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探究

2022-03-16丘新英福建省上杭县第三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丘新英(福建省上杭县第三中学)

以考纲重点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传统历史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素质教育对初中历史的教学要求,革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对于培养初中学生正确历史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有着重要意义。历史教师要顺应教学政策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径,为培养初中学生历史素养奠定基础。

一、挖掘课本教学内涵,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初中历史教学融入“家国情怀”的主要难题在于初中学生无法轻易对历史事件产生情感共鸣。由于历史事件的年代久远,历史背景与当代的社会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很难理解某些历史事件的意义。因此,教师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历史事件,要从细节入手,为学生还原真实的历史情境,使其在具体环境下理解历史节点下普通民众、历史重要人物的情感与追求,在情境中升华其历史学习情感,引导其生成爱好和平、珍惜和平的历史学习观念。

比如,在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教科书中“这一时期的中国,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造成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这段话,创设教学情境:“教科书中的图片描述了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饥民惨状,接着提出问题:“是什么导致那些人的惨状?”“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会怎么做?”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将学生引入20世纪初中国军阀混战的年代。有些学生提出:“我会去湖南省找毛主席,一直‘苟’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就学生这一想法,教师与其展开讨论:“如果你在奉天,你要怎样去湖南省?”“你要准备多少钱?多少干粮?”“当时北方军阀汤芗铭、傅良佐、张敬尧先后入据湖南,你遇到战争怎么办?”“如果遇上抓壮丁,你会怎么办?”“如果被送上了战场,你是选择当逃兵被枪毙?还是选择上战场与同胞开战,拼个你死我活?”细致讨论后,学生认为这一条路“走不通”,又提出:“我去山里躲着,一直到战争结束。”教师再让学生合作讨论躲藏细节:“躲在哪座山?”“要带多少生活用品?”“上了山就再也不下山了吗?如果生病怎么办?”“下山可能会遇到什么?”在情境中与学生讨论多种百姓在战争时期可能保存性命的方式,最终学生意识到战争时期百姓的性命如草芥。这时,教师再对本课的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军阀混战等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受战争的邪恶与和平的来之不易,树立珍爱和平、追求和平的历史观念。

二、融合多种教学资源,培养爱国精神

(一)融入影像教学资料,增强民族信念

初中历史教学不应受教科书的限制,应将教学目光放得更远,将课外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在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爱国观念与民族信念。

比如,在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新文化运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采取以下方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实现家国情怀的有效渗透。

1.截取《觉醒年代》影视片段,让学生在课上观看李大钊在工厂车间的经典演讲,了解二十世纪初中国革命先辈为救国图存所做的尝试。

2.展示“新文化运动中的出版商和书店”“袁世凯称帝标准像”“北大红楼”“新青年杂志”等历史照片,加深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

3.播放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蔡元培、辜鸿铭等人物的介绍视频,让学生从更多角度了解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的生平事迹,加深学生对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救亡图存、“创造一可爱之国家”奋斗理念的理解,加深学生对鲁迅、钱玄同等人与封建思想斗争到底抗争理念的认同。

这些影像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了当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持续发展的历史背景,了解了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坚持斗争反抗、传播真理的伟大。学生对革命先辈迎着反动派刀枪誓死不屈坚持革命、追求本固邦宁的奋斗信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自身的民族信念得到增强。

(二)引入文字历史材料,培养爱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宏大叙事,还要将微观史料引入课堂,让学生在阅读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学习普通人是如何爱国的,从而增强其爱国情怀。

比如,在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中国抗日战争》“全民族的抗战”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顺序引入微观史料:

材料一:1931年9月24日,驻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向其所辖各县通电,呼吁军民团结共同抗日;1931年9月25日,驻吉林省城的第25旅张作舟部开抵榆树,宣布抗日;同月末,东北边防军司令部驻吉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冯占海率所部在永吉县老营盘举行抗日誓师大会,并通电全省……

——新知网《东北抗联历史》

材料二:传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松花江上》的作者是人民音乐家张寒辉。张寒辉在西安二中任教时,目睹了东北军官兵对故土的深切眷恋及对颠沛流离生活的悲怨,就以北方妇女失去亲人在坟头的哭诉声为音乐素材,写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中国抗日战争》

