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活动应关注幼儿所获得经验的质量
2022-03-17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吴振东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吴振东
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重要途径。有益的学习经验,其实就是幼儿通过课程活动而获得的“心理之物”或“活动之果”。课程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所获得学习经验的质量,直接关乎幼儿园课程水平。因而,关注幼儿在课程活动中所获得经验的质量,就是在关注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质量,就是在关注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园课程内涵的理解与应用。
一、关注幼儿所获得经验的互补性问题
幼儿的活动是在一定空间展开的。空间是影响幼儿活动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不同的空间适合不同的活动,而不同的活动所带给幼儿的是不同的经验。如果在不同的空间所带给幼儿的经验是简单的相同即“同质”的经验,那么,从经验获得的效益而言,幼儿所能获得的经验的“质”是较低的。若长此以往,则是对幼儿发展机会的浪费。因而,笔者主张在不同活动空间所带给幼儿的经验不仅是不同的,而且最好是呈一定的互补性。如果幼儿从不同活动空间所获得的经验是呈互补关系,那么对幼儿来讲,其所获得的经验在质和量上都是双赢的。幼儿有了丰富的经验,则意味着幼儿的视野是比较开阔的;同时,丰富经验的获得也为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更进一步的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
对幼儿而言,其主要的活动空间无非是家庭和幼儿园。家庭空间带给幼儿的多属于室内活动经验,如果幼儿来到幼儿园,教师又将多数活动于室内开展,那么幼儿园带给幼儿的又是室内活动经验。倘若家庭和幼儿园这两个生活活动空间所带给幼儿的都是室内活动经验,那么,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属于“经验类型上的重叠”。在幼儿园里,如果教师能够适当将一些活动安排在户外,那么,幼儿就有机会获得与在家里不一样的活动经验——户外活动经验。
如果幼儿园带给幼儿更多的是户外活动经验,也就意味着幼儿在家里与在幼儿园里所获得的经验,既有室内的,也有户外的。这样,幼儿所获得的经验就显得比较丰富而不重叠。同理可推知,幼儿在幼儿园活动室的活动经验,与他们在专门的功能馆的经验也应尽量地有所区别。也就是说,幼儿园教师在设置专门的功能馆时,原则上就应考虑这样的一个问题,即专门的功能馆所带给幼儿的活动经验,应该能够与幼儿在本班活动室所能获得的经验区别开来的。原则上而言,幼儿在专门的功能馆所获得的经验,应该是“优于或异于”幼儿在本班活动室获得的经验,而不是简单的“等于”关系。如果两者的经验间是简单的“等于”关系,那么就说明专门的功能馆的设置是一种缺乏应有课程价值的重复性建设。
比如,有的幼儿园会创设一个供全园幼儿共享的阅读馆或绘本馆。众所周知的是,教师在班级活动室通常也会创设阅读区或绘本区。如果该园幼儿在阅读馆或绘本馆所获得的相关阅读经验,与他们在班级的阅读区或绘本区无异,那么,该园所创设的阅读馆或绘本馆未发挥其应有的实际效益。这样的专门功能馆的创设纯属浪费。其实,教师可以从经验获得的互补性的角度来思考,在创设阅读馆或绘本馆时就应赋予其与班级阅读区或绘本区不一样的功能。在阅读馆或绘本馆的创设中,教师可以在藏书的书架上设置相应的分类标志,并将图书按类摆放;在阅读馆或绘本馆入口处,设置供幼儿取放的、适合各年龄班幼儿的图书阅读“代书板”,如供小班幼儿使用的“代书板”可以设计成动物、水果类等图案,供中、大班幼儿使用的“代书板”可以直接是数字类等。如果教师在创设阅读馆或绘本馆时秉持这样的创设思路,幼儿在阅读馆或绘本馆便能够获得与班级阅读区或绘本区不一样的阅读经验——图书的分类摆放、使用“代书板”取放图书进行阅读等相关经验。
总之,从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效益性角度出发,从基于经验互补性的考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家庭与幼儿园所带给幼儿的经验,班级活动室与园内公共功能馆所带给幼儿的经验,集体教学活动与其他活动所带给幼儿的经验,都应该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简单重叠的。
