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英语3》“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探索

2022-03-23赵晨倩

校园英语·上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摘 要: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英语专业学生培养从知识、能力、素养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根据国家“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综合英语》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应做到守好自己的渠,种好责任田,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本文以《综合英语3》课程为例,在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基础上,阐述该课程运用语言学习、课堂讨论、小组/个人任务多种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融入、升华与内化三个层次与教学相结合的路径探索,并分析该路径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综合英语3;“课程思政”;路径

作者简介:赵晨倩,晋中信息学院远景学院。

一、 引言

2018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根据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提出外语类专业学生“应了解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形成跨专业学科知识结构;具有正确的三观,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与创新精神;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面对中国发展对未来外语人才多层次、多行业、多领域的需求,作为区域内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要培养立足本土,了解国情,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优秀外语人才;要培养注重实践,适合行业或专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综合英语》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立足本土,结合我校具体学情,秉承我校以“完整的人”为培养目标,以及构建本科“MBA”教育生态圈,培育信息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育人理念,本课程应达到以下目标:知识层面,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调、词汇语法、文法语篇知识)、中外文化、地方特色文化與区域国别知识、一定的信息产业与管理知识。能力层面,具备英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素质层面,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许国璋先生曾说过:“我教英语从来不以教学会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教会怎样做人。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英语教学不应只是语言教育本身,而应是有灵魂的英语,活生生的英语。将思政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是英语专业育人的目标与出路。《综合英语3》课程选取《现代大学英语精读3》为教材,从中选取与知识、能力、素养培养目标相契合的章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如盐入水,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能力与素养。

二、《综合英语3》“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综合英语3》选用的是《现代大学英语精读3》教程中的五篇文章,这些文章拥有内涵丰富的主题,价值积极,能够引导学生在修炼语言的同时启迪思考、塑造品格、理解世界、传承文化(如表1)。

三、《综合英语3》“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探索

《综合英语3》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1.在语言学习中融入思政元素;2.在课堂讨论部分由问题升华思政元素;3.在小组/个人活动或任务中内化思政元素。下面笔者将进行具体阐述。

1.在语言学习的讲解中融入思政元素。Lunatic一词的学习中,通过词源与词根教学法,找到词根luna, 表示月亮。而月亮的圆缺是与人精神有关系的。英语中将luna(月亮)这个词根用于lunatic(疯狂的;疯子)一词中,便是由此。西方的很多古老传说也提到了月亮的变化与精神的关系。从这里出发引出中国文化中相似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明的互通性,“国之交在于民相亲”,鼓励学生做好跨文化交际的使者。

“Warm”一词在课文中做动词使用,意为使变暖,暖和起来。在学习这一用法时,教师为同学们讲解电影《长津湖》中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的艰苦奋战,在补给严重不足,气温低至零下五十度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如何保暖呢?请同学们使用“warm”一词来造句。学生在学习单词使用的同时,感受到先烈的奉献精神与爱国情怀,体会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要敬先烈、惜今朝、当自强。

2.在课堂讨论中由问题升华思政元素。“Diogenes and Alexander”一文主要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学习,通过第欧根尼与乞丐、普通人、隐士及其他哲学家的对比,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犬儒主义的利弊,进而思考何为真正的自由;通过第欧根尼与亚历山大的人物对比不难发现,两者的穿着、地位、财富等方面无比悬殊,但是高高在上的亚历山大大帝却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第欧根尼。”究其原因,两者都是自由的,在坚持思考,为人类服务。以此,组织学生讨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如何获得成就感?不抱怨,不贪婪,怀着服务他人的信念,便会油然产生自我价值认同,这是人生正道。

在文章“Twelve Angry Men”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陪审团制度的优劣。陪审团制度的一大问题便是担任陪审团成员的人是否足够有资格。若存有偏见,便会像文中10号陪审员一样罔顾事实,固执己见,几近酿成大错。进而讨论:出生贫苦=危险分子?如何在法治建设中做到人人平等?

