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师大版《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上册《宝盖头》教学课例

2022-03-17胡亚莉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书法教学

【摘 要】清代常州籍著名书画家、诗人汤贻汾说:“千笔万笔易,当知一笔之难。”书法需要学习者对书法特点有清晰的认识和熟练的笔墨技巧,小学书法的学习要多关注学生的观察和临写,重在得法,先有对笔墨形态的认识,再有对笔墨形态特点表现的相应方法分析,最后用运笔技巧有意识地去练习,才能做到笔笔准确。根据汤贻汾的书法观,在小学书法教学中,教师应从图像识读的角度,运用新技术手段,注重范字范例的多维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范字范例特点,学习书法的临习方法,促进学生书法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书法教学;宝盖头;新技术支持;书法图像识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5-0053-05

【作者简介】胡亚莉,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江苏常州,213161)教师,二级教师。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旨在运用新技术带领学生分析例字,让学生尝试书写、修正书写、再次书写,从中得到方法的学习和书写水平的提高。擬围绕“常州书画名人文化观照下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新技术支持下书法图像识读的研究”,在清代常州籍书法名家汤贻汾“千笔万笔易,当知一笔之难”书法观的指引下,运用现代技术,通过线性、几何形、图式等,帮助学生在视觉认知和特征记忆上强化印象,促进学生的书写技能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分析和介绍,了解“家”字本义及演变。通过观察、交流,认识欧体宝盖头三个笔画的形态特点及其组合关系,了解欧体宝盖头字的组合规律,掌握宝盖头的书写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欧体宝盖头、“家”“室”和“宇”的欣赏、分析、临写过程中,学习识读和表现书法范字范例特点的方法,以准确抓住其特点并临写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书法图像识读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和临写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法临摹习惯,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欣赏、讨论交流、书写实践,掌握宝盖头的基本形态及例字的结构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临写—比对—临写,临写出宝盖头及例字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例字示范视频录制;PPT;文房用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猜字游戏。

师:中国书法源远流长,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古文字,请大家猜猜是什么字?(PPT出示甲骨文“家”字,见图1)

生:“房”。

2.欣赏“家”字的演变。

师:到底是什么字呢?让我们先看动画再来揭晓。(PPT播放视频)

师:哦,原来这是一个“家”字呀。小小的一个汉字道出了书法起源于图画,来源于生活。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一课欧体楷书《宝盖头》(见图2)。

教师板书课题:第11课《宝盖头》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从学生喜欢的猜字游戏开始,再通过视频欣赏,带领学生学习“家”字的本义及演变过程,充分展示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二、发展新授

(一)发现宝盖头的特征,分析宝盖头的笔法

师:对于“家”字,不同的书家有不同的写法。对比颜赵的宝盖头,欧体的有何不同?(PPT出示颜、赵、欧体的三个“家”字,见图3)。

生:欧体的上点竖直,末端超出了横钩。

师:孙过庭在《书谱》里说过“察之者尚精”,告诉我们在观察对象时要细微精准。小组交流讨论一下,除了上点,在笔画的细节上你们还有哪些发现?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仅就单个的笔画形态不太能发现欧体宝盖头的特点,有了其他书家的比较,更能体现出欧体宝盖头的显著特征。教师引用孙过庭的《书谱》,激励学生细心地分析范例,学习并运用识读书法图像的方法。

师:想必你们已经有了答案,谁先来说?

生:上点由粗到细,左点先细再粗。左点与横钩相离,横钩被竖点分成左短右长的两段。

师:观察得非常仔细。宝盖头总体呈宽扁状,这是宝盖头的形态特征。下面请看老师是如何书写的,注意看清每个笔画的位置及运笔轨迹。

师(示范、讲解书写要领):首点在中线略左,起笔重为竖点;左点为轻入竖点,顺锋向下行笔;横画宜轻,从首点下部穿过,右段略长;钩重而短,朝字心出钩。

学生书写练习,教师提醒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并用手机拍照、希沃同屏工具投屏。

师:屏幕上展示了一个同学书写的宝盖头,谁能围绕宝盖头的特点来点评一下?

生:上点是竖点,但横钩两段要左短右长,建议横钩再写长些。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先检查自己的书写有没有出现同样的问题?如何调整笔画才能写得更准确?想明白了之后再临两遍。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对比异同、巩固书写,在书写过程中反复进行图像识读,促进学生进行范例特点的准确表现。

(二)学习宝盖头例字

1.引导分析“家”字的结构与用笔特征。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几何图形,如果把“家”字的外形轮廓连起来,是第几个几何图形?(PPT出示“家”字及几何图形,见图4)。

生:第三个。

师:这是我们对“家”字总体结构的第一印象,它类似一个倾斜的矩形。再来看宝盖头与下面部件的联系,横画与宝盖头的关系如何?(PPT出示“家”字及辅助图形,见图5)。

生:横画往右上倾斜,与宝盖头平行。

师:上下就像同学们排队一样要整齐。再看撇画与捺画,左右等宽吗?

