不断加快。当前,学界关于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径”,但从人格视域下关注的研究成果不多。因此,本文尝试基于对当前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研究状况加以梳理评价,以期从“人格思政”的视角对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讨论。

一、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本文研究的数据获取来源为,以“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思政”等词为检索主题词,截至时间为2021年2月1日,且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学术研究成果,共计290篇,即本文研究的数据源。

通过检索和分析可知:首先,从研究单位来看,电子科技大学对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能力最为显著,其次为复旦大学,再次为东北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其次,从研究作者来看,“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能力最为显著的代表作者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吴满意、唐登蕓,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孙晋超。再次,从研究期刊来看,学术研究成果刊载于52个期刊和报纸,其中载文量最多的期刊为《思想理论教育》,载文量为11篇,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下载频次和引用频次来看,学术研究成果中,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峰撰写,且刊载于《思想理论教育》的《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与发展》下载频次最高,为2127次;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陈坤和李旖旎撰写,且刊载于《思想教育研究》的《人工智能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引用频次最高,为11次。借助图悦软件对数据源进行词频分析得到表1,发现“角色”“时代”“高校”“学习”“大学生”“劳动”等是“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出现频次较多的关键词(如表1)。可以看到,国内学界对“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对“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角色、时代特征、教育对象、教育载体和教育内容的探讨和思考。

表1:国内学界关于“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高频词分布表

二、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径

人工智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场域,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价值。同时,又因其开放性、数字化等特征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现实困境。学界对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从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径进行厘析。

(一)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首先,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和塑造。如有学者通过个性分析法对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定位进行了研究,提出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扮演好协作型、创新型和导师型等角色,不仅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范围、扩大其发展空间,还可以转变教育思维和教育方式。[2]其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内在动力的生成。人工智能不仅是引领科技革命的技术逻辑,还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问题驱动,它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成了“智能场景”“智能教师”“智能伴学”“智能管理”“智能服务”和“智能助理”等内在动力。[3]最后,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深层动力。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应用技术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将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动力。如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核心,其深层动力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角色的担当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培养,以及智能思政平台的精准创建,并认为这也是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动力和前景。[4]

(二)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首先,缺乏超越技术理性的尺度应用。人工智能与人的生活与劳动密切相关,它既促进了个体生活的现代化,同时也缺乏超越技术理性的尺度应用。如有学者以意义生活的完整性为研究视角对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研究,指出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私人生活公共化、个体意义碎片化和人际关系陌生化的技术理性中物的尺度带来的危机和挑战。[5]也有学者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精准化、个性化和差异化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动性和意识形态安全等带来了落寞、消极和威胁等挑战。[6]其次,运行机制供给不足。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现着开放与动态、层次与多样、非线与涌现等复杂的局面,特别是其运行机制更具挑战性。如有学者指出,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面临思维方式评价体系缺乏、智能管理手段缺失、技术推广应用不足、传播规律认识不准等困境与挑战。[7]再次,智能算法风险。人工智能时代,智能算法已经成为信息传播、文化重塑和价值引领的主导因素。其中,有学者指出智能算法风险主要表现在内容“供给短缺”、凝聚共识受阻、消解认同以及解构思想政治教育者职责理念。[8]持相似观点的学者指出,智能算法还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传播媒体“泛娱乐化”、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算法推荐个性化等不利因素,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内容“笼统化”、媒介“边缘化”和意识形态“碎片化”等挑战。[9]最后,伦理安全风险。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进入了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和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这不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使命、教学方式以及管理模式等发生着深刻变革,还让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伦理安全风险,如有学者指出: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伦理安全危机,主要表现在“人权”伦理、“责任伦理”和“隐私”伦理等方面。[10]

(三)人工智能赋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 首先,以整体统一突破供给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复杂,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用整体的思维方法。如有学者指出,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发掘人工智能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特征是前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意识形态安全和管理服务水平三者的有机统一,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供给不足的重要手段。[11]其次,以精神培育提升学生素养。为应对人工智能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战,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更加重视学生的精神培育,特别是学生的反思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这不仅有助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分离、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分析,还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用健康积极的精神理念提升人工智能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困境。[12]再次,以人为主融合人工智能发展成果。人工智能的兴起衍生和创造了许多智能应用和科技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主,融合并利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成果,以塑造可以与人工智能应用进行学习和沟通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13]最后,以技术为核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算法推荐。有学者指出,要应对人工智能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困境和挑战,须以技术为核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算法,通过创新算法技术、转化算法空间和算法技术融入,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导地位,使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14]也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以构建优质大数据库为依托、以搭建专业知识图谱为重点、以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设计团队为助力,来应对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危机,真正将多模态学习分析、适应性反馈、人机协同这三种智能形态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15]

