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探究与分享”的教学建议
2022-03-21葛晚晴
葛晚晴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活动对于教学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我们可以从更换活动形式、更换探究问题和更新探究材料三个方面来探究如何将教材中的这些有效资源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的水平和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探究与分享 使用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需要以活动为载体,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及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来设置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们可能会忽视教材中原本的活动内容而一味地寻找教材以外的资源,其实新教材中“探究与分享”为课堂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然而只以教材中的活动形式及问题设置开展教学活动有时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创新其使用形式来提高教学效率。
一、借鉴探究内容,更换活动形式
“教学生活化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而生活化的教学必须需要通过设置情境或者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寓教于乐,寓理其中。”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是依据课程内容所编排并对课程教学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其中的探究活动具有可借鉴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更换活动标题或者活动形式让“探究与分享”的内容以新的形式呈现。我们可以把原有的“探究与分享”变成情境表演、现场采访、自由辩论、头脑风暴、明信片书写、心得交流等形式。
如七年级下册“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这一框题中关于“独立”的探究与分享,教材中呈现的是几位同学关于独立的认识并设计了两个问题。教师就可以把活动形式变成“小记者对‘独立’的采访”,采访的内容和被采访者回答的角度可以借鉴原有的活动内容,采访结果可以通过文字或者采访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再如“青春的情绪”这一框题中关于“情绪”的探究与分享,教材中是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陈玲的情绪变化,内容的设置能够很好地表达出青春期情绪的特点,在教学实施中可以通过学生现场情境表演或者拍摄成情景剧的形式来呈现,这样可以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来利用教材中原有的优秀教学资源。
七年級与八年级关于道德、心理方面的课题有很多活泼的活动形式可以选择,对于九年级有关国情的内容我们也可以找到适合的活动形式。如九年级上册“凝聚价值追求”这一框题中,最新版本的教材把2020年抗击疫情的材料纳入其中并设置了一个探究活动,该活动是以直接设问的形式问学生还知道哪些抗击疫情的故事以及学到的精神有哪些。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将材料内容保留,将其活动形式变成“微影片”观影感悟,教师可以借鉴材料里的事迹在网络上搜寻相关视频材料合成一个微型影片,引导学生在观影后围绕中华民族精神来谈观影感悟。更换活动形式不仅可以挖掘教材中的可用信息,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保留探究内容,更换探究问题
问题的设计能够指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所呈现的探究材料,使得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教学提问要突出启发诱导,具有探索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同时也指向教学目标,忌离题太远。”因此,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由浅入深、层层追问,设问角度要具体,学生可以有话说。教材里一些探究分享活动中设置的问题有些宽泛,学生不容易回答。对于这些可以保留原有的探究内容,可以通过更换探究问题的方式来加以运用。
如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中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究活动,教材中呈现的是村民、厂长、小清父亲对于造纸厂排污问题的看法,同时设置了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对于这种设问,思维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就不知道该从什么方面作答,这时教师可以对这个设问进行改编。可以在问题中加一个角度,如变成“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角度对以上几位成员的看法进行点评”,或者变成逐级设问,如:(1)你同意谁的观点?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角度加以论证。(2)请结合所学知识为如何解决该村问题提建议。提供学生具体角度并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课本内容,这样的问题在教学运用中的实效性会有所增加。有些探究活动的问题设置可能不好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就可以保留探究的内容,把教材中的问题更换成想要设计的问题。如九年级上册“夯实法治基础”中关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这一探究活动,教材中的设问是关于法治与青少年的关系。然而在这一目标问题的教学中,主要探究的目的是理解法治的要求及良法善治的意义,这时可以把设问角度放在“良法”这一内容上。如改成“以上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良法吗?它们符合良法的哪些特征呢?”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样的法律才可以成为良法。采取以上方法来更换探究问题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也可以提高教师对于设问的研究能力。
三、借鉴探究问题,更新探究材料
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运用的材料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随着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许多数据资源不断更新,然而教材中的各种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一定能随时进行更新。我们在运用的过程中就可以用最新的时政热点或者社会生活材料去更换原有的探究材料,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最新的社会变化。
有的探究材料可以更换材料主题,选择用更新的材料加以替换,如九年级下册“谋求互利共赢”这一框题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探究分享活动,教材用2011年中东、北非难民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难民的遭遇引发人们同情的原因有哪些。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个材料换成2020年我国帮助他国民众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材料,同样能引导学生懂得关怀生命、尊重生命价值的道理。再如“中国担当”中的关于贡献中国方案的探究分享活动,材料的内容也可以由2016年二十国峰会中国提出的方案改成2020年我国为世界抗疫或者在后疫情时代如何稳步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的方案。通过更新材料,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的时政热点,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
有的探究材料可以保留材料主题,补充围绕这一主题最新的材料,如九年级上册“创新永无止境”这一框题中结合高铁故事来探究“创新”这一内容的活动,教材中运用到的材料是2014年“和谐号”动车的试验和2017年“复兴号”高铁的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可以补充我国于2020年投入使用的第一条全程运用BIM技术设计的智能高铁等相关材料,通过最新材料的展现更能体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高、越来越接近创新型国家这一目标。在中考等各类考试中出题者采用的材料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及时更新材料也能引导学生去积累更为适宜的时政材料来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每位老师都可以做一个收集材料的有心人,建立属于自己的时政材料资源库,我们可以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各个主题加以收集整理,在引用材料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活动资源,除了“探究与分享”,新增的其他栏目如“运用你的经验”“拓展空间”等都是新教材在编纂过程中的用心之处。对教材的钻研不仅仅是对正文部分的研究,对教材辅助材料的有效挖掘利用更可以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唐丹丹
337550190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