3.在个人/小组任务中内化思政元素。“The ABCs of Global Warming”一文梳理了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但是解决方法部分作者一笔带过,留给读者很大空间。由此,布置任务给学生:拍摄一个视频,介绍全球变暖我们能够做什么。在任务布置之前,老师带领学生一同了解,面对全球变暖等生态问题,全世界已经有哪些行动,带领学生阅读China Daily网页版,了解世界对于碳中和与碳达峰的承诺;在昆明召开的世界生物多样性大会中提出的提倡企业带头为生态保护提供支持以及我国在此的成就;在山西太原召开的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中提出氢燃料的使用等,帮助学生打开全球视野,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思考解决问题,做有责任感的世界公民;内化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华智慧,增进爱国情怀;了解家乡能源问题,为地方经济献计献策。

在“How Do We Deal with the Drug Problem?”一文中,通过理解对待毒品问题的三个角度与学习论证方法,进行习文写作,题目为“‘How Do we Deal with xxx problem?’The possible choices can be‘prostitution’‘gambling’‘smoking’”,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剖析与思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In My Day”一文中,学生了解到一个容易被大众忽视的群体:老年人,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从而理解这个群体需要被关爱。同时,作者从儿子和父亲的角度思考了代际间沟通与理解的障碍与途径。本章的任务为:用恰当的沟通方式,给家里老人写一封信(一式两份,中英双语),送出关爱并分享自己的生活。情感需求是老年群体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以此践于行的方式,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孝道。

在课本内容之外,每节课会有一名同学按照事先安排好的顺序进行课堂展示,展示没有特定的主题与范围,但是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配合PPT。学生展示的内容从新闻事实到娱乐综艺,从家乡介绍到旅行逸闻,从电影文化到小说经典,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设定范围反而给了学生极大的创造空间,效果很好。在准备与展示的过程中,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去更加深入地关心时事,了解家乡,更加系统地剖析文化素材,促成了更加优秀的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范例。

课本内容与“课程思政”融合的三条路径,从融入升华再到内化,层层推进,帮助学生从了解到理解再到运用,节节拔高,真正从内心深处热爱我们的国家,践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四、《综合英语3》“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效果分析

知识掌握方面,在语言点的讲解中融入思政元素,是融入了鲜活的实例,与我们的国家与社会休戚相关,往往这些例子更能引起学生共鸣,加深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学生掌握起来就更加容易,印象也会更深。在关于自由、平等、敬老等价值观问题的讨论时,学生充分调动脑海中的语言知识,整理并输出,这便是知识的运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获得了无形的强化。在拍摄视频、主题写作与个人展示中,语言知识真正地成了工具,学生不断地巩固与拓展所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学与成长。

能力培养方面,在课堂互动与讨论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升,看待问题的立足点更加客观。教师设计的任务会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较为开放的任务布置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运用现代化手段来完成任务,促使学生在不断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获得自学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教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养提升方面,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对社会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Say yes一课中,对于种族歧视,男主和女主对待黑人的不同态度……让我们对社会歧视问题更加警觉。”“……在‘The ABC of global warming’这篇文章中,让我们意识到了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变化及危害,我们应该重视起这个问题,保护我们的家园。”学生建立起了全球视野,有意识地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分析和理解问题:“……让我考虑问题更加全面,拥有相对广泛的世界的观念。”同时,也从教师与授课方式中汲取能量:“我们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彻底地敞开心扉,坦诚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流……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一点一点地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结语

在《综合英语3》中将“课程思政”元素通过语言学习、课堂讨论、个人/小组任务多种途径融入课堂,能够强化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辨能力、自主学习以及实践能力,同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怀有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有效地达到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素养培养三个方面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思政入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向学生传递一杯水的知识,教师的知识储备应是一桶水,这句话在价值提升方面同样适用。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信息素养,关注国家大事与科学前沿。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提升驾驭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能力。“课程思政”进入课堂的方式应是如盐入水,润物无声的,在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过程中,有时容易走向“掷地有声”的另一端,将思政元素过多、过于生硬地抛给学生,其效果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王俊菊.英语专业本科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构想——历史沿革與现实思考[J].现代外语,2015(1):121-130,147.

[2]王巍巍,仲伟合.“国标”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J].外语界,2017(3):2-8,15.

[3]吴增礼,欧妍池.成就困境出路: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反思[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0(4):1-6.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