三、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动向

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正经历着数字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的转变。在人工智能“智化”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智化思政”正在逐步推进,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挑战。特别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特色,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语境与显现形态也亟待重新构建。同时,人工智能时代给意识形态安全所造成的影响,不能全靠自然科学工作领域的努力,哲学社会科学也必须充分加入到这一工作过程中。因此,如何从人格上理解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对于辨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更好推进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科技“人格化”研究、构建人机协同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科技主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界研究大多关注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径。其中,学者们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和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内在动力的生成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深层动力等方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技术理性的尺度应用、运行机制的运行和智能算法的风险等角度对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要从整体视域、精神培育、人机融合和算法推荐等方面来推进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这些研究成果对推动人工智能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聚焦人工智能发展前沿问题,为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提供了方法指导和可供借鉴的研究范式。

但也不难发现,目前人工智能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多从整体和宏观的视角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其核心和关键问题则依然存在于机器伦理问题,要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未来亟需从“人格思政”的视角多关注人工智能的机器化等问题,拓展以解析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为基础,推进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科技改革的人格化和主动性研究。

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要推动“人格思政学”的构建。首先,人格思政学要在基础理论上有所突破。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思维不仅需要深刻分析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特别是给人民美好生活带来的现代化能力,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质;同时,还需要建立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链接,打通人工智能的伦理“血脉”,活化其“心理”,通过“人格化”的思维方式对科技产生的消极影响加以限制。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历史背景之下,围绕人工智能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形成如下研究议题:

(一)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研究 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的基础,促进人工智能“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格化”研究,是主导人工智能技术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等。其中,如何推进人工智能向温暖人类心灵的方向迈进,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工智能的“智化”优势,批判性地融合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制和逻辑关联,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人格化”创新进程中的时代价值,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智能的“智化”技术,使其更具“人格化”“情商化”“情感化”等,这都是未来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的问题。首先,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有机结合。人与人工智能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有意识、有情感、有人格,这是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趋势,即人工智能的“人格化”。当前学界主要聚焦人工智能算法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定位、价值定位、逻辑进路和问题研判等,而从伦理道德、人类心理、人类社会等视角来分析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研究不足,特别是人工智能的“人格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是人工智能满足人类情感需要,回答人工智能迈入深层次发展阶段后,能否实现“人格化”而拥有情感研究的重要课题。其次,人工智能技术革新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有机结合。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目前较多地关注人工智能的技术革新,对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品格、文化精神等关注明显不足。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运用可能不仅仅局限于代替人类进行体力劳动甚至一部分脑力劳动,很可能会向温暖人类心灵的方向迈进,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声之物,必然是强化人工智能“人格化”的重要内容。最后,人工智能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研究。目前学界较多关注宏观视野下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较少关注人工智能时代大中小各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特别是人工智能与大中小阶段学生的心灵互通与情感需求。除此之外,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法制等关系研究,都对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存在的困境及如何破解困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人工智能“人格化”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人工智能时代,智能科技应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人民共享智慧生活。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早在20世纪初便已经出现,从早期的大数据、机器人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态,到如今的智能算法、智能数据等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正以不可抵挡之势,走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层面和视野。但是,人工智能迈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次发展阶段后,能否实现“人格化”且拥有如人类一般的人格与情感,这是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未来需要从人工智能的“人格化”技术入手,从人格化、情感化、伦理化等形态出发进行人工智能代码的编写,发掘人工智能与人在情感传递、话语表达等方面的内在关联,从技术应用层面明确人工智能算法与人的人格话语形态研究。同时,还需创新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格化”智能结构和演变机制,实现人工智能的“人格化”话语表达和情感传递,特别是在保障人工智能在进行智能任务和强化功能的同时,强化人工智能的“情商”与“情感”,使其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首先,人工智能“人格化”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研究。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人类的语言、风俗和行为习惯来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提供行之有效的沟通机制,进而为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建立能动的“情感”沟通链接。这种“情感”链接不仅能够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灵慰藉,让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感受到身边还有一个理解自己、关爱自己的“人”。其次,人工智能“人格化”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一系列话语基础之上的,如何实现人类话语的智能表达是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格化”话语形态研究的重要前提,但当前研究中仍存在忽视两者融合研究的现象。未来亟待把握智能话语算法的发展态势,找准人工智能与人类话语表达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为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建立“人格化”的话语表达机制,让人工智能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为“人格化”“感情化”,甚至在交流中更具“情商化”。最后,人工智能“人格化”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人工智能时代科技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温暖心灵,以实现美好生活。未来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进行美好生活诉求及矛盾的分析,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遇到的生活问题提供针对性、精准化、人格化的解决方案,进而建立起人工智能与美好生活的“智化”链接。这种“人格化”的智慧链接不仅可以为人类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具智慧的生活方式,还能推进人工智能时代智慧生活科技的创新发展,让人类生活中出现更多“人格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产品。

