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学视野下山西晋语词汇义位与普通话的差异
2022-03-23王俊清
王俊清,金 璧
(1.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2.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0)
20世纪80年代,Joseph H.Greenberg的《Some Universals of Grammar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Order of Meaningful Elements》(《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被陆丙甫、陆致极翻译引进国内,语言类型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或者理论被引入我国。现代语义学认为:义位是由义位内部的义值和义域构成的。义值(value meaning)是义位的质,即质义素;义位的值是词形式所表示的内容,又可分析出基义和陪义。[1]基义相当于理性义,可以从义位数量与指物义值分析词汇义位的特点;陪义相当于色彩义,可以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等方面分析陪义;义域(field meaning)是义位的量,即量义素。既然是量义素,就存在义域含元大小和含元多少两个维度。
根据李荣《中国语言地图集》各区片的分布,山西省内的有82个县市使用晋语,本文从类型学理论视角,根据山西境内68个方言点的1200个方言词汇的语料特点,归纳晋语部分词汇的义值、义域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
一、基义差异
(一)义位数量差异 晋方言使用者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加之独具特色的人文心理,晋语中心地区的方言保留着许多与官话方言不同的特点,在词汇的义位方面,晋语具有独特的语义聚合关系,形成与官话不同的语义场,词义的派生数量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
1.表意义值的增减
“外甥”在山西晋语绝大多数方言点具有“外甥”“外孙”两个义项。具有“姐妹之子”和“女儿之子”两个义值。具体存在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是两个义值均称为“外甥儿子”或“外甥”或“外甥子”,如表1所示:
表1 山西晋语“外甥”义值情况举例
“鼻子”在晋语中,包括鼻子和鼻涕两个义位。如寿阳、榆社、隰县、永和、大宁、沁县、河曲、宁武、偏关、神池、五寨、阳曲等地;“柿子”具有大柿子和西红柿两个义位,如:偏关、五寨、长治等地区;“沙”在晋语中具有“沙子、甜、挑、稀少”等多个义位,在晋东南晋语作形容词,“沙”相当于“甜”,吕梁市离石区、隰县、河曲、偏关、五寨等少数地区具有动词“挑”的意思,吕梁市离石区、隰县“沙”还具有“稀少”的意思;“挖”在平遥、祁县、隰县、长治、平顺、沁县、沁源、繁峙、河曲、偏关、五台、原平、阳曲、昔阳、左权等地区相当于“抓”;“甜”除了具有“甘甜”意义外,还指“味道淡”。如祁县、太原小店区、孝义、吕梁市离石区、柳林、隰县、永和、安泽、长治市、定襄、代县、繁峙、河曲、灵丘、偏关、神池、五台、五寨、忻州、原平、阳曲、怀仁、天镇、右玉、阳高等方言点用“甜”与“咸”相对构成反义义场。
“饲养员”“屠户”专指喂猪、杀猪的人;“姑娘”在晋语中只指没出嫁的女子“老姑娘”,年轻的女子叫“妮子”“女儿”“闺女”“女娃娃”等。以上例子,均表示晋语中与普通话同形的词义位数量的减少。
2.义位数量相当,但具体表意义值不同
“爸爸”在晋语长治市、长治县、壶关、平顺、沁县、长子、河曲、偏关、五寨、天镇等方言点,除了对父亲的称呼外,也指“叔叔”或“伯伯”,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尊称。
“妈妈”“奶奶”:具有乳房、乳汁的义位。在平顺、沁县、武乡长子、高平、繁峙、灵丘地区用“妈妈”指乳房、乳汁;介休市、文水、孝义、汾阳市、吕梁市离石区、柳林、中阳、大宁、隰县、永和、沁源、忻州等地区用“奶奶”指乳房;“姐”:表示母亲(汾西);“娘”表示“妈妈”外,还是对“奶奶”的称呼。晋语中有关“乳房”“奶奶(祖母)”义值情况如表2、表3所示:
