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022-03-18杜艳玲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作业负担双减作业

杜艳玲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以下简称“双减”)实施以来,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为核心内容的“双减”政策,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由于“双减”政策并非单纯要求学校与教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而是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在校内学足学好,满足其多样化学习需求。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难度增加了,教师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对小学数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学生面临的“作业负担”主要体现在:一部分教师利用“刷题”的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种题目的解题技巧,意在通过“读书百遍”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另一部分教师则利用高难度题目来培养数学精英。“双减”政策就是要通过“减少作业的总量和完成时长”与“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的方法,让学生不用牺牲睡眠休息和娱乐休闲的时间来实现生理上的减负,也不必产生严重的学习压力,从而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和学习结果的满足感。

(一)教学质量要求更高

此次“双减”政策突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减负的途径不是简单地减少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而是要在保证达到“新课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实施高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尽可能多的数学知识,最大限度地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其他能力素养,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良策,才能既符合政策要求,又避免数学教学质量的下滑。

(二)教学目标更加多样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中明确提到要实现“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长期相应精力负担1 年内有效减轻、3 年内成效显著”。“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做到:坚持以学生为本,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让学生感受学习快乐、产生学习动力”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语言和数学学习习惯,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应教尽教,所教必会,让学生解放双手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实现“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的目标;回归教育初心,摒弃“为了写作业而写作业”的错误理念,让作业成为推动数学学习的动力,实现“构建良性教育生态”的目标。

(三)作业布置更为关键

“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实现的。作业能否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变得更加关键。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和课程内容布置内容合理、难度适中的作业,避免出现大量作业、机械作业、惩罚作业,使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吸收。

(四)教学设计更加重要

完整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高效课堂需要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在课后复习巩固。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多了,很多学生无法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学习。因此,教师既要重视课堂教学环节,更要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此时,符合学习规律的教学设计显得更加重要了。

(五)课后服务更加紧要

“双减”政策的落实对教师的课后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教师还是教育管理部门都应提高重视程度,杜绝“课后服务只是自习”的错误思想,积极地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帮助。教师要明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课后服务中为优秀的学生拓宽学习空间。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关注,以此推动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以提质增效为减负手段

“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核心不是单纯的“量”的减少,而是追求作业的“高性价比”,以更优化的课后作业设计来实现“减量不减质”的作业减负。

1.通过文化渗透提高数学作业的高度

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应在数学作业中充分体现人文价值,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内涵、理解数学精神、体会数学方法和建立数学思维。比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学生要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特点。该章节的作业可以设计为:观察达·芬奇的名画《维鲁特人》,在画中找到学过的图形,并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这幅世界名画中的人体双手以V 字形上举,双腿张开,四肢正好在一个圆形之中;当人体双手伸直,双腿并拢时,他的头部和四肢又构成了一个正方形。这幅作品中出现的图形让学生理解了“图形对称”,也感受到了人体比例的神秘之处,体现了数学魅力和科学文化内涵。

2.通过深入生活发掘数学作业的温度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将日常生活的元素融入其中,把抽象的知识用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可以设计需要学生通过真实经历和体验才能感受的“数学”内容。比如,在学习“元、角、分”时,让习惯了使用“微信支付”和“手机支付”的学生利用包括元、角、分在内的若干纸币去超市买东西。这样的作业不仅充满了活动乐趣,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思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体会现代科技给社会生活带来的便利。

3.通过梯度设计优化数学作业的层次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数学作业要进行以“知识难度”为评价指标的梯度设计,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以“速算”考核学生对1~50 内加减法的熟练程度时,教师以“时间”和“正确率”为评价指标设计三个梯次的作业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不同的作业包。基础作业包要求学生在5 分钟内正确完成50 道题目,中等难度作业包要求学生在3 分钟内正确完成50 道题目,高等难度作业包要求学生在1 分钟内正确完成50 道题目。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计算的基本能力,还让学习有余力的学生逐级突破自己,增加了课后作业的游戏氛围。教师设计作业梯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自己的意愿,不能将作业与学生进行标签化处理,要实现“按需完成作业”的目标。

4.通过实践作业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教师应在实现“减负增效”的基础上,丰富作业形式与内容,设计综合实践作业,让学生独立自主或在他人的引导下完成作业,巩固知识。比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教师布置了这样一份实践作业:在作业的第一部分设有“逛菜场”内容,通过让学生感受不同重量的菜品,使其在头脑中形成准确的表象,深刻理解“千克”的实际意义;在作业的第二部分设有“逛超市”内容,使学生在记录食品袋上标记的重量的过程中,认识到千克和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学会运用这两种重量单位表达物体的轻重;在作业的第三部分设有“说一说”内容,让学生回顾、总结、分享作业中的收获,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神奇,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单元作业构建作业主题

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要掌握教学的重难点,用整合设计理念,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有效地延伸与拓展学生的认知。比如,在教学“圆”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项作业:(1)利用材料制作简易圆规,并附上文字说明。(2)利用工具测量生活中圆的周长,并通过公式算出其半径、直径。(3)利用圆规与尺子,设计富有“数学味”的图案,并附上设计思路。自制圆规是让学生对圆的特征产生深刻的认知,测量实验是让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产生深刻的认知,尺规作图是让学生将方和圆联系在一起,寻找几何之间的逻辑规律。这三种作业虽然难度不同,但都旨在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使其对几何概念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创新能力。

6.通过作业平台实现师生情感的交流

良好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能够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适当加入关注学生情感状态的内容,使课后作业成为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平台。比如,将“用一句话写出今日数学学习心得”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道题目,或者在一些能够与学生成长经历和日常生活有关的题目中加入“作文”“日记”类的作业。以“认识时间”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一天”为题目写篇日记,记录不同时间自己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设计“计划清单”,规划自己每天不同时间要参加的活动、要完成的事项等,进而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二)以科学控量为减负手段

1.基于实际情况设计作业内容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使学生通过做少量的作业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立足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例题、练习题等。教师要深入思考学生通过作业会得到什么发展,这样才能掌握学生的需求,设计出精简的、有针对性的作业。

2.教师预做作业,评估作业量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切忌“唯题海论”,机械性地布置作业。教师预做作业,从中精心挑选适合本班学生学习水平的题目,以便精准地把握作业完成时间,也便于对后续课程的布置作业作出科学规划。

3.学校和家长协同“监控”

无论如何科学评估作业量,也会出现学生完成作业用时上的差异。因此,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就需要家长承担“监控”职能,将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和状态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表现,判断其学习效果,调整布置作业量。

(三)以创新教学方式为减负手段

教师要从最为关键的教学项目入手,通过合理设置探究问题、优化课堂结构、集中解决学生问题等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提前设计“长方形与正方形有哪些相同点”“长方形、正方形与其他平行四边形有哪些不同”等问题,在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适时提出,使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探究思考,进入更加投入的学习状态中。

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目标。例如,在教学“负数”之前,教师先将“负数的定义”“正数的定义”“负数、正数与0 之间的关系”“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课程知识整合起来,制成微课、导学案等学习资源。学生利用这些学习资源进行课前预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重要辅助、指导,帮助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并为课前预习这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一线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态度的转变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因素。对教师来说,这既是一次职业挑战,也是一次个人能力提升的机遇。为让学生能够取得理想的数学成绩,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应勇于承担重任,在不断探索发现、总结反思中提升专业素养与能力,以提质增效、科学控量、创新教学方式等为手段进行课堂优化和作业布置优化,让学习回归学校,让教育回归教学本身。

猜你喜欢

作业负担双减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探析小学生作业心理负担的定量分析
减轻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
有效识字 减轻写字作业负担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