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小学书法教育中的“技能训练”
2022-03-17徐璐
【摘 要】“由技入道”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必然过程。但“入道”并非易事,那是在对书法千锤百炼、披肝沥胆后得到的高端体验。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不能完成也不可能进入这一理想境界。书法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加强学生书法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创作技法,为后期迈进书法艺术殿堂创造条件。
【关键词】小学书法;技能训练;书法基础;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5-0014-02
【作者简介】徐璐,江苏省盐城市建军路小学(江苏盐城,224001)教师,一级教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优质课评比特等奖获得者。
汉字,是民族语言的记载符号。书法作为汉字书写艺术化的呈现,这种充满无穷魅力的艺术得益于“道”,更得益于“技”。不同技法可以将书法之形表现得丰富多彩,将书法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教学实践中,技能训练模块教学,是小学阶段书法教育的重点。笔者认为,书法技能训练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笔法,让学生学习书法入门
书法在早期形成的过程中,没有笔法和技法。先民从结绳为识到依类象形,文字只不过是记事、达意的一种符号而已。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甲骨、金文、铭石等文字,在当时都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创作的。后人逐渐从这些古文字中发现一些规律和法则,比如写字过程中如何执笔,如何行笔,如何掌握结构疏密,如何运用方笔圆笔等等。认识这些规律后才有了法则。
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特别强调笔法讲解,从笔法的最基本概念讲起,仅“筆锋”一词,笔者就利用两个课时来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方案、耐心组织教学。“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在两个课时的学习后,基本都清楚地了解并掌握了“笔锋”的概念。如“中锋”就是指笔尖始终处在用笔的中心位置;“侧锋”就是将毛笔倾斜,笔尖的中心位置偏于侧面;“逆锋”是相对于正手位置顺行的反方向的运笔。
二、重视行笔,让学生学习书法入室
掌握了执笔法,关键还要教学生如何行笔、运笔,这是学生学习书法能否“登堂入室”的关键一步。运动感是书法艺术的生命,尤其是以线条为语言的书法艺术,通过毛笔的运行留下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富于节奏韵律的笔迹,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人们可以感知到运动着的线与线、构架与构架之间的错综变化。优美的字形构建出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呈现出来的行进感是形成美的前提。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行笔,笔者重视笔画转折处的教学,以求得行笔教学的突破。笔者先让学生赏析古帖中笔画的行笔过程,如汉隶和楷书将篆书的圆转改为方折,一些线浓缩为点,加快了运笔速度。但由于“横平竖直”的基本构架,对垂直和横向重力平衡的要求有所不同,于是产生行笔的走向。笔者重视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所呈现的行笔方向,如点画的左右高低、枯湿浓淡、曲直刚柔等因素都是行进笔锋所实现的。学生只有了解这些,才能正确地行笔。
三、重视平正,让学生学习书法有基础
汉字的方构图,是由上古时期最早的文字符号——八卦的横画排迭构成。文字日臻完善,书体的实用性演变以及书法作品结构章法的千姿百态,几乎都是在大小不等的方块内衍生与创造的。在基础教育阶段,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平正”是学习书法的第一原则,至于“险绝”,那是初中或高中以后的学段需要重点完成的任务。在构图部分的初始教学中,笔者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一”字讲起。先利用一段时间,让学生写绝对平衡的“一”,但写出来后往往有向下坠的感觉。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说明,由于受肘腕部生理机能制约,书法家在书写横时大多写出左低右高状。形成这一审美惯性主要是因为人的“知觉力”对左右不同位置的重力感受经验不同,这是一种追求“知觉平衡”的结果。所以稍微上翘,反而显得平正。再比如教学“人”,“人”字书写中重力平衡的有趣变化,也具有典型性。“人”字是左右拉开的构架,古帖“收撇纵捺”写法,其左右重力平衡反而达到惊人的平正效果。“收撇”就是要把字的重心左移,给“放捺”留下足够的空间。只有在动势中求得“知觉力”的平衡,观赏者才会感觉字体平正端庄。再比如,笔者教学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东越青丘”中的“青”字下部分的“月”中间两横反常地接在了右边的笔画上,而一般的写法应该是接在左边的竖撇上,这是因为作者在写“月”字左边竖撇的时候写得中心偏左了,以至于中间的两横不得不靠在右边的笔画上来平衡,若还是连着左边的竖撇,则“月”字将不在中线上而失去平衡。
四、重视整体,让学生掌握作品全貌
在技能训练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书法作品结构的严谨完整。注重整体,不仅能够把握书法作品中的章法规律,也可感知到书法作品的内在气质。潘天寿先生在《潘天寿谈艺录》中就作画作书说过:“为人、处事、治学、作画,均须以整体之气象意致为上。故作画,须始终着眼于大处,运筹于全局,方不落细小繁屑、局促散漫诸病。”因此,笔者在课堂上通常让学生先整体了解字形字貌,从中找出规律性特点。让学生明白在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之间不是各不相干、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特别是行楷书,一要“线贯”,既是行书的牵丝引带,也是楷书的中轴线。每一行都有一条无形的中轴线,每一个字也有一条无形的中心线,如果每一个字的中心线与一行中轴线重合,就容易产生美感。二要“势连”,即上个字末笔回锋收笔,其势隐向于下,下个字的首笔逆锋起笔,其势暗接于上,靠上下的笔势使字与字遥相呼应,即靠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用笔走向、体势俯仰、笔意流通、行间虚实来体现。只有整体把握,写出的作品才能气脉贯通,而不是一盘散沙。
五、重视差异,让学生在技能层面展现个性
在书法教育中,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对书法学习的需求,为学生营造适合的开放性的练习环境,使学生个性与书法学习有机融合。例如,笔者在教学“点”的书写时,让学生辨别不同字体的“点”,并谈一谈审美感受,引导他们在辨别中自主发现各字体的特点,自我感悟的知识印象会更为深刻。
六、重视态度,让学生养成专注习惯
端正学习态度,也是书法技能之一。平时所说一个学生学习书法“态度端正”,主要是指他学习书法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相反,说一个学生“态度不对”,则指他对待学习持消极、被动甚至厌恶的情绪。书法学习态度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成效,还关系到学生的个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书态度,对每一个学生书法艺术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十分重视学生学书态度的纠正。书法学习是一项十分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因多次失败和挫折极易产生消极情绪。因此,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书法学习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笔者非常注意把控临帖型课堂教学的进度与练习指导。小学生理解能力受到认知水平的影响,较难很快感受到经典碑帖中隐藏的艺术之美,因此要避免学生因为一味单一地对碑临、对帖临,让原本具有趣味性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小学书法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身独特的审美情趣、书写意蕴,培养学生产生书法学习的持久乐趣。书法的学习创作之路如同人生经历一样,都是人心的修炼过程。教师在小学书法教学阶段要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加强书法技能化教育,让学生在不断加深书法感知力的同时,以趣促学,从而丰富他们的书法练写表现力。
307050058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