生:不等宽,左窄右宽。

师:也就是左收右放的特点。再看捺画与宝盖头的钩有什么关系?

生:捺画长度超出了宝盖头。

师(总结):“家”字下面部件“豕”中的横画与宝盖头平行;左窄右宽,左收右放。整个字像一个舞蹈演员,单脚站立,通过肢体之间的协调来保持重心平衡。(板书:重心平衡)

学生书写练习“家”字。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配对、线性引导、图例深化,让学生在视觉上对书法范字有直观认识,再通过讨论归纳、示范书写、练习比较、巩固书写,加深对范字特点的记忆和书写方法的积累。

2.自主探究“室”字的结构特征及书写。

师:请看这个“至”字(PPT出示“至”字图片,见图6),跟我们平常的书写有什么不同吗?

生:字不在正中间,而且点画写成撇点。

师:你的眼力可真不错!你们能在练习米字格上找到相对的位置再临写一遍吗?

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给“至”字加上一顶帽子,看!(PPT出示宝盖头,变成完整的“室”字),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帽子的形态后,也把帽子加上去吧。

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选取代表性作业,学生分析点评。

师:这个帽子可真有趣,就像我们的秤杆一样,上点左移与下面“至”的中竖错位,左边点画重,横钩写得细长以达到左右平衡。再把整个字的外形轮廓连起来看看,咦?变成了一个倒梯形。请看老师怎样书写的。

教师PPT播放“室”字书写视频。

學生再完整练习两遍。

设计意图:通过反常规的书写顺序进行观察,突出范字的字形特点和宝盖头字的组合规律。学生在反复观察、书写、对比中,逐渐提升图像识读和书写的能力。

3.自主探索“宇”字的结构特征及书写。

师:请认真观察这两个“宇”字(PPT出示“宇”字,见图7),你认为哪一个写得更美观?另一个字的书写哪里不合理?

生:下面的“宇”字写得更好看。上面的“宇”字上点与竖钩不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字好像歪了。

师:对,写字要注意重心平衡。请同学们试着写写看,有没有信心写好呢?

学生书写练习一遍。教师巡视指导,用手机拍图,希沃投屏。

师:一起来看这位同学的作品,谁愿意点评?

生:这个字虽然重心平稳,但建议把“于”下面的一横写短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两个字的形态,突出范字首尾相对才能重心平稳,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宝盖头与下面部件呈上宽下窄的规律。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宝盖头和带有宝盖头的三个范字,知道了欧体楷书宝盖头变点为竖,但若竖不出头,字的布白、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PPT出示图片,见图8)。

生:若不出头,与下面部件间的布白过多,整体显得不够紧凑。

师:你的分析真有美学道理!竖点是为了让字的结构更加紧凑,欧阳询《九成宫》中宝盖头中的上点,大部分都写成了竖点。老师还收集到了《九成宫》中含宝盖头的其他字,同学们先观察字的外形特征,有什么发现吗?(见下页图9)。

生:大多数的字成倒梯形,上宽下窄。

师(总结):这也就是黄自元九十二法“天覆”。宝盖头上部宽,下部窄,如人立于天下,呈天覆之势,如“室”“宇”。但是欧体楷书中宝盖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遵循着因字立形的结字规律,如果下面有比较舒展的笔画,如“家”字,这时候就要做适当的调整,如果还是一味地求大,那么整个字就会松松散散,这一点大家要注意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图像识读,引导学生发现欧体楷书宝盖头上点的形态对整个字结构所产生的作用。引用黄自元“天覆”书论,总结出部分宝盖头字上宽下窄的组合规律,同时指出宝盖头字也受下面部件的影响,遵循因字立形的结字规律。

【教学反思】

在范字讲解中,通过教师的讲解、指导宝盖头的不同写法及结构安排,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结构美。每一次的书法教学都应该让学生有所得,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书法基本功才会提高。

本课在常州书画名人汤贻汾书法观点的观照下进行设计,紧扣范例范字的细节特点,将每个笔画之间的关系和整字的外形,运用新技术手段进行解析、提示,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提高了书法图像识读的效率。

3198500589245

猜你喜欢

书法教学
书法欣赏在高校书法教学中的作用解析
对隶书体势的全面诠释
浅议小学书法教学
怎样激发小学生对书法课的学习兴趣
谈低年段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
小学书法教学的学习兴趣激发方式探寻
书法有“法”
汉语国际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之书法教学研究
书法教学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