(三)人机协同背景下人工智能“主动性”“智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温暖人心、幸福生活的目的,以实现人工智能的科技“人格化”突破,仅仅通过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代码能力等还不够,还需要通过借助人的主观能动性研究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主动性”研究。基于人机协同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科技主动性研究,需要明确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认知、人机协同思维、人工智能“智化”思维、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能力等密不可分,因而构建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协调机制是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智能时代的重要路径。首先,在人工智能认知层面,研究者大多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视角,以智能算法、数字代码、大脑科学等为基础,研究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思想价值等的影响,而基于人机协同背景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科技主动性的研究成果不多。未来,研究可基于人工智能认知展开人类需要的智能感知研究,即当人工智能在感知到人类生活的需求时,无需任何指令就能主动去“询问”“关怀”和“交流”,并能独立处理原本应该“人为”的事件。[16]其次,在人工智能情感和价值观层面,除了借助智能算法和智能程序等来实现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还可以借鉴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和语言学等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科技主动性应用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念;再次,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层面,还可以通过建立人机协同的实验机制,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主动性研究,明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智化”技能,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最后,在伦理安全层面,分析人工智能算法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伦理安全“缺口”,创建智能安全意识形态甄别系统的主动性,以自动过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入侵等。这些理论方法的借鉴不仅能拓宽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野,而且能够改善以往研究中重技术革新描述、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的状况。

四、结语

当前,在人工智能“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机遇下,回答好人工智能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特别是意识形态安全领域提出的新课题,努力让人工智能更好造福人类,人格思政变得愈加重要。因为人工智能要真正变得“亲人类”,摘掉冷冰冰的机器化标签,就需要人格思政的“主动性”思维。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学科,同样也需要通过理论创新回应智能技术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变迁。因此,需要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进行研究,特别是人工智能“人格化”“智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将人格思政逐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下设的新兴研究方向逐步加以研究,这样不仅可以推进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化和发展,还可以从回答人民美好生活的角度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除此之外,当前,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辅助性特质决定其无法考量价值判断范畴内的道德、情理、伦理等,这是人工智能目前不可完全取代运用法律思维进行工作的法律职业人的根本原因。[17]因此,不可过分夸大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还应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化,进而以显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所独具的专业性、法治性和伦理性。

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素来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意识形态安全,学界亟需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中占有足够的话语权,特别是人工智能“人格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研究是未来学术研究的重要议题和课题。其中,人格思政研究不仅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巨大变革的潜能,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理论创新和技术革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优越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宽广视野,对人工智能革命的发展进行前瞻性判断。未来,人格思政研究不仅要从“人类”与“智能”融合的角度推动智能革命的技术进步,还要从伦理问题、心理问题甚至社会问题等角度对人工智能“人格化”技术创新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加以限制。只有在不断的科技进步中,把握好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回答好人工智能“人格化”给人类决策、思想价值等意识形态领域带来的新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才能不断推动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人格化智化人工智能
沙冒智化的诗
沙冒智化的诗
人工智能“智化”教育的内涵、途径和策略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浅析纳兰词中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构建
下一幕,人工智能!
例谈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真问题”的生成
论播音主持人语言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