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化背景下小学书法沉浸式学习策略研究

2022-03-17于增忠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书法教学

【摘 要】新时期小学书法教学中引入智能化技术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小学生书法学习积极性,从而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中,促成师生关系的优化和书法教学活动的高效率进行。智能化技术融合沉浸式学习,创设直观教学情境,突破书法教学难点,实现全景式学习,拓展书法学习领域,提升书法教学品质。

【关键词】智能化教学;沉浸式学习;书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5-0022-04

【作者简介】于增忠,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华东师范大学苏州湾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100)校长办公室主任,高级教师,苏州市美术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十佳辅导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沉浸式学习是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借助虚拟学习环境,学习者通过高度参与互动、演练而提升技能。基于此,笔者结合沉浸式学习,以期找到书法教学与智能化技术教学之间的连接点。

一、智能化技术在小学书法沉浸式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1.沉浸式学习:具象学习,身临其境。

沉浸式学习利用现代智能化技术,还原了创作者创作状态,为学生学习掌握书法技巧提供了有利条件。书法技巧的瞬间表现,往往用肉眼很难捕捉到,现代智能化技术教学通过放大、慢放、暂停等技术手段,完全实现了每个细微动作的放大定格,让学生可以具象化体悟书写状态,掌握运笔规律,真正清清楚楚地看到行笔路线,运笔轻重缓急、提按顿挫、蓄势调锋等细微技巧动作。

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雾里看花,难描难画,教师则是难以尽其言,难以善其事。可一旦具象化,不仅使教学过程变得愉快轻松,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要点。运用现代智能化技术对古人行笔两个形象比喻的“屋漏痕”“锥画沙”进行动态具象演示,学生对这两个比喻会顿时豁然开朗。“屋漏痕”是漏屋墙壁上积流下来的雨水,一点点积攒后破除阻力延流而下,大的“直”线中汇集融合许许多多小的“曲”,让学生瞬间知晓行笔不要一泻无余、平拖直抹,一定要注意其中的细微变化。“锥画沙”用锥子在沙滩上画一条线,想一划而过是不可能的,因为锥子会遇到许多小砂粒的阻碍,这样画出来的线就需要不断地冲破和克服砂粒的阻力,也就形成了有细微变化但并不光洁的直线。

沉浸式学习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古人的用心和笔法,还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师示范、学生临摹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将书法知识以图文并茂、音形并存的方式展现出来,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可以带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唤醒”其书法学习的热情,进一步优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优化课堂上的整体学习氛围,提升具象化学习和学生在场学习的效果,从而有助于推进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高效教育模式的构建。

2.沉浸式学习:深度学习,知行合一。

沉浸式学习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智能化技术在小学书法教学中的运用,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示传统书法教学中无法直观展示的内容,而且其及时性、互动性、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还可以帮助构建交互式书法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可以主动参与书法深度学习,有效推进书法教学的延续性,提升书法教学的实效性,促成学生书法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提升。

传统书法技巧教学一般采用双勾笔画,中间注释行笔路线,很难真实体会到行笔过程。沉浸式书法教学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采取视频动态,生动真实再现书写者运笔状态。学生可以清楚看到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运笔动作快慢等,更直观地感受书写乐趣。同时,只要有沉浸式书法教学视频,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完全实现了学生从书写者角度体会书写者的真实状态,可以调整播放速度来观看,做到了想怎么看就怎么看,还可以通过无数次的回放来仔细观看,从而领悟创作者书写过程,实现了哪儿不清楚就重点看哪儿的学习效果,摆脱了教师不在身边的局限,真正实现静态学习,动态感悟,做到深度学习,知行合一。如“捺”是所有笔画中最难书写的一种。常见的工具书中有楷书的“逆锋起笔”“中锋行笔”“转锋出笔”,隶书的“一波三折”“蚕头燕尾”等描述,这些“法”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字的力与势。但这些描写却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以想象带有“一波三折”的波纹会是怎样的捺画,燕子的尾巴像剪刀,捺画的收笔之处还要分叉吗?但只要把捺比作伸出去的腿脚或是滑梯,就更容易使学生掌握捺画不仅有捺身还要有捺脚,在运笔方向上除了由左上到右下之外还要向右收笔,而且捺脚与捺身的比例正如同人腿和脚的比例一般。这样学生不仅能了解具体点长短粗细的比例之分,更能掌握动态的变化应用,不至于写得过弯或过直,有起而无收了。

3.沉浸式学习:多元融合,提升修养。

沉浸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文化修养。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指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要重视书法的文化教育价值,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书法这门艺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与先人智慧的积淀,是中华众多文化融合的核心体现。现代社会是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全面发展的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丰富与变化,在实际的沟通与工作中,很多人都依赖于手机、电脑打字或者语音输入,认为这样方便、快捷,很少进行书写,认为汉字的书写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了,这非常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智能化技术在小学书法教学中的引入,不仅仅是对传统书法教学的技术辅助,还让学生、家长对书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價值等有了更新的认知,更是让众多学科知识能够有效多元融合,从而在改善书法教学现状的同时,有助于我国传统书法文化的弘扬,也能有效推进对小学生文化修养的培养。

