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零工经济”背景下高职学生“U盘就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03-15孙昱

职教通讯 2022年2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高职学生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职业不断合并、消亡,共享经济的理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催生了一种新经济形态——零工经济。以“U盘就业”、斜杠青年为代表的多职业现象和就业群体不断涌现,一人多职成为“零工经济”背景下的普遍就业方式。在“零工经济”背景下,就业形势更加灵活、工作内容更加多元,就业渠道更加广阔,这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应该根据零工经济的特点和影响,探索新经济形态下高职学生“U盘就业”能力培养的策略,通过推进现代学徒制度、构建跨界化课程体系、树立项目化的教学理念、开展多岗化实践体验、建立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完善职业生涯辅导机制等路径,培养出满足产业发展新需求的多职业技能组合和职业跨界能力的人才,确保高职学生不断完善自我,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零工经济;高职学生;U盘就业;就业能力

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零工经济趋势下高职学生‘U盘就业’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CKT-B-20210504)

作者简介:孙昱,女,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2)02-0088-06

“零工经济”等平台模式的发展引发了人才培养、雇佣模式等方面的变革,企业的边界愈渐模糊,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关系更具弹性化。“零工经济”对新型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者不仅要有高技能和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还需要有极高的职业跨界能力来胜任更多的职业角色。因此,高职院校要实现跨专业、跨学科的深度融合,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零适应期”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新时代的高职学生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存,开启如同“U盘”一样实现零距离顶岗的即插即用模式,随时适应市场发展变化,成为灵活的就业体,适应“零工经济”的发展需要。

一、“零工经济”的产生和内涵

“零工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新闻网站The Daily Beast刊登的《零工经济》一文中,指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职业者构成的经济领域,泛指一种时间、收入更加灵活的工作安排。美国学者黛安娜·马尔卡希在《零工经济》一书中用时间短、灵活的工作形式来描述零工经济。20世纪80年代,“零工”这一概念开始拓展到包括高级技术在内的任何职业。目前,“零工经济”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群体工作和经网络平台快速匹配供需的按需工作。“零工经济”的诞生和发展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就业形势低迷,低失业率不断升高,人们的就业形式更加灵活。二是随着智能手机、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人才平台快速增长,传统的用人和就业理念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就业者开始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例如,阿里巴巴、京东、滴滴等以网络平台为核心基础的企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零工经济”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有益补充,越来越多的就业者投入到“零工经济”的大潮中,它为就业市场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零工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技能经济,个体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需求为自己赚取收入的一种经济形态,从而形成一种灵活自主且有意义的职业环境。它的发展与崛起满足了个体追求工作自主性和自由度,并且能带来收入的需求,同时也为用工方降低了用人成本,满足了其风险管控的偏好。目前,越来越多的行业均涉足到“零工经济”领域,这让一些在某个领域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能够以全职“网约工”或兼职的方式,在平台的赋能下借助大数据实现精准的供需匹配,贡献自己的脑力或体力劳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言,到2025年,各种在线人才平台有望贡献约2%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并创造7 200万个就业岗位[1]。

二、“零工经济”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就业趋势

(一)就业形式更加灵活

“零工经济”改变了传统的雇佣关系,让就业形式越来越多元化。互联网信息技术时代下发展起来的“零工经济”模式打破了原来朝九晚五的固定传统模式,解放了人的时间和创造力。从业者可以根据时间、知识、技能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工作,并且可以在不同的职业间进行转换,具有多重职业身份。由于从业者的工作时间、地点、环境及工资标准都是灵活的,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快速匹配需要的劳动资源。在“零工经济”趋势下,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及优势去选择不同的工作内容,他们可以自由安排工作时间,承担多份工作任务,极大地提高了就业的靈活性和主动性。

(二)工作内容更加多元

“零工经济”下的工作内容涵盖了生活服务、生产能力等各个领域,为高职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个性化的服务,新岗位层出不穷,就业形态的变化使得求职者的就业观念发生转变,重新定义工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零工经济”的队伍[2],打破了过去“铁饭碗”的就业观念,工作性质主要由长期从事传统固定单一的工作的模式,衍生到如今雇佣双方可以按需匹配,选择变得多元化,雇佣模式变得更加灵活。高职学生毕业后可以是带货主播、快递小哥,也可以是滴滴司机、淘宝店主等,他们在各行各业变换着不同的职业角色,工作内容更加多元。“零工经济”背景下的信息共享技术也改变着高职学生的生活和就业观,越来越多的人能接受从传统的固定职业转变为现在多职业跨界的工作方式,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取工作机会。