表2 山西晋语“乳房”义值情况
表3 山西晋语“奶奶(祖母)”义值情况
(二)义位指物义值差异
1.同形义位不同
晋语词汇与官话方言词形相同,但义位完全不同。“书房”在介休市、交城、灵石、平遥、祁县、孝义、永和、长治市、长治县、壶关、平顺、沁县、沁源、武乡、高平、陵川、阳城、定襄、偏关、左云等地指学校;“害”“害人”,晋语兴县、沁源、定襄、宁武、偏关、五寨、原平等方言点中指“小孩子很顽皮,不好管教”,没有到使人受到伤害的程度;“滚水”普通话里是名词,指“沸水”,滚烫的开水,在晋语里除了名词,还是动词,使水滚,烧水的意思;“改嫁”在普通话里指丈夫去世或离婚后与他人再一次结婚,在晋语汾西、隰县、永和、沁源等方言点第一次嫁人也可以叫“改”“改女”。
“挑担”一词,担子的作用是撑起两面的物品,词义引申,指代“女婿”之间的关系。山西晋语里有“担(子)”“挑担(子)”等说法,有的方言里为了区别连襟的大小,称为“大挑担”“二挑担”,如表4所示:
表4 山西晋语“挑担”具有“女婿”义位情况
2.同义不同形
晋语词汇与官话方言词形不同,但义位完全相同。以时间名词为例,如表5所示:
表5 晋语时间名词同义不同形情况举例
今日、今儿个递明、明朝、明儿个、明儿后日、后儿外后天、老后天、老外后夜来(个)、夜儿、夜日(个)前日(个、家)、前(个)儿先前日、大前(儿)日(个、家)前晌、前半晌晌午后晌、后半晌黑将来、晚夕、将黑、傍黑白日、白晌、白儿里、白夜儿黑夜、黑间、黑来(大)年三十儿、年除(下)或(腊月)月尽、年初儿今天明天后天大后天昨天前天大前天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白天夜晚除夕
二、陪义差异
陪义是附属义值,除基义之外的词汇含义,包括情态、形象、风格等多种色彩义。
(一)情态陪义 义位的情态陪义是主体由于生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某事物的看法存在个人独特的情感评价。晋语里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使用的词汇就有感情色彩,太阳——日头爷、月亮——月明爷、灶神——灶王爷、灶家爷、灶爷爷等;表示对某事物的厌恶用“恶+核心语素”表示,如:把垃圾称作“恶色(土)”;把流氓称为“恶鬼”、把冷称为“恶凉”、把坏人叫“恶鬼”(柳林);把大风、狂风叫“恶风”(介休);把蚊子称为“恶蚊子”(沁源、繁峙);喜鹊在普通话中指报喜的鸟,晋语太谷、祁县、娄烦等地把喜鹊也称作“恶鹊子”“恶鹊鹊”,人们认为喜鹊早报喜,午报忧,晚叫丧。太谷还有“恶鹊儿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媳妇睡在热炕头,老娘睡在房后头”的俗语。
表达人们对家畜、家禽等的喜爱,用核心语素后面加上“娃娃(娃儿)”“儿子”“姑姑”等富有生命特征的语素,或核心语素前加“小”。如表6所示:
表6 山西晋语对家畜、家禽喜爱的情态陪义表达方式举例
小店区孝义小猪儿猪娃娃沁县长子朔城区平鲁区小猪猪小猪榆社盂县柳林静乐高平陵川阳城定襄猪娃子小猪娃儿猪娃儿猪娃猪娃子小猪子五台大同怀仁平定猪娃子猪娃子猪娃儿小猪兴县代县小猪左权小猪左云阳曲阳曲大同大同猫娃儿狗娃子汾西盂县蚕姑姑高平平定小猪猪小猪子猪儿子猪娃子猪娃子、猪儿子、猪娃娃猪娃子猫娃狗儿飞娃(麻雀)姑姑蚕姑姑陵川太谷蚕姑姑蚕蚕、蚕儿
(二)形象陪义 表示具体事物的词往往在形态、动态、声音、颜色等方面给人一种形象感,这种对该事物形象的概括,包含了人对此事物的认知,也反映了个体的心理活动。
在形态方面,把蚕豆称为“大豆”或“莲花豆”(祁县);把豇豆称为“长豆角角”(太谷);把驼背叫做“锅子”“背锅”“背锅子”;把马铃薯称为“山药蛋”;把山药称为“长山药”。“山药蛋”和“长山药”在山西的分布如表7所示:
表7 山西晋语马铃薯与山药的形象陪义
在动态方面,“地震”一词晋语里有“地动、地牛睁眼了(中阳)、地牛嚎咧(兴县)、土牛翻身(偏关)、地牛吼(阳曲)”等说法;山西面食丰富,根据做不同面食的动作,概括了该食物的名称,如:面条叫“擀面”“拉面”,馒头叫“蒸馍”,饺子叫“煮饺子”,糕叫“炸油糕”。
在声音方面,西河底话把猪叫做“[lɔlɔ]”;柳林、中阳等地把猫叫“咪咪”;山西晋语对知了的称呼比较丰富,如表8所示:
表8 山西晋语“知了”称呼的形象陪义