二、关注幼儿所获得经验的重复性问题
对幼儿学习而言,重复性的学习是必要的。重复性学习也是幼儿巩固、深化已有学习经验的途径之一,但过多的重复性学习是没有必要的。过多的重复性学习可能造成的后果:一是浪费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未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二是会给幼儿全面发展带来威胁,因为过多的重复性学习意味着幼儿在某一方面的经验是“过剩”的,而相对的某些必须获得的经验是“缺失或不足的”;三是有可能导致幼儿园课程内容超载现象的产生,导致幼儿课程学习内容的失衡。
从幼儿园课程运行层面而言,需要警惕的问题莫过于当前幼儿园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关于“特色课程(选择性课程)”与“共同性课程”的关系问题。因为“特色课程(选择性课程)”与“共同性课程”的关系一旦没有正确地处理好,就会使幼儿获得过多的重复性学习经验。这里的“共同性课程”,一般指的是各省市“审定”的地方性教学参考用书。顺带说一下,有的同行在谈论这一话题时,其所使用的是“基础性课程”一词,其实幼儿园课程本身就具有基础性的特质,也就是说,幼儿园带给幼儿的经验都具有基础性。换言之,幼儿园课程本身就是基础性课程。
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有效地避免让幼儿获得过多的重复性学习经验呢?有效的策略便是回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所提出的各年龄段幼儿的典型学习表现,即课程目标。可能很多教师习惯于从课程活动内容来判断是否存在过多的重复性学习的现象,但事实上这种研判方法并不非常准确,因为它所涉及的是“表面的经验”,有可能两个课程活动内容不一样,但它们的共同经验指向是一样的。如果改变研判的思路,不是从课程内容入手,而是从课程目标的维度去研判,则将具体的课程活动目标与《指南》的课程目标建立联系,那么就有可能发现,尽管课程内容不一样,但其所指向的课程目标实际上是一样的,即课程活动所带给幼儿的学习经验是重复的。
回到《指南》的课程目标上,能有效处理“特色课程(选择性课程)”与“共同性课程”在幼儿园课程运行体系中的关系,可以避免幼儿获得过多的重复性学习经验。
三、关注幼儿所获得经验的系统性问题
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尽管不要求幼儿掌握系统性知识,但不意味着幼儿园课程带给幼儿的经验是零散的、支离破碎的。相反,幼儿园课程带给幼儿的经验应该是相互联系、有机组织、协调有序的。唯有系统而有组织的经验,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强调发现性学习、强调追随幼儿兴趣而开展的课程活动中,更有必要将经验建构的系统性与组织性问题,予以倍加重视。
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要确保幼儿所获得经验是有机的、相互联系的,教师应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一是在开展课程活动之前,应先审议拟开展的这一课程活动与之前或近期已开展的或是紧接该活动后拟开展的活动是否有相互联系。从理论上讲,这些课程活动内容之间要么呈横向或纵向联系,要么兼具横向或纵向联系。横向联系是幼儿所获得经验的巩固或补充,纵向联系则是经验的铺垫或提升。如果课程活动间没有建立起内在的相互联系,那么这些课程活动所带给幼儿的经验就有可能是零碎的、缺乏有机联系的。二是教师在组织领域集体教学活动时,要关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预计向幼儿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之间存在哪些逻辑关系等。教师从经验获得系统性维度来审视这些问题,是为了支持幼儿形成一定的“逻辑链”(认知链),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架构一定逻辑关系的认知方式。呈认知链关系的问题设计,不仅涉及认知能力培养的问题,更关系到所提供给幼儿的经验的条理性和系统性问题。这种经验应是整体的,而不是零碎的。
四、关注幼儿所获得经验的正误性问题
幼儿所获得的学习经验应该是有益的,而不是错误的、有害的。以往,关于课程活动所带给幼儿经验的正误性问题,可能人们关注较多的是教师给幼儿错误的经验认知的现象,比如在科学领域活动中教师因对概念内涵把握不准或对现象背后原理理解不到位,而给幼儿做出了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解释等。