(三)就业渠道更加广阔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迅猛发展给“零工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人们的就业形式日趋多元,非固定雇佣关系的劳务报酬成为了很多人的收入来源。不管是知识技能分享型的“斜杠青年”,还是疫情期间各大服务平台上多渠道就业的共享用工,这些群体都是“零工经济”在雇佣模式下的体现。可见,“零工经济”已作为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的新型分配形式,正在不断改变传统的单一雇佣形式[3]。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临时工,“零工经济”背景下的就业群体大部分不受具体行业领域的限制,更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根据《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的灵活就业人员已经高达1亿,其中有50%以上的企业都具有参与灵活用工的雇佣形式。“零工经济”让每个人可以分享自己的资源特长,实现更高的价值,为没有固定职业或暂时失业的人们提供就业路径。因此,“零工经济”已成为拓宽就业渠道、增长就业机会的重要经济模式。

(四)职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零工经济”背景下的就业者多一种能力就多一种选择,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一专一能”,而是要“一专多能”。就业者既要有知识的精度又要有知识的宽度,否则其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获得工作机会。高职学生应注重跨界学习,增加自己知识结构的弹性和韧性,以适应各种场合的需要,不仅需要在相关领域拥有全面的核心專业能力,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以此为起点跨越到另外一个领域,整合双方甚至多方的信息,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风险抵抗能力。工作任务的多元化也要求高职学生具备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技巧,能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更注重新知识技能的学习,尝试和习惯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具备较强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三、“U盘就业”能力的内涵结构

(一)“U盘就业”的特点

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的主讲人罗振宇曾在节目中提到过“U盘化”生存方式的说法,他认为就业是加入组织,创业是自建组织,而他主张不要任何组织,以个人的方式面对整个世界,这也是符合互联网的整体趋势的。罗振宇把“U盘就业”的特点总结为十六个字:“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随着求职者就业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看重工作中的灵活性、自主权、契合度以及工作的意义等。“零工经济”最大的特点是求职者随时可以找到工作,即所谓的即时性工作,可以形象地用“U盘就业”(即插即用式就业)来描述。这是一种没有传统意义“固定组织”的合作式就业,劳动者可以与各用人组织建立短期的合作约定关系,使自身成为更灵活自由的就业体,能够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持久的竞争力。一专多能,满足多样化的职场需求,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不断转变自己的身份,这也是“零工经济”时代呈现出“U盘就业”的特点。“零工经济”下的“U盘就业”更多地依赖个人在某一领域的特长、专业知识、资源与核心能力来构建就业模式。

(二)“U盘就业”能力的内涵

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更加的自由高效,一人多职成为“零工经济”背景下的普遍就业方式。对就业者来说,要学会运用U盘化的生存方式,对自我的价值衡量有清晰准确的认知。由于要从事多种职业,首先,就业者要具备多元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像U盘一样随插即用,自由协作,与企业的阶段性需求进行灵活匹配,对劳动资源进行合理优化,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从而适应“零工经济”的发展需要。其次,要具备充分的高级认知技能,包括终身学习意识、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高效的学习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性知识。对于学生而言,高级认知技能不是简单的考试成绩,而是需要他们能多角度地尝试,有能力解决复杂问题,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有所作为。最后,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行为技能,包括敬业精神、团队协作、人际沟通、拼搏的毅力、自信心、抗压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在“零工经济”背景下,许多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形势,这使得就业者在工作中的核心竞争力不再仅仅是某一个技能,更可能是高级认知技能和行为技能的组合。他们要能适应在不同的工作内容之间进行转换,无论在哪个行业、哪个区域,这些技能都能成为就业者的竞争力,并得到企业的重点关注。

四、“零工经济”趋势下高职学生“U盘就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推进现代学徒制度

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培养学生“U盘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课程体系设置应突出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学校里教授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企业岗位所需求的职业跨界能力和技能,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职院校要建设以企业师傅与专业教师结合的“双导师”师资队伍,课程安排上采用“工学交替”的模式,即理论学习在课堂,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标准进行评价考核;实践学习在企业一线,对学徒进行实践操作和经验传授,以企业学徒标准进行评价考核[4]。为此,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积极对接,按照企业需要的跨界职业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实训项目,注重校企深度融合,把企业的师傅、真实的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构建跨界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需要在基于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打破传统专业单一的技能与知识体系架构,系统地分析岗位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跨界能力,构建分层多元、跨界融通的“思政课程+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的课程体系。思政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品格、道德修养、工匠精神。专业课程在打破传统割裂的单一专业课程设置基础上,结合校内外实习实训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任务执行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以人文素养、传统文化、人工智能、企业资源等能力为拓展的通识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完善选课制度,学分制与证书制度相结合,在选修课的设置上实行“学分银行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征跨专业学习选修课程,进行学分积累和转换,实现灵活多变的弹性学习方式。高职院校还可以开设创业先锋班、技能工作坊、科技竞赛等第二课堂形式的培训课程,灵活弹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树立项目化的教学理念

