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2022-03-16张晶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清怡小学2566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凡卡爱国主义课文

张晶(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清怡小学 256600)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变化的时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理解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不足,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新课标、新课改的共同要求,更是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应发挥学科优势,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文化涵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渗透是指立足社会发展要求,按照社会需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在教学中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具备社会认可的道德观念和思想品德,是一种将道德教育内化的教学方式。

德育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可促进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由于年龄和生理的原因,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可塑性非常强,需要教师耐心地教育和指导。同时,小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助推其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1.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些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深厚土壤,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传统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文化的兴起,快餐文化、娱乐文化备受追捧,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受到了一定的抑制。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依托语文教学,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

一是通过汉字教学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祖国的文字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传承和演变后,依旧博大精深,成为世界上仅存的几种未间断过的文字之一。要想让学生学好、热爱祖国文字,就要先建立学生对汉字的情感,教师可向学生讲述祖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了解汉字三千多年的演变史。另外,我国汉字书法艺术造诣很高,教师可带领学生欣赏古代书法家的作品,体会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高度叹为观止,增强学生写好、学好汉字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学生认同传统文化的程度。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凝聚了中华民族上千年的文化精华,具有文字美、音韵美、情感美等特点,读来具有很强的韵律感,使人回味无穷。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举办古诗词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古诗词的无穷魅力,让学生更加热爱古诗词和祖国语言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激情

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积极向上的课文,一些爱国题材、革命题材的课文为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素材,如《黄继光》《手术台就是阵地》《军神》《狼牙山五壮士》《青山处处埋忠骨》等课文表现出了革命先烈为争取国家解放、民族独立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为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些课文的主题思想,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带着感情高声朗读课文,以真切感受课文语句的情感。例如,在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圈画出描写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牺牲时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带着感情大声朗读,深切体会毛主席对已故儿子的无限思念之情,使学生体会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小学语文教师也可借助情境表演给学生呈现课文情境,加深学生情感体验。例如,组织学生再现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中的情节,让学生体会八路军战士的革命情怀,接受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二是开展综合性爱国主义语文学习活动。在教学时,可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综合性爱国主义语文学习活动中,可组织学生开展“我讲英雄故事”口语交际训练活动,让学生有感情地讲述爱国英雄的先进事迹,感受榜样的力量;可组织学生在朗诵训练时带着情感朗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诗歌,接受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可组织学生开展参观红色旅游基地的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体验;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后,可让学生写观后感,体会影片中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行为观念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行

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应从细节入手,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美好、向善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中,使它们不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宣扬真、善、美的课文,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在学习《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通过课文讲述的宋庆龄遵守诺言、坚守诚信的故事,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让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诚信主题故事和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让学生懂得“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道理,明白诚信的可贵,从小在学生心中播下诚信的种子,培养学生成长为恪守诚信的人。再如,在学习《父爱之舟》和《慈母情深》这两篇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回忆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呵护自己的。鼓励学生将自己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一两件典型事例讲出来,或通过作文的方式写下来。通过对学生开展尊敬父母、感恩父母的亲情教育,让学生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良好思想品德。

总而言之,教材中有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课堂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最好阵地。小学语文教师应紧紧依托教材和课堂,深入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向学生开展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教育,指引学生以课文中品德高尚、作风优良的主人公作为自己的道德榜样、行为标杆,追求向美向善的道德境界。

4.拓宽课堂外延,促进学生德育水平提升

仅靠教材上的内容开展德育是远远不够的,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将课堂无限延伸,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开眼界、长见识、增知识,强化理解。例如,在学习《初识鲁迅》这篇课文前,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鲁迅的作品《故乡》《自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观看影片《阿Q正传》,阅读巴金的散文《悼念鲁迅》等,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人格上的伟大之处,学习他分明的是非观念和热烈的爱憎态度。

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还需结合时代精神,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走出文本的框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我们应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认识到的良好行为、高尚品德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转化为自己的言行,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和巩固自己的道德素养。例如,在学习了一些描述美好景色的语句后,教师可让学生试着介绍身边的景色,做“小导游”,再比一比谁说得最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在接触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拓宽知识面,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但能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而且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5.通过精心设计提问,助推学生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应善于用提问的方式开展教学,不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通过精心设计提问,让问题成为思维的向导,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德育教育的内容,同时要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开展提问,设计的问题要自然,不能生硬、简单。例如,在学习《凡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向学生发出这样的提问:“同学们,你们设想一下,凡卡爷爷能否收到凡卡的信?”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大部分学生说收不到凡卡的信,因为凡卡没有详细书写收信地址。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凡卡爷爷不能收到凡卡的信,同学们可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大胆想象,是不是还存在一些别的原因?”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的思维被进一步打开,不再停留于问题表面,会更深层次地思考问题的内在原因:当时的沙俄社会非常黑暗,在人吃人的社会中,穷人生活无依无靠,看不到出路,喝得酩酊大醉的邮差根本不会将穷人的事情放在心上,不会真心帮助穷人,也不会替穷人着想,穷人根本没有地位,处处受到压迫和剥削。凡卡作为一个穷人的孩子,他的美好愿望根本没有能力去实现,只好作为一种奢望永远地留在自己的梦境中。通过这样的教学,将课文中描述的环境与现代社会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美好生活的可贵,树立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意识。

三、结语

在开展德育教育方面,小学语文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激情;通过行为观念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行;通过开展课堂阅读,促进学生德育水平提升;通过精心设计提问,助推学生德育教育知识渗透等,最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成长为具备健康审美情趣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猜你喜欢

凡卡爱国主义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凡卡》续写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爱国主义教育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爱国主义教育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