课堂中与语文、音乐、体育、道法、美术等学科的多方位有机融合使书法学习更加丰富多彩。用语文课中学到的“顾盼生姿”一语来形容“点的变化”;在教学“斜钩”时,借用体育动作的“斜中求稳”来形容字的重心平稳;结合道法课学习的知识,欣赏文天祥《木鸡集序》作品,理解“线条瘦劲,得怀素遗意而绝少跌宕之趣”时,感受文天祥的忠义精神,欣赏董其昌《月赋》《各体古诗十九首》《临柳公权兰亭诗》等作品时,感知其平淡秀雅的书风;基于语文学习了解“日”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草、楷、行的变化;基于美术课程感受墨色的轻重浓淡;书写时体会速度,快慢如音乐、舞蹈中的节奏美等。这些学科知识恰当运用于书法教学中,通过与生活、情感、学科的联系,获得书法艺术的感知、体验与表现,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智能化技术引领下的小学书法沉浸式学习策略

1.抵达学习现场,实施智能化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相对比较小,传统的书法教学启蒙对其来讲非常枯燥,学生学起来没有耐心,更没有兴趣。但是引入智能化技术之后,教师可以在基本书法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将汉字形象化、具体化、趣味化,在改变学生对书法传统认知的同时,紧紧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其可以跟随教师的思路、跟随智能化技术的指引主动参与书法知识的学习,培养其学习兴趣,促成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相长。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书法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依据其爱看动画片的特性,在课堂上以动画片的形式为学生播放名师大家书法练习的过程,如:王羲之临池学书,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岳飞沙土练字等故事,牢牢吸引学生目光和注意力,使其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后续书法教学有序开展做好铺垫。而针对书法练习过程单一和沉闷的特性,为了减少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疲劳感,教师可以在智能化技术的辅助之下,在课堂书法练习中为学生们播放一些音调优美、韵律悠长的音乐,如《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平湖秋月》等,以舒缓学生的情绪,也锻炼其在书写过程中把握节奏感,使其可以尽快投入到书法的学习和练习当中,助力小学生取得具有个人特色的书写成效。

2.创设教学情境,依靠智能化技术实现具身化学习。

书法教学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育阶段。传统的教师示范和一对一的教学指导模式虽然有效,但是非常耗费教师的精力,教师难以顾及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入智能化技术教学手段之后,教师为学生建构直观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形象,更直观、更逼真地为学生展示书法创作的过程,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切实推进学生书法技能的发展。

传统的书法教学中,教师对书法的渊源和字体演变主要依靠口头讲述,内容相对抽象、平实,学生听着听着就容易走神,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智能化技术的辅助下,教师组织学生学习“书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知识时,则可以用幻灯片的形式,带领学生观察远古时期的文字符号图片,分析当时的字形特点,并以动态视频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如神农结绳和仓颉造字的故事等,以生动的演示让学生明白“书画同源”的道理。不仅如此,还可以就某一个汉字为学生制作Flash动画,使其在“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字形动态演变中,形象感知书法的发展过程。从而借助直观的教学情境创设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书法的发展、演变历史。学生通过具身化学习,全身心投入到书法学习过程中。

3.交互式学习,借助智能化技术突破书法教学难点。

“上课就会,下課就忘”是小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也是现阶段小学书法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不采取有效的引导策略,很难提升书法教学的成效。为此,在智能化技术的辅助下,教师除了要做好课上书法教学内容的讲授指导之外,还可以借此为学生搭建课后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的信息平台,从而推进书法教学向课后学习的延伸与拓展,在突破教学难点的同时,使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书写心得、书写技巧,

针对学生课后书法练习无参照、无指导、无交流的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借助微信这一即时交流软件组建班级“书法交流群”。在这里不光为学生布置课后书写练习作业,监督学生的课后书法作业完成情况(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拍照打卡),还可以分享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如很多小学生在书法练习过程中,知道自己写的字念什么,但是没有记清教师所教学的汉字书写笔顺,以至于写出来的汉字字形虽然正确,但是不规矩、不好看,整体占格也有问题。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汉字书写微课视频,一笔一画地展示汉字的书写过程。同时教师对于其中需要注意的书写问题进行语音或者文字讲解,并在课上教学结束之后及时分享到班级微信群里,以供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观看、自主跟随练习,强化学生课后书写练习的效果,助力学生书写技能的提升与发展。

4.全景式学习,融合智能化技术拓展书法学习领域。

小学书法教育不光是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还是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技术在书法教学中的融合,则更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交互式学习资源和学习氛围,从而使小学生可以在互相交流,直观欣赏古今书法大家精湛书法技艺的同时,感受书法大家的高尚品格,体悟其作品中所展现出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使小学生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塑造优良的德育品质。

在书法欣赏课的组织与设计中,教师不仅要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搜集尽可能多的出自名师大家之手的书法真迹,还要为学生介绍历代书法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书法作品的书写背景、书写情感。如《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创作的,并没有顾及笔墨的工拙,而是颜真卿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在整个书法史上不多见,也是极具史料和艺术价值的原作之一等,引导小学生对书法有一个从抽象到具体形象的认知,使其可以在展开想象的同时,正确把握书法作品的意境,正确理解书法作品的思想内涵,有效拓展书法学习领域,丰富学生的知识认知,促成学生文化内涵的积累。

小学书法教学与智能化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智能化教育背景下书法教学发展的必然,使得书法教学在智能化技术支持下变得有意思、有意义。其在弥补传统教学缺陷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书法教学方式、丰富书法教学内容,使小学生产生对书法学习的浓厚兴趣,并在主动参与书法教学活动的同时写好汉字、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

3725500589215

猜你喜欢

书法教学
书法欣赏在高校书法教学中的作用解析
对隶书体势的全面诠释
浅议小学书法教学
怎样激发小学生对书法课的学习兴趣
谈低年段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
小学书法教学的学习兴趣激发方式探寻
书法有“法”
汉语国际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之书法教学研究
书法教学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