跨界的课程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实现了面向项目实践流程、面向技能应用的课程架构,多元的知识与技能融合有利于学生排斥思维定势、突破思维禁锢、实现思维创新。因此,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采用“双师双生”的项目式教学法构建高职专业“跨界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融会贯通、跨学科整合的能力。课堂上由两名老师协同教学,将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进行学习,两名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授课计划并共同备课,实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高度交叉与互补。两名教师根据授课计划进行教学分工,创设教学情境,设计项目问题,引导学生共同学习、探究、解决问题,构建一种极具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在师生积极互动和共同研讨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创新实践能力,营造自主、合作、逐层探究的课堂氛围,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实现跨界合作的教学目标[5]。

(四)开展多岗化的实践体验

高职院校要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引导学生进行跨专业的岗位实习。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通过多岗位轮训的方式不仅可以进一步明确不同岗位的基本职责并进行实际操作,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还可以掌握不同岗位的业务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每个岗位都有对应的技能考核,企业指导老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评定技能等级和成绩,给出鉴定意见,提高学生自身分析问题以及解決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岗位职业技能。轮岗实训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规范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能体验感受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真实氛围,促进学生爱岗敬业、与人合作等职业道德的养成。

(五)建立智慧化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高职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会做人、会做事、会合作、会学习的职业人。高职院校要通过建立智慧化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对个人职业能力进行指导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在指标体系中要强调职业能力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通过系统中的体验活动、行动来呈现,还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平台等最先进技术手段,设计出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具体能力评价单元和可量化的具体指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行为表现、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全方位评价。例如,学校可以结合智慧校园建设,评价主体包括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社会组织评价、企业评价,搜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专业学习、社会实践、企业锻炼等方面的情境数据;结合竞赛、评比、成果展示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等。学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反馈,及时审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制定学习计划,提高自身的职业核心素养和“U盘就业”能力。

(六)完善职业生涯辅导机制

高职院校需要制订大学生个性化成长手册,内容可以涉及思想、学业、心理健康、文化素养自我评估、社会实践、学年目标、学期规划和小结等,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客观科学地自我定位,提升学生计划管理、时间管理、财务管理的能力。学生每学期都要制订目标规划,班主任、辅导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心理咨询机构老师共同参与对学生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督促,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及时向老师沟通求助,老师提供帮助和指导。此外,高职院校还要整合校内外和社会资源,拓宽个性化辅导,例如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生涯人物访谈等活动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愿景;通过企业家人物访谈,校友报告会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形势和就业环境,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就业,为高职学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等。

“U盘就业”符合“零工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满足消费服务日益多元的需求,对稳定和扩大社会就业具有推动作用。高职学生要正视就业市场的变化,设计与自我发展相匹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职业发展道路。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零工经济时代人才需求的变革,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跨界能力,助力其职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宁.零工经济的性质、问题与就业潜力[J].人民论坛,2020(21):39-41.

[2] 秦艺瑗.浅谈“零工经济”的现状与未来[J].现代商业,2018(32):186-187.

[3] 王玉涵.浅谈斜杠青年与零工经济[J].中国商论,2017(35):189-191.

[4] 李海洲.跨界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24-27.

[5]吕杰.“互联网+零工经济”就业模式探索[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2):202.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USB Flash Disk Employment"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ig Economy"

SUN Yu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ditional jobs continue to merge and die out. The concept of sharing economy affects people's life and gives birth to a new economic form-gig economy. The multi-job phenomenon and employment groups represented by USB flash disk employment and slash youth are emerging. One person with multiple jobs has become a common way of employ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ig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ig economy",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more flexible, the work content is more diversified, and the employment channels are broader,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employ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main place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the "USB flash disk employment"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new economic for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the gig economy. By promoting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building a cross-border curriculum system, establishing a project-based teaching concept, carrying out multi-job practical experience, establishing a vocational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improving the career guidance mechanism and other way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can cultivate talents with multi-job skill combination and cross-border ability to meet the new need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o as to ensure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mselves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Key words: gig econom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USB flash disk employment; employability

3114500338292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高职学生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外语能力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