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学校德育一体化实践路径研究
2022-03-16陈青天广东省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523272
陈青天(广东省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 523272)
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的德育管理仍存在责任不清、各自为战、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因此,要想真正落实德育教育目标任重道远。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最重要的路径之一就是打破德育工作存在的壁垒,促进德育工作有序且协同推进。其中,由于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使德育工作更加具备规划性,让小学到初中的德育工作能够真正实现纵向衔接、系统整合与深度融合,这些都是德育工作一体化最重要的实践路径。
一、“五育融合”与德育一体化的概念
1.“五育融合”
正所谓德育教人为善,智育教人求真,体育教人健体,美育教人臻美,劳育则在劳力上劳心。“五育”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长为对社会发展有利的接班人与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明确指出,当代教育一定要积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接班人,要努力构建更为完善的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体系。“五育”是新时代教育的核心标志,为了促进“五育”教育的融合发展,有关于学者又进一步提出了“五育融合”理念,“五育融合”也逐渐成为我国育人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五育融合”中心主任宁本涛教授认为“五育融合”话题的出现,也进一步显示了“五育”教育是修复基础教育不良生态的一种有益探索。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五育”往往被分裂开来,成为单独的教育活动。其实“五育融合”并不是简单地把德、智、体、美、劳五大教育互相拼凑,而是要真正实现“五育”深度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德育一体化
关于德育一体化的内涵,不同学者其观点也有所不同。部分学者认为德育一体化就是指学校的德育内容要与日常的生活德育内容互相融合;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德育一体化就是指学校德育、家庭德育以及社会德育都要做到有机整合;还有部分学者从横向、纵向两大角度阐述了德育一体化这一概念。这部分学者的观点认为,除了上述学者强调的学校德育、家庭德育以及社会德育融合之外,还需要积极融入德育管理与评价、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具体实践路径等不同要素。而纵向的德育一体化,就是指要让不同教育阶段的学校德育都能实现一体化,其中主要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四大阶段。因此,本文阐述的德育一体化主要基于第三种观点而展开。
二、学校德育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多元社会困扰德育管理
小学生的行为举止、道德认知以及情感体验等不同方面的表现,也会受到家庭、社会环境、价值取向等不同因素影响,也会对学校的独立德育教育行为带来一定影响。除了影响教师对学生道德评价及情感行为之外,还会对学校内部的德育工作开展带来一定影响,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设计更加多元化的德育活动,开展更为科学的德育管理。受到教育生态大环境影响,部分教师的学科教育工作需要进行可量化评估,但是关于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行为等价值观的投入却呈现不可测、不可见的发展趋势,无法进行综合评定。加之校园内外都会存在不同的舆论氛围,因此教师的德育工作开展也会受到较多影响。
2.环境因素影响德育效果
首先,学生所处的“实体”环境,也就是家庭对德育效果产生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4+2+1”的家庭结构模式也变得较为常见。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复杂的亲子关系与巨大的代际差异等不同因素,也对当代的家庭教育带来了一定影响,更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产生了负面作用。其次,学生成长的虚拟环境也会影响最终的德育效果。当代学生已完全处于智能化、信息化时代,他们的生活与学习都会充斥着平板、手机等不同的电子产品,这种虚拟世界的出现,也会让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认知以及行为受到影响,因此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时也会存在一定阻碍。
3.任务重叠干扰德育活动
目前,教育流行的新时尚就是“从娃娃抓起”,随着国防、人防、消防、环保等不同的教育活动走进校园,学生也会面临需要完成多项德育工作的情形。这些指令以及指挥也会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较大负担,会让学校原定的德育计划受到阻碍,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组织、科学管理也存在不利影响,无法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独特德育氛围。
三、基于“五育融合”的学校德育一体化建设策略
1.统一认识,统筹规划学校德育工作
首先,只有真正做到思想上认同,才能真正统一行动。而德育一体化除了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横向教育环节之外,还包括学生在大、中、小不同阶段的纵向发展。从横向层面来看,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包括学校、家庭及社会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比较完善的德育体系,不仅包括德育一体化理念、一体化知识系统,还包括一体化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这样完善的管理模式才能让德育工作更加科学且有效。其次,从纵向层面来看,德育工作会被划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不同阶段,教师一定要结合不同时期学生的认知、意志、情感等发展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德育工作。由于中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快速发展阶段,他们对德育的认知能力有显著提升,因此教师一定要重点关注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
2.提升教师德育教学专业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以自我为榜样,要引导学生以自己为榜样,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教师一定要做到以自我为标杆,起到示范作用,不断完善自我言行,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国家也积极要求“五育融合”一定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主体价值,要求教师一定要不断提升自我专业能力。要想做到提升专业能力,教师一定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让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自己当下应该努力做好的事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基于“五育融合”背景的学生德育工作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德育专业性的有效提升,为各个阶段的德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改善学生德育学习环境
德育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需为学生创建更为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教师一定要主动为学生创建更为良好的德育学习氛围,为学生创建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在更加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德育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时,教师一定要仔细耐心地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德育内容,在开展德育教育时也要加深理论教育力度,可以通过观看德育教育视频、观看网络公开课的方式,让学生能在更加良好的德育学习环境中获得相关知识点。这种学习方式也能让学生的德育学习变得更加自在,在提升德育水平的同时也能有效缓解师生关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主动收集热门德育话题,引导学生主动讨论分析,让学生能够了解德育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这种方式也能有效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加愉悦且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德育良好发展。
4.注重德育在各学科之间的渗透
对中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来说,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为思想品德课。但是中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该门课程,而是要在其他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德育教育。通过加大与学科教师的沟通力度,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素养。从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来看,各个学科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知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历史这一学科的独特之处,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从历史角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而从语文学科角度来看,教师可以借助揭示主题、分析文章的方法,强化德育思想教育,通过与其他不同学科的渗透与联系,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5.注重德育教育生活化
陶行知的生活化教育理论就是指要把学生生活与教育互相融合。他认为生活决定教育,过怎样的生活就是接受怎样的教育。学生需要从生活中去体验并感受,积极践行美德,将情感体验、认知要素与行为进行有机统一。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教师也可以把德育教育变得更加生活化,让学生能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主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而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给予有效帮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教育观念。生活化的德育教育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德育观念。针对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有效培养,可以综合课本中实际存在的案例或是学生生活当中真实存在的生活案例,通过模拟化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德育问题的深度认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也能强化学生对德育工作的认知程度,提升其德育水平。
四、结语
“五育融合”背景的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构建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学校及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德育观念,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促进其德育水平的提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