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变形记
——大班游戏活动
2022-03-17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凤城中心幼儿园王丽君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凤城中心幼儿园 王丽君
一、活动背景
暑期,我们要求家长带幼儿进行一次“我爱劳动”的活动。很多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到附近的农村去体验生活,其中部分家长带孩子参与了收割稻子的活动。收割稻子后,一些幼儿好奇地问家长剩下的稻草有什么用。经过询问农民伯伯,幼儿得知:除了部分稻草留下来给牛吃,其余的稻草要被焚烧填埋,没有什么用处。
知道了稻草没有什么用处,有的幼儿便向家长提出:“稻草就这样烧了,太可惜了!稻草还可以做什么呢?”“我们能否让稻草变个样,用稻草做东西,让稻草美起来?”……说干就干,一些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对稻草进行了初加工:把稻草上的稻穗全部剪下,再剪去不要的叶子,挑选出较粗壮的稻草杆。
开学了,部分幼儿带来了自己收获的稻草。教师看到幼儿带来的稻草,经过商议,创设了“客家工艺坊”,把收集的稻草投放在“客家工艺坊”里的收纳箱中。“客家工艺坊”是我们为了开展省级课题“基于客家文化融入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而创设的区域,已经投放了纸芯、毛线、毛球、水粉颜料、水粉笔、双面胶、彩纸、衣服、草帽、橡皮筋、剪刀等材料。我们在“客家工艺坊”投放幼儿收集的稻草,目的是希望幼儿利用他们熟悉的稻草以及辅助材料进行创作、装饰,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化、趣味化的活动中提高自身行为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艺术创作的魅力。
二、活动过程
(一)编稻草绳
区域活动时间到了,几个幼儿来到期待已久的“客家工艺坊”。他们最先做的是用稻草编草绳。个别幼儿在家见过家长编草绳,便按照编辫子的方法用三根稻草编了一条草绳。幼儿在编草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稻草太脆,编草绳的时候很容易断掉,怎么办呢?
问题二:三根稻草编的草绳太短,怎么编长长的草绳呢?
问题三:稻草怎么样才能拼接在一起?
幼儿针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有的幼儿说:“草太脆了,可以搓一搓,把它搓软。”有的幼儿说:“把稻草放到水里面去泡一泡,看能不能变软。”有的幼儿说:“我看过奶奶编草绳,她在前一根稻草快编完的时候,把另一根稻草跟前一根稻草叠在一起继续编,这样就能编很长的草绳了。”……同伴的经验能否解决问题呢?大家开始尝试,有的幼儿把稻草拿来搓,有的幼儿把稻草放到水里泡,最后发现放到水里泡的稻草很快就变软了。幼儿立即把稻草全都放到水里。泡了一会儿后,幼儿两两合作,用一根连接另一根的方法编成了一条条长长的草绳。
草绳编好了,拿来做什么呢?经过讨论,幼儿决定用草绳做杯垫、手环、眼镜、草鞋等。晨晨拿一条短草绳围着自己的手腕缠绕了一圈,取下后用金线缠绕并装饰了一朵小花,戴在手上到处晃悠,让大家看。米莲拿了一条长草绳,由中间开始做一个圆形花心,在花心边绕了四个小圈,做成一个花形杯垫……
(二)稻草贴画
对稻草的探索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多幼儿渐渐对稻草失去了兴趣。一天,教师发现晨晨看着堆放的稻草却没有操作,便问晨晨:“我们还可以把稻草变成什么?”晨晨提出是否可以用稻草进行贴画。教师鼓励晨晨尝试。这时,旁边的依依说:“我想贴小鸟。”珊珊说:“我想贴蝴蝶。”于是幼儿动手先在画纸上画,然后把细细的稻草剪成短短的、一截截的,用双面胶贴在画纸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稻草贴画诞生了。这时,米莲说:“我要用稻草来装饰我的自画像。”杰杰说:“我帮你剪稻草。”他们一个人剪稻草、一个人贴,为米莲的自画像穿上了稻草裙子。陶陶看了装饰后的米莲自画像,说:“你们这样贴太简单了,你们能让自画像站起来吗?”米莲扶着自画像,立了好几次,那张自画像怎么也站不起来。怎样才能让自画像站起来呢?依依提出:“我们在画后面装一个架子。”陶陶说:“把画贴到圆筒上去,画就站起来了。”陈真说:“不是这样的。我看到我老家的稻草人,它是可以自己站起来的。”幼儿开始尝试用各种办法去做能站立的稻草人。
(三)稻草人站起来了
幼儿发现贴的稻草人不能站起来,就想做能站立的稻草人。在制作过程中,他们发现用毛线捆不紧稻草人的身体,因为毛线太软了,有弹性,不好控制。嘉庆尝试用双面胶来粘,但还是粘不紧。敏莲用金线尝试捆扎,发现可以扎出自己想要的形状。敏莲的成功启发了其他幼儿。幼儿商议后,动手操作,扎好了稻草人的身体,可稻草人的手怎么做呢?有的幼儿说:“再扎一捆稻草放在胸前当手吧。”有的幼儿说:“拿几根稻草粘上去。”两三个幼儿把一小捆稻草用双面胶粘到另一捆稻草上,发现粘不住。他们再次尝试,把一小捆稻草从另一捆稻草中间穿过。“哇!手做出来了。”幼儿兴奋地大叫。
可要捆扎好的稻草人站起来,又出现了问题:它的手会往下掉。怎么样才能让手不往下掉?幼儿讨论起来:“在手下再绑一条金线,卡住上面。”“把身子绑紧些。”“试试在手下插一根棍子卡住。”……经过多次尝试,最后幼儿通过两人合作,一个幼儿固定稻草人身体,另一个幼儿用橡皮筋紧紧绑住手与身子的连接处,固定了稻草人的手。稻草人的手终于成功地固定住了。接着,幼儿又忙着给稻草人进行最后的装饰。
幼儿小心翼翼地把制作好的稻草人立起来,轻轻地放手,稻草人稳稳地站住了。“我们成功啦!稻草人站起来啦!”
