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教学实践与反思

2022-03-15李丹丹丁潼飞张杰利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说明文

李丹丹 丁潼飞 张杰利

【关键词】习作单元,说明文,单元整体教学,可视化学习

写作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在三至六年级每册都设置了一个独立的习作单元。习作单元以发展学生习作能力为主线,整合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练习等板块,关注习作策略和方法,从了解习作方法到实践习作方法,完整呈现学生的习作过程,增强了习作教学的系统性。

从选文的教学价值来看,习作单元选文主要是“样本”和“例文”。“将选文作为‘样本’类来处置,课程内容应产生于教学中的读写‘现场’”。样本的学习内容主要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经验以及读与写的现实情况。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太阳》《松鼠》,作为说明性文章的“样本”,其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性文章的写作过程、结构安排以及语言特点。“例文”的目的大多数情况下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属于“说明‘共同的法则’和‘共通的样式’的‘例子’”。本单元《鲸》和《风向袋的制作》可视为“例文”,重在学习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帮助学生尝试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本文分别从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设计意图:有序推进习作教学

统编教材共设置了八个习作单元,如表1所示。

八个习作单元的设置意图比较清晰:四年级侧重“把事情写清楚”“按顺序写景物”,为五年级上册“写说明性文章”奠定基础;五年级下册“描写人物”,让学生在写“事、景、物”的基础上,学习写“人”,完整呈现“事、景、物、人”四个角度,为六年级学习在叙事表达中融入情感,发展综合性的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习作是学生第一次写说明性文章,前期基础是观察和介绍。本次习作的难点在于形成依据目的进行说明的意识,写作说明性文章的完整构思与呈现过程。教学设计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形成依据目的写作的意识?

如何依托情境明确阶段性学习成果,实现习作学习过程的可视化?如何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促进习作学习目标的有效实现?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单元推进过程中关注写作目的,引导学生形成依据目的撰写说明性文章的意识;借助学习活动呈现合理的习作过程,设计学习工具,提高习作过程的可视化程度,促进其转化为学生写作说明性文章的程序性知识;根据习作进程和学生的真实需求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推动学习进程与学习反思。

二、教学过程:目标导向的阅读与写作

1.确定习作单元的统整性目标

习作单元统整性目标的确定应综合考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单元分析和学情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和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应重点引导学生明确表达目的,厘清说明性文章的结构特点,能用恰当的语言将事物介绍清楚。

从课文系统来看,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太阳》《松鼠》分别是写事物与动物的样本,展现了不同的语言风格;习作例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说明方法。单元知识系统中,“交流平台”结合精读课文,总结了说明性文章的作用,提示学生在学写说明性文章的时候应注意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在语言准确、清楚、有条理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写作目的选择多样的语言风格。助读系统的习作例文等,明确提示了如何恰当运用说明方法,并通过“准确、具体、形象、有条理、清楚”等词强调了说明性文章的语言和结构特点。单元练习系统同样关注说明方法的学习与运用。

学生在四年级学过《蟋蟀的住宅》《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课文,日常阅读也经常涉及科普读物。在开始本单元的学习之前,学生在无干预、无指导的情况下写《我的最爱》习作:学生基本能够从不同方面展开介绍,但角度的选择没有针对性;能够查找并运用资料,但大多数资料是“大百科式”地无序堆砌,难以实现有效的说明性表达;说明语言与议论、抒情语言混杂,没有体现出说明性语言的特点。这些表现说明学生没有明确说明目的和倾听对象,也没有明晰读者对象。

綜合课程标准要求、单元系统分析以及学情分析,笔者最终将单元学习主题确定为“目的明确的说明性表达”,单元学习目标确定为三点:根据说明目的确定说明的内容主体;合理选择呈现事物特点的材料;合理使用说明顺序和方法,做到准确、清楚、有条理。

2.指向目标的情景选择与任务设计

依据统整性单元教学目标,贯通选题与目的、技能与概念、思维迁移与创造三类学习活动,创设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编写《我的最爱》班级作品集。这个任务不仅整合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贴合了单元习作的内容,而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校正在开展的活动融入写作实践。

(1)头脑风暴,确定选题与目的

发起《我的最爱》班级作品集征集活动,在班级中进行头脑风暴,交流讨论,最终确定每位同学想介绍的事物。结合确定的事物,在班级中选择一位同学,作为自己习作的读者,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写给谁?写作目的是什么?提示学生梳理提纲时根据对象类型,选择不同的说明思路和角度。

头脑风暴帮助学生打开了思路,选题分类关注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两项活动启发学生明确说明目的和对象的意义,树立读者意识。

(2)以资料卡为抓手,梳理行文框架

教师将课文内容打散,形成只有信息的资料卡,让学生将其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明确资料的类别,以及在说明性文章中如何根据需要,选择特定类型、不同角度的资料,树立多角度选择资料,恰当运用相关资料介绍说明对象的意识。例如,《太阳》一课的信息,可拆分为温度、体积、距离、太阳与万物生长的关系,太阳与风的关系,太阳与雨的关系,太阳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等资料卡。

在课文资料卡的引导下,学生基本明确了说明角度。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自己习作中需要的资料,根据说明目的对其进行整理和排序,提取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并将资料内容转化为语言简明的资料卡。借助资料卡归类,学生可以尝试借助资料的分类初拟提纲,初步形成习作的思路框架(见图1)。

从初拟的提纲可以看出,学生有分类的意识,但说明目的不明确。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思考:你的倾听者是谁,说明目的是什么?学生将自己的思路与倾听对象沟通,辨析资料是否与说明目的有关,在学习手册上初次修改提纲。