网络时代,人们一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因自身知识储备不足而胡乱给出不准确的经验的现象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也就是说,即使教师在特定场合下一时给出不准确的解释,也会另找时间加以更正。考察当下幼儿园课程实践,笔者认为当下给“有益的学习经验”造成最大威胁的,即带给幼儿错误经验的,莫过于较为普遍的颜色污染问题。色彩是对人感官最直接的刺激。幼儿园的颜色污染问题,显然与目前所倡导的“大美育课程”、与《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提出的“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是背道而驰的。刘飞在《美育视角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理念与实践》中指出:“幼儿园创造了什么样的审美环境,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幼儿什么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感。”如果说医生的职业底线是不能给病人开错药;那么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其职业底线就是不能给幼儿错误的、有害的经验。传递给幼儿的经验的正误性问题,这是幼儿园课程的底线问题。
一些幼儿园艳俗的“彩虹跑道”可以说是幼儿园户外颜色污染的典型代表。有的幼儿园的“彩虹跑道”为了突显其颜色的鲜艳性,还让“彩虹跑道”略带荧光性质。从视觉直观感受而言,那条红彤彤的跑道最易直接伤害幼儿的视觉神经。试想一下,如果让大班幼儿站在这条红彤彤的跑道上连续快跑25米,幼儿在奔跑时需要身体前倾,那么该幼儿在连续快跑25米的过程中,映入他眼帘的便是红得出奇的跑道颜色。
不同颜色带给人们的情绪情感反应是不一样的。红色往往代表着火、血、太阳等,它易带给人的情绪情感反应是兴奋、热情、危险、跳动、活力等。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受到浓烈的颜色刺激,是否有造成幼儿过度兴奋而增加幼儿间争执等事件发生的风险?有的教师私下反映,有时候有的幼儿还会为抢着站在那条自己所喜欢颜色的跑道上而发生争执。
美在于和谐,美带给人们是一种愉悦的审美感受。从审美角度来讲,艳俗的“彩虹跑道”以及眼花缭乱的室内颜色“轰炸”,到底是要传递给幼儿何种审美经验?幼儿身处如此“颜色污染”的环境之中,能培养出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吗?再从经验的获得这一维度来讲,请问“彩虹跑道”所带给幼儿的关于跑道的经验,要不要与日后他们正式接受的跑道相关知识经验相衔接呢?这样的“彩虹跑道”所带给幼儿的关于跑道的经验是否有错误的风险?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颜色使用上,笔者主张遵循如下六个基本要求:一是主张以简洁淡雅风格为主,因为以淡雅基调为背景,便于环境的进一步创设。不管是以后幼儿的美术作品,还是幼儿平时穿着的衣服,本身色彩就很丰富,如果环境中的色彩基调是比较浓烈的,则必然导致环境创设上缺乏色彩层次感,存在杂乱之嫌。二是应避免给幼儿的视觉造成过于强烈的刺激,宜将高饱和度、高亮度的颜色做适当的处理,以降低其饱和度与亮度,或采用比较柔和的马卡龙色系。三是单位空间的颜色不宜超过三种。四是高饱和度正色不宜大面积使用,而宜作为点缀来处理。五是在颜色使用上,除非特别意外,颜色间的色系宜在同一谱系,以一种相对协调的方式呈现。六是应善于使用各种色彩组合秩序,来实现所运用的色彩既变化又统一的和谐美。如在对比强烈的两色中,置入相应色彩的等差、等比的渐变系列,以使两色对比变得柔和,形成色彩调和的效果;在对比各色中混入同一色,使各色具有和谐感;在对比各色的面积中,相互置入小面积的对比色,或在对比各色面积中加入同一种小面积的他色,以增加其色彩上的调和感;等等。
以上所谈及的课程活动中幼儿经验获得的四个维度,应该说是幼儿园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比较容易忽略的。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对文中所论及的这四个问题加以关注与践行,相信对教师加深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以及提升课程活动质量是有所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