在颜色方面具有形象陪义的词如:油菜称为“黄芥”;胡萝卜称为“红萝卜”“黄萝卜”;萝卜称为“白萝卜”;高粱称为“红茭子”“红稻黍”;“乌鸦”称为“黑老鸹”。如表9所示:
表9 山西晋语词汇颜色方面的形象陪义举例
(三)风格陪义 风格陪义是词汇所用构词语素表现出来的委婉、幽默、含蓄、通俗等风格特色。如:“死”的婉称主要有“没啦”“走咧”“老咧”等说法。如表10所示:
表10 山西晋语“死”风格陪义举例
榆社不在了定襄 没了啦长治走啦、老啦平定盂县老咧代县老啦宁武殁、走啦兴县大宁朔州老了灵丘走、老神池没太原不在啦、坐化、咽唠气啦、蹬唠腿啦老下、没咧、走咧老下人咧、没啦咧、不在咧
口条,作为食品的猪或牛舌头,因“舌”与“折”谐音,故避“舌”说“条”。祁县、定襄、太谷、大同、孝义、柳林、中阳等方言点称猪口条为“口条(儿)”。
生病,山西晋语除了直接说“生病了”,主要用“难+过/活/受+(语气词)”“不+好/舒服/精神/合适/轻稍+语气词”两种形式委婉表示病了。长治县、壶关用“歪咧”表示。如表11所示:
表11 山西晋语“生病”风格陪义举例
生孩子,山西晋语主要用“养孩儿/养娃娃”“生下咧/养下咧/生孩子/要娃”两种形式委婉表示。如表12所示:
表12 山西晋语“生孩子”风格陪义举例
流产,山西晋语很少直接说“小产”,而是用“小月”“小养”“弄咧”“跌啦”等委婉说法来表示。如表13所示:
表13 山西晋语“流产”风格陪义举例
月经,山西晋语委婉说法主要用“(来)身上的”表示。如表14所示:
表14 山西晋语“月经”风格陪义举例
棺材,山西晋语用“(寿、喜)+(木、材、器)”“木头”“板”“材”表示。如表15所示:
表15 山西晋语“棺材”风格陪义举例
三、义域差异
张志毅先生指出“义域是义位的量,是义位的意义范围和使用范围,是人所认识的具有义素所表示特征的事物集或群集或群就是量。”[2](P68)
(一)义域含元大小的差异 晋语词汇义位的含元量比普通话大。如:
“袄”:普通话中指“棉袄”,在武乡、沁县、文水等地方言中,既包括此义项,也包括单衣、夹衣、背心等所有的上衣。
“雀”:山西晋语“雀儿”表示“麻雀”,同时部分点表示鸟的总称,含元量多。如表16所示:
表16 山西晋语“雀”义域含元“麻雀”和“鸟的总称”情况举例
晋语词汇义位的含元量比普通话小。如:
“老人”在普通话中是老年男性女性的统称,在山西晋语部分方言点不存在此统称,分别用“老汉”“老娘娘(老婆儿)”来表示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的称呼,如神池、昔阳。太原方言既有统称“老人”,又有分称,如:老人、老婆婆、老汉汉;武乡方言点老太婆说成“老人”,与“老汉”相对。
“兄弟”在普通话中指哥哥和弟弟,在山西晋语中“兄弟”多指弟弟的叙称,含元量少。而普通话“兄弟”义位晋语中多用“弟兄(们)”来表示。交城、娄烦、平遥、祁县、寿阳、太谷、太原小店区、孝义、榆社、盂县、柳林、静乐、兴县、中阳、永和、平顺、沁县、长子、高平、陵川、阳城、定襄、灵丘、宁武、神池、原平、阳曲、大同、怀仁、平定、山阴、左云等地区均如此。
(二)义域含元多少的差异 义域含元多少是指相同义位的指称和范畴存在数量上的差异。如:
“姊妹”在山西晋语中表示“姐妹”总称时,部分方言点指称“姐妹”“姐弟”和“兄妹”三组包括男性在内的对象,而在普通话中只指不包括男性的“姐妹”一组对象。如表17所示:
表17 山西晋语“姊妹”义域含元“姐妹”“姐弟”和“兄妹”情况举例
山西晋语方言中,用“姊妹们”表示姐妹的义位时,选择与“弟兄们”对立,那么,妹妹的义位,往往选择用姊妹来表示。如表18所示:
表18 山西晋语“姐妹”“兄弟”和“妹妹”情况举例
“菠菜”山西晋语存在两种说法,“青菜”和“菠菜”。如表19所示:
表19 山西晋语“菠菜”义域含元“青菜”和“菠菜”情况举例
结语
山西晋语词汇在义位方面与普通话存在着差异,本文从基义、陪义、义域三个方面,表义义值增大、减小、相当但存在差异、同形不同义、同义不同形、情态陪义、形象陪义、风格陪义、义域含元大小、多少等多个维度来比较二者义位的差异,虽然不能全数考察所有方言词汇,但在1200词汇中,找到大量例证也能为山西晋语词汇的研究做出一点材料支撑。然而,描写只是基本的层面,戴庆厦先生2018年在某校讲座中提出:“分析性”眼光研究语言,容易贴近语言实际,能够发掘出新的语言现象。本文仍欠缺分析语言现象的部分,后续的研究中,会侧重某些山西晋语词汇义位独特性部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