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陶行知教育思想 培育灵动有爱幼儿
2022-03-16耿云娟
耿云娟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在新课改的今天,每个教育者都应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时刻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引领教育者们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一、追随孩子兴趣,支持幼儿游戏
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是把一个鸟放在林子里;教育即生活,是把鸟放在笼子里。”他提出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自营,生活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在课程改革之路上,教师们深刻地感受到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方式。那么教师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什么呢?笔者梳理了四个词,即,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游戏、关注经验。
笔者跟小班的孩子一起收集了胡萝卜、番茄等各种各样的蔬菜投放在区域内。对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说,这样直观真实的自然材料能够充分地激发他们的感官,促进他们用多种感官感受各种蔬菜的颜色、气味、外形特征等。笔者在科学区投放了长短不一的透明的管子以及各种豆豆,孩子们可以感知管子的长短对比,通过摇一摇听听豆豆在管子里的声音,同时可以看看豆豆的大小、颜色,甚至不同的豆子混装在一起的颜色变化。用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材料,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大大激发孩子游戏的兴趣。
区域里投放的蔬菜材料都是孩子通过手部动作进行游戏的,如果粗浅地看,可能只是觉得为了让孩子训练精细动作的发展,但其实是因为小班幼儿认知的发展主要是靠行动获得,所以投放这样的材料真正的意义是让孩子们在一个反复摆弄、模仿的过程中巩固、加深对各种蔬菜的认知。小班孩子年龄比较小,最开心的就是在户外种植区的孩子,对他们来说那里就是世外桃源,在里面获得的经验也是多领域的。洒水、挖土是一个小肌肉动作获得反复地锻炼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又会发现湿泥土和干泥土的区别,甚至还有可能会发现里面有一些小虫、蚯蚓等,孩子们的语言互动也就自然产生了。
在开展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们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一个班这么多孩子,两位教师如何全面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看见每一个孩子的经验?经过不断地尝试,倾听幼儿的声音,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下总结出:当教师应接不暇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用符号、线条或者图案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表征,为教师的观察打开了一扇窗,通过孩子的图像表征了解他今天的一个游戏经验。这样一个图像表征的方式也是孩子们进行经验交流的一种便捷有效的交流方式,自主学习也就真正地发生了。陶行知认为:教师要有同理心,要具备“孩子的心灵”,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天地。幼儿的兴趣点与关注点是教育的有效起点,也是幼儿真正的学习动机,教师应该更多地静心观察,随时记录孩子的表现,了解每个孩子的游戏经验。
二、引领实时教育,捕捉教育契机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全部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也就是说一日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
晨间体育锻炼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础,也是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延伸,更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笔者所在幼儿园新添置了大型玩具——吊环,极大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对于中班小朋友来说,吊环的游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的跃跃欲试,有的摩拳擦掌,有的小心翼翼,还有的实属观望……在户外体锻时间里,很多孩子继续选择吊环进行挑战,小单的一句“我要坚持”开启了大家竞赛的热情,随后正泽和昊晟也来挑战。这样的节奏持续了好一会儿。轮到静怡的时候,竞赛的进度似乎点了暂停键。原来静怡每次挑战吊环,教师都会站在身旁扶着,她才敢把小脚迈出去,渐渐就形成了依赖。正好借着今天孩子们的竞赛热情,笔者试着鼓励她:“眼睛看向前,手上用力,感觉自己在游乐场,小脚一蹬就出去了。”身后的孩子也不断给她加油,等待着静怡的第一次勇敢挑战。就在大家都有些着急的时候,静怡小朋友成功了,看着神情紧张的静怡,然然的小手不由得拍了起来,随后周围孩子们也跟着为静怡的勇敢鼓掌、点赞。这一次的吊环挑战成为本班孩子独特的标杆,个个都想成为下一个挑战者。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为幼儿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充分关注幼儿生活,把握教育契机,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主动挖掘有价值的素材,给予幼儿充分地自由探索和表现的机会,让幼儿的多种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的氛围,理解幼儿,理解他们的童趣、童真,关注他们的感受,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感到接纳、关怀、支持的良好环境。
三、线上传递温情,拥抱春暖花开
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告诉每一位教师要心存师爱。深刻记得去年春节,本该是一个家人团圆、共叙亲情的佳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新型冠状病毒正在全国扩散,让这个年格外凝重。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大家都被卷入了一场特殊的战役,而这场特殊的战役是属于每一个人的。
(一)关注家庭
此次“新冠”疫情恰好在春节假期,教师们每天都会收到园部的通知,需要收集和统计各种数据,积极配合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看到每位家长和幼儿的健康打卡犹如吃到了定心丸。直到遇到了特殊的家庭,因为家庭的变故,迫不得已离苏去到浙江台州。孩子的父母离婚了,孩子目前跟着爸爸生活,孩子的爸爸忙于种西瓜,对当下的疫情没有特别关注。笔者反思自己的疏漏,主动连线家长,了解每个家庭的情况,并将收到的疫情情况和注意事项分享到群里。对新市民子女和有困难的家庭进行私下连线,将工作做实效。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这个时期孩子们的健康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那是一份对幼儿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一份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二)关心幼儿