接着进一步发挥课文的作用,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太阳》《松鼠》《鲸》和《风向袋的制作》的行文框架,了解不同说明性文章的思路、结构和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照自己的选题,仿照课文修改并细化自己的提纲(见图2)。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明确了信息与资料的概念,提高了信息提取、信息归类、框架构思的写作技能,进一步深化了读者意识,写作目的更明确,在信息和资料的选择上更加聚焦。

(3)对比阅读,实现思维迁移与创造

在拟定提纲的基础上完成初稿,学生习作进入细致打磨语言的阶段。通过对比课文资料卡与原文语句,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为达到不同的说明目的,可以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对比《风向袋的制作》原文与资料卡的语言,认识列数字的说明效果;对比《松鼠》中关于尾巴描写的原文与资料卡的语言,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效果;对比《鲸》中关于体型大小的原文与资料卡语言,认识作比较的说明效果;对比《太阳》中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原文与资料卡语言,认识举例子的说明效果。

在讨论如何恰当运用说明方法后,可以将“初试身手”中改写《白鹭》的要求作为练习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特点。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习作片段,让学生先选定要介绍的对象,尝试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修改片段,这既是对说明方法运用的进一步巩固,也是在修改自己习作语言前的一次尝试。下面以两次指导学生习作《虎皮鹦鹉》为例。

虎皮鹦鹉又名娇凤,体重20~30克,体长20厘米左右,翼展平均20厘米。雄鸟为淡蓝色,雌鸟为肉色,嘴均为蓝粉色。成鸟可通过舌头来辨别能否学会说话。

借助两次练习,学生依据目的回读自己的习作,与自己的倾听者讨论习作语言是否清楚、语言风格是否恰当,结合所学说明方法调整习作语言,完善习作。

●回顾:倾听对象与说明目的。

虎皮鹦鹉又名娇凤,体重20~30克,体长20厘米左右,翼展平均20厘米。雄鸟为淡蓝色,远看像日光下的湖水。雌鸟为肉色,嘴均为蓝粉色,小巧可爱,特别漂亮,你见了一定会喜欢它。长大后的虎皮鹦鹉,有的还能学说话呢。

●评价:反思主要特点、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

虎皮鹦鹉又名娇凤,体重20~30克,相当于半个鸡蛋那么重。体长20厘米左右,差不多是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的长度。它的翅膀展开时也是大约20厘米。雄鸟为淡蓝色,远看像日光下的湖水。雌鸟为肉色,嘴均为蓝粉色,小巧可爱,特别漂亮。长大后的虎皮鹦鹉,有的还能学说话呢。

最后,将班级中每位同学的习作汇集成册,形成《我的最爱》班级作品集。在班级展出时,鼓励学生用便利贴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这一学习过程使得学生的习作更加立体,收到了转化语言风格,形成读者意识的学习效果。

3.提供学习工具与资源支持学习进程

本单元以《我的最爱》学习活动手册为主要学习工具,按照学习的任务进程将手册分成了不同的环节,每一环节帮助学生分别达到了不同的目的。例如,以课文资料卡为工具,学习和运用习作提纲,让学习过程更明晰,达到建构框架的目的;以课文资料卡为工具,与原文语句对比,达到体会说明语言特点和学习说明方法的目的;以班級文集为工具,实现生生互动,达到展示评价的目的。

依托学习工具推动学习进程,能及时调整行文思路、随时记录学习过程,有效帮助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利用课文资料卡、背景知识讲解、语言对比表格等,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梳理信息、明确目的、树立读者意识的目标,最终实现有序撰写说明性文章的学习目标。

三、教学反思:追求教—学—评的一致性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经过教学实践,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

1.习作单元课文的教学价值

习作单元课文的学习目的、教学价值与普通单元课文有所不同,其选文更多是为了提高学生习作能力而精选的学习素材,学习资源的属性更加显著。

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定位见表2。

在四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经逐步形成有意识地根据说明目的、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语言的能力。如动物类的习作可借鉴《松鼠》的语言风格,制作物品类的习作可借鉴《风向袋的制作》有条理地写清步骤与流程……由此可知,在教学过程中,单元课文的样本与例文价值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

2.可视化学习过程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借助学习手册、资料卡、写作提纲、评价单等工具,实现了学习过程可视化、知识可视化、思维可视化、评价可视化,记录和呈现了学生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

(1)应用学习手册记录进程,实现

学习过程的可视化学习手册是学生的学习指导,手册内容从说明内容的确定、说明对象的选择,到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结构框架的建立与调整,直至最后作文成稿与修改,记录留存每一个学习步骤。可采用活页夹的形式,方便学生随时加入自己的学习资料和记录单。这是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记录,是学生阶段性成果和终结性成果的记录,直观的外显输出帮助学生更为清晰地看到语文学习的价值。

(2)应用资料卡梳理信息,实现知识建构的可视化

课文中的说明性信息往往是连续掺杂的,资料卡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信息并进行信息归类,以便高效地搜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实现资料信息和搜集角度的可视化,进而帮助学生了解如何确定说明事物的基本角度。

(3)应用评价单及时反馈和掌握学情,实现评价的可视化

在单元学习过程中,有学习伙伴、教师口头进行的形成性评价,也有指向习作的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如在改写文段和习作完成后,设计有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评价单,引导学生及时反馈、调整,教师及时掌握学情,以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反思性评价的作用

反思性评价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多元、客观、开放的评价过程中,根据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的达到程度、学与教过程的合理性、学与教策略的有效性等方面生成的即时信息,主动反思、不断调节学与教的行为,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学会教学相统一的发展性评价方式。

本单元的反思性评价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发掘写作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随时翻看以前的学习要求与成果,增强了回顾意识与反思能力。口头性反思评价、成长档案反思性评价、小组交流讨论会等评价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关注他人反应、关注自身变化的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说明文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整体观照 立体架构 有序推进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下学与教方式初探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