材料三:抗日战争时期,阿坝州十六区属各县人民积极响应民国政府“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力出力”的号召,积极捐献,支援抗战。当时茂县、松潘、理县的县立中学师生员工为抗日战士募集衣物。社会上有的农民拍卖传世宝物、妇女变卖首饰嫁奁为抗日做捐献……

——中共阿坝州委机关报

通过上述史料,学生细致地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祖国人民受侵略、受压迫的悲惨生活细节,加深了对“覆巢之下无完卵”这句话的认识。同时,在阅读军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史料时,学生对“小家”“大家”“小我”“大我”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对历史上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有了更深的情感共鸣,爱国情怀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增强。

三、组织文化传承活动,培养民族精神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是个人对家庭、民族的一种认同,这不仅是生命自觉与家教传承,还是中国古代圣贤流传下来的大任担当。家国情怀起源于我国古代士大夫的人文信仰与人文精神,教师要紧抓这一关键点,在历史课上组织丰富的文化传承活动。

比如,在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综合探究——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探究教学中,教师展示梁启超首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史料,并提出具体问题:“梁启超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有什么意义?这为解决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严重危机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回顾中国古代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并进行文化交流:(1)出示春秋战国的相关史料,组织学生讨论《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让学生体会古代文人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的爱家情感、爱国情感。(2)出示宋朝靖康之耻史料,组织学生讨论《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示儿》“南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让学生在讨论中体会古代文人经历战争失败、骨肉分离、国破家亡后的痛定思痛、意图复兴的壮志豪情。(3)出示西汉、唐、南宋疆域图,让学生根据地图补充相关史实,并对不同朝代各民族饮食文化、音乐文化、节日文化、贤孝文化等文化融合的过程进行探究。从探究历史文化的角度让学生回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的历程,使其理解“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的转变,从而增强其民族精神。

四、开展时事新闻讲座,培养公民意识

与时俱进,将当下的社会热点、时事政治事件引入历史课程中,运用专业知识对事件的深刻内涵加以剖析,使学生了解事件的重要意义或恶劣性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同时渗透公民教育,在点评新闻主人公行为的同时传授相关的法律常识、维权知识、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尽到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比如,在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一课的教学中,结合课程中“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具体教学内容,教师播放《焦点访谈》的专题报道《“学术”交流中的阴谋》。以此为依据开展点评讲座,由教师为学生讲解藏在“学术交流”中的间谍案件。接着,多媒体展示盘点间谍案件新闻,让学生了解“许莉婷案”“章豫人案”等案件,让学生了解到和平年代下的暗流涌动。播放完相关介绍材料后,教师开展互动问答:“你知道间谍是怎样从事情报搜集工作的吗?”“什么样的行为算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如果有人给你钱,让你在某某地方拍照片,你会去做吗?”在一系列的提问中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再对具体内容进行补充:“中国公民被拉拢、威胁、策反帮助间谍传递情报的事件不在少数,普通人也可能遭遇间谍策反。面对别有用心的人的诱惑、威胁、讹诈,我们要第一时间找人民警察求助,或拨打间谍举报热线进行举报。”将历史教学内容与现实问题紧密联合在一起,在专题讲座中为学生传授公民常识,使其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保护国家,实现对其公民意识的有效培养。

五、组织历史实践活动,培养乡土观念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乡土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乡土观念,加深其民族归属感,提升其民族凝聚力,对于培养其家国情怀有着重要作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乡土教学资源的作用,组织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家乡发展历史,体会家乡文化、家乡人情感,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升华对家乡的情感,生成良好的乡土观念。

比如,在完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改革开放的起步》一课中基础知识点的教学后,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四十多年以前我们的家乡是怎样的?发展到今天,我们家乡都经历了什么?有哪些人为我们家乡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活动中,学生通过上网找资料、走访家乡老人、去家乡图书馆找报纸、文献等多种方式收集家乡的发展史料,了解到父辈、爷爷辈的人轰轰烈烈搞生产责任制、搞个体工商的历史。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家乡人敢想、敢干、敢闯的拼搏精神,赚到钱回馈家乡、回馈社会的乡土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对家乡的归属感加深,乡土观念形成。

综上所述,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既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也是培养初中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主要路径。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认识到“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学情采取针对性的理论教学改革与活动教学创新,通过整合教学资源、组织多样教学活动、布置实践探究任务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和乡土观念,深化其“家国情怀”。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略谈“家国情怀”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