怎样能让孩子们安心宅家,理解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保护好他们的身心健康呢?分管领导组织教师们进行线上研讨,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找一些“新型冠状病毒”绘本,有的说用画画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到如何预防新冠病毒……为此,教师们制定了为期一个月的幼儿居家活动计划。作为幼儿教师,能做的是什么?毫无疑问,要把灾难变成教材,用爱化作通往幸福的桥梁。教师可以自发录制祝福视频,向孩子们问好;也可以录制居家指导小贴士的视频,让幼儿宅家进行游戏和学习;还可以关注家长在班级群里发布的孩子学习、游戏、劳动视频,及时表扬并给出更好的建议,丰富孩子们的宅家生活。
笔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平凡,无法像钟南山院士那样奔赴前沿,无法像白衣天使那样温暖战“疫”,无法像社区战士那样实干基层,但是笔者愿用自身的能力丰富孩子们的宅家生活,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教师们做的点点滴滴,让孩子们欢喜,让家长们感动,既使宅家生活,也坚持把“爱”送入家家户户。
四、贴近幼儿生活,实操发散思维
兴趣是最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动机,是幼儿持续活动的内因,从而激发幼儿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大班幼儿正是由于对发电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与兴趣,于是促使他们一再地进行探索、尝试,甚至在失败后他们还能从猜想、寻找方法、寻求帮助一步步深入探索。当了解到“柠檬发电”的原理后,还能联系实际,回过头猜想自己失败可能的原因。不论这些猜想是否正确,都是幼儿自己的真实想法,都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
(一)探索——生活经验的提升
初次尝试,可以发现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太强,幼儿主体性没有很明显地体现出来。问答环节中教师的提问语不够精练,每次操作的目的性不强,总结的语言没有从孩子的回答中提炼出来。通过听课教师的分析和探讨,笔者认识到导入环节直接引出利于幼儿理解。最后的结束环节,笔者用疑问的口吻引发幼儿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每次操作后要有经验的提升,层层深入,观看视频或者原理后要及时提问幼儿,把孩子的回答提炼出来,并进行简单清楚的小结。首次操作笔者用三个柠檬进行串联,这时孩子会不知所措,教师则可以从实验的材料开始让孩子们自己通过生活经验感知到让小灯泡亮起来需要的材料。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如小汽车动起来需要的电池,拆开玩具会看见还需要导线进行连接,总结出除了柠檬还需要导线和灯泡。有了柠檬、导线和灯泡才能将灯泡点亮,教师可让幼儿联系实际,将电筒的发光联系到柠檬点亮小灯泡,同时降低难度将三个柠檬缩减到两个。
分组操作后笔者请成功用柠檬点亮小灯泡的幼儿说出自己的经验,并示范两种不同颜色的片片放在一个柠檬上,一个个串联起来才能将柠檬点亮。这样就会延伸出幼儿合作点亮柠檬园的想法,在第一次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合作,难度加大,同时感受到合作的力量。
(二)灵活——学习兴趣的挖掘
孩子们对柠檬能让灯泡发光的实验兴趣度非常高,教师可抓住这一契机,进行细节的处理。用柠檬成功将灯泡点亮的孩子介绍方法后,没有成功的孩子迫切地想要进行再次操作,及时转变自己预设的思路,笔者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再次操作点亮自己的小灯泡。根据个体差异,已经成功的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点亮小灯泡,解决活动的难点,用实际的操作体验小组成功的快乐。同时,笔者在演示过程中使用手机投屏的方式,孩子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小灯泡发光的神奇瞬间,笔者及时发现孩子的需要,将手机可更换为屏幕大的iPad,信息技术的融入一下子点燃孩子们的操作和求知的欲望。
本次科学活动中,笔者接纳、尊重了幼儿的想法,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同时也是作为平等的探究者参与其中,进行隐形指导。在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笔者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注重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幼儿自己决定用哪些材料时,他们就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力,也给幼儿做开放性选择提供了机会。活动过程中,笔者面对幼儿的求助,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从行动上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能与幼儿平等地进行探讨,满足他们的探索兴趣,尊重幼儿的想法,让他们能按自己的意愿成为活动的主体和主动建构者,使幼儿乐于探索,乐于尝试,乐于表达。
五、紧扣课程理念,实现自我服务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的黄金法则之一是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潜在的目的是通过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培养幼儿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自主签到不仅能让孩子们养成记录自己每一个上学日的习惯,给幼儿园生活增添一份仪式感,也能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随着孩子们对签到方式的认识,可以发现,孩子们有了小主人翁的意识。入园时泽泽的书包扣子解不开,能干的戴戴立马上前帮忙;午睡起床媛媛的外套拉链不会拉,小米温暖的话语传入每个伙伴的心间……由此,出现了插插扣、拉拉链的签到方式,孩子们在每日签到中都得到了不一样的发展。通过大拇哥、二拇弟的合作,促使两只小手的相互协作,在锻炼孩子手部精细动作的同时,生成了拧盖子、鞋子对对碰等签到方式。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自信心树立起来,归属感也增强了。区域游戏中,生活区的劳动角、科学区的盖子配对、美工区的开橡皮泥罐等等都展现出不同签到方式的影响。
常说一日生活皆课程,课程来自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教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无处不在,处处都是教育的契机。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养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日生活皆课程,教师们需抓住生活活动中的教育价值与契机,站到幼儿的背后观察幼儿,优化一日生活中幼儿的自主学习,支持幼儿深度学习。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领下,教师们应更加关注生活活动中幼儿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
总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爱护孩子是教师们的天职,要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正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重要主张“爱满天下”,这种“爱”无疑是发自内心的、无私的,令人动容的。教师应时时刻刻在工作中践行“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有素养、有品德的孩子。“行是知之始,知是行知成。”教师应发现孩子的生活,聆听孩子的语言,将贴近孩子的实际生活细化,从孩子感兴趣的点出发,让孩子自主学习、快乐生活。每一次的表征都是孩子内心世界的呈现,教师应读懂孩子的世界,相信孩子的能力,用爱心浇灌孩子成长。教师要始终牢记自身水平要优于孩子的发展,站在孩子的脚印上一步一步发现孩子成长的足迹,培养灵动有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