(四)赶小鸟的稻草人
一天,一个幼儿说:“我们的小菜园有好多小鸟,菜都让它们吃光了,让我们制作的稻草人去赶小鸟吧。”这个幼儿的建议得到了班级多数幼儿的附和。
幼儿来到小菜园,把稻草人插到了菜地里。幼儿悄悄地躲在了角落里,认真观察。一会儿,一群小鸟飞过来了,落在了豌豆上吃豌豆,并没有被稻草人“赶走”。幼儿发现后,直接冲出来,把小鸟赶跑了。“稻草人怎么不赶小鸟呢?”“小鸟为什么不怕稻草人呢?”面对稻草人赶不走小鸟的问题,幼儿开始讨论起来。丹丹说:“稻草人没有用手去赶小鸟哦。”晨晨说:“我想起来了,我农村老家的稻草人,他们手上是有拿红东西的。”洛伊说:“那我们也给稻草人手上拿点东西吧。”幼儿找来了红塑料袋,绑在稻草人的手上。
一阵风吹来,稻草人手上的红塑料袋随风飘动。幼儿又藏在了角落里,静静地等待。过了较长时间,小鸟飞来了,正要落下时,风微微地吹来,稻草人手上的红塑料袋随风飘动,惊跑了小鸟。幼儿高兴地大叫:“稻草人赶走小鸟喽!稻草人赶走小鸟喽!我们的小菜园有了稻草人的保护,一定能长出更多更漂亮的蔬菜。”
(五)跳舞的稻草人
幼儿园组织幼儿到客家剧院观看表演之后,班级中的幼儿因为看了木偶剧表演,便提出要让稻草人也来表演。幼儿给稻草人穿上了漂亮的演出服,往台上一放。音乐响起来了,幼儿发现稻草人手脚都不会动,更不会跳舞。哎,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稻草人的手动起来、舞起来呢?
幼儿发现木偶戏中的木偶身上绑了好多绳子,绳子一扯,木偶就动起来了。为了让稻草人能像木偶一样会跳舞,幼儿也给稻草人手上、脚上绑上绳子。幼儿迫不及待地扯动绳子,但事与愿违,稻草人还是一动不动的。“老师,老师,扯了绳子,木偶会动。为什么我扯了稻草人的绳子,稻草人不动呢?”教师让幼儿认真观察木偶手脚与稻草人手脚的不同,观察稻草人手脚与人的手脚的区别。幼儿观察木偶剧中的木偶,前后、左右仔细摆弄木偶的手脚,又将木偶和稻草人摆在一起比,发现木偶的手和自己的手一样可以转动。那人的手为什么会动呢?幼儿发现木偶的手脚与人的手脚一样有好几节,稻草人的手脚都只有一节。杰杰甩了甩自己的手后说:“我们的手有两节,我们也把稻草人的手做成两节。”幼儿尝试把稻草剪短,扎成两段,再用金线固定。幼儿又发现稻草人的手只会向下垂。稻草人的手怎样才能摆出向上举、向前伸等动作呢?幼儿继续尝试,根据木偶的样子给稻草人的手的第二节绑上绳子。扯动绳子,稻草人的手终于可以上下摆动,但是前后摆动还是不行。怎么样才能做出可以改变动作的稻草人呢?
幼儿继续尝试,丽丽在玩手环时发现麻花绳可以随意扭曲,她想:麻花绳当稻草人的手可以做动作吗?她与同伴尝试将麻花绳做的手拼接在稻草人身上,穿上细绳,前后、左右扯动,手就跟着向各方向摆动。稻草人终于可以根据幼儿的想法做出各种姿势了。
三、活动总结
第一,活动取材于幼儿常见的稻草,简单、天然的材料引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教师利用幼儿熟悉的材料——稻草,支持幼儿在探索、表达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引导幼儿在创造性地改变稻草的形状及用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推进游戏。
第二,活动源于幼儿的兴趣,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活动建立在尊重幼儿需要和兴趣的基础上,幼儿才能积极投入“稻草变形”的过程中。在一次次活动中,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材料进行游戏,并充分探究、交往、表现。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引发新的兴趣点,幼儿经过努力思考、探索,合作完成或解决问题。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了对稻草再加工、再创作的乐趣,在汲取、丰富和发展经验中学会大胆且合理地运用各种辅助材料与稻草进行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第三,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创造。活动中,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创造者。幼儿在游戏中、在观察与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有益的经验。幼儿对“稻草变形”非常感兴趣,但不满足于简单的变形。游戏中每一次突破都是幼儿自主探索的结果:多变草绳(手镯、眼镜、草鞋)—稻草贴画—站立的稻草人—赶小鸟的稻草人—跳舞的稻草人等。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致勃勃,主动挑战,自主探索、试错,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探究“稻草变形”,联系生活经验,充分想象,创造性思考,愉悦参与活动,享受自主游戏的快乐。
第四,幼儿学会了与同伴团结协作。活动中每一个新作品的诞生、每一次问题的解决,都可以看到幼儿间的相互支持与帮助。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共同在游戏和讨论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共同在碰撞和摸索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共同享受解决问题时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共同合作创作了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